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少年闰土》说课稿

日期:2022-06-09

这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少年闰土》说课稿,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当获悉自己要执教的是《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我脑中立刻浮现出了一个字:“难!”印象中有一篇文章中提到,在当前的中学生群体中有这样一句话广为传播:“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

  这是一篇经典课文,要想创新,太不容易了;而且这篇课文所涉及的知识点又特别的多,想在一节课时间内完成是远远不够的。在备课初期,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重点抓住“我”和闰土的几次对话组织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闰土。后来经过我校语文组全体老师的集体研讨,以及听取了县教研室负责老师的建议,觉得自己的设计思路有失偏颇。于是我又重新定位,对教案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改,形成了第二课时的教案,也就是今天这节课所展现的内容。下面我简要说说今天这节课的整体构思。

  一、抓住对话,层层推进,感悟闰土的形象。围绕“我”和闰土的对话,引学生入境;接着又通过对话插图,让学生体会对话时的情景;最后通过学生的现场说法和教师的引读,达到认识闰土的目的。我觉得这个过程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让学生对闰土的认知由粗浅逐步过渡到深入。

  二、突破难点,化难为简,深化闰土的形象。“四角的天空”一直是《少年闰土》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想象、对比,进一步了解闰土。

  三、回旋反复,紧扣文本,丰满闰土的形象。第一自然段在课堂上一共复现了三次,我是这样设想的:第一次,将学生的思绪在很短的时间内引入课堂中;第二次,使“看瓜刺猹”这一情境定格在学生脑中;第三次,让学生牢记闰土。同时,也将鲁迅先生笔下那段非常美的情景扎根在学生的心中。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主要环节。做课完毕,我自己感觉实际的课堂教学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像教学语言缺乏感染力,对学生的评价不够确切,时间分配上不够合理等,这都是我以后需努力改变的。诚请各位老师直言不讳,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