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谈读书教案优秀

日期:2021-05-07

这是谈读书教案优秀,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谈读书教案优秀

谈读书教案优秀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及名言警句。

  2、品析文中简练、警辟的语言。

  3、学习文中运用对比、比喻、举例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讨论、合作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读书的益处,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品析文中简练、精辟的语言。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运用对比、比喻、举例的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点拨法、品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谈话导入

  同学们是初三的学生了,十年寒窗苦读,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在漫长的读书旅程中,你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感悟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培根的一篇随笔《谈读书》,去聆听他精辟的见解,去感受他简练有力的语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生共读课文,校正字音。

  2、师生共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三、再读课文,品析探究

  1、找出喜欢的句子,交流阅读体会。

  点拨示例:(1)选段:“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评析:这句话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使得出的“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这个论断有说服力,令人信服。

  (2)选段:“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评析:用“野生的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栽”比喻“求知学习”,用比喻为了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形象生动。

  2、总结论证方法。

  四、小结归纳,拓展延伸

  1、小结《谈读书》一文中的内容和特点。

  2、阅读培根其它随笔中的名言警句,并选取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六、布置作业

  围绕课堂上谈到的你所感兴趣的话题提取观点,试着给它配上论据,并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写一篇议论文。

  七、板书设计:

  15、短文两篇

  谈读书(培根)

  1、读书的目的 对比论证

  2、读书的方法 比喻论证

  3、读书的作用 举例论证

  《谈读书》课堂实录

  鮀浦中学:谢白雪

  教师导入新课:我们是初三的学生了,十年寒窗苦读,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在你漫长的读书历程中,你收获了什么?

  生:读书使我收获了知识,增长了才干,陶冶了情操!

  师:恩很好,读书使这位同学收获了很多,那么书应该怎么读?读书又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培根的一篇随笔《谈读书》,去聆听他精辟的思想,一起去感受他那简练有力的语言!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看看注释,培根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对于培根这个名字我们大家应该不会太陌生,我们听过“知识就是力量”,一起来走进大师!(点击幻灯片),好赶快来读一读课文。我想邀请两位同学来配合老师朗读课文。大家推荐推荐。

  (学生推荐同学朗读课文)

  (师生共读课文)

  师:读得怎样?

  生:好!

  师:鼓励鼓励!(掌声响起)恩这两位同学读得不错!但有些词语读得还不太准确,我们来巩固巩固!(点击幻灯片)

  (生读字词)

  师:文章的题目是谈读书,这是一个论题式的题目,那么围绕“读书”文中都谈了哪些内容?

  (生沉默)

  师:再看看课文吧!

  (教师巡视课堂)

  师:好,哪位同学来谈谈,你来吧!

  生:谈了读书的作用。

  师:很好!读书有什么作用?

  生:怡情,傅彩,长才。

  师:除此之外,还有吗?

  (学生沉默,教师面向全班)

  生:读书还能塑造人的性格!

  师:好!我们来看最后一层,“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

  生:可以疏通才智。

  师:那就是说可以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很好!

  师:文中还谈了哪些内容?

  生: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

  师:好!板书:1、读书的目的' 2、读书的方法 3、读书的作用

  师:第一层讲了读书的目的,是怎么论述的?从哪些方面来谈了读书的目的?读书使人心情愉快,文采好,长才干。还有呢?读书费时过多…

  生:还从反面来讲

  师:很好,这就是什么论证方法?

  生:对比论证!

  师:接下来讲了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还有什么呢?

  生:读书与观察要结合。

  师:最后指出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不同态度,同意吗?

  (生齐声回答):同意

  师:接下来谈了读书的方法。大家在平时积累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生:可以通读,选读,精读…

  师:恩看看培根是怎么说的?谁来?

  生:读书时要有怀疑的态度,对不同的书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师:概括得很好。我们具体来看看。读书时不可故意找刺,不可尽信书,要有不同的读书方法,什么方法?

  生:要浏览读,选读,精读

  师:文中还提到读书应与什么结合在一起?

