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3
这是学会做人主题班会反思,是优秀的班会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本周事情很多:
2月27日,新教育小学开学日。晚上,义工晓简抵达。
2月28日,网师向腾讯申请的11个用于授课的超级群获得批准,已经全部到位。
3月1日,网师本学期第一门课程《非理性的人》和《构筑理想课堂》数学研课同时开课。
3月2日,《构筑理想课堂》语文研课开课。
3月3日,数学本体性知识开课。
3月4日,《论语》课程开课。同日,90后义工刘逍抵达,至此,本学期义工全部到岗。
与此同时,网师有两门课程成绩发布。
上学期数学史课程作业成绩如下:
良好等级(3人):
河南银角号、林玲玲、林中飞燕
及格等级(7人):
仰望星空、山涧溪流、我是蝴蝶、若然者也、婷子、汀芷兰若、冯光立
上学期诗歌课程作业成绩如下:
优秀(1人):
月夜捕手
良好(4人):
菊梦书、夏日赏雨、石子雨、邢春艳
及格(19人):
薛亚萍、寻找阿布、高堂明镜、北枝花、波波菜、阁楼上的蜗牛、桔子红啦、流逝的梦、农语、浅画春山、清如水明如镜、梦想树、日月冲天、西窗、天空的云雀、杏坛行者、笑笑石榴花、鱼骨爱上猫、月如水。
向上述学员表示祝贺!
还有一件事值得一记,2月27日,在与一位令人尊敬的很想支持网师的基金会项目官员又一次电话沟通后,我想了许久,放弃了继续申请这笔十万美元的用于网师发展的资金。
分歧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就是基金会美国总部无法理解,为什么网师喜欢淘汰“弱势群体”?而我,也不想按照基金会的意见对网师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因为,网师必须按照它应该的样子发展,不为任何潮流所动。并且,我有信心等待,我相信终有一天,网师会获得它应有的支持。
1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奇怪。有时候你与一个人同事一辈子,彼此之间其实是一种熟悉的陌生,而许多人即使见面一面(在网络时代,甚至一面都没见到过),却有一种陌生的熟悉,仿佛久未谋面的朋友。
这是一种气息。
这种气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就像一场一见钟情的恋爱:“嗨,你原来在这里!”透亮,熟悉,亲切,如沐阳光。
相反,语言是误解的根源。缺少一种气息时,语言便常常成为盾牌,各种逻辑被娴熟地玩弄于股掌,真相、真理、真诚,往往在这种玩弄中消失于无形。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我时常遭受这样的困境,被迫卷入各种词语争执之中而疲惫不堪。人在这种境遇下,常常难以保持温和,会变得激愤。因为你是凭事务,凭气息来判断一个人是理想主义者,还是伪理想主义者(其实最怕的是半真半假的理想主义者)。好吧,其实我很讨厌理想主义者这个词语了,那么换个词:尺码相同的人。
尺码不相同怎么办?
我和商店里的营业员不需要尺码相同,但这不妨碍我去商店买东西,甚至不妨碍彼此留下美好的印象,因为大家只要恪守一些公共规则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大家是在一个团队中呢?例如新教育?例如网师?
