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育随笔 > 大班教育随笔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创意拼图》

日期:2022-04-04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创意拼图》,是优秀的大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创意拼图》

1、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创意拼图》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题目是:大班数学活动〈创意拼图〉。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

  在区角活动中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对拼图游戏很感兴趣,对这些玩具他们常常会爱不释手,有时候遇到块数比较多的复杂的拼图他们还会几个人一起合作着拼。而且拼图游戏在小班开始就有所接触,到了大班孩子的拼图经验相对比较丰富,对他们来说拼图是个有挑战性的一项智力游戏。但是我发现孩子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兴趣指向比较浓,却缺乏一种学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如何把"拼图游戏"作为教育的一个载体,把孩子们的学习变的更有方向和目标,并在游戏中能帮助幼儿提炼经验,拓宽思路呢?今天的这个数学活动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新纲要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这儿教师的作用是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并根据他们的兴趣来创设探究的条件和空间。

  2、分析教材:

  拼图是一项综合的思维和协调能力训练,对孩子来说有不少的益处。其一在拼图游戏中可以让幼儿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可以让孩子知道许多的"部分"能拼凑出一个"整体",以及"一个"整体"是由"许多部分"所组成的。其二培养幼儿平面组合的概念─积木是立体的组合,而拼图是一种平面组合的概念。其三培养幼儿的耐心和专注力,并且从观察与判断中学习分类。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培养幼儿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玩拼图能学习推理思考能力,因为小朋友会经由尝试不同的选择,到决定正确的一片放下去,也就是经过假设、判断到选择的过程,让他学习运用逻辑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就选择了这个活动教材。

  《创意》活动主要是通过拼组各种几何图形来激发幼儿的拼图兴趣,发展空间知觉能力,培养幼儿多维思考问题的习惯。在活动中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鼓励幼儿尝试多种的拼图方法,并引导他们记录自己操作的结果,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这也对孩子能力的肯定和赞扬。并且在,操作环节中教师帮助幼儿提升经验,训练孩子多向思维,拓宽孩子思考问题的空间,集中了幼儿学习的方向性,使他们的活动从兴趣主导的游戏过度到了目标明确的学习活动。当然游戏化的活动环节也让孩子玩得轻松,学的愉快。

  3、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学习数学的领域目标为依据。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几何图形拼图拼出各种图案,并能在记录单上记录拼出的多种组合方法。

  (2)、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多种组合,寻求多种答案。

  (3)、感受拼图游戏奇妙之处,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尝试运用不同组合形式的图形图案,并能在活动中学习统计作品中各种形状与数量的方法,记录在记录单上。活动的难点是:在操作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一种卡片与其他卡片的多种组合来进行多元化的操作,支持幼儿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多种答案。

  4、操作材料

  教具:各种颜色的彩纸,各种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拼摆的机器人,幼儿用书十月份册。

  有颜色的几何图形片是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操作的兴趣。而拼图卡片上的编码则是为了方便幼儿记录,缩短记录的时间,给幼儿创设充足的动手操作和思考空间;也可以帮助幼儿复习和巩固序数概念。同种编码的卡片有重复也是为了给幼儿的操作提供更多变化的空间,使他们的操作结果能更加丰富。记录纸的设计从节约能源的目标出发简单方便;考虑常态教学的效果尽量不要配班老师帮忙;同时节省展示空间。

  二.说教法

  1、言语激发孩子。用"你真棒!""争做智慧大王""你真象个小学生"等语言来激发出孩子做事的积极性。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以理解孩子的语气,肯定孩子的成绩,继而提出新的要求。让幼儿和老师互相在活动中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从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自信心,从而突出本次活动趣味性的特点。

  2、物质奖励,贴红星。

  3、游戏主导活动。"游戏是幼儿重要活动方式之一",我深深地感觉到游戏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朋友",在成人看来是非常枯燥的事情,只要赋予它游戏的色彩,孩子们就会很感兴趣,会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体验。寓教于学游戏教学形式,使孩子乐意参加活动,并在多元、刺激的智力操作活动中得到快乐获得满足。从而为"下一次"打好基础。

