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0
这是《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复习学案及练习,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复习目标:
1:掌握字词及文学常识
2:明确课文内容和道理
诗歌背诵默写:《望月有感》作者
一、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畎亩之中( )法家拂士(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百里奚( )
2、解释加点的字: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苦其心志 于是人也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困于心,衡于虑 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 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行拂乱其所为
3、“于”字用法和其它三项不相同的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征于色 C.死于安乐 D.衡于虑
4、结合语境,解释多义词。
A.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B.征 征于色,( )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 无征不信,公爱之,( )
C.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
5、加点词不用“使……”这一结构形式来解释的一项是( )
A.苦其心志 B.劳其筋骨 C.动心忍性 D.生于忧患
6、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E.入则无法家拂士
7、重点语句翻译
(1) 行拂乱其所为。
(2)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理解填空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出古代 位圣君贤相为例,说明他们的共同点是 。文章以此为根据,说明了 ,必须先经受一番艰苦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炼。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是短论,但写法不同。第一篇先 ,再 ,最后得出 的论断,以回扣论点。第二篇先 进行 ,然后归纳出 。
5、(孟子二章)中,揭示忧乐与国家兴亡关系的文句是: 。
三、阅读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1-- 5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
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去) D.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曾,同“增”)
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必先苦其心志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3、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 ;得出的结论是“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
4、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四、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6-9题。
(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
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7.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8.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