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5
这是《战争与和平》解读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一部有思想的小说。对于战争,作者有很多自已独特的见解,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对战争历史的看法。
传统的观念认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战争,都是那些军事家们、谋士们事先设计谋划好了的,所谓“运筹于惟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就象演戏一样,指挥官们精心谋划并发布命令,部队按照指挥官的命令行动,哪个往东,哪个向西,哪个进攻,哪个掩护,哪个突击,哪个迂回,有章有法,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托翁看来,这不过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真正的战争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战前,也许确实有各种谋划和部署,有各种调兵遣将的命令。但战事一开,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那些谋划、部署、命令很快就被执行者置诸脑后,战争双方都会变成一种无序的状态。大家焖着头一通混战,最后也许会分出胜负,但这种胜负决不是指挥者运筹惟幄发号施令的结果,而是战场上许许多多确定或不确定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甚至是神或天意的安排。
因此,对于各种战争的历史记载,托翁大多持怀疑的态度。他认为很多战争,尤其是那种大规模的决战,很多情况下其实是无章无序的,是难以人为控制的。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他通过考察发现,在每一次战争中,指挥者往往会发布很多的命令,其目的是为了调动军队按照自已的分析判断来展开行动。然而,到了战场上,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命令大多数并没有被执行,有的是执行不了,有的是顾不上执行,有的根本就没有传达下去。也就是说,那些命令在战争中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或者说并不是命令在指挥着战争,而是战场的态势在自发地控制着战争,并最终产生胜负的结果。但是,战争结束以后,出于总结的需要,就会要求战争的参与者写各种各样的报告,这时,经过那些笔杆子们的合理想象和妙笔生花,无序的便变成了有序的,偶然的便变成了必然的,模糊的便变成了清晰的,战争也就变成了一出事先设计好了的按照预定情势发展的大戏。这便是人们在事后看到的战争,也是人们看到的历史。
托翁的这种观点是比较新颖而独特的,乍看之下,我感到新奇和震撼,甚至颠覆了我以往的历史观。然而,仔细想想,却又觉得不无道理。任何事物,尤其是那些千百万人参加的大事件,都是按照它自已的逻辑发展的,它的这种逻辑并不一定能事先被人们所掌握,也不一定能事后被人们所理解。但是历史往往都是事后由人们通过合理的思维写出来的,它与真实发生的情况究竟有多大的契合度,除了当事人以外,恐怕只有天知道。
因此有人调侃说:历史都是假的,只有人名是真的;小说都是真的,只有人名是假的。这句话也许有些偏颇,但至少说明,我们看到的历史并一定是真实的。这并不是宣扬历史虚无主义,而是它告诉我们一个对待历史的态度,这就是: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全信。
对待历史,还是老祖宗那句话: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