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勾股定理》教案案例及反思

日期:2022-06-18

这是《勾股定理》教案案例及反思,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教师讲述“周公”的故事引入新课,西周开国时期,周公非常爱才,他和喜欢钻研数学的商高是好朋友。有一天,商高对周公说,最近我又有一个新的发现,把一根长为7的直尺折成直角,使一边长(勾)为3,另一边长(股)为4,连接两端(弦)得一个直角三角形,周公您猜一猜第三边的长等于多少?周公摇头不知道。同学们,你们猜猜是多少?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通过测量发现,直角边为6、8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长是10。这两组数据是否具有某种共同点呢?带着这个问题人们对直角三角形做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计算三条边长的平方发现,直角三角形中的三条边长之间还真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同学们也来算一算、猜一猜看,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同桌商量讨论后把你们的结论用文字语言或数学式子表达出来。学生通过计算、交流总结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2+b2=c2。这一环节利用故事情节引入,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过程。在问题情景中引导学生提问,是为了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带着问题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感受数学的再发现。)第二阶段是通过计算猜测、实验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学生总结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和步骤。第三阶段是拼图验证再发现的结论。此时,学生的兴趣大增,利用学具独立或分组进行拼图实验。更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第四阶段是随堂训练掌握定理的基本应用。第五阶段是归纳小结,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取得成绩的同时,再次引导学生将研究延伸到课外。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看、思、问、做等多种教学手段,通过激趣、质疑、实验、活动、交流等环节,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行了很有价值的探索。

  学校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活动,绝大多数不是一种发明创造,而是创新素质的表现和培养过程.学生的创新活动得到什么结论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得到培养,这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故事激趣收到了良好效果,学生产生了质疑意识,教师顺势利导,提出问题,紧扣了中心。

  2、由于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法的创新,师生平等,关系融洽,气氛活跃,课堂民主,学生积极参与,在他们心底涌现了一股浓浓的学习欲望.

  3、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位,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由于实现了学生角色的转变,学法的创新,整节课几乎都是学生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自主完成由形到数的转化,学生的主动性及合作精神都体现出来了。教师只是作为他们的一分子参与研究,起组织、引导的作用.

  4、通过动手实验,并经推理论证,学生取得了勾股定理的新证法研究成果,一些新思路延伸到课外研究。

  5、研究成果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证明的认识,而且学生从中获得了利用已知探求未知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创新素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