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 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教案

日期:2022-05-23

这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 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教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并练习背诵。

  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初步感受山水诗的风格。

  3、初步感受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体会王维诗歌中“诗中有画”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意境与情感。

  难点:体会作者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 感悟法 赏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

  1、背诵王维的诗:《鸟鸣涧》、《鹿柴》。你对王维有什么了解?(生回答)(出示王维资料)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这首山水名篇——《山居秋暝》。(板书课题,齐读)你从诗题读到了哪些信息?

  二、整体感知,指导朗读。

  1、出示全诗,讲解:全诗一共八句,称为“律诗”。

  每两句为一联,一共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齐读(读准字音)——加上斜线+注意最后一个字的延长再读(有节奏)——指名读(读出韵味)——配乐齐读(强调停顿、节奏、延长音)

  三、品读诗句,感悟意境。

  1、(出首联)你读明白了什么?(秋日黄昏雨后山林的幽静)

  (过渡:王维是著名的诗人、画家、音乐家,他的诗歌像音乐一样优美,像绘画一样生动,在他的诗歌中,我们总能捕捉到平凡而美好的景物。)

  2、出示颔联和颈联都描写了哪些景物?(生答,上黑板书写)

  (生答:明月 青松 清泉 石头 竹林 浣女 莲叶 渔舟)

  这四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再写下来。

  你知道哪些帮助我们理解诗意的好办法,跟大家分享一下。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后写出这四句诗的意思。

  3、请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师相机修改。修改完后再读一遍。

  4、苏轼曾经这样评价王维。(出图)

  5、这六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讨论一分钟)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描绘大宋民俗风情的画,起名为《清明上河图》,也请你试着给诗中的每一幅画面拟个名称吧!(学生拟定小标题,师板书)

  6、同学们概括得很好,描写景物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来说,描写景物静止状态就叫静态描写,描写景物运动状态就叫动态描写。那么这五幅美丽生动的画面中,哪些画面是静态描写?哪些画面是动态描写呢?(1、2静3、4、5动)

  这样的写作手法叫作“动静结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

  7、(过渡:《鸟鸣涧》中,诗人用清脆的鸟叫声衬托出月夜山林的幽静,这种写作手法叫做“以动衬静”。那么在这首《山居秋暝》中,有没有类似的写作手法呢?)

  多么美好的画面啊!有声(泉水淙淙)有色(青松翠竹)

  有动(渔舟穿行)有静(月光洒下)

  诗人面对这样清新美好的画面,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出尾联两句)齐读。说说诗意。

  诗人为什么愿意留在这里呢?(交流)(对山居生活的喜爱)

  四、总结全文。

  1、王维的这首《山居秋暝》以山水景观为主体,写于约1200年前,我们今天在这里看着他当年看见过的美好风景,感受着他那年那刻愉悦闲逸的心情,体会到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的向往。这就是心灵的沟通,这就是情感的碰撞,这更是文化的传承!

  2、同学们,让我们在《山居秋暝》的歌声中再次体会中国古诗词的巨大魅力吧!(播放MV)

  3、作业:搜集自己喜欢的的山水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推荐:王 维——《山中》 《鹿柴》

  韦应物——《滁州西涧》

  孟浩然——《宿建德江》

  板书设计:

  21.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图

  明月照松图

  清泉流淌图 动静结合 喜爱与赞美

  浣女晚归图 以动衬静

  渔舟穿行图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