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育随笔 > 大班教育随笔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图形找家

日期:2022-04-08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图形找家,是优秀的大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图形找家

1、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图形找家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图形找家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图形找家》,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说教法、活动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活动延伸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理念

二、教材分析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而且会询问这是什么图形,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终身教育是我活动的两大特色,幼儿园是现代幼儿生活学习最为熟悉的环境之一。活动开始我就让幼儿观察我的挂图,挂图中有不同颜色的不同图形,由不同图形拼成的一幅画,是为了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了解各种图形分别由什么特点。活动中教师一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对幼儿表达不清楚的或出现困难的地方加以纠正,耐心的指导,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参与活动中。

三、活动目标

《图形找家》出自贵州人民出版社,新编学前班教材数学上册27页。这一活动属于操作型活动,关于图形认识及图形分类活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机组织练习,图形教育多与实物相结合,促进幼儿具体技能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教材内容和设计意图,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的活动目标为:

  1、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认识常见的图形,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和含义。

  2、在认识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用不同的图形及不同的颜色拼成一幅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四、活动准备

3、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学会分类,分清各种不同的颜色和图形,把图形送回家。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以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老师带来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若干,常见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物品若干件,家四个(家门分别为各种图形)

五、活动过程

2、幼儿自带卡纸若干剪刀双面胶等。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巩固数字

  2、出示挂图,让幼儿交流挂图中有什么(房子树卡车花)

  3、板书主题《图形找家》,教幼儿认识图形,说明图形的特点。

  4、出示物品,问幼儿这是什么图形的物品。

  5、指名幼儿来认识图形,或从众多的图片寻找老师需要的图形。

  6、问幼儿挂图中的图画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六、说教法

7、分组让幼儿把图形送回家,再看看幼儿把图形送回家的结果。

七、板书设计

运用准备好的图片及教具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理解再这一活动中,我们要认识新朋友,用引导的方式进入主题,突破把图形分类这一活动的重难点是运用先让幼儿认识新的朋友和新的颜色,老师正确的指导,然后请幼儿自由的讨论,想一想再他门的家中的物品是什么形状的,充分提高幼儿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出示挂图,板书主题《图形找家》,认识各种图形;

  板书:各种图形的名字,贴图形卡片;

八、活动延伸

送图形回家。

  让幼儿回家看看他们家中有多少个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的物品,再用自己喜欢的卡纸颜色剪成各种各样的图形,拼成自己喜欢的一幅画,并向其他的幼儿介绍做的是什么,怎么做的,用到什么技巧等,从而使这一教学活动进一深化。

2、幼儿园大班社会说课稿:做错事不找理由

一、说教材

  《做错事不找理由》是共同生活教材中大班社会交往主题单元中的内容。在此之前,幼儿已经学习了找朋友、愿意与人交往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以及社会交往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要从小培养幼儿"能说真话,能比较自觉地控制行为"。所以,在活动"做错事不找理由"中,我将以故事为载体,以幼儿生活中常见问题为切入点,通过作品分析、判断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帮助小熊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在对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判断分析中,在快乐的游戏中,知道犯错误不找理由,只要敢于承认,并能真诚的道歉、努力的改正或者做出弥补,就可以得到别人的谅解。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社会性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及社会性发展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要讲真话,做错事情不找理由、不推卸责任是一种诚实的行为

  2、能力目标:能对生活中不诚实的行为进行评价,做到犯错误后主动承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喜欢做诚实的好孩子,感受诚实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幼儿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要讲真话,做错事情不找理由、不推卸责任是一种诚实的行为。所以将本条目标作为活动的重点。

  重点的依据:大班阶段是诚实这一社会性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只有掌握了幼儿由于社会经验不够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在犯错后往往不知所措。因此让孩子了解犯错后一些正确的解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能对生活中不诚实的行为进行评价,做到犯错误后主动承认。

  难点的依据:要对生活事件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既需要借助自身已有生活经验,又需要灵活运用活动中获得的新经验,同时自己的想法又要清楚表达,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和经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大班阶段是幼儿诚实这一社会性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大班幼儿犯错误后推卸责任、找借口的现象,这就是不诚实的现象。而对幼儿来说问题就是教育的切入点,通过学习使孩子成为一个真正诚实之人,为一生奠定良好的品质基础,同时也体现了《纲要》的规定。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幼儿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移情体验法

