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赵州桥》教学反思

日期:2022-06-27

这是《赵州桥》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事情已经过去十几天了,我一直静不下心来反思这堂课的种种不尽如意之处,本能地想逃避,可是又总挥之不去。今天这个晚上下班前,天色已经昏暗了下来,热心的路灯早已睁大了眼睛,为暗中行路的人们殷勤地服务,温暖旅人的心,坐在电脑前,想想是可以理智地反思这节课的时候了,就用文字记录下这泥泞中的留痕,慰藉追寻的生命。

  一、学生的质疑被牵引的痕迹太重,弱化了灵动。

  和我一起学习《赵州桥》的是三年级四班的孩子们,我曾经给他们上过一段时间的品德与社会课,彼此之间还不算陌生,至少他们在我的课堂上可以比较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我的说话习惯也不用改变太多。用了一节半课来预习,主要是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如果课堂出现太多的枝蔓,任务一定难以达成。这样的心态下,用了不短的时间进行生字的交流,然后就是接力读了课文,矫正了一些字的读音,比如“爪”字,还有一些读不通顺的地方给学生时间,直到读行比较通顺为止。另外就是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擦燃问题的火星,我举例在黑板上写下“痛苦”一词,引导着学生提出问题:谁痛苦?为什么痛苦?痛苦有什么表现?(从哪些可以表现出痛苦?)结果怎么样?以期能够在课堂上用问题敲开思维的大门。

  孩子们表现得还好,我设置了四处质疑,孩子们都能够在我的引导下提出疑问,然后我们共同解决疑问。这是我设计这节课的一个明显的意图。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可能在提出有价值的学习问题方面会有一些茫然,这样定向提出问题,是给学生一个提问的缓坡,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进而能够学习提出具有思维含量的学习问题。这是我对学生学情分析之后的策略,也是问题导学的一个具体体现。

  第一次是在谈话交流,初识赵州桥之后的质疑,聚焦本节课研读的核心问题: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第二次质疑是整体把握全文后,学生自主读文,提炼出了这是一座雄伟的、坚固的、美观的、古老的赵州桥之后的质疑,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具体了解赵州桥的雄伟之处,坚固之因,美观之处,进而对这座桥及建桥人产生敬佩之感,对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产生自豪之情。第三次质疑是细读文本之始,结合课文开头提出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以及课文结尾处提及“赵州桥代表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的细微变化,质疑劳动人民能不能换成李春,从而加深这座世界名桥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为中华民族而骄傲!第四次请学生在文章难点处质疑,完全是针对文本的文字,“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引导学生提出:这种设计指哪种设计?为什么说这种设计是创举?从而上挂下联,深入理解文本。

  回过头来想一想,这种定向的质疑对学生的束缚过大了,老师的牵引痕迹过重,孩子们的思维只是跟着老师的预设按部就班,根本没有真正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自在地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所以这是我对学情的预知不准,低估学生的提问能力,从而剥夺了学生筛选问题的过程体验和能力生长的时机,这是师本课堂隐性霸权的显现。

  二、积累运用的思想成了学生灵动积累与运用的框限。

  教学预设的思想是要着力体现语文学习的积累与运用的特质,所以在教学板块内安排了数次积累与运用的习练。开头跟学生的预热性谈话沟通,打的是生字和文化牌,从我的姓氏切入,引出生字“县”请学生板演,没有出现误写,顺势让学生了解中国有2856个县级行政区划,暗示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与单元专题“走近中华传统文化”相关联,而后让学生用“县”串词语糖葫芦串,因为这个字的构词能力相对有限,所以趁热打铁式的词语积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应当有帮助。谈话期间一直穿插对“在**范围内很有名气”就是“**闻名”的语用意识,然后揭示课题之后,让学生化用出“世界闻名”,这是课文里对赵州桥的最高评价,老师有意识地板书用它的近义词“举世闻名”,一者在丰富词语的理解与感受,二来“举”也是课文要学会的14个生字之一,边写边提示:部首查字法这个字要查“点”(应试思想作怪“,它好似沉重的物体,最后一竖写成垂露竖。意在加强汉字的书写练习。如果不是公开教学,是要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上一二个的,可是课堂时间有限,我安排的内容过满,所以只好蜻蜓点水了。

  第三次积累是学生制作赵州桥名片之后,教师出示课前制作的投影片,让学生对照比较(给的时间也不充裕),学生对“历史地位”的“历史”把握不够,很少有学生联系课文的结尾来完成,所以也是老师生拉硬扯地到最后一自然段,结合“宝贵的历史遗产”请学生提醒“贵”字,这也是本课14个生字之一,然后接力式又串了词语糖葫芦串,由于学生主要是二字词语,所以刻意提示了多字词语:高抬贵手、达官贵人、春雨贵如油等,以作积累词语之用。进而连带认识了“遗”字,这是学生低年级常用的识字方法,同时也拓展了词语的积累,也是由教师直接出示的。

  第四次积累感受赵州桥的“雄伟“气势时,顺势链接了搭配词语的练习,可惜是用老师出示PPT学生朗读的形式完成的,而没有让学生先尝试调动自己的积累,再提炼进行朗读积累,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变化,却削弱了学生主体精神的焕发。