  4、承上启下的提问激发思考。我的每次提问都是为下个环节做准备的,常常是前个问题的提出能在下个环节中得到展现或揭开谜底。使幼儿充满惊喜和期待,回答问题、发表见解的声音更响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踊跃,思维更活跃。

  三、说学法

  突出同伴引领。每次操作都邀请幼儿示范或小结,使幼儿听到的是来自同伴的一种声音。他的经验和思维都会受到同伴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强硬灌输的。这样就更方便并引导幼儿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引发再次操作的的欲望。

  四.说教学程序

  一、观察、比较各种几何图形。

  1、我先出示几种几何图形拼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各种拼图卡是否相同,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目的在于让幼儿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了解这些拼图卡的特征(一样:形状、大小;不一样:数量、颜色、编号、组合形式)并为幼儿思考如何运用拼图卡的特征来组合成图形来铺垫经验。

  2、引导个别幼儿运用图形重叠的方法证明一下。科学领域的知识明显地具有"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根据大班幼儿的现有的经验他们自然会想到运用图形重叠的方法来证明,以事实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符合新《纲要》中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的要求。

  二、幼儿操作活动,尝试拼出图形并记录结果。

  1、教师出示示范记录单,请个别幼儿操作教师记录。因为每块拼图卡都标有编码,在这儿我直接引出记录即能方便幼儿学习记录的方法,避免环节上的重复,又能提醒幼儿操作一次就记录一次,培养他们做事的条理性和效益性。

  2、通过幼儿个别操作示范引出拼图特点--平面多方位的旋转,开阔了幼儿的思维,有一次归纳和提升了幼儿拼图经验。

  3、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我们能不能用3块或4块甚至更多的卡片一起来拼这个图案。相比较前一次的操作这一次是有要求的。请幼儿示范时即能拓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还可以再次强调操作记录的注意事项。

  4、比一比谁拼出来的答案多。以往操作活动中我发现经常有很难收拢的现象,所以今天我以"比一比"和贴五角星的方法来激励孩子自觉上交记录单,使环节之间尽量紧凑,时间也不会浪费。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在培养幼儿做事干脆、不拖拉的习惯,树立时间观念,向小学生活靠近。

  三、发现一张卡片与其他卡片的多种组合形式,激发幼儿二次操作的兴趣。

  通过说一说、比一比发现问题并激发幼儿的二次操作,这儿是整个活动的高潮也是活动的重难点。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我正是抓住幼儿的这个特点、启发他们进行再次操作,帮助幼儿经验提升。并且在操作前的示范中我交代了记录的另一种方法,使幼儿的操作有条不紊的、有目的地进行,而不再是无序的。操作结束后的同伴交流、相互分享经验也是同伴引领学习的过程,同时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也得到培养,使活动的重难点得以解决。

  四、感知各种图形的转换关系,再次提升经验。

  在活动鼓励幼儿继续操作在拼图游戏发现其他更有趣的现象。

2、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  一、说教材。  对于钱币的知识孩子们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但对于幼儿园的还孩子年龄来说还不是很了解,因为他们的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家长单独让孩子上超市购物的机会很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所以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认识人民币》。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的年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认识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活动难点是: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和大胆发现的机会。我做了以下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文具店超市。  2、学具:人手一份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纸币和1元的硬币)四、说教学法。  根据3~6儿童学习指南里的科学领域中的学习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的能力。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游戏发、观察法、操作法、演讲法等。  学法:我采用了视、听、讲合法、操作法、尝试法、体验法等。  五、说活动过程。  我把活动过程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初步认识人民币。  观看小视频,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钱币对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第二环节:认识人民币。  本环节中我采用了观察法和提问法等在里面。首先认幼儿观察多媒体课件里的各种人民币,活动时鼓励幼儿主动求知。  第三环节:了解不同面值货币的换算。  本环节也是活动的重点,难点。首先我会引导幼儿认真仔细观察每一张人民币,知道他有多少面值,然后认识它们的单位名称。最后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六、说活动反思。  通过以上活动,我做了以下反思。钱币在日常生活经常都见到,在我刚出示钱币时,孩子们都很兴奋很激动。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参与和大胆的求知,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人民币都有了新的认识,但在"买文具"的游戏时还是有个别幼儿对于钱币的换算还不是很会还有待加强。

