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

日期:2022-06-07

这是《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材简析】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炼,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指导法和情境教学法,在读中设境,在境中激情,在情中悟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作品内涵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创新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质疑交流,指导朗读,引发思考、合理想象、充分理解、体会提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回忆去年发洪水,(课件播放洪水泛滥的画面)看了这个画面,你想说什么呢?

  (教师首先与学生进行轻松交谈,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更乐于投入新课的学习。)

  2、面对可怕的洪水,有很多人想去治理它。其中就有一位,他的名字叫做“禹”。(板书课题“禹治水”)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治水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词)生相互评价。

  3、再读课文。

  (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活动结合起来,本着《课标》中识字教学应识写分流、多认少写、字不离词的原则,这个环节只对重点字词加以指导。)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洪水给大地带来了什么?

  2、指名读第一节。(播放课件)谈感受

  3、指导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4、抓关键词填空,引读:这洪水,一路咆哮,真是( ) ,它来到田野,农田被(

  )庄稼( ) ,它来到村庄,房屋被( )、牲畜( ) ,大地成了一片汪洋,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只好(

  ),再也没有了幸福的生活,老百姓们多么希望(

  ) 。

  5、小结:这凶猛的洪水,造成无数百姓无家可归,多么悲惨呀!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是谁出来治理洪水了?(鲧)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讲述鲧用治水的故事。

  2、鲧治住了洪水吗?为什么?想象此时的大地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3、鲧为治理洪水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你怎么看待鲧这个人?

  4、面对父亲的遗嘱,面对肆虐的洪水,面对人们期盼的眼神,禹心里是怎么想的?体会禹治水的决心。

  (三)、学习禹治水

  1、禹是怎样治水的?找一找,画一画。学生自读勾画,小组交流

  2、汇报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东边的大海里。

  要点:通过“开凿龙门、挖通九河、垒坝引水”体会禹的方法之精妙,治水有方。

  ‚九在古代不是实指而是虚指

  指很多的意思

  3、治水多不容易呀!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治水的艰难?

  A 、晚上,……又出发了。

  B、他的脚长年泡……拄着棍子走路

  生谈想法,师引导学生体会禹不怕困难的精神品质。

  C、大禹吃的苦何止这些啊?你觉得他还吃了哪些苦?学生自由谈。指导朗读。

  6、引导启发想象:他吃了多少苦呀!

  是啊!禹为了制服洪水,禹真是历尽千辛万苦,付出了多少心血。请你想想,当他渴了----------,当他饿了--------,当他累了--------。为了治理洪水,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身上划出道道血痕,双脚浮肿溃烂。可他的心中自始至终有个声音在对他说:“一定要把洪水治好!”对,禹就是这样坚定!(齐读第三自然段。)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让学生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想象让孩子得到了真正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想象让大禹的形象逐渐饱满。)

  (三)、学习第四段

  1、禹为了把洪水治好,历尽了千辛万苦,然而他做出的牺牲又何止这些呢?(出示第四自然段

  )

  2、指名读。

  A从“三十岁、四天、十年、三次”体会禹的舍小家为大家精神

  B从“才、仅仅、就、却”体会禹公而忘私的品质。

  C想象禹三过家门不入的心理想法,引读。

  3、小结。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亚里斯多德也曾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寻求训练点,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其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四)、学习第五段

  1、在禹的努力和坚定的决心面前,洪水被制服了吗?指名读。

  2、引导学生对比大地在洪水前和洪水治理后的变化。

  2、禹给人们带来了如今的幸福生活,他们感念他、敬仰他,爱戴他,在他们的心中,这样的人就是(英雄)。引导体会百姓“英雄”含义,体会“奉献”。(板书)

  三、总结全文

  1、正是因为禹抱着“一定要把洪水治好的”决心,舍小家为大家,一心一意治理洪水,运用他的智慧,终于洪水在他的努力下被驯服了。面对这伟大的英雄,人们发自内心的敬佩他,尊称他为“大禹”。(板书“大”)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在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精神底子。)

  2、是啊,真是因为大禹的无私奉献,给人们带来幸福安宁的生活,后世子孙在心间为禹高高竖立这座奉献之碑。最后,让我们深深地记住英雄的名字——大禹。

  四、延伸拓展

  像禹这样拥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还有很多,你能说说吗?

  五、作业设计

  课外阅读推荐《愚公移山》。

  (扩大阅读面,增加积累,延伸语文课堂的宽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以“一定要把洪水治好”这句话贯穿这个设计,重点从洪水的灾害之重、百姓的渴盼、父亲的遗愿引导学生体会禹坚定的决心。从禹治水的方法及遇到的困难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从“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

  教学导入时创设情境,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我先联系去年我市的洪灾,出示了一组洪灾的视频,让学生来谈谈感受,然后再来体会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体会老百姓的“无家可归”,最后引出治水的英雄“禹”。在讲解大禹治水经过时,特别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帮助背诵这一方法效果很理想。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时,我引导学生从“三十岁、十年、四天、三次”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舍小家为大家从“才、仅仅、就、却”副词中体会禹公而忘私的精神。

  学习第四自然段,用“治水成功后,大地变得怎样?”这一问题引导理解禹的“英雄”形象内涵。此时大禹形象在学生的心中越来越丰满,禹的奉献精神深入人心,正是让学生延伸拓展、畅谈的时机。

  这节课读的形式有自读、引读、齐读、指名读,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在引读上更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而更加体现学生的学。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