  最重要的三次是我想着力呈现的读写结合的三年级尝试。

  1.激活想象灵动表达,可惜老师介入太急太多,过犹不及。

  欣赏赵州桥精美的龙的图案,我的设计意图是顺承上一课《盘古开天地》的神话,让石雕的龙借助学生的想象,演绎成孩子喜闻乐见的鲜活的神话。于是安排了积累运用词语的训练:你们觉得这些精美的龙的图案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等近义词。让我们放飞想象,让这些龙的图案真的活起来,成为龙的神话吧。简单创设情境之后,我没有给学生构思的时间,就匆匆忙忙地指名学生到讲台上当众描述,学生语言的表达自然不够生动形象,于是我强势介入,抢学生的话,代替学生表达,犯了生本课堂的大忌。本意是想老师只是个欣赏者,如果实在不行,顶多是个画龙点睛者,由于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自由想象交流,因此出现了以上尴尬的课堂教学场面,与老师的初衷大相径庭了。

  2.学习“总述-分述-总结” 的段式结构,言而有格地进行写的尝试。

  本来课文编者用“泡泡问题”提示老师只是渗透过渡句的知识点即可,然而我为了挖掘读写结合点,也是从学生言而有格地表达出发,个人认为三年级上半学期总分总的段式还是比较突出的,所以就想来个模仿秀,强化这种范式表达,为学生习作添一把柴。这个知识点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结合对内容的感受来印证,体会这种段式结构的精美。之后我就出示了若干幅图片,选择的也是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目的是想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引导学生用这种段式来写自己的生活。包括:繁花似锦图、夏日荷塘图、天上流云图、课间活动图等,请学生在课堂习字纸上自由选择一幅来写一写。从完成情况来看,多数学生选择描写天上的白云,也有少数写其它内容的。展示时随机选出来的倒是各有不同,然而都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生动。写白云的在我看来与二年级的学生水平没有多大区别,只不过是一个用了这种总分总的段式再加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串词语的大造句,乏善可陈。于是课堂上学生展示的时候,一个女生表达还算通顺流畅,我询问其他同学的意见,居然都是不用改了,已经很好了。可是我想,三年级的学生习作虽然没有要求能够自行修改,但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意识,习作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于是就又一次强势介入,引导学生想象天上的云更加生动地描述:有的像小猫,浑身毛又软又白,一动不动,它是在做什么呢?一个男生迫不及待地张口道:“那是它在钓鱼呢!”我接着话茬:“蓝天不就是清澈的湖水嘛!”在后来学生交上来的习字纸上,我看到有的孩子真的这样修改了,为数不多。看来读写结合是篇大文章,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且我突然间把对赵州桥的关注转向了对生活的拓展,转换太快,读写的结合点也太生硬,没有达到水乳交融的精妙,课堂上的评价也缺乏及时的赏识。因此这一读写结合的习练基本是“败笔”。

  第三次读与写的链接我是安排在了整体感知主要内容之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习,不要求学生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如果能够结合所学文本,有意识地渗透、体验、飞练,那么,到了四年级的时候,课标的此项要求就可以落实得更加到位。这样的思想决定了我在学生整体感知环节,做了这样的功夫。然后我从写作表达的角度明知故问:“这是一篇刘明文,要介绍赵州桥,这样写简单明了。我们建议把课文就删改成这样。同学们说编辑老师会同意我的意见吗?为什么呀?”为学生渗透文章只有骨架而没有了血肉,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变得形容枯槁,索然无味,提示学生不能在自己的习作中只是说空话,喊口号,而没有充实具体的内容。我想把这作为无痕的读写渗透点。

  三、把书读厚,灵动拓展,提升学生语感方面太仓促,雨过地皮湿。

  一直以来,“大语文“的实践给老师和学生打开了语文更加多彩的世界,让语文课堂视野更加开阔,阅读的语料也更加丰富,师生的语文学习也更加自在随心。

  本节课我把链接点侧重在了突破“创举“的点上,引入了介绍”敞肩拱设计“的材料之上,而且一再压缩改编,尽量符合三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能够对”创举“有深刻的体认。三来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体,引入的链接资料同属说明类,是文体阅读的一点熟稔。课堂之上,我用PPT出示文字稿,采用我和学生合读的方式。“赵州桥在桥梁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我国后代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敞肩拱”的运用,实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是世界上第一座敞肩拱桥。在欧洲,直到1883年,法国在亚哥河上修建的安顿尼特铁路石拱桥和卢森堡建造的大石桥,才揭开欧洲建造大跨度敞肩拱桥的序幕,比赵州桥晚了近1300年。知道赵州桥的西方桥梁专家也都认为,安济桥敞肩拱建筑,堪称现代许多钢筋混凝土桥梁的祖先,开了一代桥风。”画波浪线的部分由教师读,其余部分由学生接读,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提示关注的重点,文中画直线的部分都是为深入理解“创举”作铺垫。教学时这样的暗示妨碍了学生的自主阅读与感受,人为地使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阅读,太有痕即是“拙劣”的代名词。

  在初步整体感受了赵州桥的雄伟之时,我引入了一些中华名桥的图片,激发学生思考:卢沟桥、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彩虹桥、北京的十七孔桥等,这些古桥同样气势不凡,同样坚固美观,为什么它们的知名度没有赵州桥高?这样的拓展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赵州桥世界闻名原因的学习和思考,也为学生继续了解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如果让学生课外先搜集有关中华古代著名桥梁的资料,再到课堂上进行小组展示,全班交流,而不是老师代劳,这样的学习实践才是学生得到真正历练的综合性学习,所以老师的越俎代疱是这节课最大的失误。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