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日期:2022-06-07

这是《杨氏之子》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今天听了一节课《杨氏之子》。《杨氏之子》是义教版第十册的一篇文言文,这也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执教教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语文教学有自己的特色。

  教学中,老师先介绍了文言文的特点,告诉孩子们别害怕文言文,只要多读,只要慢慢读,就一定能读懂的。

  然后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此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整篇课文,并用“/”标出了读的过程中该停顿的地方。既然课文要学生慢慢读,而且孩子们是第一次朗读,让孩子们初读课文的时候是不是该给孩子们足够的自由和时间,让孩子们自己去揣摩,到底在什么地方停顿比较合适呢?毕竟文言文的教学首先就要注重朗读,而这样先给出了孩子们标准答案,我觉得不利于培养孩子们的能力。

  我觉得引导孩子们朗读文言文,可以这样设计。首先让孩子们边读边标出自己不太熟悉的字,给足够的时间让孩子们读,自由地读,不要有任何的限制,也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教师在检查孩子们的朗读情况的时候,不用在意孩子们的断句是否正确,重点检查孩子们是不是每个字的音都读准了,他们爱怎么断句怎么断句。

  然后,教师范读。教师朗读的时候要“夸张”一点,特别是断句的地方应该停顿的时间稍微长一点,让孩子们自己去判断老师在什么地方进行了停顿。同时教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音断气不绝,读出文言文的味道。

  教师在范读结束后再次让孩子们自由读,此时孩子们可以小组讨论到底该怎么读怎么断句比较好,并能说出各自的理由。我窃以为文言文没必要求整齐划一的朗读,只要孩子们的理解没有大的偏颇,按他们自己的理解去读也没什么不好。就如六年级有篇课文的课题是《千年梦圆在今朝》,有的说该读“千年梦/圆在今朝”,有的说“千年梦圆/在今朝”,我觉得都有道理,不必过于去计较。如果老师都觉得模拟两可的问题,非要孩子们去找一个标准答案,这就是为难孩子。

  随后,教师可以指名读检查朗读的情况。学生朗读后应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什么地方读得好,什么地方读得不太好,为什么。当然,此时既是朗读的指导,也可以渗透字和句子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这样指导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顺,而不是牵着孩子们的鼻子按着“/”的标记去读课文。

  我认为文言文的朗读不但要指导孩子们读通顺,还要指导孩子们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因此,教师还指导孩子们读出感情。

  在这课的教学中,老师引导孩子们领悟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首先是让孩子们根据字面意思理解,接着问孩子们如果是你听到了孔君平这样说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孩子们比较“孔雀是夫子家禽”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句话有何区别,最后让孩子们思考孔君平听见了孩子这样的回答后会怎么想,你们认为孩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教师在设计这一教学的时候无非是为了让孩子们领悟杨氏之子说话的艺术。但是我觉得教师的设计虽然无懈可击,但是多数孩子还没有完全领悟到那句话的精妙之处。在这里教师是不是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们,直接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就是针尖对麦芒,显得太唐突,太没礼貌。而巧妙地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就比较婉转了,既然孔雀不是夫子家禽,当然,杨梅不是杨家果了。这样的说话方式就比较艺术了。最后还可以告诉孩子们说话的艺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领悟的,这需要我们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善良的心去交往,同时还要用幽默和睿智来作调料。

  这只是我听课后的一点拙见,仅仅与大家探讨。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