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5
这是《祝福》第二课时课堂实录,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分析了祥林嫂的形象,这节课我们来一起探讨鲁迅先生通过《祝福》给我们揭示出的社会问题。
鲁迅先生年轻时立志学医,后来留学日本,有一件事情对他心灵造成了特别大的伤害,以至于他因此改变了自己的学医的志向,转而从事文学。这件事我们在《<呐喊>自序》中学习过。那就是——
生(齐答):幻灯片事件
师: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鲁迅先生是怎样描述这个场景的:
(幻灯一)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幻灯片事件”,对鲁迅先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以至于在他以后的小说创作中,“看和被看”模式成为鲁迅小说的重要模式,而“看客” 形象(板书:看客形象)则成为这个模式中的重要的人物形象。
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根据这段文字概括一下看客有什么样的特征,要注意文中体现这一特征的的关键词语。
生1:我注意到鲁迅先生说“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这里有一个词是“麻木”,也就是说,看客是非常麻木的。另外,“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赏鉴”,是怀着一种非常愉悦的心情来玩味别人的痛苦,说明他们是非常冷漠的。
师:概括的非常好,“怀着一种非常愉悦的心情来玩味别人的痛苦”就是以别人的痛苦为快乐,我们看由这段文字概括出来的看客的特征:
(幻灯二)
精神麻木
以鉴赏同胞的痛苦为乐
那么,在《祝福》中有没有这样的看客呢?面对命运悲惨、苦难频仍的祥林嫂,在鲁镇,和祥林嫂一起生活的那些人,是怎样对待她的?我们看课文的第四部分,也就是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这一部分,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幻灯三)
1、经历了再次丧夫然后又丧子的沉重打击,第二次到鲁镇之后,祥林嫂为什么“只是反复的向人们说她悲惨的故事”?能说一说你体验到的祥林嫂的心理吗?
2、鲁镇人对祥林嫂讲述阿毛的故事分别表现出怎样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心理?把关键的语句勾画出来,对有感悟的地方,做适当的批注。
请同学们以前后桌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一会儿各小组推荐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讨论)
师:好!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你体验到的祥林嫂的心理是什么?
生2:我体验到这时候祥林嫂的心理是非常痛苦的,她希望通过向别人诉说这种方式去发泄自己的痛苦,来得到别人的安慰。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全面。那么,在鲁镇,祥林嫂得到安慰了吗?得到同情了吗?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3:13页“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我觉得这句话中“没趣”用得好,它体现了镇上的人们冷漠的态度。
师:好!这位同学抓住了“没趣”这两个字,它体现了镇上的男人们对祥林嫂冷漠的态度。(板书:冷漠)
生4:12页有这样一句话“四婶起初还踌蹰,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我觉得这句话体现出四婶对祥林嫂还有一些同情。
师:四婶“眼圈就有些红了”体现出四婶对祥林嫂还有一些同情,是不是有些同情?
生:(齐答)是。
师:但是,我们还要往下看,四婶的同情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她对祥林嫂的态度是有变化的,哪些句子体现了四婶对祥林嫂态度的变化?
生4:后边有“四婶的口气上已经颇有些不满了”。
师:“四婶的口气上已经颇有些不满了”,四婶是在什么情况下对她颇有些不满了?
生4:是在祥林嫂现在“记性坏的多,干活也没有先前那样灵活了”。
师:对!“干活也没有先前那样灵活了”,四婶就有些不满了。还有没有其他的?后边是不是还有一句?
生4:后边说“‘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师:“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对自己以前的行为有点后悔了。这又是什么情况让她变得后悔了呢?
生4:因为祥林嫂干活没有以前灵活了。
师:所以我们看到四婶在一开始对祥林嫂的同情其实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呢?
生4:她只是把祥林嫂当成干活的工具。
师:嗯。“把祥林嫂当成干活的工具”,是出于自己——
生4:(低声地)自私的考虑。
师:对!自私的心理。(板书:自私)
生5:12页有这样一句话“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莱,只好自已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我认为从这一段话可以概括出四叔对祥林嫂的态度:认为祥林嫂是一个败坏风俗的,不干不净的人。
师:嗯。我注意到你在读的时候强调了“败坏风俗”“不干不净”这两个词,读得非常好。我还注意到你在读的过程中还强调了另外两个字,“似乎很可怜”中的“似乎”。这个“似乎”说明了什么?
生5:“似乎很可怜”说明祥林嫂的遭遇并不是真正可怜。换句话说,她的经历对她自己来说虽然是很悲惨的,但和她所做的违背封建礼教事情相比,这个“可怜”微不足道。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四叔和四婶比较起来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5:四叔和四婶都比较自私,但是四叔没有四婶的那点同情心。
师:非常好。在这里,我们看到四叔连四婶对祥林嫂的那点暂时的同情也没有,四叔的冷漠比四婶更甚,我们可以称做冷酷了。
生6:13页有“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她们有眼泪,说明她们还是比较同情祥林嫂;但是她们的眼泪是“陪”出来的,说明她们的同情不是发自内心的。
师:分析得好,这个“陪”字说明同情不是发自内心的,有点做戏的性质。
生7:13页有句话“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师:这是老女人的表现,你觉得这一句话体现了老女人的什么心理?
生7:好奇的心理。
师:哪儿体现了好奇?
生7:“特意寻来”。
师:好。
生7:还有“满足的去了”,她们的生活太平淡了,需要一点事情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所以,她们听说祥林嫂的事情后,就特意来听她说一番。
师:嗯。
生7:另外,老女人“满足的去了”的时候,正是祥林嫂“说到呜咽”的时候。一个人说话“说到呜咽”,是她最痛苦的时候,但是她们却满足的去了,说明她们满足的是故事本身,而不是对祥林嫂的同情。
师:好。这位同学发现了两点。第一点说“特意寻来”反映了老女人们好奇的心理。“好奇”好像还有点褒义的性质,我们用一个带贬义的词——猎奇。(板书:猎奇)同时,她还注意到老女人“满足的去了”,是在祥林嫂“说到呜咽”,悲痛之极的时候。当祥林嫂在情感上最需要抚慰的时候,她们“满足的去了”。她们看重祥林嫂的情感了吗?
生:(齐答)没有。
师:老女人漠视人的情感和尊严,(板书:漠视人的情感和尊严)这位同学刚才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她们满足的去了,她们满足的是故事本身,她们满足的是祥林嫂的痛苦。在这里,我们看到老女人的心态与我们刚才在《<呐喊>自序》中看到的看客的心态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生:(齐答)以鉴赏别人的痛苦为快乐
师:(板书:以鉴赏别人的痛苦为乐)这就是老女人们的心态。还有没有其他要补充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