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29
这是羿射九日教案设计部编版,是优秀的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导入
1. 出示四张神话故事图片,看图猜故事。
2. 师生合作读故事名字。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名字+做什么事)对,有时候我们从一个故事的名字中就能看出大体讲的什么内容。
3.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这个神话故事,就叫——《羿射九日》。谁射九日?羿射什么?读得真有精神。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羿为什么射日?——起因;羿是怎样射日的?——经过;羿射日的结果如何?——结果)
4. 这图中画的就是羿拿着神弓和神箭,在射——(九个太阳)。
出示“弓”“箭”的甲骨文,猜猜这两个字分别是什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弓”外形;“箭”竹字头代表箭是竹子做的,“前”代表它的读音)
5. 那要是一把弓搭上一支箭,那就是——射(出示甲骨文)。我们也学着羿的样子,搭上神箭,拉开神弓,三二一——射!
6. 让我们跟着这支神箭一起走进课文里,好吗?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开火车读课文。
3. 课文读好了,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庄稼 爆裂 乱窜 熔化”。“炙烤、炎热”。出示“炙”的甲骨文,意思是?看来“炙”就是“烤”的意思。是什么被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和百姓)那是什么感觉?“炎”:一个火就够热了,两个就更热了。“艰难、奔腾、滋润”:“艰难”是什么意思?对,“艰”也是“难”的意思。知道“奔腾”是什么意思吗?“腾”的哪一部分告诉你是“跑”的意思?(“马”)根据“滋润”的偏旁,你能看出什么意思吗?当大地被十个太阳炙烤的时候,大地都一片干旱,这个时候需要雨水来——滋润土地,滋润花草。当妈妈觉得脸干的时候,需要——滋润皮肤。
4. 你发现了吗,这一组词有什么规律?(由近义词组成)
5. 词语读得这么好,句子你敢挑战吗?请你来读。(谁能读得让我感觉更热一点?)
6. 那你能根据课文内容,给这四个句子排排队吗?说不出来也没关系,可以默读课文,找一找。请你来说。(贴板贴)起因、经过、结果。
7. 长长的句子就被我们读成了几句话。《羿射九日》的故事学完了,还要继续学吗?
三、品读课文
1.其实,神话故事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神奇之处)
2.默读课文:不出声,不用指,想想故事哪神奇。眼到心到和手到,边读边画勤动脑。
3.交流神奇之处。
教学目标:
1.认识“射、值”等12个生字,会写“觉、值”等8个字,会写“东边、光明”等18个词语。
2.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3.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根据故事内容展开想象,感受神奇。
教学难点:
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启发质疑
(一)谈话导入:喜欢读神话故事吗?上学期我们学过《大禹治水》,你们自己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二)揭示课题: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充满了丰富奇妙的想象。这节课我们再去读一篇。
板书课题,“羿”“射”正音,齐读课题。
(三)启发质疑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2.你还想知道什么?
3.根据学生交流归纳问题:
羿为什么射九个太阳?这是故事的起因。
羿怎样射九个太阳?这是故事的经过。
羿射下九个太阳后又发生了什么?这是故事的结果。
我们一起走进这古老的神话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一)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同桌互认双横线里的生字
(三)分类认读
1.第一组
认读生字“值、熔、箭、裂、窜、稼、滋”,套红声旁,通过形声字构字规律读准字音。
认读词语“值日、熔化、射箭、爆裂、乱窜、庄稼、滋润”。提示“庄稼”一词中“庄”是翘舌音,“稼”读轻声。
2.第二组
认读生字“射、庄、艰、炎、腾”。
三、学习1至3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
(一)初步了解故事的起因
还记得大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吗?羿为什么射九个太阳?
1.出示自读提示:默读1至3自然段,边读边想羿为什么射九个太阳?
2.指名交流,出示第2自然段。
3.天空中怎么会同时出现十个太阳?原本是怎样的景象呢?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原本是怎样的景象呢?播放第1自然段朗读片段,边听边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根据学生描述补充相关事物介绍。
(1)扶桑:生长在东方的大海上,是中国神话中的灵地之一,传说连接天界和人间。
(2)十个太阳:是天帝的十个孩子,传说大禹治水时,把洪水全部引到东海海底一条巨大的深沟里,十个太阳就在这条沟里洗澡。
(3)坐两轮车穿过天空:古时候的人们无法科学地解释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就根据自己生活中的出行方式展开了这样神奇的想象。
3.谁能把我们刚才想象到的画面完整地说一说?