  生:与讨论,作文结合。

  师:好,像老师读这篇文章后,在课堂上与大家讨论,下课要写一写教学反思,这样对文章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师:最后谈了读书的作用有?

  生: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读书能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师:我们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了解了,大家在读这篇文章时,觉得文中的语言怎样?

  生:优美

  师:不仅这样,它的语言很简练,让我们来品一品。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或最欣赏的句子,谈谈你的理由。(点击幻灯片)

  (师巡视)

  师:好哪位同学来谈谈?

  (一女同学举手)

  师:(高兴)你来

  生:“读史使人明智…皆成性格”这句话运用排比的方法,写出了各个学科对人性格的作用,很有气势。

  师:是的,我们用上一个词来形容:一气呵成:仿佛是作者一口气说出来的,气势非凡!那么他列举这些是为了论证什么?

  生: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师:很好,这就是什么论证方法?

  生:举例论证,

  师:它会使说理更有说服力。(点击幻灯片)

  师:我们来齐读这句话!

  师:谁再来谈?

  生:我谈这句话,“读书费时过多…学究故态”我觉得书读太多也不好,成呆子了。

  (生笑)

  师:是啊,读书总花好多时间,容易养成懒惰的习惯,如果老按书本的来做就成书呆子了。

  师:不错的看法。老师挺喜欢这句: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想想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沏一杯青茗,躺在柔软的床头,让阳光温柔地照进屋子,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师:品析句子时可以从不同角度.

  师:谁再来谈谈?(师指名)

  生:我喜欢这句“天生才干…如何修剪移接”它讲了读书可以使我们更好。

  师:为什么说天生才干是自然花草?

  生:没有修剪

  师:那么我们通过读书来修剪移接,就是读书能使我们更完美!文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生:比喻论证。

  师:这样说理更形象易懂。(点击幻灯片)

  师:这篇文章几乎每句话都是名言,我们要把它们积累下来!

  (生齐读句子)

  师:文章围绕“读书”谈了读书的目的,方法,作用,并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还有排比的修辞方法,使说理清晰,易懂,生动形象。

  师:今天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培根随笔中的精彩语句,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共读)

  师:关于逆境,美,友谊,培根是这样看的,同学们你们怎么看?跟小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

  师:在谈时我们应该注意先确立一个观点,加上有力的论据,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师:谁来谈谈?好,你来。

  生:我来说说逆境,“逆境对于积极乐观的人来说是垫脚石,对于消极,意志消沉的人来说是绊脚石,就像美国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就是在仓库里发明了该公司的产品的。

  师:很好啊,这位同学的观点鲜明,用了事实论据,好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生:比喻论证。

  师:还有谁?

  生:我认为外在美不重要

  (生笑)

  师:说说理由。

  生:我们应通过读书来弥补不足,而不是之注重外在美。

  师:是啊,你从文中有了新的认识。再一个同学来

  生:我认为友谊是我们一生的宝石,应该珍惜

  师:很好,这位同学同样用了比喻论证。

  师:大家谈得不错,老师认为读书是幸福的,有福的人才有读书的机会,让我们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回家后,请你围绕我们今天谈的话题,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

  师:好,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谢谢大家!下课!

  教学反思

  教授完《谈读书》一文后获益良多,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谈读书》一文是英国作家培根的著名随笔,本文短小精悍,但论述范围十分广,语言极其简练,几乎每一句都是名言警句,而且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来增强文章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把指导学生品析文章语言以及学习文中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作为教学重难点,并设计以下教学环节:(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再读课文,品析探究(3)、小结归纳,拓展延伸。

