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4
这是《孙权劝学》课题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积累课文中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弄清文意,熟读课文,当堂背诵课文。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过程与方法:
1.朗读体验。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采用师生同读同讲的方式。(在师生、生生交流中,达到知识互补和提高,有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预习题单:
1. 预习时同学们朗读课文5遍。
2. 司马光,字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 。
我知道一个关于幼年司马光的故事:
3. <<资治通鉴>>是_______主持编撰的一部_______史书。
4. 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文中的三个人物及相互关系吗?
孙权:
吕蒙:
鲁肃:
5.学生收集关于“劝学”的名言警句。(抄写在摘抄本上),老师为了防备学生准备不充分也要准备一些资料。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杨继盛《言志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一、老师背诵《临江仙》,激情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三国演义》开篇词这样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大浪淘沙,三国的英雄知多少?(学生开火车回答,也是检查学生的阅读积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揭示英雄成长蜕变的故事。(板书)孙权劝学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
(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四读成诵
第一读:读准字音及节奏
1.学生小组内自读(个人自读,二人互读,四人齐读),校正字音及句子停顿: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乃始/就学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老师配乐范背,做好示范。
第二读:齐读,结合注释,了解文意
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
请位复述故事大概内容——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板书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第三读:读出语气和感情
找学生分角色读出孙权、鲁肃、吕蒙
孙权的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吕蒙的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鲁肃的话——“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探究问题
通过分析课文、通过角色朗读探究问题
1本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表现人物的?展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对话的形式
孙权——循循善诱,吕蒙——知错能改,鲁肃——爱才敬才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表现了鲁肃对吕蒙的敬佩,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
3.学习文中出现的成语并会运用。
第四读:熟读成诵
班级背诵展示:小组展示,个人展示,蛇形随机展示等
孙权劝学
吕蒙辞学——就学
鲁肃大惊——结友
四、作业
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方仲永,他与吕蒙相比,恰恰相反,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请同学们大胆穿越一下,假如有一天方仲永巧遇吕蒙,他们会演绎出怎样的一段故事呢?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