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祝福》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日期:2022-06-12

这是《祝福》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写在前面的话】

  这应该是第六次和学生一起学习《祝福》了。相较于前面的几次,这次更加关注课堂的效果,更加注重学生课堂上的所得。这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了这些年的学习和思考,对于语文课似乎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对于学生应该在课堂上的“所得”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仔细想来,前三次其实是一种盲目的“教”,是教参和相关资料的传达,尽管也有自己的见解,但明明确确的给予学生怎样的知识建构,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语文素养,以及如何在课堂上进行落实等等,依然是模糊的,我想,这样的问题,在我们很多同仁那里都存在吧。

  当我们已经把《祝福》的每一个细节都放在心中,当我们看到新教材中保留了这篇“老”课文时,我想到不是旧教案,想到是新人——学生,想到我如何把自己熟悉的变成他们熟悉的,想到如何带领他们跨越时空,去理解那个特定的岁月中人们的境遇,从而感知鲁迅先生那悲天悯人的情怀;在读懂故事的同时,获得小说阅读的方法,理解故事背后的故事,由此而逐步获得鉴赏经典作品的能力。这,是我这次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一.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实施基点】

  在教学中着眼于语文学科(小说鉴赏)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感悟,交流提高”的尝试,力求让学生处于阅读文本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学生之间得以充分的交流,在交流中摸索规律,总结方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这一主阵地上得以广化、深化和优化,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语文学习的能力。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1)单元教学要求。本单元是学生进入高中以后第一次接触小说。单元教学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选文的鲜明的人物塑造,学习鉴赏小说的方法,并学习体会文学语言的特色。本单元三篇选文都为经典作品,各有角度。经过对文本的整体阅读和理解,结合自己的学段教学目标,分别给三篇选文以不同的定位:《林黛玉进贾府》,立足于人物描写和结构的巧妙安排,并以此文为原点,完成《红楼梦》导读;《祝福》立足于人物的经历(故事情节)的认识和感知,通过人物的故事透视那个特定的时代;《老人与海》在前两篇文章的学习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主鉴赏交流和写作。

  (2)本课的课型定位。按照原有的说法,应该是讲读课。通过师生的共同阅读,完成对小说的整体认知。坚持课堂上学生自我认知,教师适时引导,不强加,共同探究的课堂风格。

  (3)高一学生学习小说的兴趣培养和基本方法的指导。本课的教学重在学法的指导上,重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把握上。把教师通过学习和思考所得的体会(课文内容和学习方法),贯穿在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学习潜能,总结学习的方法,使课堂学习有实效;通过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学习、领悟,让学生面对的不再是苍白的文字,而是鲜活可感的形象和发人深思的、启人智慧的思想精髓,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文情怀。

  【《祝福》预设目标】

  1.通过对祥林嫂的故事的认识和体验,感知文章所要反应的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悲惨生活,体会鲁迅小说“看∕被看” “吃∕被吃”两大模式背后的深远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深深忧思。

  (此为本篇课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生活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的孩子们很难理解那个被钳制的单一的价值认同时代的人们的生活状况,更难以理解鲁迅先生“寄意寒星荃不察”的孤独和彷徨。这也是前两届和学生一起交流时的一个难点。解决好了这个问题,才能真正实施经典作品的阅读。)

  祥林嫂的故事:

  丧夫:童养媳,年轻守寡

  出逃鲁镇:逃脱被“卖”的命运——大家都叫她祥林嫂

  再嫁:抗争——屈从

  重返鲁镇:丧夫、丧子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

  不能碰福礼、捐门槛

  惨死街头:满怀恐惧,带着疑虑

  2.“祝福”一次在小说中作为故事背景,同时又是情节发展的线索,这个点必须引导学生认识体会。

  (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处于一种单一的状态,小说的学习培养学生立体、多维的观察社会。小说把人物的经历和“祝福”放在一起,有着特别的深意。这也是作为思想家的鲁迅的特别的睿智,作为文章大家的鲁迅的选材布局的巧妙心机。这项目标的达成,是读与写两方面的启示)

  “祝福”在鲁镇: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

  “凶人的欢欣,弱者的呼号”

  年终大典:做事的全是女人,拜的只限于男人

  3.细腻、传神、意味深长的人物和场景刻画,含蓄、深刻的点到为止的议论,是本课语言感知和体会的重点。

  4.倒叙手法的作用:

  悬念。视点“我与鲁镇”

  【课堂教学设想】

  始终不变的是对以上三个目标的坚持。如何实施和落实看课堂上与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引出问题。

  课堂仍然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细细“咂摸”文本为方向,先散(发现、感悟)后聚(提升、归纳)。

