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晏子使楚》课堂教学实录

日期:2022-06-14

这是《晏子使楚》课堂教学实录,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课前介绍:

  师: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yu,我这个yu啊,很少见,大家猜一猜是哪个yu

  生:多余的余。

  师:多余的“余”是错的,还有两次机会。

  生:周瑜的瑜

  师:不对

  最后一个机会了啊!还是你。

  生:榆树的榆

  师:榆树的榆?去掉木字旁。不对,没机会了,让我来说,这个鱼啊,就是你们在餐桌上经常见到的(停顿)是金鱼的鱼。这个姓很少,是吧?那你们可以怎么称呼我?

  生:鱼老师

  师:鱼老师,我们通常是这样的。对吧?你在鱼老师前加一个“小”字,来,我们读一下。

  生:小鱼老师

  师:在鱼后面加一个儿字,称呼一下

  生:小鱼儿老师

  师:哎,你觉得叫鱼老师叫得舒服呢,还是叫小鱼儿舒服,更好一些呢?

  生:小鱼儿老师,(各种声音)

  师:是不是叫上去很亲切感觉?(询问)是吧?

  生:是。

  师:的确这样,你们可以随便称呼,叫鱼老师,小鱼老师,小鱼儿老师,都行,好不好?

  第一板块:“礼”字导入

  师:刚才上课之前,我问这个学生是几年级的学生,她告诉我她是五年级的学生,然后今天你们也是带着教材。刚才从她的口中得知你们是五年级学生的时候,对我来说我觉得已经是一个噩耗。因为我原本是想用四年级的孩子上课,而且我今天讲的这篇课文你们已经学过了。哪一篇课文?神秘的就藏在这个袋子里面。我们要通过一起去阅读。那么这篇文章,我现在就可以揭晓了。就是《晏子使楚》,你们四年级学过吗?很难吗?

  (生不说话)。

  师:之前,我一定要四年级的孩子。结果呢,你们是五年级。好,没关系。学过了,我们从另外一个视角去学习他,好不好?好。既然学到了,我就要提前考考你们。

  考你们上课没讲的地方,可以吗?那既然学过了,我想问一下晏子使楚这一课,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你觉得它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唉,你们是学过了啊,你们要告诉我。这是你们学过的文章。

  生:这篇课文是写事的文章

  师:好,从文章题材上,你认为是写事的文章。那么,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生:它是通过写事来表达出语言魅力的文章。

  师:好,写事的。然后是通过写事来表达人物语言的魅力的。谁的语言魅力啊?

  生:晏子

  师:好,那我来继续考你们。我们刚才说的是题材。如果我在黑板上写一个字,这篇文章和这个字又什么关系呢?注意看。(板书“礼”字)

  这是什么字?

  生:礼

  师:和它有没有关系?

  生:摇头

  师:你们都说没关系。

  好,我要考考你们,你们学过了这篇文章的。

  生:因为晏子从始到终都是以礼相待楚王的。

  师:你还记得吗?晏子其中有一个动作,还记得吗?晏子是拱了拱手说,对不对?这个拱手在当时是非常隆重的一种礼节。老师和你们讲一讲那个拱手礼是怎么行的。来,做一下,你们看你们指导拱手礼是怎么行的?老师讲没讲?既然没讲,这就是一个学习点。

  那今天,我们老课新上,拱手礼啊。是男子左手压右手的,反过来啊,女同学啊,刚好相反。是右手压左手、这是一个礼节,但是在这篇文章当中,我说他和礼有关,如果晏子不以礼行事,你觉得他出使楚国顺不顺利?

  生:不顺利

  师:我刚才是从一个视角开始,或者是从一个动作。通过这篇文章你发现还有哪个地方可以看出“礼”字来?你来。

  生:晏子在说服楚王的时候没有把楚国当敌国。

  师:你说的是“谦虚”,“谦虚有礼”

  第二板块:质疑激趣

  师:除了这个。其实这篇文章之前又学过。好,接着,我们来看,回忆一下,我们来看,这个是故事的开端,是不是?这个开端交代了什么内容?我们一起回顾下?交代了什么内容?你说。

  生: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候,还有故事发生的背景还有人物。

  师:时间,背景,还有人物,对不对?还有

  生:我觉得还有地点。

  师:哦,地点在哪里呢?