  移情是幼儿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以此引发的情感共鸣。"做错事"这个话题本身是幼儿并不愿意面对的,但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以小猴犯错后的做法和心理感受引发讨论,因此懂得做错事并不可怕,知道正确的解决就会得到别人谅解。3、生活再现法

  社会性活动应尽可能的为幼儿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并以此来指导生活实践。在"评一评喜欢谁"游戏中,我运用设置生活情境的形式,将幼儿的生活场景重新的呈现出来,能帮助幼儿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

  4、集体讨论法

  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5、情感浸润法。

  社会性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我努力将自己的教育意图渗透在情境之中,通过设问、追问、判断讨论、以及与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以情激情,以情染情,让幼儿的情感自然流露,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教育效果。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对幼儿进行目标培养时,主要采用了感知体验法、猜测讨论法、判断分析法、总结反思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活动一开始我会出示故事《站队的时候》的图片,直观形象的教具能将幼儿一下子带入情境之中。我会这样进行引导:"小朋友看,图片上都有谁啊?"、"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啊?"以此激发幼儿去认识、了解这个故事的愿望。

  2、讲述故事"战队的时候",引起幼儿思考,让幼儿知道做错事应该怎样做:(13分钟)

  《站队的时候》这个故事讲了:小猴子在排队的时候将小兔子头上漂亮的蝴蝶结给拽了下来,但小猴子犯错却不承认,将错误推卸给后面的小猫的故事。

  为了更好的落实活动目标,我将此故事分为了不找理由、改正错误、弥补错误,三个递进的教学层次。

  第一层。我会结合课件讲述故事第一部分,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都有谁?谁把小兔子弄哭的?小朋友觉得是小猫做得吗?谁能说出真相来帮助小猫?随后根据幼儿的回答情况进行小结:做错了事情不能撒谎,要讲真话。

  第二层。继续结合课件内容讲述故事第二部分,与幼儿讨论:"小猴子这样做对不对?"、"如果不对,哪里做得不对?""你会跟小猴子说什么?",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到:做错事后,要勇敢的承认错误,不找借口,不推卸责任。

  第三层。通过提问,强化主题。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感受小猫的心理体验:"如果是你,发现好朋友因为自己的错误而伤心难过,你的心情会怎样?""如果你是小猴子,你要对小猫说什么?"引导幼儿懂得:做错了事情,还应该努力的做出弥补,来得到别人的原谅。

  在这个环节中,故事中的小猴子就像小朋友生活中的自己,小猴子犯的错误也是小朋友经常会碰到的,运用移情体验教学法,能够很好的落实本次的活动的重点。

  3、通过组织幼儿评一评,喜欢谁,引导幼儿对生活中小朋友的行为做出判断评价。(7分钟)

  社会活动应该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这不仅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也体现了社会性教育的生活化原则。在此环节中,我运用生活再现法,将幼儿生活中常常会犯的错误以及他们面对错误的行为再现下来,通过评比的方式,引导幼儿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解决活动目标中的难点。

  首先,我设置两个生活情境:情境1是小刚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找理由:"是我妈妈忘了,和我没有关系。"情境2是小明不想吃胡萝卜,找到老师:"我爸爸不让我吃胡萝卜,可以少盛一点吗?"然后引导幼儿判断两种情境中小朋友的做法是对还是错,并说出理由。在这过程中我会对幼儿进行及时的引导。

  4、幼儿相互交流,勇敢说出自己的犯错经历,感受诚实给自己带来的快乐。(5分钟)

  通过参与前面几个环节的活动,幼儿已能初步懂得做错事没关系,只要正确对待是可以得到别人谅解的。此时组织幼儿相互讨论"小朋友有没有犯过错误?""犯了错误你是怎么做的?"让幼儿进一步指导做错事情不找理由是诚实的孩子,起到巩固教育效果的作用。

  5、课外延伸:

  让幼儿回家后像爸爸妈妈讲述自己犯错误找理由的事情,求得爸妈的原谅。第二天来园交流讨论,起到一个巩固提高的作用。

七、小结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纲要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例如:我将教材中视频播放这一环节取消,而设置了课外延伸,让幼儿回家跟爸爸妈妈讲述自己犯错误推卸责任的事情,求得爸妈的原谅。第二天来园进行交流,以达到巩固的效果。否则课堂内容过多容易使幼儿接受不了,从而使课堂内容流于形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幼儿的生活体验入手,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幼儿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会"了,而且"懂"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八、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幼儿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图形找家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图形找家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图形找家》,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说教法、活动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活动延伸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理念

二、教材分析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而且会询问这是什么图形,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终身教育是我活动的两大特色,幼儿园是现代幼儿生活学习最为熟悉的环境之一。活动开始我就让幼儿观察我的挂图,挂图中有不同颜色的不同图形,由不同图形拼成的一幅画,是为了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了解各种图形分别由什么特点。活动中教师一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对幼儿表达不清楚的或出现困难的地方加以纠正,耐心的指导,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参与活动中。

三、活动目标

《图形找家》出自贵州人民出版社,新编学前班教材数学上册27页。这一活动属于操作型活动,关于图形认识及图形分类活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机组织练习,图形教育多与实物相结合,促进幼儿具体技能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教材内容和设计意图,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的活动目标为:

  1、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认识常见的图形,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和含义。

  2、在认识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用不同的图形及不同的颜色拼成一幅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四、活动准备

3、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学会分类,分清各种不同的颜色和图形,把图形送回家。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以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老师带来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若干,常见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物品若干件,家四个(家门分别为各种图形)

五、活动过程

2、幼儿自带卡纸若干剪刀双面胶等。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巩固数字

  2、出示挂图,让幼儿交流挂图中有什么(房子树卡车花)

  3、板书主题《图形找家》,教幼儿认识图形,说明图形的特点。

  4、出示物品,问幼儿这是什么图形的物品。

  5、指名幼儿来认识图形,或从众多的图片寻找老师需要的图形。

  6、问幼儿挂图中的图画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六、说教法

7、分组让幼儿把图形送回家,再看看幼儿把图形送回家的结果。

七、板书设计

运用准备好的图片及教具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理解再这一活动中,我们要认识新朋友,用引导的方式进入主题,突破把图形分类这一活动的重难点是运用先让幼儿认识新的朋友和新的颜色,老师正确的指导,然后请幼儿自由的讨论,想一想再他门的家中的物品是什么形状的,充分提高幼儿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出示挂图,板书主题《图形找家》,认识各种图形;

  板书:各种图形的名字,贴图形卡片;

八、活动延伸

送图形回家。

  让幼儿回家看看他们家中有多少个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的物品,再用自己喜欢的卡纸颜色剪成各种各样的图形,拼成自己喜欢的一幅画,并向其他的幼儿介绍做的是什么,怎么做的,用到什么技巧等,从而使这一教学活动进一深化。

4、幼儿园大班说课稿:未来的家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未来的家

导读:在幼儿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词汇量少,对事物的形容表达不够准确、具体,无法将内心中的感受清楚地表达出来,家长和老师也就不能准确地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

●活动目标

春节过后,孩子们陆续来到搬迁后的新幼儿园。对于搬迁孩子们有着说不完的话,有对新家的欣喜,也有对老房子的留恋;有对新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也有对未来的焦虑和不安。这些引起了教师的关注与思考:幼儿对于未来的家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和需要,我们何不抓住这机会引导孩子们尽情表达内心的想法,给予幼儿正面的教育呢?

  1、通过活动让幼儿理解搬家为了使城市建设得更好,我们的生活质量更高。

  2、启发、调动幼儿的想像力,创作出自己心中未来的家。

●活动过程

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图片展览:“美丽的城市”

2、谈话活动:“心中的家”

由于前门地区拆迁改造工程的启动,我班很多孩子面临搬家问题,家长们每天议论这些,孩子们必然会受到影响,年幼的孩于不明白“为什么要搬家”,情绪开始波动。为了让幼儿理解城市改造过程中的搬家现象,我们在教室的墙壁上布置了一个“美丽的城市”图片展,教师、幼儿和家长搜集整理了一些北京近年来的民居建筑,通过这个图片展,使幼儿了解了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需要逐步改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新北京。  

3、绘画活动:“未来的家”

