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育随笔 > 大班教育随笔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小水珠旅行记》

日期:2022-04-02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小水珠旅行记》,是优秀的大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小水珠旅行记》

1、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小水珠旅行记》

  一、说教材。

  水是孩子喜欢玩乐的凭借物,在课间总会看到孩子在卫生间玩水,对于刚升入大班的孩子,对水不在是停留在单纯的玩弄中,而且会思考这水怎么从手指缝里流出来、水能抓住它等等的问题,因此我就想把动画与水的特性有机结合起来,让动画中的水给孩子有所启发有所收获。我选取的动画是抽象型的几何形体动画,这更能发挥孩子的想象,更能吸引孩子的有意注意,但由于孩子是大班初期,一些有关知识点的选取得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如对于水的在态变化,我只要求孩子了解有这三种形态而不要求了解三态的变化过程,三态的变化过程了解我定位于大班下学期。在我选择《小水珠旅行记》这则动画时,我考虑主要原因是这个动画片制作精良,形象可爱,想像大胆丰富,从视觉感官上刺激了幼儿发散自己的想象能力,适合大班上学期的幼儿。

  二、说活动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为依据,确使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得以实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分为了三大目标:

  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用途,发挥幼儿的联想能力,用语言描述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知道节约用水,感受自然中水的美丽。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运用简单的图画表示水的形态。

  三、说重、难点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看动画,知道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是欣赏动画,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四、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即小水珠旅行图每组一份。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直观法、提问法、讲述法等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法突破教学难点,提问:小水珠经过了哪些地方?小水珠遇冷会怎么样?遇热会怎么样?课件直观的表现了水的形态,帮助幼儿更有效地理解教学难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动画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以看动画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用启发性的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操作法在本次活动中也运用的比较多也是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第一次操作掌握水的三态变化条件,在操作中让孩子的经验(什么遇冷遇热的情况)进行整理提升经验,对刚建构的知识(三种形态)经验进行迁移;第二次操作掌握水珠与生活的关系,提升幼儿有关水的用途零碎经验。

  六、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流程分六部分进行的

  1、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自由找位置做下来。

  出示小水珠后谈话:哪儿看见过小水珠,让幼儿联想生活经验,知道水与人们的关系。

  欣赏课件第一部分,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此环节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和讲述法,把动画进行分析。

  提问:我们来看看小水珠它在做什么?欣赏动画1<第1遍>水珠有什么本领?从哪里看出来的?(发挥幼儿的联想能力)

  再欣赏动画1<第2遍>,把刚才遗漏得、没找到的再仔细找一找,大部分幼儿能总结出小水珠的用途了。

  提问:小水珠一共经过了哪些地方?碰到了哪些朋友?

  总结:花朵--浇水、头发--洗头、火苗--灭火、小鱼--存活小动物。运用多媒体,根据幼儿的讲述,讲出一个用途,出示该标记,这样更形象地总结出水与人们的关系。

  观看动画2:突破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并尝试组合三态变化图。

  欣赏动画2,开放提问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观看动画2,小水珠有哪些变化?它来到了什么地方?(冰山顶、热腾腾的锅里、飘到天空里变成云)引导幼儿讲出小水珠来到冰山顶上就结成了冰块,到了热腾腾的锅里就沸腾了,又飘到了天空中蒸发变成了云朵。

  小结:小水珠经过了这么多地方,来到冰山上,遇到冷空气变成了冰块(出示冰块图)、小水珠跳进锅里遇到热空气加热加热成了水蒸气飘到天空中。(出示水蒸气图)

  三态变化图提升幼儿讲述经验

  提问:什么情况下水变成冰,什么情况下水变成水蒸气?出示三态卡片,并由遇冷遇热的字样,冰块(图)---遇冷(文字)-水---遇热(文字)---水蒸气(图)。

  提问:水还会遇到哪些冷的时候变成冰?还有遇到哪些热的时候变成水蒸气?

