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30
这是马说一等奖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复习目标: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究。
一、复习导航
1、韩愈,字 , 朝著名文学家,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有韩愈、元、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 ,《马说》是其《 》中的第四篇。我们曾学过他的诗<< >>,默写此诗:
2.对照注释巩固重点词释义。
(1)故虽有名马 (2)骈死于槽枥之间 (3)才美不外见
(4)策之不以其道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执策而临之
(7)一食或尽粟一石 (8)安求其能千里也
3.查找有关马的成语:
二、合作探究
温馨提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要求提升重用,未能如愿,心中郁闷不平。
思考题:
1.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3.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4.本文的中心论点句是: ,全文的主旨句是:
三、教师导学:
本文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请同学们阅读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4.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5.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6.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7.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8.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
四、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 介:披上战甲。 ② 褫(chǐ):解除。 (节选自岳飞《论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比行百余里( )
2、翻译下列句子。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本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4、这两文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课堂检测
1.翻译下列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一 、教学任务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下)课本第五第六单元都是文言文单元,《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二 、学生分析
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二十几篇的文言文,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用法。这篇短文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难。但是他们毕竟才是初二的学生,以他们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难以完全理解文中韩愈所要表达的感情。基于此种情况,本堂可课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背诵课文,这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而对于内容则点到为止,不作过深的讲解。
三 、教学目标
1。 能够当堂背诵课文。
2。 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3。 掌握几个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四 、教学过程安排
(一)导入新课
由《神雕侠侣》中杨过遇小黄马的经历导入。
小黄马是一匹千里马,而杨过则象是我们传说中的伯乐。小黄马在遇到杨过之前,最多也只不过给奴隶他的人运运柴火,还要遭羞辱;遇到杨过之后,本是一匹干蹩的瘦马变成了一匹日行前里的宝马。今天我们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
(二)正音正字
祗(zh) 骈(pan) 一石(da) 食(sì)马者 其真无马邪(yé)
(三 )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和重音。
2.领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
3.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
4.学生在看完注释后大声朗读两遍。
5.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6.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7.学生齐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出示讨论题,学生分组选择题目讨论。
(1) 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
(2) 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3) 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 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5) 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6) 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要求: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用原句回答)
讨论明确: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④,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教学目标】
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重点】
翻译并背诵课文
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一)PPT上展示徐悲鸿《六骏图》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下这样一幅图,这是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所画的《六骏图》。画面上的几匹马意气风发、纵横驰骋,我们今天要了解到的这种马,它的遭遇确实截然不同。到底是什么马呢?学了韩愈的《马说》我们就明白了。那有哪位同学能简要的介绍下你所了解的韩愈呢?
生:韩愈,字退之。
师:这位同学答除了一部分,让我们看一下有关韩愈的有关介绍。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自己默看。(PPT展示韩愈生平)好,同学们请看一下标题《马说》,在我们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和这篇文章类似的标题?
生:有。师:有哪些?
生:《爱莲说》
师:那这些标题中都有“说”,说是一种文体,有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生:议论题材,作者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好那我们来看一下“说”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PPT展示,大家来看一下。)接下来我们就进入课文的学习。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是要掌握字词翻译。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之后小组进行讨论,每组组长上来抽签。(在最开始的时候进行任务分配)
二、朗读课文,实现读准、读对停顿
(一)让学生拿出导学案一起读一读文言字词积累中的第一题。
(二)请生读课文,并让同学点评。(让生指出需注意的字词及停顿,PPT展示重要字音)
(三)音频范读。
师:同学们都读的很正确,现在请同学们听一听音频。(有些同学听的很认真并未能做好注释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十分值得学习的。)
三、掌握字词及全文翻译
(一)请生将导学案中的重点字词答案写在黑板上,并生进行点评。
师:在这篇课文中还有哪些字词我们应该注意?
(二)请学生翻译,并进行点评。
之后挑出重点句,开火车形式下来进行翻译。
四、分析文章内容
(一)师: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去学习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请大家看这几个小问题:
(1)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和伯乐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作者要说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答案:伯乐对千里马有重要作用。
师:但是这篇文章中的千里马并没能遇到伯乐而是遇到(生答:食马者和奴隶人)
(3)食马者是怎样对待马的?(用课文原句回答)答案:策之不能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不能通其意。
(4)食马者这样对待千里马造成了什么后果?(原文)
答案: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这样对待千里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即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千里马?(原文)
答案:
1.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其真不知马也。
师:课文中“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两句话大声斥责了那些食马者。课文围绕一个中心即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被摧残进行分析。这是伯乐不常有造成的,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造成的。那么文章写千里马真的只是在写千里马吗?请生回答导学案中主题探究。(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比喻义)
这种写法叫做“托物寓意”,那么作者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抨击
五、拓展延伸
在韩愈所处的社会存在这种现象,那么在我们的社会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如果你是“千里马”,如果没有遇到“伯乐”你会怎么对待?