4.这画面多么温暖、多么光明啊!我们一起读一读这神奇的景象吧。
(三)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可是好景不长,十个太阳觉得太没意思啦,一齐出现在天空。
1.出示句子: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2.从哪里感受到非常热?
(1)出示词语“炙烤”,齐读词语。
观察两个字相同的部件“火”,联想词义。(“炙”本义为火上烤肉)
(2)(套红“十个大火球”)这样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太阳散发出的巨大热量。
3.指导读句子。(板书: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
(四)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大地是什么景象?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1)根据学生交流进行归纳或补充。
(2)你们描述大地景象的时候,关注了这几个词(课件套红四个词)看看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
(3)(套红“晒、烤、蒸、熔”中“日字旁”“火字旁”“四点底”)读了这些词语,我们就能感受到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大地的景象。一起读读这些词。
(3)再来看看这样的景象。(播放视频)大地的变化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2.在远古时代,远古时代的人们就会跪在地上祈求上苍,击鼓祭祀,祈求上苍消除天灾。于是造了这样一个字(课件出示)猜猜这是什么字?这就是---(课件出示“艰”)“艰”本来的意思就是跪求上苍、击鼓祭祀。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类无法生存,日子非常艰难。(板书:人类的日子很艰难)
2.指导合作读第3自然段。
(五)讲述故事的起因
1. 读到这里,你们知道羿为什么射九个太阳吧?指导学生按板书提示说原因。(完善板书标点)
2.根据表格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的起因。自己练习或讲给同桌听都可以。(相机提示:神话故事一般用“很久很久以前”开头。)
3.指名全班交流。
四、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一)呈现课后田字格中8个字,读一读。
(二)学习左右结构生字“值、艰、此”。
1.生交流识记方法。
2.观察比例。仔细观察“值、艰、此”左右部分宽窄,有什么发现?(“值、艰”左窄右宽,“此”左右均匀)
3.教师范写,指导关键笔画。
“值”竖压竖中线,三横靠左不靠右
“艰”捺变长点,竖提压竖中线。
“此”左边最后一笔是提,竖弯钩在竖中线右侧。
(三)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四)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羿射九日的起因。羿是怎样射九日的?结果怎样?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词语巩固:值日、熔化、艰难、射箭、爆裂、乱窜、庄稼、炎热、奔腾
(二)羿是怎样射九日的?最后结果如何?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二、学习4至6自然段,了解故事的经过
(一)初步了解故事的经过
默读4至6自然段,思考:羿是怎样射日的?划出相关句子。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出示句子: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
(1)“九十九”是最大的两位数,(板书:九十九)古人通常用带九的数表示数量极多。翻山蹚河就很不容易了,能翻过九十九座山、蹚过九十九条河,羿在你心中是怎样的形象?(拥有非凡的神力,不畏艰险)
(2)指导读句。
2.出示句子:他登上一座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一个太阳,嗖地就是一箭。
(1)圈画表示动作的词语。(板书:登上、搭上、拉开、对准)
(2)想象画面,边读句子边做动作。这些动词用得十分准确。谁能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到羿一气呵成的动作?
(3)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套红拟声词“嗖”。这个词给你什么感受?(飞出去速度极快,说明力量也很大)谁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神箭手羿的神力?
3.出示句子:那个太阳一下子爆裂开,一团团火球到处乱窜,接着,噗噗地掉在地上。
(1)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套红“爆裂”,齐读。从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瞬间猛地裂开,羿力大无比,射得准)
(2)火球怎么会发出“噗噗”声?(火球周身的火焰要熄灭了)
4.读了羿射日的精彩片段,羿在你心中又是怎样的形象?(充满神力,英勇无畏)齐读第4自然段,一起赞美神勇无畏的羿。
5.(课件出示教材羿射日图片,课件出示“弓”字与图片重叠)引导学生发现“弓”是象形字。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出示第5自然段,引读:就这样,羿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板书: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炎热渐渐退去。羿又伸手拔箭,准备射下最后一个太阳。这个太阳慌慌张张躲进大海。它为什么要慌慌张张躲起来?
2.出示句子:这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
(1)引导说逻辑关系:因为这个太阳——(害怕羿把它射下来),所以他(慌慌张张)躲进海里。
(2)想象当时的样子,一起读好这个句子。
3.这个太阳怎么这样害怕呢?