  此环节用课件与图例相结合,突破教学难点,知道水有三种形态,并了解三态变化的条件是遇热与冷。

  4、小组合作,经验迁移,巩固难点。

  导语:这是小水珠的旅游图,小水珠到什么地方变成了水蒸气,到什么地方变成了冰块?你把它们画下来。

  提供小组操作材料:水三态图一套、绘画笔纸一套。

  小组合作要求:自由选择画纸的方块小格,根据三态变化的要求,画出遇冷遇热情况,如:遇冷-冰山等表示,遇热---烧火、火山等表示,每组组成不同的水珠三态变化图。

  5、连贯观看课件,完整了解水概念

  简单提问用途及三态后老师小结。

  小结: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都需要它,每个生物都离不开水。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要节约用水。

  在原来三态旅行图的基础上让幼儿再进行用途的联想补充完整旅行图。

  提问: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把小水珠的旅行画下来好吗?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引导幼儿回忆动画中小水珠遇到的好朋友,也可以自由想象,水还有那些用途也能画下来。提问:小水珠除了能浇花、洗头发、灭火、养鱼,还有什么用处?幼儿发挥想象,根据自己平时的知识经验进行绘画,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每组提供一张折好的长方形纸,折成9格,在每组完成三态变化的几格后,余下的自由填充完水珠的旅游图。

  最后,请幼儿将自己组上完成的水珠旅行图交换,看看其他小朋友画的小水珠经过了哪些地方。让幼儿与同伴和老师分享,这也是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重要机会。

2、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小水珠旅行记》

  一、说教材。

  水是孩子喜欢玩乐的凭借物,在课间总会看到孩子在卫生间玩水,对于刚升入大班的孩子,对水不在是停留在单纯的玩弄中,而且会思考这水怎么从手指缝里流出来、水能抓住它等等的问题,因此我就想把动画与水的特性有机结合起来,让动画中的水给孩子有所启发有所收获。我选取的动画是抽象型的几何形体动画,这更能发挥孩子的想象,更能吸引孩子的有意注意,但由于孩子是大班初期,一些有关知识点的选取得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如对于水的在态变化,我只要求孩子了解有这三种形态而不要求了解三态的变化过程,三态的变化过程了解我定位于大班下学期。在我选择《小水珠旅行记》这则动画时,我考虑主要原因是这个动画片制作精良,形象可爱,想像大胆丰富,从视觉感官上刺激了幼儿发散自己的想象能力,适合大班上学期的幼儿。

  二、说活动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为依据,确使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得以实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分为了三大目标:

  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用途,发挥幼儿的联想能力,用语言描述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知道节约用水,感受自然中水的美丽。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运用简单的图画表示水的形态。

  三、说重、难点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看动画,知道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是欣赏动画,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四、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即小水珠旅行图每组一份。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直观法、提问法、讲述法等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法突破教学难点,提问:小水珠经过了哪些地方?小水珠遇冷会怎么样?遇热会怎么样?课件直观的表现了水的形态,帮助幼儿更有效地理解教学难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动画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以看动画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用启发性的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操作法在本次活动中也运用的比较多也是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第一次操作掌握水的三态变化条件,在操作中让孩子的经验(什么遇冷遇热的情况)进行整理提升经验,对刚建构的知识(三种形态)经验进行迁移;第二次操作掌握水珠与生活的关系,提升幼儿有关水的用途零碎经验。

  六、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流程分六部分进行的

  1、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自由找位置做下来。

  出示小水珠后谈话:哪儿看见过小水珠,让幼儿联想生活经验,知道水与人们的关系。

  欣赏课件第一部分,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此环节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和讲述法,把动画进行分析。

  提问:我们来看看小水珠它在做什么?欣赏动画1<第1遍>水珠有什么本领?从哪里看出来的?(发挥幼儿的联想能力)

  再欣赏动画1<第2遍>,把刚才遗漏得、没找到的再仔细找一找,大部分幼儿能总结出小水珠的用途了。

  提问:小水珠一共经过了哪些地方?碰到了哪些朋友?

