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0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大班社会说课稿:做错事不找理由,是优秀的大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说教材
《做错事不找理由》是共同生活教材中大班社会交往主题单元中的内容。在此之前,幼儿已经学习了找朋友、愿意与人交往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以及社会交往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要从小培养幼儿“能说真话,能比较自觉地控制行为”。所以,在活动“做错事不找理由”中,我将以故事为载体,以幼儿生活中常见问题为切入点,通过作品分析、判断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帮助小熊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在对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判断分析中,在快乐的游戏中,知道犯错误不找理由,只要敢于承认,并能真诚的道歉、努力的改正或者做出弥补,就可以得到别人的谅解。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社会性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及社会性发展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要讲真话,做错事情不找理由、不推卸责任是一种诚实的行为
2、能力目标:能对生活中不诚实的行为进行评价,做到犯错误后主动承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喜欢做诚实的好孩子,感受诚实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幼儿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要讲真话,做错事情不找理由、不推卸责任是一种诚实的行为。所以将本条目标作为活动的重点。
重点的依据:大班阶段是诚实这一社会性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只有掌握了幼儿由于社会经验不够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在犯错后往往不知所措。因此让孩子了解犯错后一些正确的解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能对生活中不诚实的行为进行评价,做到犯错误后主动承认。
难点的依据:要对生活事件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既需要借助自身已有生活经验,又需要灵活运用活动中获得的新经验,同时自己的想法又要清楚表达,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和经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大班阶段是幼儿诚实这一社会性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大班幼儿犯错误后推卸责任、找借口的现象,这就是不诚实的现象。而对幼儿来说问题就是教育的切入点,通过学习使孩子成为一个真正诚实之人,为一生奠定良好的品质基础,同时也体现了《纲要》的规定。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幼儿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移情体验法
移情是幼儿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以此引发的情感共鸣。“做错事”这个话题本身是幼儿并不愿意面对的,但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以小猴犯错后的做法和心理感受引发讨论,因此懂得做错事并不可怕,知道正确的解决就会得到别人谅解。
3、生活再现法
社会性活动应尽可能的为幼儿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并以此来指导生活实践。在“评一评喜欢谁”游戏中,我运用设置生活情境的形式,将幼儿的生活场景重新的呈现出来,能帮助幼儿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
4、集体讨论法
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5、情感浸润法。
社会性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我努力将自己的教育意图渗透在情境之中,通过设问、追问、判断讨论、以及与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以情激情,以情染情,让幼儿的情感自然流露,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教育效果。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对幼儿进行目标培养时,主要采用了感知体验法、猜测讨论法、判断分析法、总结反思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活动一开始我会出示故事《站队的时候》的图片,直观形象的教具能将幼儿一下子带入情境之中。我会这样进行引导:“小朋友看,图片上都有谁啊?”、“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啊?”以此激发幼儿去认识、了解这个故事的愿望。
2、讲述故事“战队的时候”,引起幼儿思考,让幼儿知道做错事应该怎样做:(13分钟)
《站队的时候》这个故事讲了:小猴子在排队的时候将小兔子头上漂亮的蝴蝶结给拽了下来,但小猴子犯错却不承认,将错误推卸给后面的小猫的故事。
为了更好的落实活动目标,我将此故事分为了不找理由、改正错误、弥补错误,三个递进的教学层次。
第一层。我会结合课件讲述故事第一部分,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都有谁?谁把小兔子弄哭的?小朋友觉得是小猫做得吗?谁能说出真相来帮助小猫?随后根据幼儿的回答情况进行小结:做错了事情不能撒谎,要讲真话。
第二层。继续结合课件内容讲述故事第二部分,与幼儿讨论:“小猴子这样做对不对?”、“如果不对,哪里做得不对?”“你会跟小猴子说什么?”,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到:做错事后,要勇敢的承认错误,不找借口,不推卸责任。