在绘画活动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因此,教师及时组织孩子们围绕“心中的家”进行了谈话活动。从“爸爸妈妈希望买什么样的房”开始,到“假如让你去选房子,你最希望住什么样的房子”,孩子们争着说出自己的想法。  

4、讲出孩子心中的画

从孩子们兴奋的眼神、急切的讲述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完全被老师调动起来了,于是,教师引导幼儿进入下一环节:画一画这些“未来的家”。由于幼儿已经有了画房子的基础,教师没有过多地讲画法,也没有过多地提要求,只是鼓励幼儿将自己所想的画出来,有问题可以请老师帮忙。幼儿专心地画着,陶醉于幻想的喜悦与满足中。    看着幼儿那一幅幅看似幼稚、但充满幻想的美好画面,教师组织了一次欣赏活动,请每个幼儿展示、讲述他们自己的画。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表达独特想法的机会,同时也满足了幼儿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愿望。部分幼儿讲述记录摘要如下。  牟雅哲(男)——《百变飞碟房》:我未来的家像飞碟一样,不住人时能收缩变小,住人时变大,这样,地球就不再拥挤了。

  崔菁菁(女)——《汽车公寓》:我要建的房子像汽车一样,里面有电视、冰箱、桌子,还有床。这个房子特别方便,上学、上班、旅游都可以开着走,而且房子不用方向盘,只要一按按钮,就能到达想去的地方。

  刘旋(男)——《太空家园》:我未来的家是建在月球和星星上,小朋友可以互相串门,可以到星星家玩,也可以到月亮家玩。

  胡荟君(女)——《地下城》:我未来的家建在地下,有公园游乐场,从地上到地下有台阶式的通道。地下的家有一个大大的人造太阳,人们像生活在地面上一样。

  刘兆玄(男)——《充气屋》:我未来的家像充气城堡一样,回到家就用打气筒充气住进去,上班的时侯把气放掉,折叠起来,不用占地。

  梁祎迪(女)——《水中家世界》:我建造的家是在水底,每个房子与地面都有一个通道连接,小朋友可以和小鱼做朋友。

●活动感悟

邱蕊(女)——《绿树屋》:我把所有的房子都建在大树上,可以走台阶上去,坐滑梯下来,地球上就会空出许多地方让小朋友玩了。

  通常,讲述、谈话在幼儿园是作为语言教育活动来组织的,与美术活动似乎没有关系。但是,自从开展“幼儿自主性绘画与创新教育”的课题研究以来,我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教师作为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的策划者、组织者,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欲望,知道他们的需要”。而绘画活动前的谈话活动则是教师了解幼儿内心活动、引导幼儿思维进程的有效途径。通过谈话中教师引导、启发性的提问、幼儿回答及听取他人的讲述,使幼儿在头脑中已有信息的基础上,产生大量的、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以利于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同时,也形成了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思维的互动作用。  幼儿绘画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同样要符合创造活动过程的结构,即提出问题或任务,寻找方法、得出结果。在此次活动中,教师由幼儿的关注点引发问题、提出任务,通过谈话活动中的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以及相互间的讨论拓展幼儿的思路,寻求个性化的、充满幻想的解决办法,并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想像。  在幼儿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词汇量少,对事物的形容表达不够准确、具体,无法将内心中的感受清楚地表达出来,家长和老师也就不能准确地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在绘画活动前,如果没有经过谈话、讨论,把幼儿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在创作想像画时幼儿很难进入最佳状态。而将幼儿语言活动与绘画活动相结合,在活动前围绕话题讨论,在活动最后展示、欣赏、讲述绘画作品,既为创造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思维预热时间,也可以使幼儿更多地了解他人的想法,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创作想像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同时会吸收大量的新信息,为下一次灵感的爆发做好准备。