  生:在那个楚国。

  师:哦,一个大致的方位。春秋末期,楚国和齐国都是大国。有一年,齐王派大臣晏子去出使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出国的威风。好,那么故事结局你们都知道了,就是这个,是不是啊?那中间一共经历了几次交锋?

  现在问题不难了。几次?

  生:三次.

  第三板块:演读体悟

  师:现在打开课文。第一次交锋,楚王出场了没?

  生:没有

  师:没有,对吧,好。我们看。在第一幕当中,因为这是一个故事,它一共有三幕,三幕就是三个故事。第一幕当中有这样一个词语,“看了看”,你们之前上课老师问这个问题了吗?看了看如果换成“想了想”会怎样?你说。

  生:如果是想了想的话,晏子就没有这么聪明

  他就需要一点时间。

  师:你的意思就是看了看比想了想时间要短了点。好,他的意思是看了看,晏子立即能反驳楚王的,如果想了想似乎就不能看出晏子的聪明。揣测是对的。楚王是拿什么的什么来说话的?

  生:是拿晏子的身高说的。

  师:晏子有多高,老师讲过没?

  你们老师在不在场?没关系,,每一个教师都会有盲区。晏子的身高呢据史料记载大概有五尺。(指着一个学生)五尺有多高?你多高?

  生:一米五

  师:你一米五,晏子大概比你还矮十公分,到你的眉宇这个地方。所以楚王把不把他放在眼里?

  生:不把他放在眼里。

  师:此话怎讲?

  生:因为是抓住晏子的身高上来作文章。

  师:对啊,楚王很会抓晏子的特点,一看大老远来了一个身高一米四五的人。我就在这身高上先去堵堵他。请坐。

  生:他还抓住了齐国比楚国稍微弱一点点的优势

  师:当时楚国的确要比齐国稍微强大了一些。这也正是齐王为什么派晏子出使出国的原因。那我想问一下,原因是什么,你们有没有做过了解?之前讲课有没有讲过晏子使楚的原因?有没有讲过?实话实说。嗯?

  生:没有讲过,但是我知道。

  师:你说说。

  生:齐国想要攻打楚国,但是,然后就想要晏子去楚国到底怎样。

  师:你说的是齐国想要攻打楚国,让晏子去看看虚实。对吧?好这里啊有个问题。这是一个问题。他说的我们先打个问号啊,打个问号。

  现在我们来看,第一次交战,楚王怎么样?

  生:败了。

  师:作为一国之主,第一次交战就败了,如果你是楚王,你会怎么做?大家来猜一猜?(生犹豫)那就来第二次啊,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啊!

  那我们看课文第二幕,第二幕,晏子和楚王有一个正面接触。第二幕要求首先,来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内容)。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这一句话,我想请同学来读一下,你来读一下。看谁能读好。

  生: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

  师:好,这叫读书,谁再尝试一下,我先不做评价。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关注他的提示语一栏。

  生: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哼……

  师:好一点,把提示语融入到语言当中去,谁还可以再尝试一下。

  生:(生笑场)

  师:再读一遍。

  生:(冷笑一声)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

  师:你这笑声是用气发出的。鱼老师啊,播过广播剧,也演过话剧,当时啊,我的老师告诉我,其实我们读书,就是把人物的语言还原成说话。如果我们这样读(师第一次泛读)这叫读书,但是这里是人物之间的对话,就应该是说话,明白了没有?需要我们演员看剧本。剧本一定是把当时的情境还原到人物的真是对话。既然我们已经学过了,怎么把提示语读好,怎么把人物对话还原成说话情景,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好,现在,我刚刚做了一番解释之后,谁会读这一句话。有没有人愿意尝试,谁来试一试?

  生: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哼……

  师:那个“哼”不到位,想一下“冷笑”,再试一下,

  生再读。

  师:谁再来试试?

  生: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哼……(表情丰富)

  师:不错不错,把那个神态表现出来了,“哼”。谁再来试一试,这个男孩子试一下。

  一男生读。

  师:也还不错。我来试着读一遍:“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哼----哼……”(生鼓掌)我把笑声放在前面,你再想一下,两个人在说话,这个笑声有可能在前面,也有可能在后面。“哼~哼”谁来试试读一下,把笑声放在后面。这样读就会越来越有劲了,你来试一下。

  生: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哼哼……

  师:我们还可以把笑声放在这句话的前面,你来试一下。

  生:哼哼……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师:这样好吧,我们前面的都不要,直接从后面开始。

  生:(生笑场)