第三层。通过提问,强化主题。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感受小猫的心理体验:“如果是你,发现好朋友因为自己的错误而伤心难过,你的心情会怎样?”“如果你是小猴子,你要对小猫说什么?”引导幼儿懂得:做错了事情,还应该努力的做出弥补,来得到别人的原谅。
在这个环节中,故事中的小猴子就像小朋友生活中的自己,小猴子犯的错误也是小朋友经常会碰到的,运用移情体验教学法,能够很好的落实本次的活动的重点。
3、通过组织幼儿评一评,喜欢谁,引导幼儿对生活中小朋友的行为做出判断评价。(7分钟)
社会活动应该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这不仅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也体现了社会性教育的生活化原则。在此环节中,我运用生活再现法,将幼儿生活中常常会犯的错误以及他们面对错误的行为再现下来,通过评比的方式,引导幼儿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解决活动目标中的难点。
首先,我设置两个生活情境:情境1是小刚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找理由:“是我妈妈忘了,和我没有关系。”情境2是小明不想吃胡萝卜,找到老师:“我爸爸不让我吃胡萝卜,可以少盛一点吗?”然后引导幼儿判断两种情境中小朋友的做法是对还是错,并说出理由。在这过程中我会对幼儿进行及时的引导。
4、幼儿相互交流,勇敢说出自己的犯错经历,感受诚实给自己带来的快乐。(5分钟)
通过参与前面几个环节的活动,幼儿已能初步懂得做错事没关系,只要正确对待是可以得到别人谅解的。此时组织幼儿相互讨论“小朋友有没有犯过错误?”“犯了错误你是怎么做的?”让幼儿进一步指导做错事情不找理由是诚实的孩子,起到巩固教育效果的作用。
5、课外延伸:
让幼儿回家后像爸爸妈妈讲述自己犯错误找理由的事情,求得爸妈的原谅。第二天来园交流讨论,起到一个巩固提高的作用。
七、小结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纲要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例如:我将教材中视频播放这一环节取消,而设置了课外延伸,让幼儿回家跟爸爸妈妈讲述自己犯错误推卸责任的事情,求得爸妈的原谅。第二天来园进行交流,以达到巩固的效果。否则课堂内容过多容易使幼儿接受不了,从而使课堂内容流于形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幼儿的生活体验入手,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幼儿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会”了,而且“懂”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八、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幼儿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一、说教材
《做错事不找理由》是共同生活教材中大班社会交往主题单元中的内容。在此之前,幼儿已经学习了找朋友、愿意与人交往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以及社会交往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要从小培养幼儿"能说真话,能比较自觉地控制行为"。所以,在活动"做错事不找理由"中,我将以故事为载体,以幼儿生活中常见问题为切入点,通过作品分析、判断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帮助小熊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在对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判断分析中,在快乐的游戏中,知道犯错误不找理由,只要敢于承认,并能真诚的道歉、努力的改正或者做出弥补,就可以得到别人的谅解。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社会性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及社会性发展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要讲真话,做错事情不找理由、不推卸责任是一种诚实的行为
2、能力目标:能对生活中不诚实的行为进行评价,做到犯错误后主动承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喜欢做诚实的好孩子,感受诚实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幼儿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要讲真话,做错事情不找理由、不推卸责任是一种诚实的行为。所以将本条目标作为活动的重点。
重点的依据:大班阶段是诚实这一社会性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只有掌握了幼儿由于社会经验不够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在犯错后往往不知所措。因此让孩子了解犯错后一些正确的解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能对生活中不诚实的行为进行评价,做到犯错误后主动承认。
难点的依据:要对生活事件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既需要借助自身已有生活经验,又需要灵活运用活动中获得的新经验,同时自己的想法又要清楚表达,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和经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大班阶段是幼儿诚实这一社会性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大班幼儿犯错误后推卸责任、找借口的现象,这就是不诚实的现象。而对幼儿来说问题就是教育的切入点,通过学习使孩子成为一个真正诚实之人,为一生奠定良好的品质基础,同时也体现了《纲要》的规定。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幼儿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移情体验法
移情是幼儿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以此引发的情感共鸣。"做错事"这个话题本身是幼儿并不愿意面对的,但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以小猴犯错后的做法和心理感受引发讨论,因此懂得做错事并不可怕,知道正确的解决就会得到别人谅解。3、生活再现法