5、幼儿园大班社会说课稿:做错事不找理由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做错事不找理由》  一、说教材  《做错事不找理由》是共同生活教材中大班社会交往主题单元中的内容。在此之前,幼儿已经学习了找朋友、愿意与人交往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以及社会交往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要从小培养幼儿"能说真话,能比较自觉地控制行为"。所以,在活动"做错事不找理由"中,我将以故事为载体,以幼儿生活中常见问题为切入点,通过作品分析、判断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帮助小熊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在对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判断分析中,在快乐的游戏中,知道犯错误不找理由,只要敢于承认,并能真诚的道歉、努力的改正或者做出弥补,就可以得到别人的谅解。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社会性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及社会性发展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知道要讲真话,做错事情不找理由、不推卸责任是一种诚实的行为  2、 能力目标:能对生活中不诚实的行为进行评价,做到犯错误后主动承认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喜欢做诚实的好孩子,感受诚实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幼儿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要讲真话,做错事情不找理由、不推卸责任是一种诚实的行为。所以将本条目标作为活动的重点。  重点的依据:大班阶段是诚实这一社会性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只有掌握了幼儿由于社会经验不够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在犯错后往往不知所措。因此让孩子了解犯错后一些正确的解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能对生活中不诚实的行为进行评价,做到犯错误后主动承认。  难点的依据:要对生活事件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既需要借助自身已有生活经验,又需要灵活运用活动中获得的新经验,同时自己的想法又要清楚表达,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和经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  大班阶段是幼儿诚实这一社会性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大班幼儿犯错误后推卸责任、找借口的现象,这就是不诚实的现象。而对幼儿来说问题就是教育的切入点,通过学习使孩子成为一个真正诚实之人,为一生奠定良好的品质基础,同时也体现了《纲要》的规定。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幼儿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移情体验法  移情是幼儿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以此引发的情感共鸣。"做错事"这个话题本身是幼儿并不愿意面对的,但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以小猴犯错后的做法和心理感受引发讨论,因此懂得做错事并不可怕,知道正确的解决就会得到别人谅解。3、生活再现法  社会性活动应尽可能的为幼儿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并以此来指导生活实践。在"评一评喜欢谁"游戏中,我运用设置生活情境的形式,将幼儿的生活场景重新的呈现出来,能帮助幼儿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  4、集体讨论法  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5、情感浸润法。  社会性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我努力将自己的教育意图渗透在情境之中,通过设问、追问、判断讨论、以及与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以情激情,以情染情,让幼儿的情感自然流露,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教育效果。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对幼儿进行目标培养时,主要采用了感知体验法、猜测讨论法、判断分析法、总结反思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活动一开始我会出示故事《站队的时候》的图片,直观形象的教具能将幼儿一下子带入情境之中。我会这样进行引导:"小朋友看,图片上都有谁啊?"、"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啊?"以此激发幼儿去认识、了解这个故事的愿望。  2、讲述故事"战队的时候",引起幼儿思考,让幼儿知道做错事应该怎样做:(13分钟)  《站队的时候》这个故事讲了:小猴子在排队的时候将小兔子头上漂亮的蝴蝶结给拽了下来,但小猴子犯错却不承认,将错误推卸给后面的小猫的故事。  为了更好的落实活动目标,我将此故事分为了不找理由、改正错误、弥补错误,三个递进的教学层次。  第一层。我会结合课件讲述故事第一部分,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都有谁?谁把小兔子弄哭的?小朋友觉得是小猫做得吗?谁能说出真相来帮助小猫?随后根据幼儿的回答情况进行小结:做错了事情不能撒谎,要讲真话。  第二层。继续结合课件内容讲述故事第二部分,与幼儿讨论:"小猴子这样做对不对?"、"如果不对,哪里做得不对?""你会跟小猴子说什么?",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到:做错事后,要勇敢的承认错误,不找借口,不推卸责任。  第三层。通过提问,强化主题。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感受小猫的心理体验:"如果是你,发现好朋友因为自己的错误而伤心难过,你的心情会怎样?""如果你是小猴子,你要对小猫说什么?"引导幼儿懂得:做错了事情,还应该努力的做出弥补,来得到别人的原谅。  在这个环节中,故事中的小猴子就像小朋友生活中的自己,小猴子犯的错误也是小朋友经常会碰到的,运用移情体验教学法,能够很好的落实本次的活动的重点。  3、通过组织幼儿评一评,喜欢谁,引导幼儿对生活中小朋友的行为做出判断评价。(7分钟)  社会活动应该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这不仅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也体现了社会性教育的生活化原则。在此环节中,我运用生活再现法,将幼儿生活中常常会犯的错误以及他们面对错误的行为再现下来,通过评比的方式,引导幼儿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解决活动目标中的难点。  首先,我设置两个生活情境:情境1是小刚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找理由:"是我妈妈忘了,和我没有关系。"情境2是小明不想吃胡萝卜,找到老师:"我爸爸不让我吃胡萝卜,可以少盛一点吗?"然后引导幼儿判断两种情境中小朋友的做法是对还是错,并说出理由。在这过程中我会对幼儿进行及时的引导。  4、幼儿相互交流,勇敢说出自己的犯错经历,感受诚实给自己带来的快乐。(5分钟)  通过参与前面几个环节的活动,幼儿已能初步懂得做错事没关系,只要正确对待是可以得到别人谅解的。此时组织幼儿相互讨论"小朋友有没有犯过错误?""犯了错误你是怎么做的?"让幼儿进一步指导做错事情不找理由是诚实的孩子,起到巩固教育效果的作用。  5、课外延伸:  让幼儿回家后像爸爸妈妈讲述自己犯错误找理由的事情,求得爸妈的原谅。第二天来园交流讨论,起到一个巩固提高的作用。  七、小结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纲要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例如:我将教材中视频播放这一环节取消,而设置了课外延伸,让幼儿回家跟爸爸妈妈讲述自己犯错误推卸责任的事情,求得爸妈的原谅。第二天来园进行交流,以达到巩固的效果。否则课堂内容过多容易使幼儿接受不了,从而使课堂内容流于形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幼儿的生活体验入手,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幼儿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会"了,而且"懂"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八、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幼儿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6、幼儿园大班社会说课稿:做错事不找理由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做错事不找理由》