  总结:花朵--浇水、头发--洗头、火苗--灭火、小鱼--存活小动物。运用多媒体,根据幼儿的讲述,讲出一个用途,出示该标记,这样更形象地总结出水与人们的关系。

  观看动画2:突破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并尝试组合三态变化图。

  欣赏动画2,开放提问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观看动画2,小水珠有哪些变化?它来到了什么地方?(冰山顶、热腾腾的锅里、飘到天空里变成云)引导幼儿讲出小水珠来到冰山顶上就结成了冰块,到了热腾腾的锅里就沸腾了,又飘到了天空中蒸发变成了云朵。

  小结:小水珠经过了这么多地方,来到冰山上,遇到冷空气变成了冰块(出示冰块图)、小水珠跳进锅里遇到热空气加热加热成了水蒸气飘到天空中。(出示水蒸气图)

  三态变化图提升幼儿讲述经验

  提问:什么情况下水变成冰,什么情况下水变成水蒸气?出示三态卡片,并由遇冷遇热的字样,冰块(图)---遇冷(文字)-水---遇热(文字)---水蒸气(图)。

  提问:水还会遇到哪些冷的时候变成冰?还有遇到哪些热的时候变成水蒸气?

  此环节用课件与图例相结合,突破教学难点,知道水有三种形态,并了解三态变化的条件是遇热与冷。

  4、小组合作,经验迁移,巩固难点。

  导语:这是小水珠的旅游图,小水珠到什么地方变成了水蒸气,到什么地方变成了冰块?你把它们画下来。

  提供小组操作材料:水三态图一套、绘画笔纸一套。

  小组合作要求:自由选择画纸的方块小格,根据三态变化的要求,画出遇冷遇热情况,如:遇冷-冰山等表示,遇热---烧火、火山等表示,每组组成不同的水珠三态变化图。

  5、连贯观看课件,完整了解水概念

  简单提问用途及三态后老师小结。

  小结: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都需要它,每个生物都离不开水。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要节约用水。

  在原来三态旅行图的基础上让幼儿再进行用途的联想补充完整旅行图。

  提问: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把小水珠的旅行画下来好吗?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引导幼儿回忆动画中小水珠遇到的好朋友,也可以自由想象,水还有那些用途也能画下来。提问:小水珠除了能浇花、洗头发、灭火、养鱼,还有什么用处?幼儿发挥想象,根据自己平时的知识经验进行绘画,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每组提供一张折好的长方形纸,折成9格,在每组完成三态变化的几格后,余下的自由填充完水珠的旅游图。

  最后,请幼儿将自己组上完成的水珠旅行图交换,看看其他小朋友画的小水珠经过了哪些地方。让幼儿与同伴和老师分享,这也是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重要机会。

3、大班科学活动说课稿《西红柿旅行记》

  整理了关于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西红柿旅行记》说课稿,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抽取的是大班科学活动课《西红柿旅行记》。食物进入我们的身体后,究竟去了哪里?对于这个话题,孩子一定会很感兴趣。本活动一开始,便通过简单的故事介绍人体消化系统和各个消化器官的功能,借此了解更多关于人体的知识。而孩子对消化系统及功能的认识是有限的,因此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认识人体的消化系统。难点是:了解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为了突出重点,我提供了故事录音及故事图片等材料,为了突破难点,我准备了人体消化系统的图片及立体模型,让孩子们更加直观的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过程和功能。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步:

  第一步:品尝食物,谈谈所吃西红柿的去向

  在此步骤中我运用了谈话法,我先让孩子们品尝西红柿,然后提出问题西红柿去了哪里,让孩子们说一说西红柿的去向,目的在于扩展孩子的思维,激发孩子们对食物消化过程的探究欲望。

  第二步:倾听故事,说说西红柿的消化过程

  在此步骤中使用了故事课件,通过倾听故事观看故事图片,让孩子更加直观的了解食物消化过程。

  第三步:观看图片,讲讲各种消化系统功能

  我运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让孩子们通过已有的经验交流,并通过直观的观察去了解各消化系统的名称及功能。

  第四步:拼图活动,摆摆人体消化系统模型

  这一环节是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复习,孩子们自由选择一种消化器官进行拼图,并简单介绍所拼器官的名称及功能。

  第五步:生活践行,聊聊饮食和卫生好习惯

  通过谈话,孩子们知道各个消化器官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消化器官。

  我觉得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从听故事到谈话让孩子们了解消化器官的名称及功能、食物消化的过程,孩子们通过动手拼图,更直观的了解食物消化过程,更让孩子充分发挥了他们最大的自主性,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也动了脑,进一步了解了消化系统。谢谢!

