日期:2021-06-01
这是反比例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说一说成正比例的两个量是怎样变化的?
2.请说一说下面各题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
(2)征订同一种刊物,征订数量和总价。
(3)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
3.引入新课。
如果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之间会怎样变化呢,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这两种量又成什么关系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关系。(板书课题:反比例)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出示例2
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如下,请把下表填完整。(课件出示)
a.说一说你的结果是根据什么来填的?
b.观察速度与时间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c.你还发现了什么?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再指名学生口答讨论的结果。
(1) 需要的时间随着交通工具的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交通工具的速度越慢,需要的时间反而扩大;交通工具的速度越快,需要的时间反而缩小。
(2) 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积总是一定的。因为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积都是120。提问:这里的12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路程一定时,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乘积一定)
板书 :
速度 × 时间 = 路程(一定)
2.教学例3 ,出示例3。
请同学们按照刚才学习例2的方法,自己学习例3,仔细想想你发现了些什么?学生观察思考后,小组讨论:果汁的总量不变,当杯子的数量发生变化时,每个杯子分到的果汁量发生变化吗?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
3.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综合例2、例3的共同点。
提问:请你比较一下例2和例3,说一说,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义。
例2、例3里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什么关系的量呢?请同学们看P32红色说明的自然段。说明:像例2、例3里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变化时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指名学生口答,说明理由。(可以写出数量关系式看一看)
2.投影:小华看一本书,已看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如下表:(课件出示)
提问:
(1)把上表补充完整。
(2)已看页数和剩下页数能不能成反比例?为什么?
3.做"练一练"第2题。分组讨论,教师巡堂辅导。小组汇报。
4. 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口答,说明理由。(写出数量关系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反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关键是什么?
五、课后思考 。
大家思考一下: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异同。
教学内容:教材P24-26
教学要求:
1、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3、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理解正、反比例的联系与区别,能用简单函数图表示正、反比例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在比较中发现、理解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说一说成正比例的两个量是怎样变化的?
2、请说一说下面各题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
(2)征订同一种刊物,征订数量和总价。
(3)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
3、引入新课。
二、事例解读,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1.教学例2。(出示例2)
例2、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如下,请把下表填完整。
|
自行车 |
客车 |
小汽车 |
速度/(千米/ 时) |
10 |
40 |
80 |
时间/时 |
12 |
|
|
[提示]
a.说一说你的结果是根据什么来填的?
b.观察速度与时间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c.你还发现了什么?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再指名学生口答讨论的结果。
(1) 需要的时间随着交通工具的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交通工具的速度越慢,需要的时间多;交通工具的速度越快,需要的时间就少。
(2) 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积总是一定的。因为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积都是120。提问:这里的12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路程一定时,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乘积一定)
2.教学例3
出示例3。
请同学们按照刚才学习例2的方法,自己学习例3,仔细想想你发现了些什么?学生观察思考后,小组讨论:果汁的总量不变,当杯子的数量发生变化时,每个杯子分到的果汁量发生变化吗?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
3.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综合例2、例3的共同点。
提问:请你比较一下例2和例3,说一说,这两题中数量关系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义。
例2、例3里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什么关系的量呢?请同学们看P32红色说明的自然段。说明:像例2、例3里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变化时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追问: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乘积是不是一定?)
4、反馈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说明理由。(可以写出数量关系式看一看)
三、比较发现,感受正、反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1、出示复习题中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组数量和本课时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组数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数量关系变化上的异同。
2、师生小结:同扩同缩商一定,数量增减正相宜;一扩一缩积一定,大小变化反行之。
3、反馈练习:
(1)长方形面积一定,长与宽成 ,长方形长一定,面积与宽成 ,长方形周长一定,长与宽 。
四、合作探究,初步渗透成反比例量的函数图像:
1、出示例一
2、比较探讨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 的曲线,说一说这两种量变化关系的不同。
五、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联系圆柱、圆锥的知识与正、反比例知识,打通知识链条,形成知识体系。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
反比例。(教材第47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
2.让学生经历反比例意义的探究过程,体验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进而抽象概括出反比例的关系式。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正比例,然后用投影出示下面的题。
下面各题中哪两种量成正比例?为什么?
(1)每公顷产量一定,总产量和公顷数。
(2)一袋大米的重量一定,吃了的和剩下的。
(3)修房屋时,粉刷的面积和所需涂料的数量。
2.说出每小时加工零件数、加工零件总数和加工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
教师:如果加工零件总数一定,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会成什么变化?关系怎样?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讲授】
1.教学例2。
创设情境。
教师: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高度会怎样变化?
出示教材第47页例2的情境图和表格。
请学生认真观察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
(1)水的高度和底面积变化有关系吗?
(2)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底面积变化的?
(3)水的高度和底面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学生不难发现:底面积越大,水的高度越低;底面积越小,水的高度越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水的体积)一定。
教师板书配合说明这一规律:
30×10=20×15=15×20=……=300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说明:高度和底面积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的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2.归纳反比例的意义。
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
教师总结: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3.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的式子怎么表示?
学生探讨后得出结果。
x×y=k(一定)
4.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举例说明。如:
(1)大米的`质量一定,每袋质量和袋数成反比例。
(2)教室地板面积一定,每块地砖的面积和块数成反比例。
(3)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
5.组织学生将例1与例2进行比较,小组内讨论:
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
学生交流、汇报后,引导学生归纳:
相同点:都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且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正比例关系中比值一定,反比例关系中乘积一定。
6.你还有什么疑问
如果学生提出表示反比例关系的图像有什么特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48页“你知道吗?”中的图像。
反比例关系也可以用图像来表示,表示两个量的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点所连接起来的图像是一条曲线,图像特征不要求掌握。
【课堂作业】
1.教材第48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51页第9、10题。
答案:1.(1)每天运的吨数和所需的天数两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
(2)300×1=150×2=100×3=300(答案不唯一),积都是300。积表示货物的总量。
(3)成反比例,因为每天运的吨数变化,需要的天数也随着变化,且它们的积一定。
2.第9题:成反比例,因为每瓶的容量与瓶数的乘积一定。
第10题:50 100 12
【课堂小结】
说一说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2.教材51~52页第8、14题。
答案:
2.第8题:成反比例,因为教室的面积一定,而每块地砖的面积与所需数量的乘积都等于教室的面积54m2。
第14题:
(1)斑马和长颈鹿的奔跑路程和奔跑时间成正比例。
(2)分析:可以通过图像直接估计,先在横轴上找到18分的位置,然后在两个图像中找到相应的点,再分别在竖轴上找到与这个点对应的数值;也可以通过计算找到。
解答:从图像中可以知道斑马10min跑12km,那么1min跑1.2km,18min跑1.2×18=21.6(km)。
从图像中可以知道长颈鹿5min跑4km,1min跑0.8km,18min跑0.8×18=14.4(km)。
(3)斑马跑得快。
第3课时 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x和y成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为:x×y=k(一定)
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且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正比例关系中比值一定,反比例关系中乘积一定。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