  师:没有关系,只要把感觉找对就行。

  生继续读。(再次笑场)

  师:别紧张,最后一次机会,调整好你的情绪。我帮你读前面,你直接开始。“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

  生:“难道齐国----哼!哼!----没有人了吗?”(生大笑)

  师:这样的楚王还是挺可怕的哈。同学们,你看,其实读书就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如果我们有板有眼的按照这种寻常的方式去读书,那这种人物就不够鲜活了。其实,有的时候读书的最高境界那就是说话,明白没?尤其是人物的对话。大家再看,这个情节接着往下走的时候,“燕子严肃的回答”,一个笑,一个板着脸,我想问一下,为什么不是晏子笑着说呢?

  生:有一点生气,想保卫自己国家的尊严。

  师:不卑不亢,如果顺着他的笑,那么国家颜面何在?这是他说的。你们还有什么理解吗?有严肃也不失笑,或者微笑一下,或者给他一个友情的微笑。在这里而要严肃的回答。你说。

  生:二是他不想让楚王就这样得逞。

  师:有道理,一是对楚国尊严的维护,二是不想让楚王得逞。说得好不如读得好,你来试一试。我们来合作一下。我读前面楚王说的话,你直接读后面的话,可以吗?可以挑战吗?这是什么意思?(拍拍男孩的肚子)给点勇气,还不可以吗?最后一遍,可以吗?

  生:可以。

  师: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哼哼

  生:这是什么话?----

  师:楚王一笑,这个晏子声音有点发颤.我再找一个晏子,你来。你直接读,研读的说话,好吧。

  生:这是什么话?----

  师:不错,如果把这句话再贴近一点说话的感觉,就会更好。你想试试?好,来。这位女生今天表现的真好,演得好,读得也好。

  生:这是什么话?----

  师:不卑不亢,好,请坐。那我们通过练习,通过说话的形式在读人物的对话。紧接着,你们看,这个故事就是在这种针锋相对的过程中去进行的。那么“楚王说”这里也有一些提示语,你揣测一下,楚王会怎么说?剧本有的时候他也不会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加进去,当你入戏的时候,还原到人物之间的对话的时候,有些内心的活动就自然而然的表露出来。那这句话,你想怎么读?你来。

  生:哦?既然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师:掌声!这里加了个“哦”,这就是创意式的朗读,来,再读一遍。

  生再读。

  师:你把这个“哦”再拖长一些。再试一次。

  生三读。

  师:哦?既然这么多人,齐王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楚王问了这样一个问题,那么不用说,晏子一定会回答。你们都很熟悉了,(出示课文)这里有一个词语叫“很为难”,而且是“装着很为难的样子”,那实际上他没有为难,谁来装着为难的样子,一定要装着为难的样子。

  生:您这么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真怕大王生气。

  师:哦?读的对,这可怎么办?就是这种感觉。好,你来。

  生:哎,您这么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真怕大王生气。

  师:你看,一开腔,就有感觉了。

  生:哎,您这么一问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真怕大王生气。(声情并茂)

  师:装着为难的样子,好,装得好。谁来装装,你来。

  生: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真怕大王生气。

  师:嗯,有点欲擒故纵。大王听了这样的话,怎么说?你要是大王,你会怎么说?

  生:我会说,没事,你就说吧,我不生气。

  师:哎?你说——

  生:哎——哎,实话实说,我不生气!(师生大笑)

  师:晏子的目的达到没有?

  生:达到了。

  师:我们来看晏子的大实话是怎么说的?我们看这里有个提示语叫“拱了拱手”。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还要注意这里有个提示语是放在后面的,就是“说着他故意笑了笑”大家看,我们怎样把这句话读好?ok?下面,我给大家30秒,自己读试试。

  (学生自由练读30秒。)

  师:好,谁来读试试?你来读----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嘿嘿……”

  师:(笑)我觉得声音还要再大一点。因为晏子和楚王一定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对吧?我站在你身边,这个声音是可以的。远距离声音还是要大一点的。再找一个同学试试。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师打断:尽量的说话。)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嘿嘿……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呀,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呢,就派下等人去。嘿嘿……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呢,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嘿嘿……

  师:我在这面正好看到你这个晏子的表情,好丰富哦!还有吗?最后一个哦。好,你来。

  一男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呢,就派下等人去。别提了,我最不中用,就被派到这儿来了。(无奈的手势)

  师:我觉得这一招高啊,是在博取楚王同情。读得很好,我觉得你在还原人物语言这个话题当中把握很好。但是在文字阅读的时候,还可以换种形式,现在我把所有的人物语言放在一起,没有提示语。我们看(出示片段)黑色部分语言谁说的?