  在授课过程中能较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通过层次清楚的板书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思路以及明确文章的论证方法,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能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品析语言,总结收获,通过拓展延伸这一环节让学生接触课外的知识,从中找话题谈看法,让学生学以致用,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考虑初三学生的应试需要,在授课过程适时教给学生答题方法,如在“找话题,谈看法”环节,指导学生应先确立鲜明的观点,再找到有力的论据,并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来完成对话题的论述。这就是议论文考查开放性题型时应注意的应试技巧。在与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不随意否定学生的看法,致力于创设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在教授本课时还存在许多不足。如谈话导入时准备不充分,未能很好创设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的开始并不成功,这为后面与学生的交流,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难度。在整体感知环节条理不太清晰,学生还不能很清楚地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对本文的论证结构也不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不能得到巩固。虽然本文不是严格的议论文,但属于议论性随笔,有关的知识点应该有所涉及。另外课堂需要有一个点燃激情的台阶,应设计一个问题引起学生讨论,可以是有关读书目的、读书方法或是读书作用等方面的探讨,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并化为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深层次思考。在课堂教学艺术方面,由于未能发挥自身良好状态,与学生的交流较生硬,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我最遗憾的地方。

  在反复思考琢磨后,对本课教学设计做出如下调整。为加强学生对文章理解,可在整体感知环节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提纲图来理清文章思路与结构,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品析语言时注意适时指导学生如何朗读,通过朗读来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感受作者的精辟见解。在品析语言进入拓展延伸环节时,设计问题来过渡,如“现在社会上流传这种说法,读书根本没用,还不如来学炒股,学习如何赚钱来得实际,同学们如何看待这种说法?”利用课堂的讨论来加深认识,获得启迪。

  以上是《谈读书》一课的教学反思,这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上公开课不仅仅会留下宝贵的教学经验,还能磨练人的意志,锻炼人的能力。通过参赛,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语文教学的真谛,能站在更高的位置去审视分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艺术,并坚定了对教育事业的信念,将为之奋斗一生!感谢汕头市第七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感谢各位老师!

谈读书教案优秀第2篇

课题 古人谈读书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古人读书的小故事引入本课,引

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板书:古人谈读书

2.这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三篇文章,从中获取营养。(出示课件3)

起学生的兴趣。】

新课教学(

)分钟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出示课件4)

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好学是知也识

2.读第一、二部分,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3.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

5.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全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5)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思。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文。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 【设计意图:在师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并理解重点字的意思,然后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设计意图:采

释,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一)1.谦虚2.求实3.勤奋

3.读第二部分,试着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板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这两部分的内容,并进一步探讨这两部分所蕴含的学习上的态度和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可谓一举两得,】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四、拓展。(出示课件6)

学习了这两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师进行指导

五、作业

1.背诵这两部分。

2.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设计意图:拓展这个环节,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并对自己的学习有所指导。】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bùchǐxiàwèn(),每个教育者都要huìrénbújuàn()。

不用心sòngdú()对我们来说qǐbúshì()浪费时间?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余尝谓()

3.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三、对号入座。

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既有学习方法,又有学习态度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参考答案:

一、不耻下问诲人不倦诵读岂不是

二、1.智慧2.说3.随意

三、1.②2.②3.①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8)

1.谁来说说《论语》三则的意思?

2.朱熹的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篇文章。这是曾国藩对读书人的要求。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夯实基础,并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出示课件9)

1.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师补充:恒:恒心

自足:自我满足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划分指导:我们在划分节奏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完整的词划分开来,要保持词语的完整。如: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 【设计意图:以自学为主,通过自学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

的句子,并试着解释意思。

三、细读课文,深入把握。(出示课件10)

1.默读课文,思考:读书人对读书有什么要求:

生读课文,总结并汇报:

板书:有志有识有恒

2.再读课文,思考:读书为什么要“有志、有识、有恒”?

