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桥之美》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日期:2022-06-25

这是《桥之美》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观察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配乐欣赏《再别康桥》一诗,提问:你们觉得徐志摩的这首诗美吗?追问:那么桥在画家的眼中又是怎样的?那么他眼中的桥美在哪里?让学生默读课文,并从文中找出答案。

  1、乐美、诗美把学生带入到了美的意境之中,导入自然。

  2、学生在回答徐志摩的诗美吗,感觉是随着老师的提问而附和,并不是真正的感受到了诗的美。

  3、培养了学生自读感悟能力,但作者眼中的桥美在哪里,只做了提问,没有进一步的具体引导。

  1、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

  2、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独钟,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请同学们找出作者的眼中桥之美在何处?

  3、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1、你最喜欢哪座桥,并说说理由?

  2、作者爱的仅仅是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美么?

  3、老师讲有关桥的故事。 教师能抓住课堂设疑释难,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学生谈看法、摆见解,给学生遐想的空间。但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不够,也不能引导学生相互启发。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学,在学生思考问题时留够充足的考虑时间。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学生学习观赏四幅桥之画面,理解桥要与周围环境既对照又和谐才能构成美景。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老师的教学设计步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回答问题的多为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课堂对后进生的关注不大。而且学生只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教师的设计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没有质疑。 教师应适时地关照后进生,激发他们对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对学生的回答能及时地做出评价,能通过课堂检测来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联系生活中的桥,无形的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本文的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学生进入文中所描述的情景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明显。在提高讨论的质量,生生互动,学生个性发展方面做的不到位, 引导学生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

  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注意对学生的评价要准确、及时、到位。

  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讨论的质量,通过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