  生:——楚王。

  师:红色部分谁说的?

  生:——晏子。

  师:好。我请两位同学来读。一位当楚王,一位当晏子。(指生:你来当楚王,你来当晏子,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别忘了,刚才我们读的人物语言是说话语气。这样好不好,蓝色部分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

  生甲:“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生乙:“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生甲:“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生乙:“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大王把我给斩了;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生甲:“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生乙:(拱了拱手)“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嘿嘿)”

  师:很好。刚才老师已经讲了,我要告诉你,两国交战也不崭来使,更何况他们只是舌战而已,知道吧?你们觉得这两个人读得怎样?再找一组,有没有男版的?你来,还有谁?我们男版的一定好好读哦。

  “晏子见了楚王”一、二,读

  生:齐读“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

  男生甲:“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男生乙:“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男生甲:“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男生乙:“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又怕我的脑袋搬家喽;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男生甲:“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男生乙:“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好,请坐。他的语言面貌非常的好。不过,你要记住啊:不会斩你!两国交战也不杀来使!好,这是第二次交锋,这是一次语言的交锋,在这次交锋当中,楚王又生什么计策了呢?一计不成生二计,二计不成——生三计。在第三计当中,楚王的漏洞在哪?(课件出示第三幕)

  楚王在安排上、语言上都有明显的漏洞。

  生:我认为第一处漏洞:楚王在吃饭的时候,而且是正吃得高兴的时候,再说了,他是一国之君,怎么能连有哪些犯人、犯了什么罪都不知道?还要当晏子的面问他是哪里人。

  师:哦,这是一处漏洞。你来——

  生:我觉得有三处。

  师:哦,你看,这个总结就有条理些。

  生:第一处是:楚王安排用餐,而且是在吃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来个囚犯,为什么不在其他时间过来呢?

  师:哪有在吃饭的时候审犯人呢?是吧?这个漏洞太明显了。

  生:第二处是楚王是一国之君,怎么能亲自问犯人犯了什么罪?

  师:对啊,这样的犯人在国家每天不知道有多少呢!

  生:而且他还问犯人是哪国人,根本不可能!然后第三处就是楚王问犯人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说,楚王问了是齐国人吧,应该严肃一点,可是听了还笑了。这就表示他(有点结巴)

  师:可以说这时楚王他笑嘻嘻地说,他笑的时候眼睛瞟向哪里?

  生:肯定瞟向晏子,然后看他神色有什么变化,看他有没有尴尬的神情。

  师:好。一口气说出了三点!有补充的吗?还有补充的吗?好,你说。

  生:我认为他说的“笑”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他想到晏子知道是齐国人不知怎么答辩了,所以他笑了。

  师:嗯,有自己的理解了。好,你说。

  生:我想补充的是他的第二点。就是一个国王,作为一国之君,他审犯人,而且是在他们吃得正高兴的时候经过,应该是大煞风景的,而不是笑。

  师:也就是说这个在吃饭的时候,首先不值得这样审问犯人,对不对?这个楚王就是这样,说他聪明吧,他还又很笨,哪有这样子的。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

  生:羞辱晏子。

  师:在第二幕当中,有些同学注意到一点,他在上课的时候提到,比如说在谈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看,在这一节中,有的老师补充了作为积累,没有是吧?好,没有,我们看一下。这里有句话说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这里有没有讲过?

  生:有讲过。

  师:有讲过,你说说,还记得吗?

  生:就是,原本柑橘特别甜的那种,然后到了淮北种出来是又小又苦。有的不是特别贫困的人就是到了淮北就变成家庭很一般的人。

  师:好,你在解释它到底是什么。好,这句话在古文中是这样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那么再简单一点就是,南橘----

  生:北枳。

  第四板块:总结梳理

  师:OK,好。那么这一点我们就不讲了。现在,我们来看,在这个故事当中,晏子受到楚王刁难一共几次?