4.羿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真不愧是神箭手!难怪最后一个太阳害怕。齐读第5自然段,读出对羿的赞美和最后一个太阳的害怕。
(四)学习第6自然段
过渡:十个太阳给大地和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羿为什么要留下一个?生交流看法。
1.羿也是这么想的。出示第6自然段羿心理活动句子:羿想,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光明和温暖,庄稼不能生长,人类和动物也没法活下去。指名读。
2.这句话能换个说法吗?(出示并完成填空:羿想,有了太阳,才有了_________,庄稼才能_________,人类和动物也才能_______。)男女生合作对比读两个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方式表达。
3.所以羿射下了九日,留下了一个。(板书:留下了最后一个)
(五)讲述故事的经过
1.学习了4至6自然段,我们知道了羿是怎样射下九日的,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话说一说?
2.这就是故事的经过。(完善板书标点)
三、学习第7自然段,了解故事的结果
羿射九日后,大地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一)默读第7自然段,找出段落中的一个词。(课件出示词语“勃勃生机”) 齐读词语。
1.勃勃生机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分句及对应课件画面,欣赏。
2.配乐朗读分句。在评读中抓关键词语“渐渐滋润、渐渐繁茂、奔腾欢唱”,指导读出生机之美。
渐渐滋润:“滋”“润”两个字都有三点水,原来被烤焦的土地现在水分多么充足啊!
渐渐繁茂:以前晒枯的禾苗在水的滋润下重新健康生长,花草树木一丛丛、一片片,长得越来越茂盛!
奔腾欢唱:原本被蒸干的江河里又流淌着水了,水像马儿奔跑一样快速前进,还“哗啦啦”唱着歌呢!
3.大地上还会有怎样的景象?
4.万物生长,充满活力,大地有了生命力,这就是“勃勃生机”。故事终于有了一个美满的结果。(板书: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5.齐读第7自然段。
四、根据表格提示完整讲故事
1.指名根据表格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2.用自己的话尝试将故事讲得更清楚。
五、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一)发现规律。在田字格中呈现“弓、觉、害、类、炎”,仔细观察,你发现这5个字结构有什么特点?(“弓”是独体结构,其他都是上下结构。
(二)分类指导。生交流识记方法,师生合作发现重点笔画。
(三)教师范写。
“弓”笔顺为横折、横、竖折折钩,一、二笔不能连一笔。
“觉”上宽下窄,竖弯钩压竖中线。
“害”宝盖扁宽,“丰”稍内收,竖压竖中线,“口”扁而窄。
“类、炎”上窄下宽,上下都要稍写扁,上部的“米”和“火”最后一笔捺都变成点。
(四)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五)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六、小结拓展
今天,我们读了《羿射九日》这篇神话故事,感受了故事中神奇的想象,也感受了古代劳动人民与自然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在咱们中国还有许多优美的古代神话故事,课外大家可以去读一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这本书。
摘要:本文认为小学神话类文本的教学重在教出神话的“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的神性思维。具体到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导入中启发神奇、故事中寻找神奇、评析中领悟神奇、拓展中丰富神奇、口述中创作神奇等五个方面进行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评价神话中的“神”的品质,这样才会使“神”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质不与神话人物的神性相分离。
关键词:神话神奇神性思维
对于神话的教学,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小学神话类文本的教学重在教出神话的“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的神性思维。本文以统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教出神话的“神奇”。
一、在导入中启发神奇
出示“羿射九日”图片,边介绍图片内容边引导学生猜神话名称,以图文配合的方式启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产生好奇,激发学生学习神话的兴趣,同时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奠定基础。具体来说,笔者是这样来启发学生的: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描述猜猜这幅图,画的是什么神话故事。待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想法后,老师做补充说明:这是河南省南阳市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图面上,一棵大树曲身向上,叉枝上有四只乌鸦,树下一人折身拉弓欲射。其中,这棵树叫扶桑,这里的乌鸦象征着太阳,这个人叫羿,所以这幅图画的是,我们一起说,它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神话故事——羿射九日。
我们再来看这幅图,你会发现有几个地方很神奇,如羿要拿箭射太阳,神奇;乌鸦象征太阳,神奇。其实,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神话故事,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故事里的哪些内容你觉得很神奇?
通过这样的启发引导,不仅巧妙地导入了新课,而且安排了下一个环节的任务,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神性思维。
二、在故事中寻找神奇
神话故事里面往往有神奇的景象、神奇的情节、神奇的本领、神奇的武器等,于是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寻找“神奇”。通过师生交流互动,本文有这样几处神奇的地方,如下:
1.天上竟然有十个太阳。多么神奇的景象!
