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陋室铭教学目标

日期:2021-04-26

这是陋室铭教学目标,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陋室铭教学目标

陋室铭教学目标第1篇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陋室铭》是编排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爱莲说》。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七年级是分布在各单元中的),这个单元课文还有借虚构的故事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的《桃花源记》,有介绍表现古人高超技艺的《核舟记》,有描述理想社会,引人深思的《大道之行也》,以及杜甫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望岳》、《春望》和《石壕吏》。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一)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二)相应对策:教师示范背诵,形成师生竞赛;通过互动板书设计,指导学生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诵读文言文的习惯;用游戏法来进行背诵竞赛。

  (三)学法指导: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三、教学方法的采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提问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利用游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教师吟诗《竹枝词》让学生猜猜它的作者: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大家熟悉吗?它的作者是谁呢?(刘禹锡)关于他的诗我们还学过哪些?(《秋词》)那么大家一起试背这首诗。

  刘禹锡他不仅诗写得好,而且文写得也不赖,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它就是《陋室铭》。(板课题)

  2、题解:“陋室”好理解吧?那么谁来告诉我什么是“铭”?(看课文注解)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了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二、作者简介

  1、对于刘禹锡,同学们除了以上的了解以外,还了解他什么呢?

  2、学生介绍。

  3、师点拨重点文学常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唐朝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永贞元年,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刘禹锡不仅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和哲学思想家,也是一位有着独特成就的出色诗人。他的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个别朗读:学生评读(重在读准)。

  2、我们在读古文时,不仅要把它读准来,而且更重要的要将它的节奏读出来。师展示范读录音,并请学生把课文朗读的节奏标注出来。

  3、集体朗读,读出节奏。

  四、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参考书、工具书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课文并合作理清每个字词句的意思,整体理解课文。如果疑难之处小组无法解决,就请大家作好记号待我们一起解决。(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师引导学生解决。

  名:著名、闻名天下灵:灵性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鸿儒:知识渊博的人。白丁:平民,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素琴: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琴,指那种自娱自乐的弹琴。丝竹:指宫廷中那种音乐,是歌舞生平的靡靡之音。何陋之有:有何之陋指没有什么简陋的。(这些作好准备)

  3、让一名学生翻译课文。

  五、理解分析

  1、对课文内容,我们已大致有了了解,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课文中的“陋室”真的“陋”吗?从课文哪句可以看出来?(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如何理解这句话?)在这句话中“陋室不陋”关键的理由是什么?(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的品德高尚所以陋室就不显得简陋了。)(德馨,就是品德高尚,那有怎样的高尚品质呢?下面若学生以归纳出了就顺水推舟说:有这样的高尚品质陋室就不陋了,但接下面3;若学生未说出来,可以说:虽然我们一下子没有归纳出来,没事,课文中应该有我们可以找答案的地方吧?在哪里?(后几句)那留着我们待会再归纳,现在先来看看,接下面):(板书)

  3、课文一开始就没写“德馨”而是写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写这些有什么作用?(以山和水做比兴引出了德馨,如果把山和水看成是陋室的话,那么仙和龙就是德馨了):板书(山(仙)水(龙):比兴)

  4、齐读这两句,试背这两句。

  5、既然陋室不陋是因为德馨,那么课文哪些句子具体描述了“德馨”呢?它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呢?试分析一下(板:具体描述)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从青的角度写,写出了环境之雅。这里这种相接的句子,字数相同,意思相对,这种句式称为骈句,修辞上又称为对偶句。(板书:环境优雅)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交友的角度写,他交的朋友多不多?(不多)从哪里看出来?(上句)交哪些朋友?只限于学识渊博之士。这里写出了交往文雅(板书“交往之雅”)

  师补充:在刘禹锡写此文时,唐朝正一天天衰弱下去。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情趣角度写,写出了情趣之雅(板书:情趣高雅)

  “我”的品德高尚,刘禹锡从环境、交往、情趣三个方面具体进行了描述。其实这篇文章在写作时有他的写作背景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而刘禹锡写此文时,唐朝正一天天衰落下去。当时朝廷宦官当道,其中牛、李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象刘禹锡的被扁就是深受其害(展示被贬时做的诗)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忧虑不已,但却回天乏术,只得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无丝竹之乱耳”写出了他对于这些庸俗的官僚灯红酒绿的生活的鄙视,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一样,“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交友的限制更加深了那一点味道,而“无案牍之劳形”则明显的表现了与唐朝士大夫中入世的思想相背的出世的消极情绪。好,讲了这么多,下面我们读这几句,再看板书的关键词试背这几句吧。

  6、后几句“南阳:何陋之有?”是不是具体写陋室的?那有什么用呢?它是不是画蛇添足之笔呢?

