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27
这是陋室铭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共1课时
陋室铭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识记重点文言实词,翻译课文。
2、把握文章结构,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3、能明确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发表自己的感悟,确立自己的人生志趣追求。
2学情分析
陋室铭是一篇优美的铭文,适合有感情的朗诵,学习本课,要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位、同时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讨论。打造美读、美教的新课堂。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故事导入
1、讲述刘禹锡被欺写陋室铭的故事。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活动2【活动】初读课文
读韵文最好从朗读入手, 大家先仔细看视频,并在难读难写的字标注一下,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1、明确朗读的要求技巧。2、初步掌握词句的意思。
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活动3【活动】读通课文
学生合作翻译全文,提示:
(1)借助注释,读出疑点(2)注意字句,翻译课文
活动4【活动】读美课文
我们再来细细分析下课文,我问大家一些问题。(也可由学生提问,老师补充问题,引导大家挖掘课文内涵。)
1、大家说说,这篇铭文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那大家可以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语言么?文章是怎么样引出“德馨”的呢?前两句是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2、韵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作者的“德馨”呢?
3、作者已经从那三方面说明了陋室不陋,又为什么写“南阳……,西蜀……”?有什么作用?(用类比的方法从而突出陋室不陋)
4、最后一句孔子的话是什么意思?
(用“何陋之有?”反问,言外之意是“不陋”与文章开头相呼应,更好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活动5【活动】拓展延伸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转眼间就要和刘禹锡说再见了,离别在即,你不想留下点什么纪念吗?老师有个建议,你可以给刘禹锡的陋室起一个雅称,比如──清心斋;也可以给刘禹锡送一块匾额,比如──室陋德馨。起名时要说说根据。
启发学生把自己读到的东西表达出来。结合自己的观察,如电视里看到的、外出时观察的宅名,给刘禹锡的陋室拟个合适的雅称。
时间真快,不想说再见,也得再见了。老师建议大家这样和刘禹锡话别,以“刘公,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一段心里话。
学生思考后说话。
活动6【作业】课堂作业
1、将“刘公,我想对你说……”整理成一篇随笔。
2、背诵全文给你的同桌听。
陋室铭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陋室铭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故事导入
1、讲述刘禹锡被欺写陋室铭的故事。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活动2【活动】初读课文
读韵文最好从朗读入手, 大家先仔细看视频,并在难读难写的字标注一下,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1、明确朗读的要求技巧。2、初步掌握词句的意思。
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活动3【活动】读通课文
学生合作翻译全文,提示:
(1)借助注释,读出疑点(2)注意字句,翻译课文
活动4【活动】读美课文
我们再来细细分析下课文,我问大家一些问题。(也可由学生提问,老师补充问题,引导大家挖掘课文内涵。)
1、大家说说,这篇铭文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那大家可以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语言么?文章是怎么样引出“德馨”的呢?前两句是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2、韵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作者的“德馨”呢?
3、作者已经从那三方面说明了陋室不陋,又为什么写“南阳……,西蜀……”?有什么作用?(用类比的方法从而突出陋室不陋)
4、最后一句孔子的话是什么意思?
(用“何陋之有?”反问,言外之意是“不陋”与文章开头相呼应,更好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活动5【活动】拓展延伸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转眼间就要和刘禹锡说再见了,离别在即,你不想留下点什么纪念吗?老师有个建议,你可以给刘禹锡的陋室起一个雅称,比如──清心斋;也可以给刘禹锡送一块匾额,比如──室陋德馨。起名时要说说根据。
启发学生把自己读到的东西表达出来。结合自己的观察,如电视里看到的、外出时观察的宅名,给刘禹锡的陋室拟个合适的雅称。
时间真快,不想说再见,也得再见了。老师建议大家这样和刘禹锡话别,以“刘公,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一段心里话。
学生思考后说话。
活动6【作业】课堂作业
1、将“刘公,我想对你说……”整理成一篇随笔。
2、背诵全文给你的同桌听。
《陋室铭》 是一篇名传千古的美文,通过对简陋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不慕荣利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结合本文的教学过程我有几点反思:
1、文章的教学目标设定符合教材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落实重点和难点。
2、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较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3、本文注意了以读为主,在朗读过程中,使学生们感受“铭”这种文体的篇幅短小,语句押韵、语言优美的特点,进而对课文的形式美有深刻的认识。还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注意对学生适时的点拨,有层次的进行朗读指导,不仅让学生会读还要读好,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真正把自己融入文章中来,并且注意利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鼓励。最后,运用“整体板书”和“回译法”让学生进行背诵,加深记忆。总之,用朗读贯穿教学的始终。
4、注重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采用小组合作竞争的方式,答对加分,答错扣分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5、把握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积累文言词汇、句式等常识,准确翻译文章,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再说,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就必须理解课文字句,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文言知识,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弄懂文章的此句意思。
6、让学生参与课堂和学习的全过程,做知识和思维的主人。
学生们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仅限于在课堂上由老师带领的分析,还包括课前对课本的预习,对重点知识的揣摩,对疑难问题的质询。更包括课后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演绎。所以,我从预习这个环节抓起,让学生参与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做知识和思维的主人。
7、巧妙的设计提问,采用小组合作、教师点拨来解决,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精心设计问题,并形成一个问题链,让这些问题逐步深入地把整篇文章的内容串联起来,每个问题都让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挖掘其意义,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的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最后运用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前后呼应把它连接在一起,融汇贯通,把全篇课文的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串珠成链”的整体把握效果。这种方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不让人觉得死气沉沉,而且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从屋外到屋内,从景到人到趣,一步步地随着学生自主地交流探讨深入进去,使学生在深入的过程中理解全文。 这其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激发其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
8、对于课堂的时间安排如再紧凑些,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反馈的掌握。
又有一次面对镜头的经历,让我在课堂中又多一次历练,相信,以后,我会比这次更从容不迫、沉稳镇定地应对课堂,和学生的互动会更加融洽、自然。
总之,这一堂课,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让我收获了许多,懂得了许多!我想,我只能够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思考教学中问题,我才可能在教师成长的路上走得稳、走得远!
“前设计”——教学分析
一、学生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较浓,有几位学生特有“钻”劲,加之语文学习习惯已养成,因此,这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陋室铭》朗读、疏通、背诵应该不成问题;但对“陋室”“不陋”及所传达的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馨德自述,学生理解、概括仍有一定难度,可从刘禹锡遭遇及熟知的陶渊明入手分析,对比理解,提高学生“认知内驱力”;对本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如“托物言志”的写法,比兴手法的`运用,工整的对仗、谐和的韵律等,不易过多申发,点到即可,以免淡化课堂,亦可根据实际课堂放手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己探究。
二、教学内容分析[三维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了解“铭”的文体知识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②掌握“馨”、“鸿儒”、“案牍”等文言实词的含义。
③能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并疏通其大意。
2、过程与方法学习目标:
在《陋室铭》的阅读理解中,通过层次结构分析、发散分析和鉴赏分析,体会文学作品鉴赏的策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作者对陋室“不陋”的描述分析,结合人物生平,使学生体验古代仁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感悟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三、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