4、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种子的旅行》

  一、教材分析:

  种子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幼儿所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农作物的种子,都是靠人类来种植的。在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野生植物,他们有各种各样奇特的种子,能借助于外界或自身的力量遍布世界,这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幼儿相对就比较陌生了,然而正是因为幼儿在这方面经验的欠缺,所以能使幼儿产生更浓厚的探索兴趣。《种子的旅行》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收集种子实物和种子的图片,通过各种途径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课件和录像资料,让幼儿了解种子的神奇、了解种子传播的秘密。

  二、说目标

  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知识经验情况,确定目标如下: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种子的传播方式,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及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对种子进行分类。

  3、知道种子传播的目的是为了繁衍后代。

  三、说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

  难点: 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及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四、说准备:

  知识准备:在活动前,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一起搜集各种种子图片,了解相关的种子传播方面的知识。

  材料准备:《种子的旅行》录像和课件、种子的展板、传播方式背景图。

  五、说过程

  1、参观种子图片展,导入活动。

  导入部分――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参观植物及种子图片展。在参观前提出要求:你们见过这些植物和它的种子吗?仔细观察它们长的什么样?在参观结束后进行谈话和讨论,要求幼儿能说出看到的种子名称和不同的形态。

  2、通过课件,认识种子特征、了解种子传播方式。

  接下来通过课件"种子的旅行",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几种方式。

  首先,教师连续播放四种传播方式的课件,(即蒲公英、苍耳、莲蓬和大豆的传播)播放时,为了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思考,不放声音只放画面。结束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们是怎样旅行的?

  接下来,教师逐一展示四种传播方式的课件,让幼儿深入了解种子的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这是本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下面以蒲公英为例谈谈这个环节的具体做法:

  (1)、首先教师播放蒲公英的课件,启发幼儿思考:蒲公英的宝宝藏在哪儿?它的种子像什么?它为什么要随着风儿旅行呢?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仔细观察和讨论后,共同得出结论:蒲公英种子轻飘并且有绒毛,所以借助风力传播。接下来,播放蒲公英的录像,用实证的方法使幼儿的想法得到证实。最后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种子是借助风力旅行吗"调动幼儿所有的经验思考,并借助于图片让幼儿了解榆树和槭树的种子长着果翅的特点。

  最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得知:借助风力传播的种子都具有轻飘的特点,有些还有适合飞翔的绒毛或果翅等。

  (2)、用同样的方式了解其它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如A借助动物和人的活动传播(苍耳、窃衣、鬼针草、荆棘等)B借助水力传播(椰子、莲蓬)C 借助于自身弹力传播(大豆、油菜、芝麻、喷瓜)

  教师与幼儿共同得出结论: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3)、提出发散性的问题:你还知道种子的其他旅行方式吗?让幼儿思考(蚂蚁搬运种子、松鼠储粮、鸟和动物取食美味水果等都变相的起到传播种子的作用。)

  3、游戏《帮助种子去旅行》,进行传播方式分类。

  (1)、出示背景图并进行讲解,画面所表示的意思,并提示幼儿能根据图示的意思贴图片。教师提出要求: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种子的图片

  并帮助它在画面中找到合适的位置,贴好后说出自己所选的种子的名称及传播的方式。

  (2)、提问:你们知道种子为什么要去旅行吗?引导幼儿懂得种子的旅行是为了繁殖后代,同时让幼儿知道很多种子是依靠人类来传播的。

  4、活动延伸"我带种子去旅行"。

  进行"我带种子去旅行"的活动,让幼儿取几颗苍耳种子带回家等明年春天时,带种子去旅游,体验帮助种子传播的乐趣。

5、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小水珠旅行记》

  一、说教材。

  水是孩子喜欢玩乐的凭借物,在课间总会看到孩子在卫生间玩水,对于刚升入大班的孩子,对水不在是停留在单纯的玩弄中,而且会思考这水怎么从手指缝里流出来、水能抓住它等等的问题,因此我就想把动画与水的特性有机结合起来,让动画中的水给孩子有所启发有所收获。我选取的动画是抽象型的几何形体动画,这更能发挥孩子的想象,更能吸引孩子的有意注意,但由于孩子是大班初期,一些有关知识点的选取得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如对于水的在态变化,我只要求孩子了解有这三种形态而不要求了解三态的变化过程,三态的变化过程了解我定位于大班下学期。在我选择《小水珠旅行记》这则动画时,我考虑主要原因是这个动画片制作精良,形象可爱,想像大胆丰富,从视觉感官上刺激了幼儿发散自己的想象能力,适合大班上学期的幼儿。

