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1课时教案

日期:2022-06-09

这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第1课时教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填满、橱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

  5.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走近安徒生,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6. 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1.走进作者结合我校读书月推荐安徒生作品集,激发读书热情。

  2.感情朗读、配乐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3.读、思、议结合的方法,设身处地的引导孩子走进文本。

  4.通过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从而体会这样写更进一步表达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5.质疑解疑,讨论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句子的言外之意和其中饱含的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从作者入手,简介安徒生的作品,结合我校读书月,推荐《安徒生的童话全集》,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熟读生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用一句话概括你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可怜,悲惨)

  2. 快速朗读1-4自然段,找出小女孩悲惨、可怜的句子。

  四、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指名配乐朗读1-4自然段,感受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2.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五、深入品读,感受女孩擦燃火柴时的幻象及现实生活的残酷。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5-10段),看看女孩一共擦燃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些景象?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命运的悲惨。

  卖火柴的小女孩幻想次数、幻想物、原因及其结果,填写表格

  通过填写的表格,学生谈体会。

  3.小结: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4.讲解作者的表达方法:虚实结合,是本篇课文突出的特点,更加衬托了女孩的悲惨命运。

  六、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过渡: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是那样的悲惨,幻想是那么的美好!她的命运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提出问题。

  2.出示:(1)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2)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3.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段。

  七、拓展延伸课堂检测

  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2.把你想对小女孩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 安徒生)

  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虚实结合 命运悲惨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