社会性活动应尽可能的为幼儿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并以此来指导生活实践。在"评一评喜欢谁"游戏中,我运用设置生活情境的形式,将幼儿的生活场景重新的呈现出来,能帮助幼儿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
4、集体讨论法
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5、情感浸润法。
社会性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我努力将自己的教育意图渗透在情境之中,通过设问、追问、判断讨论、以及与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以情激情,以情染情,让幼儿的情感自然流露,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教育效果。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对幼儿进行目标培养时,主要采用了感知体验法、猜测讨论法、判断分析法、总结反思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活动一开始我会出示故事《站队的时候》的图片,直观形象的教具能将幼儿一下子带入情境之中。我会这样进行引导:"小朋友看,图片上都有谁啊?"、"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啊?"以此激发幼儿去认识、了解这个故事的愿望。
2、讲述故事"战队的时候",引起幼儿思考,让幼儿知道做错事应该怎样做:(13分钟)
《站队的时候》这个故事讲了:小猴子在排队的时候将小兔子头上漂亮的蝴蝶结给拽了下来,但小猴子犯错却不承认,将错误推卸给后面的小猫的故事。
为了更好的落实活动目标,我将此故事分为了不找理由、改正错误、弥补错误,三个递进的教学层次。
第一层。我会结合课件讲述故事第一部分,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都有谁?谁把小兔子弄哭的?小朋友觉得是小猫做得吗?谁能说出真相来帮助小猫?随后根据幼儿的回答情况进行小结:做错了事情不能撒谎,要讲真话。
第二层。继续结合课件内容讲述故事第二部分,与幼儿讨论:"小猴子这样做对不对?"、"如果不对,哪里做得不对?""你会跟小猴子说什么?",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到:做错事后,要勇敢的承认错误,不找借口,不推卸责任。
第三层。通过提问,强化主题。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感受小猫的心理体验:"如果是你,发现好朋友因为自己的错误而伤心难过,你的心情会怎样?""如果你是小猴子,你要对小猫说什么?"引导幼儿懂得:做错了事情,还应该努力的做出弥补,来得到别人的原谅。
在这个环节中,故事中的小猴子就像小朋友生活中的自己,小猴子犯的错误也是小朋友经常会碰到的,运用移情体验教学法,能够很好的落实本次的活动的重点。
3、通过组织幼儿评一评,喜欢谁,引导幼儿对生活中小朋友的行为做出判断评价。(7分钟)
社会活动应该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这不仅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也体现了社会性教育的生活化原则。在此环节中,我运用生活再现法,将幼儿生活中常常会犯的错误以及他们面对错误的行为再现下来,通过评比的方式,引导幼儿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解决活动目标中的难点。
首先,我设置两个生活情境:情境1是小刚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找理由:"是我妈妈忘了,和我没有关系。"情境2是小明不想吃胡萝卜,找到老师:"我爸爸不让我吃胡萝卜,可以少盛一点吗?"然后引导幼儿判断两种情境中小朋友的做法是对还是错,并说出理由。在这过程中我会对幼儿进行及时的引导。
4、幼儿相互交流,勇敢说出自己的犯错经历,感受诚实给自己带来的快乐。(5分钟)
通过参与前面几个环节的活动,幼儿已能初步懂得做错事没关系,只要正确对待是可以得到别人谅解的。此时组织幼儿相互讨论"小朋友有没有犯过错误?""犯了错误你是怎么做的?"让幼儿进一步指导做错事情不找理由是诚实的孩子,起到巩固教育效果的作用。
5、课外延伸:
让幼儿回家后像爸爸妈妈讲述自己犯错误找理由的事情,求得爸妈的原谅。第二天来园交流讨论,起到一个巩固提高的作用。
七、小结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纲要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例如:我将教材中视频播放这一环节取消,而设置了课外延伸,让幼儿回家跟爸爸妈妈讲述自己犯错误推卸责任的事情,求得爸妈的原谅。第二天来园进行交流,以达到巩固的效果。否则课堂内容过多容易使幼儿接受不了,从而使课堂内容流于形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幼儿的生活体验入手,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幼儿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会"了,而且"懂"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八、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幼儿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说课主题:大班社会环保课《植树造林 》 一、设计意图及教材分析: 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也日显紧迫,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我们的孩子生活无忧,社会环保意识淡泊,经常做出乱摘花草,随意攀登树木等行为,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的环保意识。所以对幼儿进行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树,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触,但幼儿对树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儿进一步去理解树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植树造林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益处。