  二、说活动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为依据,确使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得以实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分为了三大目标:

  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用途,发挥幼儿的联想能力,用语言描述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知道节约用水,感受自然中水的美丽。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运用简单的图画表示水的形态。

  三、说重、难点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看动画,知道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是欣赏动画,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四、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即小水珠旅行图每组一份。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直观法、提问法、讲述法等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法突破教学难点,提问:小水珠经过了哪些地方?小水珠遇冷会怎么样?遇热会怎么样?课件直观的表现了水的形态,帮助幼儿更有效地理解教学难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动画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以看动画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用启发性的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操作法在本次活动中也运用的比较多也是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第一次操作掌握水的三态变化条件,在操作中让孩子的经验(什么遇冷遇热的情况)进行整理提升经验,对刚建构的知识(三种形态)经验进行迁移;第二次操作掌握水珠与生活的关系,提升幼儿有关水的用途零碎经验。

  六、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流程分六部分进行的

  1、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自由找位置做下来。

  出示小水珠后谈话:哪儿看见过小水珠,让幼儿联想生活经验,知道水与人们的关系。

  欣赏课件第一部分,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此环节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和讲述法,把动画进行分析。

  提问:我们来看看小水珠它在做什么?欣赏动画1<第1遍>水珠有什么本领?从哪里看出来的?(发挥幼儿的联想能力)

  再欣赏动画1<第2遍>,把刚才遗漏得、没找到的再仔细找一找,大部分幼儿能总结出小水珠的用途了。

  提问:小水珠一共经过了哪些地方?碰到了哪些朋友?

  总结:花朵--浇水、头发--洗头、火苗--灭火、小鱼--存活小动物。运用多媒体,根据幼儿的讲述,讲出一个用途,出示该标记,这样更形象地总结出水与人们的关系。

  观看动画2:突破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并尝试组合三态变化图。

  欣赏动画2,开放提问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观看动画2,小水珠有哪些变化?它来到了什么地方?(冰山顶、热腾腾的锅里、飘到天空里变成云)引导幼儿讲出小水珠来到冰山顶上就结成了冰块,到了热腾腾的锅里就沸腾了,又飘到了天空中蒸发变成了云朵。

  小结:小水珠经过了这么多地方,来到冰山上,遇到冷空气变成了冰块(出示冰块图)、小水珠跳进锅里遇到热空气加热加热成了水蒸气飘到天空中。(出示水蒸气图)

  三态变化图提升幼儿讲述经验

  提问:什么情况下水变成冰,什么情况下水变成水蒸气?出示三态卡片,并由遇冷遇热的字样,冰块(图)---遇冷(文字)-水---遇热(文字)---水蒸气(图)。

  提问:水还会遇到哪些冷的时候变成冰?还有遇到哪些热的时候变成水蒸气?

  此环节用课件与图例相结合,突破教学难点,知道水有三种形态,并了解三态变化的条件是遇热与冷。

  4、小组合作,经验迁移,巩固难点。

  导语:这是小水珠的旅游图,小水珠到什么地方变成了水蒸气,到什么地方变成了冰块?你把它们画下来。

  提供小组操作材料:水三态图一套、绘画笔纸一套。

  小组合作要求:自由选择画纸的方块小格,根据三态变化的要求,画出遇冷遇热情况,如:遇冷-冰山等表示,遇热---烧火、火山等表示,每组组成不同的水珠三态变化图。

  5、连贯观看课件,完整了解水概念

  简单提问用途及三态后老师小结。

  小结: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都需要它,每个生物都离不开水。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要节约用水。

