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阿房宫赋》教学导学稿

日期:2022-06-12

这是《阿房宫赋》教学导学稿,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导入:

  唐晚期,唐敬宗李湛即位,李湛年少,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此时的杜牧想起当年秦王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终至亡国之事,于是,写下《阿房宫赋》,借古讽今,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

  阿房宫赋杜牧

  教学目标:

  1、文言词语的积累;

  2、赋体铺叙、夸张、渲染的特征;

  3、文言文中的比喻修辞;

  4、杜牧借古讽今所阐述的天下兴亡的道理。

  杜牧(公元803—852),晚唐诗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此称 “杜樊川”。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清新,意境深远,独树一帜,和王维一样,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其擅长于写七言律诗和绝句。作品有《樊川文集》。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赋是一种什么文体?

  赋,特点是铺叙、夸张和渲染。出现于战国后期,以楚辞为滥觞,形成于汉。其流变经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阶段。骚赋为楚辞体,体制未定,乃诗向赋之过渡,如屈原《离骚》。汉代,铺张扬厉,称古赋。魏晋南北朝向骈文发展,对仗工稳,字句整饬,叫骈赋。唐代开始按诗歌声律写赋,叫律赋。唐宋古文运动下产生了一种散文化的赋体,句式参差错落,押韵比较自由,叫文赋。如苏轼的《赤壁赋》,杜牧的《阿房宫赋》。

  赋,特点是铺叙、夸张和渲染。

  战国后期(滥觞)——骚赋(楚辞)

  汉(形成)——古赋。

  魏晋南北朝——骈赋。

  唐代——律赋。

  唐宋(古文运动)——文赋。

  如苏轼的《赤壁赋》。

  《阿房宫赋》句式灵活多变,骈散相间,错落有致,气势畅达,清新质朴,是文赋中的典型作品。

  文章的中心

  阅读注释,了解杜牧写作本文的目的即文章的中心。

  《阿房宫赋》借写 ,揭露了 ,并 ,阐述了 的道理 。

  (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秦王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借古讽今/天下兴亡)

  朗读正音:

  蜀山兀wù 缦回màn 囷囷qūn不霁jì何虹 妃嫔媵嫱fēipínyìng qiáng 辇niǎn 梳晓鬟huán 椒兰jiāo辘辘lù 杳yǎo不知 尽态极妍yán 剽掠piāo鼎铛chēng珠砾lì 逦迤lǐyǐ锱铢zīzhū 架梁之椽 chuán 在庾yǔ之粟粒 横槛 jiàn 呕哑ōuyā

  学生自读段,理解有关文言词句。

  ①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丽。

  ②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描写宫中美女之多,珍宝之多。

  思考:《阿房宫赋》的第一、二段极力铺陈、渲染阿房宫的宏伟壮丽,宫中美女之多,珍宝之多,是否在赞美秦王朝的繁盛?

  ——揭露秦朝统治者骄奢淫逸。

  全文共四段,段和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①②段:铺叙、描写;

  ③④段:转入议论、抒怀。

  ③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揭露秦统治者骄奢淫逸(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导致农民起义,王朝灭亡。

  ④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阐明六国衰亡、秦朝覆灭,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不爱民。

  尾句暗寓讽谏之意,告诫后人(当朝统治者)如不以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

  ——文章主旨:总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当朝统治者。

  写作手法:

  1、赋体之铺叙、夸张、渲染。

  文章①②段极力描写阿房宫的宏伟壮丽、宫女之多、珍宝之多,即为铺叙、夸张、渲染。

  2、骈散结合,句式灵活。

  3、比喻

  廊腰缦回

  本体:走廊;喻体:人腰。译作“人腰似的走廊”或“走廊”。

  檐牙高啄

  本体:屋檐;喻体:牙齿。译作“牙齿般的屋檐”或“屋檐”。

  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借喻各式攒聚缀连的房屋。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区分本体和喻体。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本体:暖暖的歌声;喻体:融融春光。本体:生寒的舞袖;喻体:凄凄风雨。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本体:众多的梳妆镜;喻体:明星。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本体:众多发鬟;喻体:纷纷扰扰的乌云。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本体:宫车碾过的声音;喻体:隆隆雷声。

  4、对比

  文章第段使用对比手法揭露秦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主要以阿房宫繁华、统治者的奢靡与百姓的劳苦对比,旨在揭示统治者的奢靡生活是建立在对老百姓的剥削奴役之上的,进而揭示秦王朝败亡的原因。

  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其中的观点分别对应了《阿房宫赋》中的哪一个观点?

  1.《汉书·京房传》:(京)房曰:“齐桓公、秦二世亦尝闻此君(周幽王、周厉王)而非笑(指责嘲笑)之,然则任(任用)竖刁、赵高,政治(朝政)日乱,盗贼满山,何不以幽、厉卜之(预测一下自己的未来)而觉寤乎?……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

  2.唐·胡曾《咏史诗·阿房宫》

  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

  帝王苦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

  1.《汉书·京房传》后人哀(非笑)之而不鉴之。

  2.唐·胡曾《咏史诗·阿房宫》秦不爱百姓而致亡国。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