3、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二次分类》

  一、教材分析

  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也强烈需要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要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在 "二次分类"这个数学活动中,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因为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常常会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大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不能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而且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三、说目标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大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图形二次分类"的规律特征。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并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2、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

  3、导幼儿说出图形两个层次的特征,体验包含关系,学习二次分类。

  这三个目标中蕴涵了数学能力的培养、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的能力的提高,体验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的能力",于是,在一开始,我就将问题抛出来,"如何将这么多混在一起的图形分出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从第一、第二环节的逐步加深,到最后按物体的两个外部特征分类,将重点慢慢消化吸收;接着,就是如何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验;那么,难点是"如何让幼儿理解包含关系"。我决定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幼儿自己先想办法分类;具体操作;

  2、教师示范引导,帮助幼儿了解二次分类的基本特征:按某一特征分类后,接着按另一特征对已经分好的两类图形,再做一次分类。这里,我准备用积木演示,首先,我将红、黄两种不同的三角形、圆柱形、长方形的积木混在一起,接着请小朋友帮我分成两类(那么,颜色只有两种,而图形却有三种,小朋友就会按颜色先分为两组)然后,我再请小朋友对其中的一组再分一次(很自然,小朋友就会按图形来分类了)

  3、幼儿再次操作

  4、经验迁移:举例请幼儿做二次分类

  "请大家将小朋友进行二次分类"(小朋友一般会先分男女,接着就会按高矮、衣服、头发等来进行第二层的分类)

  四、活动准备

  1、 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 2、 各种积木

  五、教学方法

  为实现本次活动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尝试操作法、语言讨论法和游戏法

  1、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投放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各种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摆弄后,尝试找到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经验归纳。

  2、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活动开始时,我就引导幼儿先讨论用什么方法分类,操作后再一次请幼儿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讨论,加上教师的帮助归纳,使幼儿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二次分类的概念。

  3、游戏法:通过"看谁举得快"的游戏,进一步使幼儿通过竞争性的游戏,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到面向全体,注意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在各自不同水平上有所提高。我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先观察,再尝试找出最好的分类方法,引导能力弱的幼儿在逐个尝试后,得出二次分类的特征。

  六、教学流程: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

  2、启发诱导,在自由操作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先引导幼儿观察图形的不同点(颜色、形状、大小),然后鼓励幼儿自由的操作,逐步深入,在自由探索中发现分类的方法;

  3、经验阐述,交流各自不同的方法:注重幼儿之间经验的交流与分享,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体验发现的快乐。然后在每一个操作环节都有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小结,注重经验的巩固和归纳。

  4、幼儿再次操作;

  5、游戏活动,扩展思路加深印象

  活动过程:

  1、学习按物体的两个外部特征分类。(这个环节主要是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1) 游戏:"看谁举得快" 教师说出指令,如:请把X色的XX形举起来;或是请将大的X形举起来。幼儿听到信号后应迅速地根据这两个特征将图形举起来,看谁举得快。

  2、学习对图形作二次分类。

  (1)出示红、蓝两色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若干,请幼儿上来将几何图形按颜色分为两类,然后再请两名幼儿上来将红、蓝图形按形状不同各分为三类(即红色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及蓝色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初步学习对图形做二次分类。

  (2)发放操作材料,幼儿操作。每人一套大、小两种规格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首先将大、小图形分开,然后将大的图形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为三类;再将小的图形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分为三类,要求有顺序地操作。

  (3)教师小结,幼儿再次操作,进行二次分类。

  3、经验迁移:

  举例请幼儿做二次分类"请大家将小朋友进行二次分类"

  4、活动小结,教师对幼儿分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分类经验。

4、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创意拼图》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题目是:大班数学活动〈创意拼图〉。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