2.羿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才来到东海边。多么神奇的情节!
3.羿竟然能把太阳射下来,而且箭无虚发,连射九个太阳,吓得最后一个太阳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多么神奇的本领!
4.羿用的弓和箭竟然能把太阳射下来。多么神奇的武器!
5.大地重新出现了勃勃生机。多么神奇的结果!
寻找“神奇”结束后,顺势提出一个问题: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此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讲述,以此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之思维的训练与提升密切相关。同时,也在不动声色中渗透神话的叙事结构,为下面的拓展阅读环节总结神话的一般叙事规律做铺垫。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寻找“神奇”并非单指学生找,而是师生一起寻找。师生边寻找边欣赏边总结“神奇”之处,陪着学生一起朗读,一起想象,一起讲述,一起憧憬。此过程中,可穿插朗读训练、语言训练、口语表达训练等活动。通过这样的寻找活动,使学生对神话的“神奇”有真切的体会和感受,为接下来评价羿的人物形象作好了充分地准备。
三、在评析中领悟神奇
神话的“神奇”离不开“神”的形象塑造。其实,在寻找“神奇”的过程中,学生能从中初步地感受到羿的勇敢、善良、英武等优秀品质,但对其为民除害、救民于水火的责任与担当等核心品质则体会不深。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羿的核心品质,我们可以这样做:
一是找准故事的“神奇”与语言的张力契合处,通过想象朗读,品析语言,感受羿的核心品质。如课文第4段:
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他登山一座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一个太阳,嗖地就是一箭。那个太阳一下子爆裂开,一团团火球到处乱窜,接着,噗噗地掉在地上。
此段的中心句是首句,关键词是“决心”。文中为了体现羿助人们脱离苦海的“决心”之大,连用两次神奇的数字“九十九”,一个是“九十九座高山”,一个是“九十九条河流”,写出了羿不怕艰难险阻,也要救人民于水火的责任与担当品质。还有文中一系列动词的运用,诸如“翻、蹚、登、搭、拉”,也需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这里可重读,可做动作,使学生体会羿射箭技艺之高超、为民除害决心之大,从而领悟羿的责任与担当等核心品质。
二是分析神话中的对立面太阳的形象,以此反衬羿的优秀品质。如课文第2段:
可是,有一天,这十个太阳觉得轮流值日太没有意思啦,于是,他们一齐跑了出来,出现在天空中。十个太阳像十个火球,炙烤着大地。
本段写出太阳的顽皮、无情、自私与不守规矩。正是由于太阳的所做作为,才有了下文羿射九日的行为。再如课文第3段:
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了。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连用四个“被”字,写出了太阳给人类危害,也写出了人们的无奈。此处,可以结合直观形象地图片来体会太阳给人类的带来的危害,以此激发学生对太阳的反面形象的憎恶之情。同时,羿的正义形象也就呼之欲出了。
在引导学生体会羿的核心品质时,我们需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不能生硬地给羿贴上道德的标签。课堂上,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评价神话中的“神”的品质,这样才会使这些精神品质不与神话人物的神性相分离。
四、在拓展中丰富神奇
在教完这一篇的基础上,笔者将我们中华民族中的神话文本进行集中呈现,如《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神话文本的“神奇”之处。
在这一环节除了丰富学生对神话的“神奇”认识之外,还需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总结神话的叙事结构,即出现灾难——英雄问世——降服灾难——铭记英雄。这样做一方面照应了“在故事中寻找神奇”的环节,另一方面为下面的创作神话奠定结构上的基础。
五、在口述中创造神奇
学生在阅读“1+N”个神话故事的过程中,时而沉浸在神话的神奇里,时而流露出对神话人物的无限向往中,时而表现出对神话相同叙事结构的认同,此时何不引导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神话故事呢?趁学生在兴奋之余,教师布置如下口述任务:
假如你就是未来的一个英雄之神,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有怎样的本领?拥有什么的武器?那时人世间将会遭遇怎样的灾难(起因)?你是怎样勇敢进行战斗的(经过)?世界最后成为什么样子(结果)?
通过这样的口述练习,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也调动了学生内心世界的英雄情结,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感受到神话并非遥不可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神话中的一部分,从而培养学生的神性思维。
总之,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神话并不只属于远古时期的,它也属于未来的。神话不但没有消失,而且其作为一种思维形态,将永远保持着神秘性的内核。而这种神秘性的内核,也必将随着未来科技的发展而发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