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

日期:2022-06-15

这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熟悉课文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课文。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幻灯展示相关资料(学生读)

  1、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2、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

  3、(在黄州)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

  (林语堂 《苏东坡传》 第16章)

  4、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 1984年第2期《青年文摘》)

  三、教师表明教学目的和任务

  有味地朗读

  有味地分析

  有味地欣赏

  四、有味的朗读(学生齐读,教师指导,反复四遍)

  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

  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生齐读

  师:朗读不够舒缓,要表达一种闲适之情。我们再试试。

  生齐读

  师:语速过快,读时仿佛娓娓道来。同学们再读读。

  生齐读

  师:有进步,但有点像现代文。文言文怎么读?有几个字要读得较长:念、盖、但。

  同学们再试试。(生齐读)

  师: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吗?读出一点快乐味。哪几个字表现了作者的快乐?

  生:欣然、相与、亦未寝。

  师:好,我们最后来读一遍。(生齐读)

  五、有味的分析

  师:请试将课文进行变形

  (生无措)

  师:现在我要为难一下大家。别看这篇文章只有一段,其实是可以分段的,可以分为两段,也可以分为三段,也可分为四段。你们选一种分一分。

  学生认真阅读思考。(一分多钟后)

  师:同学们交流一下道理。

  生1:我分为三段:第一段,“元丰六年”到“相与步中庭”这里写作者邀请好朋友去承天寺,第二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描写庭中的月色,第三段是“何夜无月”到“如吾两人者耳”是抒发感情。

  师:有道理,但你这个会有人跟你商量的。

  生2:我也分为三段:第一段,“元丰六年”到“欣然起行”这里写作者月夜难以入睡,第二段“念无与为乐者,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邀朋友赏月,第三段是“何夜无月”到“如吾两人者耳”赏月的感受。

  师:好的,你的看法与那位同学的看法有点不同。

  生3:我分四段,第一段,“元丰六年”到“欣然起行”是叙事,第二段,“念无与为乐者”到“相与步中庭”邀人赏月。第三段,“庭下如积水空明”到“盖竹柏影也”是描写月色,第四段是最后一句,抒发夜游感慨。

  师:我很喜欢你的发言。我提出一个假说,将你的四部分合成两个部分,你想想再告诉我。

  (请生3坐下。)

  师:你们学过《一步再走一步》吧,一共两段,一个是故事,一个是议论。《狼》共5个段,前4段是故事,后一段是议论,凡是遇到这样的文章,我们都可以分为两部分。

  生3起:我想了一下,两段可以这样分,第一段,从“元丰六年”到盖竹柏影也,这是记叙事情经过,最后一句是发表议论。

  师:大家分析很有道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把这样的词眼读一遍:

  幻灯片展示:

  叙事、抒情

  记叙、描写、抒情

  起、承、转、合

  六、有味的赏析

  〔幻灯展示〕请谈谈自己欣赏到了课文中的一点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美,层次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等。

  学生思索。师:好的,同学们之间还要继续地交流一下。(片刻)

  师:请同学们发表“课文观感”

  生:我觉得“相与步中庭”中的“步”字看出作者和朋友张怀民的悠闲默契之情。

  师:很好,谢谢你看得这么细微的地方。

  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最美是“空明”,写出了月色在庭院中的朦胧之美。

  师:画面之美、宁静之美、色彩之美。

  生:“盖”原意是“原来是”,可看出作者欣赏景物时很沉醉,沉入进去了,觉得那些月色就是积水,倒影就是水草,好一会才发觉是竹柏影。

  师:沉醉其中,产生幻觉。

  生:“闲人”二字可见作者被贬的忧愁,但对现在的生活持乐观态度。

  师:呵呵呵,不只是对现在的生活,对未来的生活也是很乐观的。

  生:我认为“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字笔锋一转,表达了一种失落之情。

  师:这位同学发言的优点在于他运用了术语――笔锋一转。

  生:――

  师:他看到了一个更深沉的问题,不仅看到了作者的处境,也看到了当时社会环境,这也是言之有理的。

  总之,我们可以明确这篇课文有“六美”

  1.美在内容的精致。一个完整的故事竟是用84个字表现出来的。

  2.美在内容的丰富。写了一晚、一游、一景还有一感,这么短的文章却有着这么丰富的内容。

  3.美在结构的灵动。别看只有一个段落,但起承转合,起伏有致。

  4.美在月色描写。特写镜头,写月色而不露痕迹。

  5.美在情感的波澜。

  6.美在“闲人”的意味。

  七、小结

  师: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读背,分析,欣赏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