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9
这是九年级《液体的压强》说课稿,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压强的知识分为三部分:固体压强、液体的压强和大气压强。本节内容是在了解固体压强后学习液体压强的知识,它不仅是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之一,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了解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同时为学习浮力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二)教法分析
1、创设情境,采用问题法引入课题。
2、为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教师演示液体对容器底、容器壁有压强的实验,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密度的关系。
3、讲解法:简介压强计的构造、测量原理等,为学生探究实验作铺垫。
(三)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本节的特点是知识内容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感性认识较少,学习这部分内容还需要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解释有关现象、解答问题需要一定的分析表达能力。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引入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为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打下基础
学 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相关问题情境,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用具]
演示用: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压强计、盛液筒两个、小烧杯两个、水、盐水。
学生用:盛液筒、压强计、玻璃管、橡皮膜、水、盐水。 教学设计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是由于茶杯受到重力作用,并提问:液体也受到重力,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二:夏天天气炎热,不少同学喜欢游泳,当你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时,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后,提出探究课题,板书课题。
(二)情境猜想,初识规律
1.上述实例中,人在水中游泳,水对人有没有压强?水对池底和游泳池侧壁有没有压强?
现在,我们把游泳池搬到课堂上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出示一个底部扎有橡皮膜的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放入一块橡皮,让学生观察底部橡皮膜的形变。
2.教师提问:用这样的一个器材如何研究液体对容器底部有没有压强?学生回答后,设计
实验验证,将水倒入底部扎有橡皮膜的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中,可以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出,并引导学生归纳出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用底部扎有橡皮膜的容器可以检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怎样用一种器材来探究液体对容器侧壁有没有压强呢?按照学生回答的思路,设计一个实验,在侧壁开口的玻璃管的侧壁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并向其中倒水,让学生从看到的现象中归纳出结论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并进一步分析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原因。
3.教师问:刚才我们认识到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呢?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向大家介绍一种仪器——压强计。教师通过类比的方法介绍压强
计。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一个结论:橡皮膜上承受的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若两次高度差相同,则说明橡皮膜承受的压强相同。
把橡皮膜放在水中的某一深度,转动橡皮膜的朝向,看两边的高度差有无变化。学生从现象中归纳出结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三)分组探究,验证猜想
前面,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两条初步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发现橡皮膜有时候凸出得多,有时候凸出得少,这说明液体压强有大有小,那么,液体压强的大小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情景三:当洪峰来临,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有时会发生决堤的事故。
1、学生讨论
从日常生活的事例出发,利用已学知识或生活经验,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教师板书一些学生可能出现的猜想,比如:
(1)与深度有关
(2)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或与其它的一些因素有关
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教师进行整理,用实验的方法,或其它的方法进行筛选、整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的猜想,都是从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不管猜想正确与否,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检验猜想
(1)教师介绍实验桌上的器材。
(2)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根据猜想选择某一课题进行实验,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3)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查,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
在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介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并强调合作学习,通力协作的重要性。
(四)交流评价,总结规律
1、各小组派代表将实验记录结果用投影仪展出,交流经验成果,教师对每一组学习的效果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对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通过各小组合作,讨论得出实验结论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提出部分实验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能应用的改进意见。
3、在屏幕上逐条显示本节课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五)应用新知,拓展训练
利用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可以解释、解决很多生活以及技术上的问题。
1、人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2、投影显示潜水服,提问:在不同深度潜水时,为什么潜水员穿的潜水服对装备的要求不同?
3、工程师把拦河坝设计成什么形状?为什么这样设计?当洪峰来临时,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超过警戒水位时,为什么有可能发生决堤的事故?如何防止?
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相关资料:1998年洪水过后,荆江大堤的相关堤段进行了整险加固,使重点堤段的防洪能力从五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六)课堂小结,形成体系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和评价,谈学习体会。学生的学习收获,可以从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 xmlnamespace prefix ="w"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word" />
三、设计说明
1、液体的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按课标要求本部分内容用1课时完成,但考虑到整节内容容量大,学生不易接受,教师实际授课时一般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第2课时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讲解例题,学习连通器的应用。本案例为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2、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影响,特在课本P81的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自主化、协作化,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合作交流的平台。
3、恰倒好处地利用多媒体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愉快、热烈的情绪中进入学习状态。
4、通过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实际问题,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四、教学反思
1、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是物理课程的总目标之一。《液体的压强》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经历和体会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探究教学的基本过程:
①创设物理情竟,提出问题。本节课开始时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二:夏天天气炎热,不少同学喜欢游泳,当你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时,有什么感觉?激发了学生探求新问题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②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这是探究教学的关键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鼓励他们大胆提出各种假设,并展开讨论,设计出检验的实验方案(包括选用实验器材、先后测量哪些物理量、具体的操作过程等)。本节课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情景三:当洪峰来临,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有时会发生决堤的事故,就为学生猜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给予了提示,教师通过类比的方法介绍压强计为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打下了基础。
③实验探究,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分组实验,取得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肯定(或否定)自己提出的假设、猜想,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很明显的。本节课中,教师在巡查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应注意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记录液体深度和压强计液面高度差。
④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收集有关的现象和数据后,通过对现象和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初中物理实验过程,绝大多数是有控制的观察过程,分析现象或数据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培养正确分析数据的方法。本节课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就要用同种液体(液体密度相同),改变深度;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的小组,就控制深度相同,改变密度(用水和盐水两种液体)。
⑤知识应用,巩固扩展,知识来源于实践,最终要服务于社会。学生要学会运用新获得的物理概念、定律等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在运用中巩固、深化知识。本节新课内容结束后,要求学生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潜水服、拦河大坝等实际问题。
2、动手实验永远是物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
物理实验,作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它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要地位,灵活地运用知识并促成知识迁移;它也经生动的形象作用于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并通过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的发展。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应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探究性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形象直观,结论真实,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很有说服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性和合作精神。当然,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起到补充和强化物理实验的效果。 在实际授课时,我认为做的比较成功的地方是:用类比的方法导入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并分析原因,学生易理解,突破了难点;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探究,获得了感性经验,突出了重点。存在的不足:由于对压强计原理和使用方法的介绍不透彻,致使部分小组在开始操作时出错,延误了时间;整节课的节奏不是很紧凑。 困惑:如何按新课标的要求用1课时就高效地完成整节内容,并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实验探究,以突破重难点,且形成液体压强的整体知识体系,还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