  生:三次。

  师:三次。我们讨论一下,为什么不是两次,不是四次、五次、六次,而是三次?你说。

  生:我觉得两次有点少了,四次五次就有点多了。

  师:差一次觉得不够,多一次觉得多余。好,这是她的理解。你说。

  生:我觉得少几次应该就是晏子一不小心的吧。如果多几次的话晏子就会发现楚王是故意为难他。

  师:好,这是你的理解。还有没有不同的理解?你说。

  生:我觉得第一次楚王刁难他没成功可能不甘心,第二次可能还不甘心,但第三次他就是甘心了,所以就没有下面的第四次第五次了。

  师:我觉得还可以有第四次啊,呵呵,好,你说。

  生:第三次楚王失败,然后第四次不再想要了,而且再说了很多人会看出来,再一次不太好。

  师:你会发现这个故事在层层递进。我知道有的老师是倒过来上的,先上后面,然后再上前面,但我觉得不妥,为什么呢?这个故事,这个层次的安排,我们要从它的结构来看,你会发现每一幕,次数越来越多,情节越来越紧张,就这样递进到高潮,你会发现,第一次楚王笑话晏子身材矮小,第二次笑话他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还是抓住晏子的特点,你会发现,第三次已经不是在针对个人了,而是在针对?

  生:齐国。

  师:齐国没有人了吗?所以它是在层层递进。那为什么是“三”呢?中国有句古话叫做——

  生:事不过三!

  师:事不过三。“三”也有数的变化,你会发现在我国很多故事当中都有“三”。举个例子,孙悟空——

  生:三打白骨精!

  师:三借——

  生:三借芭蕉扇!

  师:三——

  生:三顾茅庐!

  师:三顾茅庐。都是“三”。道家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万物都和三有关。所以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它有三次为止。明白了吗?写一次不够,写两次还差一点。所以这就是三次。当然,我不知道你们老师有没有讲过,这里面还有个叫“三十六计”。比如说“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了一声”这就是叫什么?冷笑一声,后面的话藏了起来,这叫什么?

  生:笑里藏刀。

  师:好,注意看,第一次交锋,楚王败了,于是一计不成再施一计,第二次交锋楚王还是败了,二计不成再施三计。最后楚王皆输,满盘皆输。这一计一计接起来叫什么?

  生:连环计。

  师:晏子将计——

  生:就计!

  师:所以有人说这不止是一个和“礼”有关的故事,这还是一个和“计”有关的故事。我想除了“礼”,除了“计”,我想这里还有什么其他的的含义?我们之前只是从文中看和事有关,现在有没有不同的理解?有没有?举手。

  生:我觉得这还是一个和“言”有关的故事。

  师:此话怎讲?具体一点。

  生:因为楚王的每一计,晏子没有做什么,只是用语言来击败楚王。

  师:嗯。“言”,语言的“言”,和语言有关。你说。

  生:我认为还和“智”有关。

  师:哎?“智”。

  生:因为晏子和楚王表面上用语言,心里用的是“智”。

  师:和“智”有关,和“勇”有关。斗智斗勇的一个故事。你说。

  生:我觉得这个故事跟“妙”有关。晏子每次说的有礼对楚王,你楚王怎么可以侮辱我?怎么可以侮辱齐国?而且他每次都用巧妙地语言打击楚王。

  师:所以这个故事非常“妙”。

  生:我觉得这个故事还和“笑”有关,因为故事中讲了三件事。两个人都有不同的“笑”。三件事在递进,“笑”也在递进。所以说一个比一个厉害,笑里藏刀。

  师:和“笑”有关的故事。好了,时间关系,我们来看。我们知道这个故事是根据《晏子春秋》改写的。那么这里我们要知道,晏子原名叫晏婴,这个老师百分百讲过,子指什么?

  生:尊称。

  师:现在我们这个活动叫什么?

  生:全国小语十大名师颁奖典礼及观摩课活动。

  师:你觉得这十大名师能不能成为“子”?台下就坐的穿花格衬衫的何捷老师,能不能称为“子”?可不可以?“子”是对成年男子的尊称,他成年了吧?可不可以成为“子”?成年男子都能称为“子”吗?他旁边的“糖果老师”,我们不能称她为“子”,因为“子”是对男子的尊称,她可以称为先生。

  生:我觉得“子”是一个人取得很大的成就,所以才对他称“子”。

  师:觉得还不够?了解了。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这是它的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不是成年了,是男子了就称为“子”了,这里面还要有成就,有学问。大家知道的“子”有很多,不说了。我希望这十大青年名师,有七位是“男子”,希望有朝一日他们都能成为真正的“子”。

  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老师辛苦了,老师再见。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