  本课拟定三课时。

  二.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从今天的课堂教学来看,课堂呈现基本符合以往的教学形式。学生和我都较为真实的展示了自己的课堂状况。预先对教材的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定位基本符合学生的实际,预设中的难点果然是学生没有迈过去的坎。教学思路能够在教学中较为顺利地展开,原先设计的主要问题通过师生对文本的再阅读,得到了较好解决,为下一节课教学奠定了重要的“文本基础”。学生的对相关知识落实情况的反馈较好。总的来说,通过师生间在课堂内外的合作努力,基本完成了本次教学设计中的各项教学任务。

  【较为满意之处】

  教学总体来说是较为成功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方面:

  1.对课文的教学的定位是准确的,对学生的能力和学习心理需求的分析符合学生实际,因此,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较好,师生合作协调。这是既考虑到单元目标,又重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较好体现。

  课前要求各学习小组模仿前一课学习的方式,自己找寻进入课文分析课文的角度,就九个小组的标题看,学生是进行了初步的阅读和讨论的,九个标题分别从情节、人物和环境的角度来看待这篇小说,学生所拟的话题语言表达简练含蓄,超出我的预想,是课堂开场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对上一篇课文学习的反馈,这一点是让人欣慰的。

  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带领学生从回文本,细读祥林嫂的经历,是我原先的预设。从学生所拟的话题来看,会带出一些假象,认为学生已经研读过文本,刚进教室看到这些标题是我也快速的调整了教学思路,想推进快一些,找与主题最接近的话题把课堂讨论推向深刻。但在让学生讨论的巡视中看到学生教材的空白,听到学生对于相关问题的谈论,我决定回归对文本的基本解读,真正理解这个悲剧,因为只有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其他的目标才能实现。

  就课堂结束时学生的反馈看,同情之情已经建立,不再是旁观者的角色,这就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为后面的课的深入和加快节奏奠定了基础。

  2.在课堂流程上,流畅、清楚,交流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能力参与教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和探究。

  小组讨论的环节给了学生一个静读和细想的空间。这样的空间是课堂教学中必须留足的,当然,不一定是小组讨论的形式。结尾时的板书既是课堂的总结,又自然地为下面的课留下“伏笔”。

  3.本课中最为满意的环节是开头部分。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拟题体现了对《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学习反馈,同时在交流中也为课堂的流向提供了方向。学生的认知和教师的认识有了一个交融,为课堂的有效度提供了依据。

  【不满意之处】

  前面说了很多的优点,但我自己对于这节课是不满意的,有以下方面需要调整:

  1. 再整个课堂的环节安排上层次不够清晰。

  现在想来,这节课的环节应该是这样安排:(1)通过小组的议题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定位课堂的走向。(2)选定一个话题,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仔细的阅读文本,解决话题内容。

  就第一各环节看,开头的交流不够充分,应该就一个或两个问题展开,多有几个学生的发言,这样就不会被话题和组长的表述带动,而匆匆进入下一个环节,这段时间耗时不少,但效率低。因为这个原因,课堂的层次感也就变得模糊。

  2. 在小组讨论的问题上有两方面的问题做得不到位:一是布置问题的指向性不够,导致部分学生不知道要从哪些方面阅读和思考。二是小组的外在形式也没有一个全面的关注,松散不够集中,学生的讨论不能集中有效的开展。

  3. 对于祥林嫂的经历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板书。

  写到这里,觉得这节课有着太多的问题,一时竟有一种说不出的沮丧,课堂啊课堂!

  三.第一课时的再设计:

  【第一环节】

  1. 课前九个学习小组将预习所拟话题写在黑板上。上课与学生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一个简单的对话,以此了解学生对文章的预习情况。

  2. 带领学生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对九个话题进行整合归并,共同选取关于祥林嫂命运的角度,小组进行分析讨论欣赏。

  附:学生的九个话题

  (1) 灵魂也锋芒

  (2) 祝福?诅咒!

  (3) 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4) 不见血光的祭奠

  (5) 世态“言”凉

  (6) 自己的悲伤,别人的玩笑

  (7) 祥林嫂的悲剧,鲁迅眼中的悲哀

  (8) “千面女郎”祥林嫂,鬼斧神工周树人

  (在打下这些题目时,发现了课堂上没有发现并且有“文章”可做的点,譬如“千面女郎”的说法和祥林嫂根本不能连在一起,譬如第五和第六两个话题的归并,唉!)

  【第二环节】

  1. 要求学生走进文本,找寻文本中祥林嫂的生命轨迹,并要求小组合作写下生命轨迹图示。

  2. 请一个小组将所画图示展示在黑板上。

  3. 师生一起根据文本修改图示,教师有意识的在细节上引导学生予以关注。

  【第三环节】

  小结以上内容,并引导下一节课的讨论话题。

  这样写下来,明天的课堂该做什么,心理明确多了。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