生总结,汇报

板书:有志----不甘为下流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

3.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出示课件11)

师加以引导,生汇报

板书: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出示课件12)正面: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最后作者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三点的重要性。四、再读文章,说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畅所欲言 理解,有利于降低文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谈读书教案优秀第3篇

文本分析:

本课由三篇文言文构成。第一篇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有关论述,给人以警醒;第二篇是朱熹论说的“读书有三到”,重在强调心到,表现了朱熹独到的见解,给人以启迪;第三篇是曾国藩对读书的论述,强调读书要有“三有”——有志、有识、有恒,给人以训诫。五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接触得并不多,所以在课堂上要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读出古文特有的韵味。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渗透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感受文言文精练、隽永的语言特点。另外要注意的是,文言文的教学要注重学生自读自悟,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耻、识、矣、岂”4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诲、谓、诵”等9个生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朗读古文的方法。

3.深入理解古人对读书的认识,从中获得启发。

4.积累古代经典文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古人对读书的认识,结合实际改进自己的读书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耻、识、矣、岂”4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诲、谓、诵”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深入理解古人对读书的认识,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来谈感受。

要点把握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体会古人对读书的认识和论述,结合实际改进自己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以故事的形式导入课文。

(教师播放“囊萤映雪”的视频,引导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体会人物勤奋苦读的精神。)

导语:囊萤映雪的故事同学们肯定不陌生。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这两个人物故事告诉我们读书要勤奋,才能有所成。其实,关于读书,古人还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明确:“谈读书”表明本文是论述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字词。

2.教师检测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不下问 默而之 人不倦 读 心 一不可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耻]左右结构。左部提画偏下,右部底横长而有力。

[诲]左右结构,左窄、短,右宽、长。“每”竖折的竖段略向左斜。

[谓]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顶部左右齐平。右上部“田”上宽下窄。

[窥]上下结构,上窄、扁,下宽、长。

◆易错提示:

[窥]上部“穴”的末笔捺改点,左下“夫”的末笔捺改点。

[诲]右边的“每”不要写成“毎”。

(3)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3.教师引读,学生跟读,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效果。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教师介绍出处,补充文学常识。

《论语》 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南宋理学家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2.教师指导点拨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敏]聪敏。 [好(hào)]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是知也]这就是智慧。知,同“智”,智慧。 [厌]满足。

[默而识之]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识,记住。 [诲]教诲。

3.学生合作学习,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1)小组自由学习,合作探究。

预设:学生先自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句意,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解决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还有无法解决的疑问记下来,留待下一步的学习。

(2)课堂讨论,解决疑难。

预设:采用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由代表提出疑问,学生先自行解决,再由教师进行补充讲解。各小组有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可以归纳整合,一起处理。

(3)复述原文意思,教师点拨。

预设:在解决所有词句理解上的问题后,教师点名一位学生读句子,另一位学生翻译句子。有读的不到位或翻译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进行引导纠正,注意将文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译文:①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点拨:孔子在这里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谦虚谨慎。)

②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点拨:对于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一个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③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诲人不知道疲倦。(点拨:这一则孔子讲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默而识之”讲的是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要热情地把知识传给向你请教的人。)

4.教师出示“阅读探究卡”,学生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1)教师出示“阅读探究卡”。

①理一理: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②说一说:你能分别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三句话的内容吗?

③议一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2)学生带着问题朗读,与同桌讨论交流。

(3)汇报展示,品读经典。

①理一理: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提炼。《论语》中有很多有关学习的名句,本文所选的三句话就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学生要能进行辨别,分条陈述。

明确:第一句话讲学习态度;第二句话讲对待知识的态度;第三句话既讲了学习态度,也讲了学习方法。

②说一说:你能分别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三句话的内容吗?

预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只要概括合理即可。

示例:勤奋好学、谦虚诚实、持之以恒。

③议一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预设: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只要学生讲得有一定的道理,就应该予以肯定。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示例:学习要不耻下问,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变更多的“未知”为“已知”。

5.教师出示《论语》中的其他句子,学生读句子,说一说句子揭示的道理。

示例:(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要持之以恒。(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融汇新旧知识,获得新的感悟。(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四、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自然过渡到第二篇,引导学生朗读、感知。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三则内容,懂得了在学习时要勤奋好学、谦虚诚实、持之以恒。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我国另一位大学问家朱熹的“读书有三到”,去看一看他对读书有怎样独特的见解。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注意重点词语。

(1)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是儒学集大成者,世人尊称为朱子。其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朱熹著述很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等。

(2)理解重点词语。

[余]我。 [尝]曾经。 [谓]说。

[漫浪]随意。 [急]要紧、重要。 [岂]难道、怎么。

3.分小组朗读课文,读出节奏,疏通文义。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课文翻译: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4.品读感知。

(1)对照译文想一想:读书要做到哪“三到”?

