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4
这是《愚公移山》课例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周忠玉老师的课例《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有哪些?——〈愚公移山〉教学实录》。我读了又读,深受启发。忠玉老师运用许多小策略,在读与思中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热情,整节课别有一番情趣;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习得知识,令同学感到妙趣横生;忠玉老师整合了文本中的同类信息,在辨别赏析中引导学生逐渐明了愚公移山成功的因素进而推导出一个人要取得成功需要哪些因素,自然是理趣。情趣,妙趣,理趣,趣味横生,这样的课令人神往。
周忠玉老师的导入直接从题目入手。“如果让你们来安排四个字的大小,怎么处理?”学生回答“‘愚公’两个字小一点,‘山’字大一点。”她板书“愚公移山”——“山”字很大,“愚公”很小,“移”这根杠杆似乎很脆弱。关于课题的书写,让学生的脑海中不自觉地出现了山的高大,愚公的渺小,更能感受到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是多么渺小。这迅速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可是忠玉老师宕开一笔,不直接定调子。她不解释课题,让学生走进文本,在文本中推敲寻找,不断地诵读文本,在“文”中有“言”,“言”中有“文”,穿梭于“言”和“文”中,抓住关键词,环环相扣,循循善诱。“这山有什么特点?愚公有什么特点?就在这两座大山和愚公之间,发生了一个惊人的故事,那就是——移山。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呢?移山的过程怎样呢?想象,移山过程中他们的遭遇怎样呢?”这样以问题勾连文本,在文本中解决问题,实现了言文并辔而行。与其说是提出问题,不如说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走进文本,勾连所学的知识,“言文融合”,得出移山结果。
【移山结果】
虽然 人极少,工具简,路途远,时间长;
但是 惊天帝,感其诚,大力神,背二山,天不负,终成功。
(一) 对比遴选,呈现观点
课堂上,周老师引导学生将山的高大与人的渺小对比、愚公的年老体衰与移山的困难对比、面对交通的堵塞,愚公与邻人的态度对比……在对比中明了困难,在对比中体会态度,在对比中呈现结果。并引导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愚公的伟大执着,深入体会到个人的奋斗目标是多么重要,明确了坚持的重要,以及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更来自亲人的支持和热情的鼓励。
(二) 勾连文本,生出情趣
山的高度是一串冰冷的数字,忠玉老师巧妙地勾连所学知识,让山形象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方七百里,表示面积纵横七百里。同样写山,《三峡》中描写山的语句是?
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师: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呢?
生:山峡的山连绵、遮天蔽日。
师:也就是说,山峡的山也有面积辽阔,绵延不绝和高耸入云的特点。好,太行、王屋二山,它们——
【屏显】
小结:山高大、地域广
一串数字增加山的高度,让人大有泰山压顶之势;勾连《三峡》的山,让人顿生情趣。使学生更理解愚公所面对的困难,但是似乎看到了愚公的奋斗精神的可贵,钦佩其勇敢坚持的精神。
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有哪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强调一个人的成功既离不开客观环境的历练,也突出了个人主观努力的重要。请结合本文具体谈一谈。”勾连所学内容,让人顿感轻松活泼,激发了兴趣与情趣,很愿意探究“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这个问题。
(三) 拓展思维,联系生活
忠玉老师将文本置于更广大的生活中进行观照、比较和凸显,发扬语文的育人功能和情怀渗透,让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生命特质互相成全。忠玉老师多次与生活实际联系:“上周月考,我们班几乎各学科都是滑铁卢状态,但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是不是?”“有亲人支持和热情鼓励,有具体的做法引领,让一家人面对困难变得更加团结。这样我们就可以向成功迈进一大步。大家也不妨想一想,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亲人是不是也这样对我们的。如果是,那你就离成功不远了。”“我想问,你们心中有大山吗?大山是什么样子的?你想把它挖走吗?如何挖?大家都思考一下。”月考的滑铁卢,成功需要他人的鼓励与帮助,生活学习中面对困难如何做?这些课题都与学生发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课文的学习打通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引领学生思考如何面对生活的困难。
如此基于学生学情的引导,基于学生的生活导入,必然会激活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在学生思维兴奋状态下由解题而入文本,自然走入,水乳交融,以实现对题目中关键词的鉴赏勾连文本与文言的学习,新颖别致。
忠玉老师又回到生活,依据学情进而引领学生精神成长。学习这个古老的故事,置身于这个古文化浸润的寓言,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课内整合的小策略,发掘文本悠久流传的寓言密码。打通教法,学法和活法的关卡,联系学生实际,把《愚公移山》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解构成多个文本指向,解构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王君老师说:“这是青春语文主题型文本的责任与担当,也是青春语文人的追求与使命,青春语文是将语文思维、语文素养、语文价值等融为一体,进而努力实现教法就是活法的终极理想。”
二、情境体验的妙趣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
忠玉老师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
情境一:“刚刚换牙的小孩,要想跟随愚公他们一起移山,我想,母亲的作用很重要。也就是说可能首先是母亲认同了,被动了,才会同意儿子协助愚公一家人移山。那我们想象一下,她们母子俩听说愚公一家要移山,他们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模拟一下。
生饰演母(京城氏之孀妻):儿子,明天愚公一家要去挖山,挖了山以后道路就通了,以后出远路也就方便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你爸爸不在了,妈妈又不方便出去,你去帮帮他们怎么样?
