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0
这是琥珀第一二课时说课稿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琥珀吗?现在我们就欣赏一组琥珀的图片。<欣赏图片>
其实我从每一个同学的眼神中就看出你们对它的喜爱,今天老师带来的是更为奇特的琥珀,你们想看吗?
(欣赏课文图片)
哪位同学描述一下这块琥珀的不同。——(指名描述)
面对这块琥珀你们想知道什么?
1、
2、
3、
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课文将带我们走进科学世界,解开你们心中的谜团。
二、学习课文
1、请大家自由读《琥珀》这课文,看课文都讲了什么?
(1)自读课文。
(2)理清课文条理:形成、发现、样子。
(3)请同学们拿起桌上一张带图的纸。这上面画的就是有关琥珀的形成和发现,不过顺序有点儿问题。请同、学们把它的顺序标出来,课文怎么叙述就怎么排列,看哪位同学还能标出对应的段落?
2、理解形成和发现的过程。<或者运用vcd光盘>
(1) 读课文,按课文顺序给图画排序。
(2) 讲解排序。
(3) 简单分析发现和样子的段落。
过渡:你愿意亲眼看一下吗?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3、看形成和发现的动画。
(1)在看时老师有一个想法:请一位同学给动画配音,好吗?
(2)这位同学的配音很精彩,从大家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这个 动画也很形象。那么你认为形成这块琥珀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3)讨论: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a、小组合作学习。
b、交流汇报。
4、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形成这一部分,找找看,哪些地方最有趣?。
(1)自渎课文。
(2)交流。
点拨:琥珀的形成是这样具有戏剧性,难道这个过程是某个人亲眼目睹的吗?
5、科学家推测的依据?
① 海滩上发现,说明地壳变动。
② 圆形圈痕,说明它们挣扎过。
6、这一过程是科学家依据琥珀内两只小动物
挣扎时留下的圆形圈痕及发现的地理位置,经科学的分析,推测而得来的。这就是这块琥珀的价值。其实每
块化石都有它的价值。我们看一个短片,看它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观看短片《化石的价值》)
三、拓展延伸
看了短片,知识更丰富了,但我们还有一个任务没有完成呢。请看大屏幕。(教学实录)我们先听听电视上同学是怎么说的,好吗?
(1)边听边思考。
(2)听电视上的。
(3)看来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自己,认真观察,科学分析的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探寻到地球上更多的未知。我们心中的故事课下进行交流。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九课《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这课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激情·入境·自学·点拨的方法。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一、激情,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提示学生注意课题中两个字的“王”字旁与“琥珀”的价值有什么联系,再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琥珀”。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
二、入境,从感性正认识“琥珀”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想象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结合预习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点拨,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
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考:
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
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
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
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C
AI课件、尺子、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CAI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
二、学习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1、[CAI课件出示有声动画——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学生看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看完故事后你觉得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板书:松脂球形成。
3、小组同学讨论,合作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帮助。
4、全班汇报交流。学生读出相关句子,归纳松脂球形成的相关条件。
根据汇报情况板书:
太阳光:暖暖的、火热、热辣辣
松脂球形成松脂:厚厚的、继续滴
苍蝇、蜘蛛:巧遇
5、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太阳光热辣辣的,这会对松脂球的形成起到什么作用呢?指名读相关句子
(暖暖——火热——热辣辣,阳光热度的变化说明天气很炎热)
6、课文中哪一句话说苍蝇、蜘蛛同时巧遇松脂球呢?在这里“刚好”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读相关句子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刚好——说明极少见、非常巧合。)
7、齐读2—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个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三、学习形成化石部分(10—12自然段)
1、过渡:松脂球的形成我们都了解得很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由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0—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松脂球成了化石的原因。
3、学生汇报并归纳松脂球成为化石的原因,板书:时间长、被淹没
指名读相关句子体会漫长的变化过程:“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4、[CAI课件出示动画——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
(1)我们知道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展开想象,看看整个形成过程是如何变化的?
(2)出示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的CAI课件,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3)小结:琥珀的形成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咱们读读这一部分的课文,再来感受一下这一过程。
5、全班齐读10—12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小结课文的写作顺序: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黄河象》:先介绍黄河象化石的样子、特点,再假想黄河象化石形成过程,最后讲发掘过程。
《琥珀》:先假想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再讲如何被发现,最后介绍这块琥珀的样子、特点及其价值。
2、总结全文:作者由苍蝇和蜘蛛的腿的四周显出的几圈黑色的圆环想出它们挣扎的过程,又由这块琥珀是从海边捡到的想象出松脂球被淹没在海底的经过。可见,作者的想象是有依有据的。学习了这篇课文,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要学会抓住内容的要点,考虑周到,有顺序地把事情叙述清楚。
板书设计:
20
琥珀————————————
太阳光:暖暖的、火热、热辣辣
松脂球形成
松脂:厚厚的、继续滴
时间长
苍蝇、蜘蛛:巧遇
被淹没
松脂球化石————————————————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3.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2.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提问:经过上学期的提问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这一单元,我们将继续学习关于提问的迁移运用。
2.(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琥珀吗?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它吗?它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一)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记录自己的问题。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疑难点。
1.如果是读音方面的问题,顺势个别指导。
2.如果发现好的问题,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启发其他同学。
预设:
(1)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
(2)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哪方面内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内容是对琥珀的真实描绘?
(二)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同桌互相读,并互相纠正。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点拨:重点理解“推测”一词,可以让学生先查字典,找到其正确的解释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然后和它的近义词“猜测”进行比较。
(三)小组讨论,交流问题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独立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的发现过程→琥珀的形态)
三、指导书写
1.师出示会写字,生根据字的结构进行讨论后,全班交流。
2.师范写:餐、辣、渗。生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引导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回顾课文内容。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部分问题,这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看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1)组内交流,整理问题。先在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划去相同或相似的问题。组内解决不了的或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小组问题清单上。
(2)汇总问题,形成小组问题清单。
预设: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要形成这样的琥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默读形成过程部分思考上述两个问题。(点击课件,出示问题)
1.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2.学生交流过程中想象画面,找出相关句子。
3.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
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树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三、苍蝇和蜘蛛在一起,且挨得很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住。
第四、松脂不断往下滴,最后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4.(出示课件:松脂球——琥珀)直观感受琥珀的形成。归纳变成化石的条件。
(二)科学家又是怎样想象发现过程的?探究想象依据。
1.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师生交流。(根据课后提示进行推测)
2.分角色朗读此部分。
3.小结: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
(三)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
1.默读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
2.小组讨论后回答。用“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说话。
三、小结拓展
今天的课上,我们做了心思敏捷、细腻的推理家,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组琥珀图片,边看边想象,这些琥珀中又发生了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
[教学板书]
5.琥珀
琥珀松脂球天气热
松树老
苍蝇、蜘蛛恰巧一起
松脂不断滴落
化石时间漫长
地壳变化科学价值极大
[教学反思]
学了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根据文中说的条件推理出其他琥珀的形成过程,如果加上自己的想象就会产生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美文。所以我在课程的最后出示了一组琥珀图片,让学生编故事,他们对这个十分感兴趣。
本次教学中我在小组汇总问题时把学生抓得过紧,学生自学汇报时间过短,提出的问题缺乏一定的深度,同时课堂略显沉闷,后来拓展练习时他们才兴奋起来。看来以后在此部分可以给学生提好要求再让他们充分自学讨论,相信效果会更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