我经常遭遇这样的指手划脚。例如,一个人,可能平时根本不关注你在研究什么,但在一些时候,他却会出面跟你“商榷”:这是不对的,那是不对的;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研究中心所走的每一步路,几乎都伴随着这类声音。在这里,感受不到对辛勤劳作者的敬畏,而骨子里的那种无知、傲慢、自大,以及控制的欲望,却被一套娴熟的为人处世之道很好地包装起来。
这当然会酿成冲突。而在这种冲突中,大家往往更关注姿态,而忘记了汇聚而来的真正目标。于是,这种冲突所导致的损失,常常便归因于“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似乎只要人际关系处理好了,那么事务就整个地顺畅了。
然而经验告诉我,这是一个大大的错觉。真相往往是,正因为一个人绝不妥协,他才离目标更近了。想要避免眼前的损失,结果必然丢了未来。
从这个意义上讲,网师是“嚣张”的。这是一种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嚣张。
2
确实,在网师不断出现这样的情形:
有些人从一进网师开始,就“指导”网师工作,认为网师应该这样,应该那样。
有些人很喜欢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而他们的意见,大抵是一些陈辞滥调,却又常常自以为是。一旦受挫(网师可是个毫不留情的地方),就立即祭出“民主自由”的大旗来,批评网师容不得异见。
而实际情形是,网师允许任何人自由发表见解,无论这个见解有多么幼稚。但前提永远是:第一,你的发言是认真的,是在仔细思考或预习过的基础上的发言,而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干而自以为是地发言。第二,当你受到犀利的批评,你必须用心思考,并且避免为了面子而陷入无谓的争执。
有些时候,一个人会连这些都反省不到,他甚至认为自己是认真的,是在为真理而战。那么,当遭受讲师或大家的严厉批评时,能不能保持聆听的姿态并懂得适度保持沉默,则是他是否与网师尺码相同的标尺。
有一个新学员,不止一次地跳出来,自以为是。第一次,我私下里发周六版“学会提问”的链接给他,他没回复我。第二次,又在群里忍不住“抱打不平”。他虽入群不久,但似乎已经认定网师的讲师们“热衷于个人崇拜”“打击异己”。
另一个学员,喋喋不休地要在群里讲一些俗滥的道理,大谈做人之道,并不断地“教育讲师”,最后,被组长依规则踢出群。我私下里告知她,这只是临时性踢出,并不是清除出网师,所以仍然可以加入。她换个号码加入后,又气愤难平,这次不是教育讲师,而是教育网师了。
这两个学员,当然都退出和被退出网师了。
当我写这两个事例的时候,丝毫没有手握权柄可以自由裁决的那种快意,相反,我是相当难过的,甚至不愿意再详细一些地写出细节。我觉得网师是一次打破自己那层厚厚的见障的机会,失去了这样的机会,我为他们而感觉到惋惜。(而作为教务长,我也为此而努力过)
但同时,我也吁求一种尊重。如果你觉得网师里不够“民主自由”,或者讲师“热衷于个人崇拜”,请你静静地离开就是了。
我何必解释?
3
事实上,关于这类事情,我都有过相当长久的反思。
作为这种反思的结果,我向所有讲师及组长发布了一则通知《关于网师授课群研讨规则的再说明》,全文如下:
各位讲师、组长、群务员:
一直以来,网师有自己的文化以及基本规则。鉴于近来的几起冲突,我们对其中的授课群研讨规则再作申明,请大家参照执行。
规则一:讲师有权制订所授课程的研讨规则并要求学员遵守,但不得与网师文化及基本规则发生冲突。在学员未熟悉研讨规则的情况下,强烈建议讲师在每次授课前申明规则。
规则二:讲师制订的规则,可由讲师、组长以及群务员共同执行和维护。讲师、组长、群务员裁定时出现不一致,以讲师为准。
例如,“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课程的研讨规则如下:
1、没有认真预习过指定内容的学员,请勿发言。
2、发言是一种训练,要点是严谨、清晰、切题、符合逻辑以及对事不对人。
3、为确保秩序和提高效率,讲师及组长、群务员有权要求任何学员暂停发言。经制止仍不停止发言,将暂时移出授课群,等授课结束后,本人可重新申请入群。若有争议,应课后再向教务处申诉并请求裁定。
特别建议及提醒:
1、讲师、组长、群务员在制止学员发言时应尽可能保持温和。
2、组长、群务员在制止发言时,应同时表明身份,例如:“我是本课程组长***,您的发言违反了研讨规则,请您暂停发言。”讲师可当众制止,强烈建议组长及群务员采取私下制止的方式,并申明后果。
3、暂时移出授课群,并不代表移出网师(除非违反了网师相关规则),授课结束后,应允许被暂时移除学员重新加入授课群。
4、此规则也适用于咖啡厅和平时讨论,对无意义的发言,讲师、组长、群务员只要在线,应及时予以制止。
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
2011年3月2日星期三
在网师的规则中,一直浸透着一条原则:权责一体。
一位讲师,在不违背网师文化和基本规则的前提下,享有很大的自由度和裁决权。因为,我必须充分相信他的判断力,而讲师最终要交上来的,是关于这门课程整体水平的答卷。讲师普遍感觉到压力很大,原因也在于此。
同样,在网师,每个学员在自己的主题帖中也享有同样的权利,你可以请求删除任何跟帖而无须说明理由,这是网师不同于一些自由论坛的地方。
4
有人问我(当然是虚设的人):魏老师,你和干老师认识那么久,是怎么存活下来的?
