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6
这是《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及能力
1、了解陶渊明其人其文,明确写作此诗的时代背景。
2、引导学生诵读,提高诵读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背景资料,准确理解诗歌,体味陶渊明归隐田园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意义。
2、设置主问题,并围绕其进行探究,加深学生对诗作感情及独有的艺术风格的体悟。
3、通过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吟咏成诵,品味语言特点,体味其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陶渊明于人生困境中坚韧不屈、抱朴归真、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
2、体味陶渊明笔下田园生活的情趣,学习他坚守自我、淡泊明志、超脱困境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
1、结合时代背景和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全面认识其“归园田”的原因,进而深刻体会诗歌的情感意蕴。
2、通过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吟咏成诵,品味语言特点,体味其艺术风格;
3、理解主旨句进而理解封建知识分子的隐逸情怀。
【教学难点】
结合对诗歌的情感体悟,探究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逸思想。
【教学方式】
朗诵、讨论、点拨、探究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陶渊明及其诗歌写作的背景资料。
2、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情感。
1、播放两张幻灯片(《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及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图画)提问学生:这两张图片能让你想到什么?
学生很快背出《桃花源记》中的有关语段,自然而然的引出陶渊明。
2、老师提问陶渊明诗歌方面的成就,学生作答,老师加以补充。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
3、老师展示一张图片,学生脱口而出,背诵《饮酒》,老师引导“此诗写在陶渊明归隐之前还是之后”?学生回答:“之后”。老师提问这一时期作者还有那些诗歌作品?学生回答《归园田居》(其三)。
4、《归园田居》是一组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归园田居》(其一)。
二、诵读品味,感悟评价
1、学生个别朗诵,其他学生评价(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主要从节奏、停顿及感情基调上评价
2、播放录音,学生欣赏
3、学生集体朗诵
三、剖析标题,鉴赏讨论
《归园田居》(其一)是这组诗的第一首,大概写于诗人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的第二年。题目的意思是回到田园居住。从题目入手分析,作者写本诗歌着眼于“归”还是“居”?
学生回答是“归”。那么以“归”为核心解读诗歌,讨论以下问题:
(1)从何而归?(2)因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官场
▲诗人将官场比做什么?“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对官场的厌倦。“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表明作者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尘网”表示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度厌恶,“误”显示其悔恨之深。
▲作者为什么对官场如此厌恶?联系作者的身世经历知人论世。
学生踊跃回答,各抒己见。
●老师明确: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不愿卷入政治斗争但仕途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的政治斗争的罗网中,因此他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为十三年,夸张说明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使他早期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的道家思想,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
▲既然如此那为何仕隐不定?
●一家之主,情当求禄养家(《五柳先生传》)
●贵族后裔,理当继承先贤
●儒家学子,义当修齐治平
2、为何而归?诗中是如何表述的?
“性本爱丘山。”
▲“性本爱丘山”可能是他归隐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不是最为关键的原因?
●“守拙归田园”。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其目的是为保持自己精神的独立和自由。
▲诗中有哪些句子表明他喜欢自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如何理解?
●这两句很容易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使人们想起“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以及陶渊明“望云惭高鸟,临渊愧游鱼”等有关诗句。
3、归向何处?
田园
▲找出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个别学生描述,其他同学评价。
教师明确:
▲诗中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由远及近,以动衬静,有声有色,浓淡相宜。
▲诗中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很普通、很常见,但在作者笔下为何那么美?
学生讨论: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逃离官场,内心闲适、自在、喜悦的心情,他把平常景物写入诗中,构成完美的意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
4、归去如何?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让人想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作者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喜悦之情,那么何陋之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写出作者摆脱官场之后的那种如释重负的轻松,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四、合作学习,探究意蕴
1、合作探究全诗主旨
●在陶渊明看来: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茅檐草舍远胜× × × ×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树环花绕远胜× × ×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朴素村落远胜× × ×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鸡鸣狗吠远胜× × × ×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清净悠闲远胜× × × × )
学生合作学习后得知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茅檐草舍远胜官府高堂)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树环花绕远胜前呼后拥)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朴素村落远胜繁华闹市)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鸡鸣狗吠远胜车喧马嚣)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清净悠闲远胜摧眉折腰)
2、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学生发言积极辩论激烈,老师明确:
●从当时社会看,陶渊明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
●陶渊明放弃大济苍生的志向有其消极的一面,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应兼济天下,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成因分析。陶渊明思想儒道兼有,儒家积极入世,大济苍生,这曾是陶渊明的人生追求。而道家消极思想是他在“误落尘网中”13年之后,找到了真正自我,率性自然。
六、作业
1、积累陶渊明的有关作品,背诵其中的名句并默写。
2、比较阅读《饮酒》、《归园田居》(其三)等作品,进一步体会陶渊明的思想感情和人格魅力。
板书设计: 鉴赏诗歌方法
从何而归 归向何处 1、朗读感悟
归 2、知人论世
为何而归 归去如何 3、题目分析
4、表现手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