  在区角活动中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对拼图游戏很感兴趣,对这些玩具他们常常会爱不释手,有时候遇到块数比较多的复杂的拼图他们还会几个人一起合作着拼。而且拼图游戏在小班开始就有所接触,到了大班孩子的拼图经验相对比较丰富,对他们来说拼图是个有挑战性的一项智力游戏。但是我发现孩子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兴趣指向比较浓,却缺乏一种学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如何把"拼图游戏"作为教育的一个载体,把孩子们的学习变的更有方向和目标,并在游戏中能帮助幼儿提炼经验,拓宽思路呢?今天的这个数学活动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新纲要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这儿教师的作用是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并根据他们的兴趣来创设探究的条件和空间。

  2、分析教材:

  拼图是一项综合的思维和协调能力训练,对孩子来说有不少的益处。其一在拼图游戏中可以让幼儿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可以让孩子知道许多的"部分"能拼凑出一个"整体",以及"一个"整体"是由"许多部分"所组成的。其二培养幼儿平面组合的概念─积木是立体的组合,而拼图是一种平面组合的概念。其三培养幼儿的耐心和专注力,并且从观察与判断中学习分类。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培养幼儿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玩拼图能学习推理思考能力,因为小朋友会经由尝试不同的选择,到决定正确的一片放下去,也就是经过假设、判断到选择的过程,让他学习运用逻辑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就选择了这个活动教材。

  《创意》活动主要是通过拼组各种几何图形来激发幼儿的拼图兴趣,发展空间知觉能力,培养幼儿多维思考问题的习惯。在活动中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鼓励幼儿尝试多种的拼图方法,并引导他们记录自己操作的结果,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这也对孩子能力的肯定和赞扬。并且在,操作环节中教师帮助幼儿提升经验,训练孩子多向思维,拓宽孩子思考问题的空间,集中了幼儿学习的方向性,使他们的活动从兴趣主导的游戏过度到了目标明确的学习活动。当然游戏化的活动环节也让孩子玩得轻松,学的愉快。

  3、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学习数学的领域目标为依据。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几何图形拼图拼出各种图案,并能在记录单上记录拼出的多种组合方法。

  (2)、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多种组合,寻求多种答案。

  (3)、感受拼图游戏奇妙之处,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尝试运用不同组合形式的图形图案,并能在活动中学习统计作品中各种形状与数量的方法,记录在记录单上。活动的难点是:在操作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一种卡片与其他卡片的多种组合来进行多元化的操作,支持幼儿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多种答案。

  4、操作材料

  教具:各种颜色的彩纸,各种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拼摆的机器人,幼儿用书十月份册。

  有颜色的几何图形片是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操作的兴趣。而拼图卡片上的编码则是为了方便幼儿记录,缩短记录的时间,给幼儿创设充足的动手操作和思考空间;也可以帮助幼儿复习和巩固序数概念。同种编码的卡片有重复也是为了给幼儿的操作提供更多变化的空间,使他们的操作结果能更加丰富。记录纸的设计从节约能源的目标出发简单方便;考虑常态教学的效果尽量不要配班老师帮忙;同时节省展示空间。

  二.说教法

  1、言语激发孩子。用"你真棒!""争做智慧大王""你真象个小学生"等语言来激发出孩子做事的积极性。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以理解孩子的语气,肯定孩子的成绩,继而提出新的要求。让幼儿和老师互相在活动中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从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自信心,从而突出本次活动趣味性的特点。

  2、物质奖励,贴红星。

  3、游戏主导活动。"游戏是幼儿重要活动方式之一",我深深地感觉到游戏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朋友",在成人看来是非常枯燥的事情,只要赋予它游戏的色彩,孩子们就会很感兴趣,会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体验。寓教于学游戏教学形式,使孩子乐意参加活动,并在多元、刺激的智力操作活动中得到快乐获得满足。从而为"下一次"打好基础。

  4、承上启下的提问激发思考。我的每次提问都是为下个环节做准备的,常常是前个问题的提出能在下个环节中得到展现或揭开谜底。使幼儿充满惊喜和期待,回答问题、发表见解的声音更响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踊跃,思维更活跃。