  一、说教材

  《做错事不找理由》是共同生活教材中大班社会交往主题单元中的内容。在此之前,幼儿已经学习了找朋友、愿意与人交往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以及社会交往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要从小培养幼儿"能说真话,能比较自觉地控制行为"。所以,在活动"做错事不找理由"中,我将以故事为载体,以幼儿生活中常见问题为切入点,通过作品分析、判断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帮助小熊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在对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判断分析中,在快乐的游戏中,知道犯错误不找理由,只要敢于承认,并能真诚的道歉、努力的改正或者做出弥补,就可以得到别人的谅解。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社会性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及社会性发展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知道要讲真话,做错事情不找理由、不推卸责任是一种诚实的行为

  2、 能力目标:能对生活中不诚实的行为进行评价,做到犯错误后主动承认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喜欢做诚实的好孩子,感受诚实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幼儿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要讲真话,做错事情不找理由、不推卸责任是一种诚实的行为。所以将本条目标作为活动的重点。

  重点的依据:大班阶段是诚实这一社会性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只有掌握了幼儿由于社会经验不够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在犯错后往往不知所措。因此让孩子了解犯错后一些正确的解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能对生活中不诚实的行为进行评价,做到犯错误后主动承认。

  难点的依据:要对生活事件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既需要借助自身已有生活经验,又需要灵活运用活动中获得的新经验,同时自己的想法又要清楚表达,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和经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

  大班阶段是幼儿诚实这一社会性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大班幼儿犯错误后推卸责任、找借口的现象,这就是不诚实的现象。而对幼儿来说问题就是教育的切入点,通过学习使孩子成为一个真正诚实之人,为一生奠定良好的品质基础,同时也体现了《纲要》的规定。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幼儿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移情体验法

  移情是幼儿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以此引发的情感共鸣。"做错事"这个话题本身是幼儿并不愿意面对的,但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以小猴犯错后的做法和心理感受引发讨论,因此懂得做错事并不可怕,知道正确的解决就会得到别人谅解。3、生活再现法

  社会性活动应尽可能的为幼儿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并以此来指导生活实践。在"评一评喜欢谁"游戏中,我运用设置生活情境的形式,将幼儿的生活场景重新的呈现出来,能帮助幼儿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

  4、集体讨论法

  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5、情感浸润法。

  社会性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我努力将自己的教育意图渗透在情境之中,通过设问、追问、判断讨论、以及与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以情激情,以情染情,让幼儿的情感自然流露,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教育效果。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对幼儿进行目标培养时,主要采用了感知体验法、猜测讨论法、判断分析法、总结反思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活动一开始我会出示故事《站队的时候》的图片,直观形象的教具能将幼儿一下子带入情境之中。我会这样进行引导:"小朋友看,图片上都有谁啊?"、"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啊?"以此激发幼儿去认识、了解这个故事的愿望。