  在原来三态旅行图的基础上让幼儿再进行用途的联想补充完整旅行图。

  提问: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把小水珠的旅行画下来好吗?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引导幼儿回忆动画中小水珠遇到的好朋友,也可以自由想象,水还有那些用途也能画下来。提问:小水珠除了能浇花、洗头发、灭火、养鱼,还有什么用处?幼儿发挥想象,根据自己平时的知识经验进行绘画,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每组提供一张折好的长方形纸,折成9格,在每组完成三态变化的几格后,余下的自由填充完水珠的旅游图。

  最后,请幼儿将自己组上完成的水珠旅行图交换,看看其他小朋友画的小水珠经过了哪些地方。让幼儿与同伴和老师分享,这也是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重要机会。

6、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种子的旅行》

  一、教材分析:

  种子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幼儿所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农作物的种子,都是靠人类来种植的。在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野生植物,他们有各种各样奇特的种子,能借助于外界或自身的力量遍布世界,这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幼儿相对就比较陌生了,然而正是因为幼儿在这方面经验的欠缺,所以能使幼儿产生更浓厚的探索兴趣。《种子的旅行》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收集种子实物和种子的图片,通过各种途径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课件和录像资料,让幼儿了解种子的神奇、了解种子传播的秘密。

  二、说目标

  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知识经验情况,确定目标如下: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种子的传播方式,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及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对种子进行分类。

  3、知道种子传播的目的是为了繁衍后代。

  三、说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

  难点: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及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四、说准备:

  知识准备:在活动前,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一起搜集各种种子图片,了解相关的种子传播方面的知识。

  材料准备:《种子的旅行》录像和课件、种子的展板、传播方式背景图。

  五、说过程

  1、参观种子图片展,导入活动。

  导入部分――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参观植物及种子图片展。在参观前提出要求:你们见过这些植物和它的种子吗?仔细观察它们长的什么样?在参观结束后进行谈话和讨论,要求幼儿能说出看到的种子名称和不同的形态。

  2、通过课件,认识种子特征、了解种子传播方式。

  接下来通过课件“种子的旅行”,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几种方式。

  首先,教师连续播放四种传播方式的课件,(即蒲公英、苍耳、莲蓬和大豆的传播)播放时,为了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思考,不放声音只放画面。结束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们是怎样旅行的?

  接下来,教师逐一展示四种传播方式的课件,让幼儿深入了解种子的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这是本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下面以蒲公英为例谈谈这个环节的具体做法:

  (1)、首先教师播放蒲公英的课件,启发幼儿思考:蒲公英的宝宝藏在哪儿?它的种子像什么?它为什么要随着风儿旅行呢?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仔细观察和讨论后,共同得出结论:蒲公英种子轻飘并且有绒毛,所以借助风力传播。接下来,播放蒲公英的录像,用实证的方法使幼儿的想法得到证实。最后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种子是借助风力旅行吗”调动幼儿所有的经验思考,并借助于图片让幼儿了解榆树和槭树的种子长着果翅的特点。

  最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得知:借助风力传播的种子都具有轻飘的特点,有些还有适合飞翔的绒毛或果翅等。

  (2)、用同样的方式了解其它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如A借助动物和人的活动传播(苍耳、窃衣、鬼针草、荆棘等)B借助水力传播(椰子、莲蓬)C借助于自身弹力传播(大豆、油菜、芝麻、喷瓜)

  教师与幼儿共同得出结论: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3)、提出发散性的问题:你还知道种子的其他旅行方式吗?让幼儿思考(蚂蚁搬运种子、松鼠储粮、鸟和动物取食美味水果等都变相的起到传播种子的作用。)

  3、游戏《帮助种子去旅行》,进行传播方式分类。

  (1)、出示背景图并进行讲解,画面所表示的意思,并提示幼儿能根据图示的意思贴图片。教师提出要求: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种子的图片