  三、说学法

  突出同伴引领。每次操作都邀请幼儿示范或小结,使幼儿听到的是来自同伴的一种声音。他的经验和思维都会受到同伴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强硬灌输的。这样就更方便并引导幼儿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引发再次操作的的欲望。

  四.说教学程序

  一、观察、比较各种几何图形。

  1、我先出示几种几何图形拼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各种拼图卡是否相同,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目的在于让幼儿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了解这些拼图卡的特征(一样:形状、大小;不一样:数量、颜色、编号、组合形式)并为幼儿思考如何运用拼图卡的特征来组合成图形来铺垫经验。

  2、引导个别幼儿运用图形重叠的方法证明一下。科学领域的知识明显地具有"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根据大班幼儿的现有的经验他们自然会想到运用图形重叠的方法来证明,以事实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符合新《纲要》中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的要求。

  二、幼儿操作活动,尝试拼出图形并记录结果。

  1、教师出示示范记录单,请个别幼儿操作教师记录。因为每块拼图卡都标有编码,在这儿我直接引出记录即能方便幼儿学习记录的方法,避免环节上的重复,又能提醒幼儿操作一次就记录一次,培养他们做事的条理性和效益性。

  2、通过幼儿个别操作示范引出拼图特点--平面多方位的旋转,开阔了幼儿的思维,有一次归纳和提升了幼儿拼图经验。

  3、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我们能不能用3块或4块甚至更多的卡片一起来拼这个图案。相比较前一次的操作这一次是有要求的。请幼儿示范时即能拓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还可以再次强调操作记录的注意事项。

  4、比一比谁拼出来的答案多。以往操作活动中我发现经常有很难收拢的现象,所以今天我以"比一比"和贴五角星的方法来激励孩子自觉上交记录单,使环节之间尽量紧凑,时间也不会浪费。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在培养幼儿做事干脆、不拖拉的习惯,树立时间观念,向小学生活靠近。

  三、发现一张卡片与其他卡片的多种组合形式,激发幼儿二次操作的兴趣。

  通过说一说、比一比发现问题并激发幼儿的二次操作,这儿是整个活动的高潮也是活动的重难点。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我正是抓住幼儿的这个特点、启发他们进行再次操作,帮助幼儿经验提升。并且在操作前的示范中我交代了记录的另一种方法,使幼儿的操作有条不紊的、有目的地进行,而不再是无序的。操作结束后的同伴交流、相互分享经验也是同伴引领学习的过程,同时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也得到培养,使活动的重难点得以解决。

  四、感知各种图形的转换关系,再次提升经验。

  在活动鼓励幼儿继续操作在拼图游戏发现其他更有趣的现象。

5、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排序》

  一、说教材

  设计意图:

  排序,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排序:服装花纹上的排序、皮包上图案的排序、饰品排列上的排序、环境装饰上的排序、物品包装上的排序、公园中花草种植的排序……这些有规律的排序带给我们生活中的美。孩子们在生活中有意或无意识地会发现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现象。如:吃饭的碗和盘子周边的漂亮的花边;裙子袖口和裙边的花边;卫生间瓷砖排列的图案……而我们教师正是孩子发现、运用和创造这种有规律的美的引导者。

  幼儿学习排序可以为幼儿建立初浅的数学概念做好准备。幼儿学习排序,可以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也可以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者规律排列顺序。大班幼儿已经积累和建立了有关物体在颜色、形体和数量等特征差异排序的数学经验,可以更进一步地学习按照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的关系。新《纲要》提出"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数学的学习",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和玩乐中初步接受和学习有规律的排序,并鼓励幼儿将之应用于生活。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并结合《纲要》精神,我为幼儿选择的教学活动为"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并设定在大班第二学期进行。

  二、说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分析:目标(1)为认知目标,重在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其中发现和学习物体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是本次活动的新知识点,也是难点部分。

  目标(2)是能力和情感目标,重在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排序能力。

  三、说重难点

  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难点: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并学习排序。

