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9
这是《晚春》原文及赏析解读,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是韩愈诗作中颇富奇趣的小品,历来选本少有漏选它的,然而对诗意的理解却是诸说不一。
题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诗中所描写的是郊游即目所见。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妍斗艳。
春天即将归去,似乎所有的草本和木本植物(“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一刹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诗的后两句是说,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此诗寥寥数笔,就给人以满眼风光的印象,诗的文笔很浅显,但为何对此诗的理解却众说纷纭呢?读完全诗,我们不难发现,此诗的生动效果与拟人化的手法大有关系。“草树”本属无情之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着想之奇是此前诗中所罕见的。最奇的还是“无才思”三字造成末二句费人咀嚼,若可解若不可解,引起见仁见智之说。有人认为那是劝人珍惜光阴,抓紧勤学,以免如“杨花榆荚”白首无成;有的从中看到谐趣,以为是故意嘲弄“杨花榆荚”没有红紫美艳的花,就像人之没有才华,写不出有文采的篇章。;还有人干脆存疑:“玩三、四句,诗人似有所讽,但不知究何所指。”(刘永济《唐代绝句精华》)
清人朱彝尊说:“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只是如此。”此言虽未揭示谜底,却是很有见地的。作者写诗的灵感是由晚春风光直接触发的,因而“情景只是如此”。不过,他不仅看到这个情景之美,而且若有所悟,方才写下“无才思”的奇语,应该还是有寄寓的。
“杨花榆荚”固然缺少色泽香味,比百般红紫大为逊色。笑它“惟解漫天作雪飞”,确实也带有几分揶揄的意味。然而若从这晚春图中抹掉这星星点点的白色,你不觉得有所缺憾吗?即使作为“红紫”的陪衬,那“雪”点似乎也是不可少的。更何况,这如雪的杨花,乃是晚春具有特征性的景物之一,没有它,也就失却晚春之所以为晚春了。可见诗人拈出“杨花榆荚”未必只是揶揄,其中更有怜惜之意的。我们尤其应当看到,“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妄自菲薄,不畏“班门弄斧”,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这勇气岂不可爱?岂不可嘉?
如果说这首诗有寓意的话,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人生哲理,万紫千红是美,漫天作飞雪,何尝不是美,美是要有创造力的,任何时候,创新才是最美的。记住:任何时候,这世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光。
[注释]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名家点评]
朱彝尊《批韩诗》:朱彝尊曰: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
汪森《韩柳诗选》:意带比兴,出口自活,以下数首皆然。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王昌龄《青楼曲》)第二首起句云"驰道杨花满御沟",此即"南山荟蔚"景象,写来恰极天然无迹。昌黎诗云:"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便嚼破无全味矣。
朱宝莹《诗式》:春日晚春,则处处应切晚字。首句从"春"字盘转到"晚"字,可谓善取逆势。二句写晚春之景。三句又转出一景,盖于红紫芳菲之中,方现十分绚烂之色,而无如扬花、榆荚不解点染,惟见漫天似雪之飞耳。四句分二层写,而"晚春"二字,跃然纸上。正无俟描头画角,徒费琢斫,只落小家数也。此首合上《春雪》一首,纯从涵泳而出,故诗笔盘旋回绕,一如其文,古之大家,有如是者。(品)沉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