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9
这是《杜甫诗三首》教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了解唐诗,知道古体诗,近体诗和近体诗中所包含的绝句律诗的区别。
2、学会鉴赏诗歌,体会诗美和诗情。
教学时数:1课时。
课程导入:杜甫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与“诗仙”李白齐名有“诗圣”之称,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之前我们就学过不少杜甫的诗歌,而下面我们要来继续学习他的作品。
解题:
1、了解唐诗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2、介绍诗人杜甫
首先让同学们看看杜甫的居所,感受诗人所处的环境
其次,做到温故而知新,回顾以前所学过的内容,杜甫字子美,称杜少陵,又称杜工部,与李白齐名被世人所称“诗圣”,他的作品也被授予极高评价称诗史,他的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讲解课文(三首诗分开,但一,二部相同)
1、 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2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春望》
写作背景: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前往灵武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困居长安。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眷恋亲人的思想感情。
鉴赏:杜甫是一个不惜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者,他的诗歌渗透着爱国的血诚。可以这样说,他的喜怒哀乐是和祖国命运的盛衰起伏相呼应的。当国家危难时,他对这三春的花鸟会心痛得流泪——“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不朽名句。
讨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此联历来有两种解释:(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流泪,闻鸟儿惊心;(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2、你赞成哪种解释,为什么?
练习:1、背诵这首诗。
2、短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据此分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好在哪里。
《登高》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二年(767年)重阳日寄寓夔州(现重庆奉节)时写的,抒发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鉴赏:对前四句写登高见闻,紧扣夔州特定环境。首联起,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句中自对,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奇妙无比。颔联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情怀,透过沉郁苍凉的对句,显示了出神入化的笔力。四句诗闻与见,山和水,两两间隔,妙语天成。后四句写登高时触发的感慨,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颈联从纵(时间、“百年”)、横(空间、“万里”)两方面着手,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使人深深感到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脉搏,并和上联的“无边”、“不尽”,在意境上互为呼应。尾联也以对作结,并分承五六两句,盖久客则艰苦备尝,多病则潦倒日甚,所以白发频添,酒杯难举,同时点出了此时艰难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讨论:1、本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说说这首诗的情景交融的特点。
2、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集中表现在哪个诗句上,试做分析。
3、本诗四联都是对仗,都很工整,试以一、二联为例,说说你的体会。
练习:一道关于本诗鉴赏的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高》中“风急”二字一开头就以猎猎秋风,把读者带入了苍凉肃杀的秋景之中。
B、《登高》八句四联皆对仗,很好地表现了诗人“尽善尽工”的艺术风格。
C、《登高》的颈联和尾联由写景转入抒情,抒发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D、尾联中的“艰难”就是指作者的自身命运,并非兼指国家的命运。
《蜀相》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
当时诗人在成都。诗中借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抒发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蜀相,指诸葛亮,曾封武侯。
鉴赏: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两句咏叹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话是杜甫咏史诗中传诵千古的绝唱,这是为诸葛亮发出的哀歌,也写尽了中华民族多少英雄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据说宋朝抗金名将宗泽死前曾吟杜甫此两句诗,可谓千载而下,英雄同泪。
讨论:有评论家认为本诗末两句概括了历来有志未酬的英雄们的悲愤心情,写出了美学上的崇高境界。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谈谈你的体会和看法。
练习:选择题――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一问一句,写“丞相祠堂”。一个“寻”字,饱含着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意、热爱之情,其急切之态也跃然欲出。
B.颔联描绘了古词的春日景色:春光照耀绿草,绿草辉映石阶;隔夜黄鹂,婉转地唱着歌儿。
C.颈联先写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刘备曾三次访问他,商量天下大计,次写诸葛亮毕生辅佐刘备、刘禅,开创大业,匡济危时。
D.尾联是说,诸葛亮出师未捷就死了,给历史留下了永远的遗憾,所以“长使英雄泪满襟”。
总结:通过对这三首诗歌的学习,我们深刻的了解了作者感时而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诗歌的学习中先充分了解写作背景是鉴赏的关键,这能使我们更便于感受理解诗人的情感,而抓住重点的诗句加以着重分析,又是关键的关键,因为这些重点诗句是诗的精华,因此同学们在以后的诗歌学习中要学会把握好这两点。好了下课。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