  为了解决重难点,我以布置新家为切入点,准备了各种形象、有趣的教具。通过各种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动的操作,让幼儿学习排序并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大班的幼儿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操作,在活动中借助一些启发性的、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让幼儿自主探索排序的方法,从中找到排序的规律。

  四、说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已经有按照物体某一特征规律进行排序的经验:如按照物体的颜色规律的排序、长短规律、宽窄规律、高矮规律的排序等等。

  2、物质准备:新家蓝图,幼儿分组操作材料:铺地砖(蓝白泡沫毯)、串彩链(长短宽窄颜色不同的长条手工纸)、围围墙(四种颜色的炮弹玩具)、种树(高矮品种不同的树)递增递减排序示范卡片三张、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黑白方块若干。

  五、说活动过程

  1、第一环节:教师出示新家的蓝图,提出今天活动的要求。直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第二环节:教师介绍装修的材料,提出装修的要求。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进行分组操作。

  ⑴铺地砖:按照蓝白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⑵围围墙:按照炮弹颜色及节数规律排序。

  ⑶做彩链:根据纸条长短、宽窄、颜色的不同有规律串彩链。

  ⑷种树:按照树的形状、高矮不同规律排序。

  在这一个环节中,可以让幼儿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活动材料进行操作,这也便于教师的分层指导及因材施教。在幼儿的自主操作、同伴间的探索交流和师生的共同小结的活动中,重点目标的第一层次得以解决。

  3、第三环节:教师出示三张递增、递减规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卡片3: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图形递增、递减排序的规律。然后幼儿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在这一个环节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操作等方法解决了重难点目标,这训练了幼儿进行初步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4、第四环节:欣赏黑白序列,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励幼儿设计运用已有的排序知识设计一条"黑白配"小毛巾。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黑白配"小毛巾,说明排序规律。这一环节通过欣赏、观察分析、和设计表述等方法,使活动的重难点目标得以突破提升。

  5、活动延伸: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六、说教法学法

  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

  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遵循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情景引入法:

  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观察法:

  活动中通过安排幼儿观察两种范例图,引导幼儿发现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建构知识系统。

  3、自主探索法:

  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的士制作过程。

  四、说亮点

  首先,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他们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以布置新家引题,让孩子作为幼儿园的小主人布置新家,因为孩子都有参与装修自己的家的经验,所以孩子的兴趣很快被激发。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才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

  其次,教师注重在引发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新的知识点。在活动中,幼儿的第一次操作,就是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幼儿按照颜色、数量、长短、宽窄、高矮等特征进行排序,幼儿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

  再次,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幼儿寻找操作材料的过程,并视之是数学思维的过程。让幼儿在排序操作中,从众多复杂多样的材料中筛选出可供排序的材料,正是体现了数学知识自身的严密性和关系变化的复杂性,并培养了幼儿思维的准确性与变通性。

  最后,创设开展多种排序活动,帮助幼儿多角度理解排序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综合了颜色规律的排序、长短规律、宽窄规律、高矮规律、数量的递增递减规律的排序,帮助幼儿从多角度建立排序的概念,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作用。

6、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图形的变换》

  一、设计意图:图形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更是息息相关的:轮子是圆的、窗户是方的、饼干是三角形的……。《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大班幼儿求知欲强、喜欢探索,而且他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观察、操作,从而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幼儿的空间观念。同时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于:

  l、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本节课我塑造了一个深受孩子们喜欢的人物形象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开始部分通过模仿机器人幽默、诙谐的声音设置悬念,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也为后面活动有效的开展做了一个铺垫。第二个环节,通过让孩子看看、说说等方式让孩子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寻找图形变换的秘密"。孩子们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着,最后,寻找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换的这一规律。结束活动时 ,又给孩子们呈现出一组图形拼贴画,激发孩子们动手制作的强烈愿望,孩子们在此次活动中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此次活动,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孩子们学习时的那种喜欢探索的精神,我们教师应该为孩子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当然,在此次活动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我对教材的钻研还不够深入。

