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4
这是《鹬蚌相争》教学评课稿,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每次听薛老师的课,都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薛老师的课自然、淳朴,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让人越品,越感到陈年老酒一样的香醇。回味整个教学过程,师生之间是那样的融洽和谐,教学进程是那样的贴切自如。让人流连忘返。毫无疑问,这是一节很好的三年级课,很值得我们学习。归纳起来,本课有以下特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恰当: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识字、朗读指导、归纳主要内容的训练,以及理解寓言寓意和由读学写,这样几项,整个安排适合三年级的教学任务和本课的特点,也适合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因为,除了归纳主要内容和理解寓意、了解寓言这两个教学重点,其它教学点都是常规的教学任务,学生并不陌生,难度不大),所以,目标准确、恰当,正是这一节课自如和谐的基本保证。
二、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教学中教师较好地做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师生和风细雨般谈话中,就完成了教学,丝毫没有给人以“教学生”的感觉,这正是我们应大力倡导的。这就是润物细无声,这样的教学才是最成功的教学。
三、教学方法正确、恰当、精到。主要表现在:1、重视识字教学,方法巧妙,如,一开课的“鹬”字的学习,薛老师采用“拆分法”重点教学,起到了“化难为易”、“举一反三”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兴趣的作用,可谓”一石三鸟。当然还有后面的随文识字“捉”的教学,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翁”等,都似信手拈来,却又独具匠心。
2、朗读指导,循序渐进,扎实有效。薛老师在指导朗读时,要求学生第一遍慢读,要求读正确,并画出生字词,第二遍读,要求快读,强调读流利,加上老师的范读、引读和随机指导,以及后来的角色体验朗读,让学生真正读有所得,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达到了既得言又得义的目的。这课里教师没有强调情感朗读,正是对三年级教学部面和任务把握准确的体现。
3、概括主要内容的指导,训练适度,学法得当。教师首先要求大家用两三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接着引导学生试用“开始……,然后……,最后……”的句式概括,使学生很快学会了言之有序,初步掌握了概括叙事性文章的基本方法,看似有点“扶”,但对刚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三年级学生来讲,却十分必要,也非常有效。这就是“授人以渔”。
4、全体参与,角色体验,感悟寓意。寓意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薛老师让全体学生分组扮演角色,既让学生积累了语言,又让学生有所思考,然后在几组学生的展示中,薛老师耐心等待,学生在反复的争论中,渐渐有所感悟,而这种感悟,正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获得的。
5、读中仿写,适时迁移,突破难点;在学生若有所悟时,薛老师并没有急于求成,把寓言的寓意告诉学生,而是通过仿写的过程,让学生从“劝”的角度,近一步体验,“今天不…….,明天不……,你也会……”的仿写练习,不仅让学生进一步积累了语言,而且把读写紧密结合,降低了写的难度,又使写变得很有意义,更加可贵的是学生通过写“劝”,真正感悟了寓言的寓意,这样对寓言故事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这又是一举多得的设计,令人赞叹。
然而,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如果求全责备的话,还有以下几点建议:
1、学生的主体意识再强一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学生能做的,教师就不要越俎代庖。首先,教学的起点,应建立在学生学习的基础,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对课文也理应有所了解,所以,教学的开始应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基础,如,课文的朗读,生字词的预习,以及有什么问题等等,然后,由此开展教学,可能效率更高一点。另外,如“鹬”字的教学,如果让学生看看如何记住的,学生也能找到“拆字”的方法的,效果可能更好,对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更有帮助。
2、再多关注全体学生一些。教学中,教师对个别朗读和概括不好的学生给予耐心的指导和等待,很值得学习,但如果指导后能及时让全体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加以练习,然后再让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就能让全体学生得及时到练习和提高,效果可能更好。我们的课堂应努力让每一位学生有尽量多的学习实践的机会。
3、个别教学环节的设计再严谨些。如,“鹬”字教学中的“冏”字的偏旁时,老师引用了流行电影《人在囧途》和《泰囧》的“囧”字,虽然让学生很快记住了“冏”字的读音(而且在古代这两字也通用),但从书写上讲,此“冏”非彼“囧”,对于小学生来讲,尤其不能混淆。
以上建议仅为一孔之见,难免有失偏颇,不当之处,敬请见谅。
当然瑕不掩瑜,毫无疑问,薛老师作为全国最优秀的特级教师之一,他的教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示范作用是极大的,正像有的老师说到的,整节课上“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开心”,这正是我们所努力追求的语文课堂,让我们努力像薛老师那样,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语文课上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也祝愿所有的教师也能在教学中幸福地成长。
五、专业引领
黑龙江王传贤:
我感觉,我们评的味道还是多了一些,从这里面我们要学到的,如果我是一个一线老师,我更想听的是什么?这节课里面给我们的启示在哪儿?我们回过头来,在这种课上我们到底能学些什么,跟薛老师学点什么?
1.寓言教学而言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不是值得我们去学。说版块,分了几个版块?为什么要设置几个这样的版块,这个我们是不是要有思考。
2.薛老师我个人觉得听到他的课里面并不是很成功的一节课。原因就是在这节课上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这种融入和学生之间的这种沟通还始终隔了一层。为什么会隔,我们可以考虑一下这里面,尤其到后面,到寓意的揭示这一块,我们的孩子似乎并没有达到我们所想象的预期,他对这个寓言的寓意的理解和我们预想的好像还没有达到一致。那么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什么原因?这节课徐老师的朗读和指导是大家一致赞同和认可的,这样的朗读对于三年级的这样一个篇课文而言是不是就是一个一定要做的这个事情,它的意义又是什么?这节课薛老师大概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安排了这样的环节,这是寓言两则中的一则,这样的时间分配是否合适。我总觉着这节课还是需要我们更多的去思考,我觉着多提出一些问题,多思考一些问题,而不是说一味的给他评价这个好那个好,还是从一线老师的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到底能学到什么,或者是一招两招。比如薛老师这节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觉着对词语的提炼,和对把握文章的内容这样的循序渐进,这里面学个一步两步三步我们如果能把它们提炼出来应该是很不错的。还比如说后面薛老师设计的你真是一只傻鹬,傻蚌,填空的设计,我觉得前面那个空的设计对于把握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个推进,只是后面的一个空对于三年级的孩子的孩子来讲稍稍难了一些,怎么让它再浅一点,这个地方才能说的更好。我们这里面说三年级,为什么三年级就得教这些?三年级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大家是不是关注一些脑学习,脑科学的这些的研究内容,你比如说脑科学的研究证实,供学习者使用的学习策略越多,学习效果就越好,那么就在这样的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之下,在我们教室的环境之中,老师到底是做了些什么?我们到底给了学生一些怎样的策略。希望大家再琢磨琢磨!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