  (不是,它以古代圣贤例子类比自己,表现了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最后,又引用孔子的一个典故,这里的“何陋之有”语言发生了倒装应该是“有何之陋”,实际上这句话的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君子居住在里面,房子有什么简陋呢?作者这里就将君子类比自己了,那种高洁傲岸的情操朝露无疑。君子甘愿住在这个简陋的房间中且不感觉简陋,可看出他有什么样的高尚品质呢?(安贫乐道)这么说来,它不是画蛇添足反而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呢!)(板书:诸葛庐、子云亭、孔子何陋之有、自比言志)试背这两句。

  小结:课文中作者以正面描述和侧面反正“有德者居之,陋室不陋”的观点,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评价

  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情操和情趣的?谈谈你的看法。

  六、总结

  本文作者借助陋室为文,寄托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借助一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的写法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课文中作者的思想在现代社会既有它积极的地方也有消极之处,希望我们能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个问题,让精华为我所用。下面请再让我们好好的读读课文吧。

  七、齐读课文,试背课文

  八、板书

  陋室铭

  引出主题山(仙)、水(龙)比兴德馨

  具体描述环境优雅托

  交往文雅陋室不陋物

  情趣高雅言

  总结全文诸葛庐类比君子居之志

  子云亭何陋之有

陋室铭教学目标第2篇

共1课时

陋室铭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以学生自主翻译为主;理解课文以读代讲,讨论引导。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高潮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学情分析

学生有初步的古文阅读基础,但是对其仍存较大的畏难潜意识;同时,平时文言知识积累较少,对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有较大阻力。以激发兴趣,增加积累,锻炼思维贯穿教学过程。

3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特别是文言词语和句子。

2、理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板:刘禹锡是个_____________人,因为_______________。 (学生说话练习)

2、解题,“铭”的意思是?

活动2【讲授】二、初读文章

我国古代的诗文有很多都是用韵的,这些文章往往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音乐美。因此,古文往往需要大声朗读。 请同学自由大声朗读本文,感受文章音乐之美。

要求:

1、大声朗读。 2、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找出韵脚)

3、读准字音、节奏, 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自读、个别读、齐读)

活动3【讲授】三、自主解文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 (对在理解中有异义的作好勾画,共同交流)

3、注意以下重点词、句,抽生解答,掌握学情。(使用课堂练习本迅速完成,相互检查)

理解: 名 灵 德馨 鸿儒 白丁 调 丝竹 劳形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

活动4【讲授】四、品读文章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出示小黑板)

1、从世俗的眼光来看,这间陋室简陋吗?表现在何处?

2、在作者自己看来,这间陋室简陋吗?为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总括。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何作用?如何引出的?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描述的?(合作完成)

4、作者将自己的陋室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并论的用意是什么?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又有何作用?

小结:由以上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篇铭文字字紧扣“陋室”,句句围绕“德馨”,处处皆可感触作者的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5、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托何物?言何志?

小结: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活动5【讲授】五、总结全文

学习了本文,我相信:刘禹锡的陋室情结,刘禹锡的高洁傲岸、安贫乐道,刘禹锡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莲花一般的纯洁高尚品德,都将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一位,也将随着《陋室铭》的代代传诵,而继续感染着后世,成为永不凋谢的奇葩!

活动6【作业】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或追求通过某些物品表现出来。

陋室铭教学目标第3篇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陋室铭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板:刘禹锡是个_____________人,因为_______________。 (学生说话练习)

2、解题,“铭”的意思是?

活动2【讲授】二、初读文章

我国古代的诗文有很多都是用韵的,这些文章往往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音乐美。因此,古文往往需要大声朗读。 请同学自由大声朗读本文,感受文章音乐之美。

要求:

1、大声朗读。 2、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找出韵脚)

3、读准字音、节奏, 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自读、个别读、齐读)

活动3【讲授】三、自主解文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 (对在理解中有异义的作好勾画,共同交流)

3、注意以下重点词、句,抽生解答,掌握学情。(使用课堂练习本迅速完成,相互检查)

理解: 名 灵 德馨 鸿儒 白丁 调 丝竹 劳形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

活动4【讲授】四、品读文章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出示小黑板)

1、从世俗的眼光来看,这间陋室简陋吗?表现在何处?

2、在作者自己看来,这间陋室简陋吗?为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总括。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何作用?如何引出的?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描述的?(合作完成)

4、作者将自己的陋室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并论的用意是什么?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又有何作用?

小结:由以上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篇铭文字字紧扣“陋室”,句句围绕“德馨”,处处皆可感触作者的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5、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托何物?言何志?

小结: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活动5【讲授】五、总结全文

学习了本文,我相信:刘禹锡的陋室情结,刘禹锡的高洁傲岸、安贫乐道,刘禹锡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莲花一般的纯洁高尚品德,都将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一位,也将随着《陋室铭》的代代传诵,而继续感染着后世,成为永不凋谢的奇葩!

活动6【作业】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或追求通过某些物品表现出来。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