  2.教具的制作比较多,上课时显得手忙脚乱,而且不精致,特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不大。处理办法:把这一系列的教具全部用ppt的形式呈现出来。

  3.活动中,没有考虑到孩子的个别差异,有的孩子操作快,反应快,但有的孩子时间不够。整改措施:把个别操作改成小组合作的形式。

  4.教师的评价比较模糊。

  5.活动内容过多,比较繁琐。

  上完这节课我最大的困惑是:在课堂上如何做到收放自如。

7、大班数学游戏说课稿《创意拼图》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

  在区角活动中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对拼图游戏很感兴趣,对这些玩具他们常常会爱不释手,有时候遇到块数比较多的复杂的拼图他们还会几个人一起合作着拼。而且拼图游戏在小班开始就有所接触,到了大班孩子的拼图经验相对比较丰富,对他们来说拼图是个有挑战性的一项智力游戏。但是我发现孩子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兴趣指向比较浓,却缺乏一种学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如何把“拼图游戏”作为教育的一个载体,把孩子们的学习变的更有方向和目标,并在游戏中能帮助幼儿提炼经验,拓宽思路呢?今天的这个数学活动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新纲要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这儿教师的作用是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并根据他们的兴趣来创设探究的条件和空间。

  2、分析教材:

  拼图是一项综合的思维和协调能力训练,对孩子来说有不少的益处。其一在拼图游戏中可以让幼儿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可以让孩子知道许多的“部分”能拼凑出一个“整体”,以及“一个”整体“是由”许多部分“所组成的。其二培养幼儿平面组合的概念─积木是立体的组合,而拼图是一种平面组合的概念。其三培养幼儿的耐心和专注力,并且从观察与判断中学习分类。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培养幼儿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玩拼图能学习推理思考能力,因为小朋友会经由尝试不同的选择,到决定正确的一片放下去,也就是经过假设、判断到选择的过程,让他学习运用逻辑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就选择了这个活动教材。

  《创意》活动主要是通过拼组各种几何图形来激发幼儿的拼图兴趣,发展空间知觉能力,培养幼儿多维思考问题的习惯。在活动中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鼓励幼儿尝试多种的拼图方法,并引导他们记录自己操作的结果,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这也对孩子能力的肯定和赞扬。并且在,操作环节中教师帮助幼儿提升经验,训练孩子多向思维,拓宽孩子思考问题的空间,集中了幼儿学习的方向性,使他们的活动从兴趣主导的游戏过度到了目标明确的学习活动。当然游戏化的活动环节也让孩子玩得轻松,学的愉快。

  3、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学习数学的领域目标为依据。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几何图形拼图拼出各种图案,并能在记录单上记录拼出的多种组合方法。

  (2)、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多种组合,寻求多种答案。

  (3)、感受拼图游戏奇妙之处,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尝试运用不同组合形式的图形图案,并能在活动中学习统计作品中各种形状与数量的方法,记录在记录单上。活动的难点是:在操作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一种卡片与其他卡片的多种组合来进行多元化的操作,支持幼儿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多种答案。

  4、操作材料

  教具:各种颜色的彩纸,各种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拼摆的机器人,幼儿用书十月份册。

  有颜色的几何图形片是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操作的兴趣。而拼图卡片上的编码则是为了方便幼儿记录,缩短记录的时间,给幼儿创设充足的动手操作和思考空间;也可以帮助幼儿复习和巩固序数概念。同种编码的卡片有重复也是为了给幼儿的操作提供更多变化的空间,使他们的操作结果能更加丰富。记录纸的设计从节约能源的目标出发简单方便;考虑常态教学的效果尽量不要配班老师帮忙;同时节省展示空间。

  二.说教法

  1、言语激发孩子。用”你真棒!“”争做智慧大王“”你真象个小学生“等语言来激发出孩子做事的积极性。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以理解孩子的语气,肯定孩子的成绩,继而提出新的要求。让幼儿和老师互相在活动中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从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自信心,从而突出本次活动趣味性的特点。

