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9.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日期:2022-06-01

这是《9.寓言二则》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文言文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课程标准在高年级的阅读要求之一是:“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因此,学习本课要坚持以读为主,重在感悟:一是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二是对照注释或通过查阅工具书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三是明白故事中所揭示的道理。

  “揠苗助长”、“刻舟求剑”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在今天的生活中,违反规律、急于求成、不努力做事却心存侥幸的人和事依然存在。因此本课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学习时应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

  2、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关注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平台,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因此,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特别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4个生字,掌握4个会写的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或查阅工具书读懂故事大意。

  3、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4、积累文言文寓言故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课前充分预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预习能力。

  2、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使学生懂得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激起阅读古文的热情。

  4、教学重、难点: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感悟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

  布置好预习作业

  A、借助资料和文旁注释尝试着读通原文,把遇到的读音问题以及读不懂读不通的句子做出标注。

  B、读懂课文意思,说说自己从两则寓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C、搜集资料了解文言文与古白话文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寓言故事我想我们大家都不陌生,谁来说说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生答)

  这些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呢?(短小精悍,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两则寓言,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习,你发现这两则寓言与我们以往读的寓言故事有什么不同吗?(是用文言文写成的。)

  关于文言文,你都了解到了什么?它与我们上学期一起学习的古白话文《用奇谋孔明借箭》一课,有什么不同?(文言文是古代学者所学的文章。文字精炼,意义深刻,表达深远。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

  古白话文主要侧重于口头语,文言文则是书面语。但他们的学习方法是一样的。大家可以回忆我们在学习《用奇谋孔明借箭》一课时的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谁先来说说?

  二、 小组学习,读通课文。

  出示预习:

  A、借助资料和文旁注释尝试着读通原文,把遇到的读音问题以及读不懂读不通的句子做出标注。

  B、读懂课文意思,说说自己从两则寓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C、搜集资料了解文言文与古白话文的区别。

  学习文言文,第一步仍然要正确流利的朗读,读通课文,这是我们理解寓言的前提。

  1、小组交流,验收预习第一项。

  过程: 4人小组学习中1号同学当小组长负责组织,先把预习两则寓言故事时遇到的读不准的字音以及断不准的句子,在小组里尽力解决,解决不了的,小组长负责记录下来大家一起交流。看看哪个小组的学习效率高。

  2、小组长汇报,集体交流。

  小组长汇报小组没有解决的读音、断句问题,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解决,你们是怎么确定的?根据意思来确定字的读音、断句,这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的一种方法。大家还有哪些疑问?(提出之后继续解决)

  3、检查朗读。

  同学们,这些句子你们会读了吗?(投影出示文中句子)由每组的2号同学负责,先在小组中轮读。再指名每组3号同学轮读句子,师相机纠正错误,指导断句。

  如:①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②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③予/助苗长/矣!

  ④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⑤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4、教师配乐范读其中一则寓言《揠苗助长》,同学们认真听,注意断句,边听边在书上作出标注。

  5、自己尝试把两则寓言完整的读一读。可以选择喜欢的方式。

  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借助注释和资料逐句的来看看这两则寓言都写了什么?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过程: 4号同学做小组长负责交流活动,争取让每位同学都能用自己的话逐句说出它意思。

  2、小组学习之后汇报问题,集体交流解决。

  过程:哪个小组没有问题了,小组同学合作,用自己的话逐句说说寓言故事的意思,其余的同学认真听,看大家的问题在他们的解释中能不能得到解决。

  (小组逐句说意思,大家开始做笔记,教师顺势肯定好的学习习惯。)

  3、小组中每个同学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寓言的意思。概括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4、指名分别说说两则寓言的意思。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文。试着背诵。

  四、小结激趣。

  我们知道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两则寓言又在告诉我们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读文导入。

  同学们,谁来选择你感兴趣的一则寓言给大家读一读?

  二、感悟道理,向生活拓展。

  中心话题:认真读两则寓言故事,仔细想一想,宋人与楚人的可笑之处在哪?你从哪儿读到的?从他们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谈一谈。

  1学生结合中心话题自学感悟。

  2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

  《揠苗助长》预设点:宋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

  此环节可结合语境想象理解,如借助关于“急”的成语(如急于求成、急不可待、操之过急)小结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展开想象,体会农夫做法的愚蠢,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想象情境,再读文本。

  《刻舟求剑》预设点:楚人可笑在哪里?他为什么求不到剑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又明白了些什么?

  这一问题比较简单,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两则寓言故事。

  三、古文拓展。

  1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4)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拓展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 :

  耕——耕田种地。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根。

  走——跑的意思。

  颈——音井,脖颈,就是脖子。

  释——释放,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的意思。

  耒——音累,耒耜,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

  冀——音计,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

  四、作业

  搜集文言文寓言故事,多读一读,把学习感受记录在小本本上。

  从学生熟悉的寓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领悟到寓言故事的特点。

  让学生区分清楚文言文与古白话文的区别,从学习古白话文的方法入手,学习文言文。也是在告诉学生,学习都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明确具体,便于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小组直接交流问题,意在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扎实预习的好习惯。

  强化借助注释理解意思确定读音、断句的方法,告诉学生这是学习古文时候的非常好的方法。

  集体解决问题之后抓文章中重点易错的地方反复读,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通句子。

  教师的范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

  教师引导生生对话,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师生对话,追求教学中“润物无声”的境界。在问题集中的情况下,教师用“找没有问题的一组来说,别人听,看能不能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强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寓言故事的大意,为从中感悟道理做好铺垫。

  读文导入,教师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顺其自然导入新课。

  此中心话题意在让学生咬文嚼字,抓住文本,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感悟道理,并向生活延展。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习得方法。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之后,再给一个类似文本拓展阅读,从而内化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