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4
这是《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的: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如何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如何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动画、PPT
教学过程: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根据给定词语,概括全文。
2.(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让学生对灰雀有个初印象。)
看,这三只漂亮的灰雀正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用“~”找出有关词。
生1:[自信地说]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被小男孩逮住了。
生2男孩说:“没……我没看见。”这句话中小男孩说了两次“没”看见,我觉得小男孩说话结结巴巴的。如果他没逮灰雀,就可以直接说,那为什么要结巴?我觉得他心虚。
生3:那个男孩……不敢讲。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男孩知道灰雀没有死,那么,他也肯定知道灰雀去哪儿了,而文中介绍他不敢讲,毫无疑问,灰雀肯定是被他逮着了。
生4:男孩看看列宁……活着。这句话里,“会飞回来的”用了两次,可以看出小男孩说话非常肯定。我想,当他看到灰雀失踪后列宁那么着急,他不忍心让列宁难过,就告诉他真话——它还活着,希望列宁不必再担心。
(课件展示小男孩的话,指导感情朗读。)
3.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①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是被小男孩带走的。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②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11至13自然段。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思考:列宁为什么要问鸟?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总结课文。
四、作业。
小小练笔:展开想象,小男孩回来的话,会和高尔基发生一些什么事,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灰雀》一文时,我将全文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引导学生讨论了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这是最浅层次爱的体现),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爱"的不同,并重点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个课堂教学也呈现流畅的态势,但在这下面,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朗读教学中,朗读缺乏
本堂课,我和学生在探讨上进行的比较好,但我却有些忽略了朗读这一块。语文课堂,朗读占有极大的比重,究竟怎样合理地朗读,才能做到做适合于学生的发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与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发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才能有迹可循。我在教学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便是让学生融入角色,将感情带入文中,激情朗读。可在实际教学中,我自觉还缺乏合理引导的手法,因而,课堂上,学生始终无法读出列宁焦急寻找的语气。这时,我虽提示学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心爱的东西丢了,自己是怎样的心情,但学生依旧把握不准。而此时,我本该发挥作用,示范朗读,可我却忘了这么做,可见,我的临场应变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后,这一环节,在学生并没有很好的进行朗读情况下,我就进入了下一环节。在朗读环节中,我还不会采取多种方式教学,这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学习的其中一方面。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