  2、讲述故事"战队的时候",引起幼儿思考,让幼儿知道做错事应该怎样做:(13分钟)

  《站队的时候》这个故事讲了:小猴子在排队的时候将小兔子头上漂亮的蝴蝶结给拽了下来,但小猴子犯错却不承认,将错误推卸给后面的小猫的故事。

  为了更好的落实活动目标,我将此故事分为了不找理由、改正错误、弥补错误,三个递进的教学层次。

  第一层。我会结合课件讲述故事第一部分,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都有谁?谁把小兔子弄哭的?小朋友觉得是小猫做得吗?谁能说出真相来帮助小猫?随后根据幼儿的回答情况进行小结:做错了事情不能撒谎,要讲真话。

  第二层。继续结合课件内容讲述故事第二部分,与幼儿讨论:"小猴子这样做对不对?"、"如果不对,哪里做得不对?""你会跟小猴子说什么?",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到:做错事后,要勇敢的承认错误,不找借口,不推卸责任。

  第三层。通过提问,强化主题。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感受小猫的心理体验:"如果是你,发现好朋友因为自己的错误而伤心难过,你的心情会怎样?""如果你是小猴子,你要对小猫说什么?"引导幼儿懂得:做错了事情,还应该努力的做出弥补,来得到别人的原谅。

  在这个环节中,故事中的小猴子就像小朋友生活中的自己,小猴子犯的错误也是小朋友经常会碰到的,运用移情体验教学法,能够很好的落实本次的活动的重点。

  3、通过组织幼儿评一评,喜欢谁,引导幼儿对生活中小朋友的行为做出判断评价。(7分钟)

  社会活动应该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这不仅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也体现了社会性教育的生活化原则。在此环节中,我运用生活再现法,将幼儿生活中常常会犯的错误以及他们面对错误的行为再现下来,通过评比的方式,引导幼儿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解决活动目标中的难点。

  首先,我设置两个生活情境:情境1是小刚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找理由:"是我妈妈忘了,和我没有关系。"情境2是小明不想吃胡萝卜,找到老师:"我爸爸不让我吃胡萝卜,可以少盛一点吗?"然后引导幼儿判断两种情境中小朋友的做法是对还是错,并说出理由。在这过程中我会对幼儿进行及时的引导。

  4、幼儿相互交流,勇敢说出自己的犯错经历,感受诚实给自己带来的快乐。(5分钟)

  通过参与前面几个环节的活动,幼儿已能初步懂得做错事没关系,只要正确对待是可以得到别人谅解的。此时组织幼儿相互讨论"小朋友有没有犯过错误?""犯了错误你是怎么做的?"让幼儿进一步指导做错事情不找理由是诚实的孩子,起到巩固教育效果的作用。

  5、课外延伸:

  让幼儿回家后像爸爸妈妈讲述自己犯错误找理由的事情,求得爸妈的原谅。第二天来园交流讨论,起到一个巩固提高的作用。

  七、小结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纲要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例如:我将教材中视频播放这一环节取消,而设置了课外延伸,让幼儿回家跟爸爸妈妈讲述自己犯错误推卸责任的事情,求得爸妈的原谅。第二天来园进行交流,以达到巩固的效果。否则课堂内容过多容易使幼儿接受不了,从而使课堂内容流于形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幼儿的生活体验入手,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幼儿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会"了,而且"懂"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八、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幼儿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大班教育随笔《大班吹牛大王》》:整个课程的孩子们都画得很认真,很认真,达到了这个课程的目标。放学后的时间到了,孩子们拿着自己画的作品向父母们说话的时候,看到他们天真可爱的样子,我也很高兴!

《大班随笔20173篇》:大班随笔2017第1篇  最近我发现班上的孩子有了一个坏毛病,那就是撒谎。今天上午户外活动时,乐乐说:“老师,我要上厕所。”接着佳佳也说:“我也要去。”本

《大班随笔大全3篇》:大班随笔大全第1篇  今天下午课外活动的时候,孩子们都在玩玩具,由于孩子在家都是独生子,独占独霸的习惯非常严重,再加上班内玩具数量不很充足,经常会出现两个孩子抢玩具的现象,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