明确:心到、眼到、口到。

(2)文章是怎样论述“读书有三到”,且“心到最急”的?

明确:①运用了假设和因果推断;②从反面得出结论:心不在此→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只漫浪诵读→不能记→记亦不能久;③运用反问句说明心到则眼、口到,从而强调“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5.学生结合实践,谈对课文的理解。

示例:朱熹所提倡的“三到”读书法使我受益匪浅。我每次读书时容易走神,对书中的内容记得不深刻。采用“三到”读书法,集中精力于书本,眼睛认真地看每一个字,嘴巴随眼睛的移动而大声诵读,这样一遍下来,竟然记住了绝大部分内容。

6.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背诵指导:背诵文言文,应先记住译文,再根据译文背诵课文。还可以结合句式特点或者文中的关键词语来背诵。

7.课堂回顾,总结方法。

小结: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古人谈读书》的前两则,在继续加强学习文言文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学习和读书的方法,如勤学好学、诚实谦虚,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而最重要的是心到。只要我们认真领悟、运用,一定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收获很多。

五、延伸拓展,作业设计

1.课外阅读《论语》中有关读书、学习的篇章。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最后一篇,背诵课文。

2.深入理解古人对读书的认识,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来说感受。

要点把握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体会古人对读书的认识和论述,结合实际改进自己的读书方法。

3.进行比较阅读,积累更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上学习的前两篇内容。

(1)检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掌握情况,点名背诵课文。

(2)检查学生对文中提到的有关学习和读书方法的积累和理解。

2.再次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上我们聆听了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和大学问家朱熹的教诲,从中学习到一些学习和读书的方法。这节课上我们来听听清代名臣曾国藩对我们的告诫,思考读书还有哪些要领。

二、初读课文,读通文本

1.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 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战略家、政治家,湘军的创立者和首领。他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受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他还是晚清古文“湘乡派”创立人,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有《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盖]用在句首,相当于“推想”“大概”。 [士人]泛指知识阶层。 [恒]恒心。

[断]一定,绝对。 [甘]自愿,乐意。 [下流]下等,劣等。

[尽]尽头,止境。 [足]满。 [窥]窥探,观看。

[皆]全,都。 [缺]缺少。

3.分小组朗读课文,读出节奏,疏通文义。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学习前两篇内容时掌握的阅读古文的方法来自主阅读本篇内容。

课文翻译: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就不甘心居下游;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因为有一点儿心得就自满自足,就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表现;有恒心的人就绝没有办不成的事。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三、再读课文,品读欣赏

1.对照译文,说一说曾国藩认为士人读书要具备哪些条件。

明确:有志、有识、有恒。

2.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些条件的?

明确:作者首先用简洁的语句提出士人要具备的条件——有志,有识,有恒。接着分层论述了它们对于读书的重要性:有志——不甘心居下游,有识——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无不成之事。最后总结,强者“三者”缺一不可。

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引用两则寓言的作用。

预设:要想理解作者在文中引用两则寓言的作用,先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两则寓言的内容及寓意。其中,“河伯观海”的寓意是:人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要盲目自大;“井蛙观天”的寓意是:人的眼界要宽广,只有这样才不会成为见识短浅的人。

明确:以两则寓言故事作比,形象生动,有说服力,深刻地阐述了读书人要有见识的道理。

4.学生结合实践谈对课文的理解。

5.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四、对比阅读,整体感悟

1.分析比较,群文阅读。

过渡:同学们,学了《古人谈读书》中的三篇古文后,你们是不是对怎样学习文言文和如何读书更有心得了呢?现在我们再把三篇文言短文放在一起,比较着读一读,背一背,加深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三篇文言文。