  并帮助它在画面中找到合适的位置,贴好后说出自己所选的种子的名称及传播的方式。

  (2)、提问:你们知道种子为什么要去旅行吗?引导幼儿懂得种子的旅行是为了繁殖后代,同时让幼儿知道很多种子是依靠人类来传播的。

  4、活动延伸“我带种子去旅行”。

  进行“我带种子去旅行”的活动,让幼儿取几颗苍耳种子带回家等明年春天时,带种子去旅游,体验帮助种子传播的乐趣。

7、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小树叶去旅行》

  指导思想、设计意图

  《秋天》是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它描述了一个诗情画意、色彩斑斓、生动有趣的秋天的画面,以孩子的视角将小树叶想象成小动物的游戏道具,充满了儿童情趣。作品不仅能让幼儿深深地感受到、想象到丰富的秋天的美景,又给幼儿留有无限宽广的想象空间。而在幼儿的绘画创作中,欣赏感受始终是第一位的,幼儿表现创作的欲望只能通过充分感受才能萌发,又只有在表现创作的亲身体验中才能领悟美的真谛。所以我想用这篇富有想象和童趣的散文诗来营造一个优美动人的意境来感染幼儿,将小树叶的旅行作为幼儿想象的线索,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美,创作美。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的源泉。因此,如果不能培养孩子自己开拓生活的原动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由此可见,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积极大胆的想象,大胆地表现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的想法,对于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是多么重要。而优美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启迪智慧,给幼儿丰富的情感体验,更能引发幼儿将内心的强烈感受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自由地释放出来.从而得到审美心理的满足和情感的升华。在大班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中,我尝试将美术活动《小树叶去旅行》与语言活动相整合渗透,使幼儿获得完整的审美体验。

  一、实践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秋叶》PPT,引出活动,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PPT中展示各种树叶)2.提问师:你认识这些树叶吗?还知道哪些树叶?

  幼:枫树的叶子、梧桐树的叶子、银杏的叶子、香樟的叶子、水杉的叶子……师:这些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幼: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

  (二)基本部分

  1.欣赏配乐散文诗“秋天”,引出主题绘画内容。

  师:小树叶飘到哪里,谁跟它做朋友,是怎么玩的?

  幼:小树叶落到水里,小鱼,把小树叶当成伞。

  幼:小树叶落到岸边,小蚂蚁,把小树叶当成运动场,跑步。

  幼:小树叶飘到空中,小燕子,把小树叶当成信。

  师:真有趣,没想到,小树叶去了不同的地方,开始了有趣的旅行。

  2.继续观看PPT,引发幼儿对色彩的联想与想像。

  师:小树叶还会飘到哪里去旅行呢?会遇见谁呢?

  (树叶出现在蓝色画面中)师:秋叶飘到了哪里?你怎么知道的?

  幼:到天空了,因为天空是蓝颜色的。

  幼:到海里了,因为水是蓝的。

  师:在这里的旅行小树叶会碰见谁?发生了什么事?

  幼:它们在天上飞,碰到了云彩,然后就落到了草地上。

  幼:它在大海边遇到了小贝壳,小贝壳把它当成了小船,它们俩浮在水面上一起玩……(小树叶出现在绿色画面中)师:这次小树叶飘到了哪里,会发生了什么事?

  幼:他会遇到小松鼠,叫小松鼠赶快准备过冬的粮食。

  幼:它遇到了毛毛虫,和毛毛虫一起聊天,又在草地上遇到小鸟,小鸟带着它一起飞走了……(小树叶出现在白色画面中)幼:小树叶飞到了云上面,云带着它到了太阳那里,它们一起唱歌、跳舞。

  幼:小树叶到了雪山上,它找到小海豹和它一起玩。

  幼:它到了北极的一棵树上,跟北极熊打招呼。  ……(树叶出现在棕、黄、红、紫、桔、粉色画面中,引导幼儿对其他色彩进行联想。)师:这里有许多颜色,有这些颜色的地方,小树叶都想去。你们猜猜它想去哪里?在这些地方又发生了什么事?请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3.幼儿自选颜色纸张,绘画《小树叶去旅行》的故事,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你是一片小树叶,你想去哪里旅行?会遇到谁?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选择你想用的的纸,把小树叶去旅行的故事画下来。

  创作要求: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合理设计自己的画面,主题突出,画面丰富。

  创作中随机讨论,发现好的及时生生互动,汲取好的经验,互相借鉴;对表现有困难的幼儿及时帮助,引导他们抓住主要特征去表现,表现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或可以翻阅动物画册;对作画简单的幼儿及时提醒,随机讨论,能让自己的图画也变得好看吗?怎样变?引导幼儿在后面或前面添加图像,使画面更丰满。