生:各抒己见。
总结:
1.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2.不断的完善自己。
3.抓住机会去展示自己。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拓展延伸写一写
3.相关练习朱静思
一、动画导入
在所有的动物中,我最钟情的是马。因为一直以来我都有个梦想,有一天能够在草原纵马驰骋,听着风声在我耳边呼啸而过,一切的不快都随风而逝。现在我就请大家欣赏一个关于千里马的故事(flash)。伯乐可谓相马高手,仅凭一双慧眼,就能识别一匹貌不惊人的良驹。伯乐相马究竟是否可信,是否所有的千里马都能得到伯乐的赏识呢?我国唐朝的著名散文家韩愈写了一篇《马说》来诉说这一切,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幻灯)
二、释题,介绍作者(幻灯)
1、“说”,是古代托物寓意的议论体裁。我们学过类似的文章吗?“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更随便些。“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2、作者简介:
作者韩愈,大家了解多少呢?请说出唐宋八大家的名字。那么这篇文章是他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做的呢?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首先要读通,读准,读熟。现在请大家来欣赏此文的朗读,请注意字音,节奏和重音。(幻灯)
2、大家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记得文中的先生是怎么读书的吗?确实,古文读起来要摇头晃脑,韵味十足。现在就请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朗读。并在预习的基础上讨论难字难句,如果有不能解决的请举手,我乐于为大家效劳。等会请同学起来朗读并翻译文章。
3、朗读。
⑴先推荐男女生代表朗读,并评价。
⑵再放朗读录音,跟读。
⑶然后分男女生齐读课文。
4、有没有同学自告奋勇的站起来翻译文章呢?我想请三位同学分别说出三个段落的大意。好,请你们各自邀请一位同学为你们朗读课文,让我们看一看哪一组同学配合最默契。
5、词语积累,一词多义。(幻灯)
6、比赛背诵课文。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真是窥一斑而现全豹,大家配合得如此默契,可见大家是一个团结的集体。而且基本上能够准确地说出文章的大意,说明大家是勤于课前的。那么在课堂争论中大家是否能够舌战群儒,力挫群雄呢?我们拭目以待哟。现在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商讨:
1、课文开篇就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们认为到底是先有千里马,还是先有伯乐呢,为什么?
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马而言应该是这样的。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他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是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识别就成为前提了。
2、当“千里马”被埋没时,他的遭遇怎样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回答。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幻灯)
3、韩愈对千里马的不公遭遇持什么样的态度,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呢?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俗话说,不平则鸣。韩愈怎么会单单为一匹马的不公遭遇而鸣不平呢?这岂不是小题大做?你们怎么理解呢?
千里马在这里也指人才,而伯乐则是赏识人才的人。托物言志。(幻灯)
五、拓展延伸
天生我才必有用,只可惜韩愈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他只能无可奈何的发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1、那么假如你就是一匹千里马,却暂时不被重用,你会怎么做呢? (幻灯)
韩愈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绝对。我们要主动地去争取,像毛遂一样的自荐,方可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在这里我送几句话给大家。虽不是什么金玉良言,对大家也应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学生齐读)
是金子,无论放在何处总会有发光的时候。
哪怕是一块煤,也有它的价值。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不要忧伤,不要忧郁,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不要忧伤,不要忧郁,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竞争是当今生存的一门功课
别等机会寻找你,而是你要去寻找机会
2、那么作为千里马,你们又想对伯乐说些什么呢?
我也相信所有的伯乐一定会尊重教育,尊重人才。让千里马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愿伯乐们能够拥有一双慧眼。因为世界上不是缺少千里马,而是缺少发现千里马的眼睛。
小结:韩愈以良马谓英雄,写自己知遇之难,是因为它生不逢时,我们有幸生长于新时代,能够人尽其才,那么我希望大家能够发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豪言,天马行空任我行的壮语。同学们,莫愁前路无知己,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若干年以后,你们一定会站在我面前自豪地说:天下谁人不识我!
六、课外练笔
围绕课文当中“人才”这个话题,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幻灯)
最后我预祝大家前程似锦,鹏程万里!有一天真得能够成为千里马!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