生饰演子:哎,妈你说得太对了!我愿意,我这就去。(生霎时笑声一片)
师笑着接:小朋友然后就蹦蹦跳跳去了。”
忠玉老师让学生想象在听说愚公一家移山的情况下,母子间会有怎样的对话,然后学生模拟进行表演。学生在课文中,在老师的启发下已经明确京城氏的态度了,学生先有了切实的感受,然后让他们在情境中进行语言的表述,确切说是对话。这种真实的感受会促使语言积极活动,学生显得很兴奋,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习得知识。这种“角色扮演”的情境体验,教学效果良好。因为我是课文中的某某个角色,扮演的同学全身心投入文本,体会生活;观看的同学会产生亲切感,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内心的体验。原来得到他人相帮,更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情境二:
师:智叟在愚公移山过程当中有没有帮助?
生(坚定地答):有!
师:你们设想一下情境,再模拟愚公和智叟的对话。
生(智叟,卞家豪饰演):哈哈哈哈哈哈,凭借你这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怎么可能就把山挖走了呢?(突然一连串的放肆大笑,课堂顿时也笑声一片)
生(愚公,张书景饰演):你脑子怎么跟花岗岩似的?都不如京城氏寡妇家的孩子。虽然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啊。我的儿子死了,还有我的孙子。我的孙子还有儿子,我的孙子又有孩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啊。那像你这么目光短浅啊。更何况山又不增高加大,还担心什么挖不平呢?
生(智叟,卞家豪饰演):(做出一副无言以对的手势和表情。)
(两位同学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表演)
师: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现在你们说说智叟对待愚公挖山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生:是嘲笑否定的。嘲笑他年纪老,力气不足。
师:说具体一点。
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就是说凭借你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毁不了,还能拿土石怎么办?你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毁不了,这是用夸大的口气来扭曲事实,嘲笑别人。
……
忠玉老师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引起学生的火热之情,发挥情感的作用。周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扮演角色,深入表演体会情境,使课文中的角色不再只在书本上,而是他们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以来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自然加深了内心体验。忠玉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或气氛中引导学生产生各种问题意识,展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寻求答案,分辨正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进行思考和发现,锻炼了思维能力,又不断提升了认识,加深了理解。
三、整合信息的理趣
(一)整合文本中愚公个人信息,推导出成功的主观因素
本节课,师生一直处于互动状态,似乎有说不出的引力。课堂中忠玉老师通过巧妙整合山的信息、愚公的信息,层层推进,引领学生不断探寻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助力学生精神成长。
(二)整合文本中他人相关信息,推导出成功的客观因素
忠玉老师还整合了文中关于“他人”对移山的态度,这个点的深入挖掘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亲人”“邻人”“操蛇之神”“天帝”“智叟”这些人对待移山的态度不同。在整合中,我们看到了一方面是支持愚公的;另一方面智叟反对愚公。在整合中进行对比,设置情境,进行想象等策略,让学生体会到了愚公移山成功的客观因素。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生习得知识,提升了思维水平,懂得生活的道理。
王君老师说:“青春语文,不仅仅是一种教法,更是一种活法。或者说,她本质上是一种借助语言文字探索生命幸福之道的语文追求。”忠玉老师引领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探索生活中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这就是一个语文人的情怀,引领学生探索生命幸福的甘泉,带给学生精神的启迪。
忠玉老师的课堂用“主体参与的情趣,情境体验的妙趣,整合信息的理趣”践行了青春语文主题型文本的精神价值。本节课在趣味横生中提升了学生的思想认识。美哉,妙哉,趣哉!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