  2、物质奖励,贴红星。

  3、游戏主导活动。”游戏是幼儿重要活动方式之一“,我深深地感觉到游戏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朋友“,在成人看来是非常枯燥的事情,只要赋予它游戏的色彩,孩子们就会很感兴趣,会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体验。寓教于学游戏教学形式,使孩子乐意参加活动,并在多元、刺激的智力操作活动中得到快乐获得满足。从而为”下一次“打好基础。

  4、承上启下的提问激发思考。我的每次提问都是为下个环节做准备的,常常是前个问题的提出能在下个环节中得到展现或揭开谜底。使幼儿充满惊喜和期待,回答问题、发表见解的声音更响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踊跃,思维更活跃。

  三、说学法

  突出同伴引领。每次操作都邀请幼儿示范或小结,使幼儿听到的是来自同伴的一种声音。他的经验和思维都会受到同伴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强硬灌输的。这样就更方便并引导幼儿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引发再次操作的的欲望。

  四.说教学程序

  一、观察、比较各种几何图形。

  1、我先出示几种几何图形拼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各种拼图卡是否相同,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目的在于让幼儿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了解这些拼图卡的特征(一样:形状、大小;不一样:数量、颜色、编号、组合形式)并为幼儿思考如何运用拼图卡的特征来组合成图形来铺垫经验。

  2、引导个别幼儿运用图形重叠的方法证明一下。科学领域的知识明显地具有”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根据大班幼儿的现有的经验他们自然会想到运用图形重叠的方法来证明,以事实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符合新《纲要》中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的要求。

  二、幼儿操作活动,尝试拼出图形并记录结果。

  1、教师出示示范记录单,请个别幼儿操作教师记录。因为每块拼图卡都标有编码,在这儿我直接引出记录即能方便幼儿学习记录的方法,避免环节上的重复,又能提醒幼儿操作一次就记录一次,培养他们做事的条理性和效益性。

  2、通过幼儿个别操作示范引出拼图特点--平面多方位的旋转,开阔了幼儿的思维,有一次归纳和提升了幼儿拼图经验。

  3、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我们能不能用3块或4块甚至更多的卡片一起来拼这个图案。相比较前一次的操作这一次是有要求的。请幼儿示范时即能拓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还可以再次强调操作记录的注意事项。

  4、比一比谁拼出来的答案多。以往操作活动中我发现经常有很难收拢的现象,所以今天我以”比一比“和贴五角星的方法来激励孩子自觉上交记录单,使环节之间尽量紧凑,时间也不会浪费。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在培养幼儿做事干脆、不拖拉的习惯,树立时间观念,向小学生活靠近。

  三、发现一张卡片与其他卡片的多种组合形式,激发幼儿二次操作的兴趣。

  通过说一说、比一比发现问题并激发幼儿的二次操作,这儿是整个活动的高潮也是活动的重难点。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我正是抓住幼儿的这个特点、启发他们进行再次操作,帮助幼儿经验提升。并且在操作前的示范中我交代了记录的另一种方法,使幼儿的操作有条不紊的、有目的地进行,而不再是无序的。操作结束后的同伴交流、相互分享经验也是同伴引领学习的过程,同时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也得到培养,使活动的重难点得以解决。

  四、感知各种图形的转换关系,再次提升经验。

  在活动鼓励幼儿继续操作在拼图游戏发现其他更有趣的现象。

相关文章

《教育随笔大班区域3篇》:教育随笔大班区域第1篇  根据班级主题活动的开展和区域的更换,本周所设置的区域有——小医院、探索区、建构区、图书角、数学区、健康区。在每个区域中也相应地

《幼儿园大班老师教育随笔200篇》:幼儿园大班老师教育随笔第1篇1、飞舞的小毛毛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正玩得起劲,‘‘张老师快看,我抓到一个小毛毛。’’随着喊声,孩子们都拥到丽洁面前。&lsquo

《大班范文教育随笔200篇》:大班范文教育随笔第1篇  大班教育随笔简短(一):  大班的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调皮起来个顶个都是好手。英语课堂上,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设置一个“智力大冲关&rdq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