  绘画好以后,请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装饰。

  4.展示幼儿作品,进行讲评。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大幅的《秋天》背景图中,集体欣赏、讲评。

  请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故事,让幼儿讨论:哪张画你最喜欢,为什么?哪张画最与众不同?哪个小朋友的画想象最有趣?你觉得什么地方可以学的?等等。

  师:在这个美丽的秋天,每片小树叶的旅行都是那么丰富有趣,你们的每幅作品都是那么独特,想象丰富、色彩和谐、构图丰满。让我们一起扮做小树叶到外面旅行去吧。

  (三)结束部分

  1.带领幼儿扮演小树叶离开活动室。

  2.整理作画材料和工具。

  二、收获与体会

  1.教师评价(语言鼓励表扬、物质奖励)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幼儿大胆想象、积极表达、恰当表现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同,有的孩子会受同伴思想的影响,束缚想象力,也有的幼儿虽然有丰富的想象,但语言表达能力不够、绘画表现力却不够,有的孩子本身所具备的技能技巧不能满足他们旺盛的创作欲望,因此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想法、大大表扬孩子的想象力、不断鼓励孩子的创造力、适当的给孩子一个小贴花、一个赞许的拥抱或抚摸等等,都是评价孩子的好方法好手段,为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提供尝试创作的条件、引导孩子的思维经历单向、多向、正向、逆向等过程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即在低起点和高落点之间架起一座适合幼儿攀登的阶梯,使幼儿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幼儿之间的互相评价在活动的第二部分中得到体现,幼儿在聆听同伴讲述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同伴的作品中都能进行自由评价,一方面通过互相评价幼儿之间可以汲取好的经验,互相借鉴,引起共鸣,不断提升自己的经验,另一方面通过互相评价可以让孩子主动学习主动创作,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让孩子成为美术活动的主人。

  3.幼儿的自我评价在美术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评价方式,通过幼儿的自我介绍、自我认定、自由表达,让孩子的情感得到满足,自信心也逐步加强。因为孩子只有在表现创作的亲身体验中才能有更多的创造思维的机会,才能亲身领悟美的真谛;只有在自我评价中才能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促使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同时在幼儿的自我评价中老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孩子美的表现力、想象创造力的理解,真正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发现孩子的真善美。

  伟大的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愿我们每位老师都能独具慧眼,练就一种修养,一种品位,为孩子的心灵开启一扇窗,让智慧的光芒和生活中眩目多彩的美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

  三、问题与建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与实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观:感受与创造并重,即强调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在本次美术活动中教师能很好的把握这一教育理念,但是因为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往往在用语言表达对美的感受以及自我想象创造时明显有些词不达意,欲言又止,这一状况又或多或少地限制了幼儿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将成为我们今后的努力的方向。

  2.本次艺术活动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孩子,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孩子的艺术活动充满了生机和趣味,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以及教学媒介的多样化进一步优化了教学效果,但是我们也明显感到孩子的技能表现与想象之间的差距。虽然想象力是幼儿绘画的关键,但缺少了技能技巧,就会影响幼儿的表现力,所以教师应在培养幼儿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同时,教给幼儿行之有效的技法,如造型、色彩、构图等,调整其综合绘画表现能力,即在低起点和高落点之间架起一座适合幼儿攀登的阶梯,使幼儿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8、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大班科学人在变》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

  (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

  (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幼儿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

  4、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

  5、展示自己: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幼儿有互相学习、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

  6、操作表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

  7、分享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相关文章

《五月随笔大班3篇》:五月随笔大班第1篇教学方法机动灵活,才有必须的启迪好处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偶发事例,往往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习并领悟控制自我,处变不惊,用机动、灵活

《大班幼师随笔3篇》:大班幼师随笔第1篇  九月二日是我们幼儿园新生入园的第一天,尽管我们幼儿园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让家长带孩子们早一天熟悉环境,和老师们交流情感;增派教师到小班照顾孩子,可还

《幼儿园随笔大班17篇》:第1篇幼儿园随笔大班  幼儿园教育随笔:中大班混班角色游戏的实践  中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日渐丰富,游戏水平有了较大提升,游戏中有较强的角色意识和归属感,游戏情节开始丰富,游戏愿望更加强烈。因此,在为中大班幼儿创设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