(2)填写表格,回顾内容,明晰重点。(课件出示表格。)

①先小组合作填表格,然后教师点拨。

②对比一下三篇文言文,整体感悟。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教师小结:本文所选的三篇古文都是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告诉我们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相信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指导:课文中的读书方法虽好,但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大家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这样读书才能有效率。

五、积累运用,作业设计

1.引导学生课外搜集其他的读书方法。

示例: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指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脑到”就是善于动脑筋,勤思考,多分析。

2.学生交流、积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背诵课文。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重点片段实录

◆解词析句,深入理解课文(教学重点)

师:我想向同学们请教成语“不耻下问”是什么意思,谁能帮助我?

生:这个词的意思是“向别人请教问题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生:不对,应该是“不把向别人请教问题当作一种耻辱”。

生:我认为这个词的意思是“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师:谢谢大家告诉我这个成语的意思,我觉得第三名同学的解释更准确一些。你们说我刚才的做法算“不耻下问”吗?

生(齐答。):算!

师:那你们知道“不耻下问”这个成语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吗?

生(齐答。):孔子!

师:对,是孔子。他的言行多记录在《论语》这部儒家经典著作中。今天我们学习的《古人谈读书》的第一篇就是节选自其中的三则。

(教师点名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教师更正朗读不当的地方。)

师:“敏而好学”中的“好”读hào,意为“喜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前四个“知”读zhī,意为“知道”;最后一个“知”读zhì,同“智”,意为“智慧”。“默而识之”中的“识”读zhì,意为“记住”。

(教师顺便介绍有关通假字的知识。)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意思。)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文章大意,谁能说说孔子在这三则里要告诉我们什么?

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与方法,要勤学好问。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讲学习要诚实谦虚,不能不懂装懂。

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讲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里还包含有读记的方法和教育人的态度。

师:课文有个大标题是“古人谈读书”,同学们能谈谈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读书的方法吗?

生:要好读书,遇到不懂的要多请教。

生:对于书本里的知识,要主动学习,不能不懂装懂。

生:读书时要在心中默默记住有用的东西。

生:读书要坚持,保持好的习惯。

师:孔子说得多么好呀!在实际学习中,你们有这样的体会吗?你们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呢?

生:我的体会是要坚持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这样就会收获越来越多的知识。

生:读书时要在心中默默记住有用的东西对我很有启发,它一方面提醒我要用心读书,另一方面告诉我要读有益的书,不要只是为了打发时间而读书。

生:我觉得“不知为不知”应改为“不知变知之”,因为我们不仅要承认不知道,而且要去想办法知道,这才叫真聪明。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好,我相信大家已经透彻地理解了课文,我更相信大家会在短时间内背诵这篇课文,对不对?

生(齐答。):对!

师:好!现在开始背诵,如果会背了,可在小组长那里背,也可在我这里背。(学生读背课文。)

赏析:这个教学片段由成语“不耻下问”导入,既生动有趣,又顺理成章。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教学,没有对文言文逐字逐句地去讲解,只是点拨了一些较难理解的字和词,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另外,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在品读中去讨论、交流、展示自己的读书心得,这和课文“谈读书”的主题很契合。

教学反思

本课中的三篇文言文都比较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我在教学时也是紧紧围绕这一特点进行的。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二者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得又少,能做到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内容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弄清每句话的意思,才能正确地断句,才能把句子读通顺。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另外,我在教学中还注意了以下问题。

一、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疏通文义的环节,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根据注释初步理解字词和每句话的意思,学生如有不懂的地方,我再进行必要的点拨,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懂全文。

二、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作用。教师范读课文的作用不可小觑,范读文言文尤为重要。第一遍要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第二遍一定要让学生注意断词断句。

三、注重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较实用的教学方法,我在教学中也经常尝试运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运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去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揣摩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从学生们的表现来看,这次尝试是很成功的。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