我觉得这个问题既合理又奇怪。说合理,是许多人确实难以忍受他;说奇怪,是他确实极易相处。这一切,不取决于他,而取决于你。
换个眼光,你会看到另一个干老师:
他宽容。他绝不会对别人的私人生活发生兴趣,他会对他的工作伙伴以充分的信任以及难以想象的空间,因为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是自由的。他苛刻。他在工作中有一套苛刻的标准,并且这套标准不会因为任何人情世故而发生变化。所以在研究中心,要么卓越,要么离开。(当然,他会给你充分的时间让你朝向卓越)
和许多天才式的人物一样,他拥有丰富而深邃的知识以及过人的洞察力,这使得他经常能很快指出别人的无知,这让许多人恼怒。为什么许多人难以忍受他?你只要想想苏格拉底的命运就知道了。
但是,只要你肯放下面子,肯打开自己,真正地热爱知识的话,他那过人的洞察力就不是刺痛你的利剑,而是照亮你内心深处蒙昧之处的阳光。问题只在于,这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宁可与黑暗捆绑在一起,也惧怕阳光的照射。
所以自从认识干老师不久,我便知道我之才能不及他万一。识破这一点,反而能够坦然处之。这世界,大狗叫,小狗也叫,各自相安。而身边有这样一面镜子,时常照照,岂不是一种幸运?
时常有人“教育”干老师要温和,要“学会做人”(我从没感觉到他做人有问题)。似乎只要他学会虚与委蛇,学会察言观色,那么就“成熟”了,“完美”了。这真是奇怪的事!这个时代,苏格拉底是太少而不是太多,为什么要将他拉回平庸呢?
不但网师需要一只犀利的牛虻才能保持活力,我认为,整个中国教育,都缺乏一批真正的牛虻。
5
和谁在一起,将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事实上,汇聚在干老师乃至研究中心、网师周围的最紧密的一群人,往往是榜样教师,是真诚地想要改进自己教室的许许多多虽普通但尺码相同的网师学员。
越是尺码相同的学员,越能在群讨论时辨认出哪些是真诚的言说,那些是虚假的应和,哪些是深思熟虑之后的提问,哪些不过是人云亦云的自我表现。
我并非那种所谓人格高尚的人,但是,多年在外漂泊的经历,让我见识了太多人性的阴暗,也感受到了些微人性的光明。我总希望,能够寻觅和遭遇到更多尺码相同的人,他们并非完人,但是他们和我一样有渴望,渴望在这浮华的尘世中,能够有一方清净之地。在这里,人们热爱学术,敬畏真理,不希望生命虚度,对教室里的孩子怀着不可遏止的爱与热情,甚至不在乎世俗的名声与利益。在这里,人们纵然千辛万苦,也不逃避,愿意直面自己人性的弱点以及专业之不足,甚至怀着欢喜。
网师只是在不断地用自己的文化以及课程向你发问:你是这样的人么?
我不是要说服你,我是要我们彼此选择。
每一次选择都会影响或决定我们彼此的命运。
附记:
本来想写一篇《论对话》,层次井然地讲网师对于对话的理解,但不知不觉,却离题万里。夜已深,周六凌晨了,不想再改,包括标题,就权且将这不成熟的周六版发出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