因此,对"树"的深层次的探究已是一个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为大班幼儿设计了一堂社会环保课----《植树造林》。 二、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分别对幼儿知识、情感、能力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 1、知道树木是人类、动物的好朋友,了解绿化的好处,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激发幼儿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看看、说说、听听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 我把活动目标一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三、活动准备: 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为了能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提供条件,我为活动作了以下准备。 1、各种树的照片 2、多媒体课件(山洪爆发、沙尘暴来袭、小动物搬家) 3、植树工具、小树 四,说教学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讲解法,活动开始部分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的在集体面前阐述自己的知识,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也更能形象直观的帮助幼儿理解同伴的讲解内容,能使幼儿更清楚观察和交流,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二、情景体验法:另外,我运用了多媒体,让幼儿从反面深刻地体验到植树造林让人们受益非浅,迫坏自然生态环境是不对的。三、动手操作法:在幼儿的思维达到最高潮时,让幼儿亲自动手种植小树苗也是幼儿情感的一种宣泄,为本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五、教学流程 本次活动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但这三个部分却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一)、活动开始部分 1、活动前我将收集到的照片、图片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博览会,一开始由我带领幼儿参观并作简单的讲解,并提问:你认识哪些树?是怎么样的?它们长在哪里?目的在于在幼儿好奇心的驱动下储存大量的感性表象,可以让幼儿在自己的发展水平上、在不同层次上思考,同时幼儿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中积累知识经验,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介绍树,幼儿观察后请幼儿将自己认识的树的图片、照片拿过来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请幼儿讲解自己的知识,和同伴分享经验,发展了幼儿的表阐述能力,提供给幼儿大胆表现的机会。其余幼儿在通过耐心倾听同伴的讲解直接获取信息,在和同伴的知识碰撞的同时积累经验。 (二)、第二部分,观看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的运用的优势在于视听结合,声图并茂,把教师难以讲解说清、无法直接感知的、抽象难懂的知识,生动的告诉幼儿,更聚说服力。幼儿从感知到理解,多媒体的运用恰倒好处,并自然合理地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突出重点。 1、播放沙尘暴侵袭的片段,画面中人们头裹纱巾在风沙中艰难地行走、司机因看不清道路发生车祸、交通堵塞 2、播放山洪爆发,水土流失,家离失所的场面,同龄儿童因此失学。 3、小动物搬家 通过观看,幼儿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加上教师适当的提问,更加有助于幼儿的知识经验的汇总。"为什么小动物会搬家?""为什么会山洪爆发?"这些问题的巧妙安排都使幼儿想到:因为没有树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三)、讨论 抓住这一思维我立即展开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迁移幼儿新获得的知识经验。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抛向幼儿:"你认为植树造林有什么用呢?"通过集体商讨、小组讨论、个别提问、教师巡回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的知识在这里作一个大汇总,也是对本次活动的检查,在讨论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快速的勾勒出幼儿的想法:防尘防沙、固土、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治理污水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最后让幼儿判断一组图片:乱砍伐树木、攀登树木、在树枝上悬挂物品、摇晃树木、给小树苗浇水、拔草、松土,为小树苗加上防护拦等让幼儿正确的判断这些行为的真伪,发展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 六、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爱玩爱动的特点,我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利用课后延伸时间带领幼儿到园内的种植园地去植树,借机还可以渗透3月12日是植树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此时,也真正的体现了教育的延续性、实效性,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为幼儿的一生发展作好了准备。
一、说教材
《做错事不找理由》是共同生活教材中大班社会交往主题单元中的内容。在此之前,幼儿已经学习了找朋友、愿意与人交往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以及社会交往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要从小培养幼儿“能说真话,能比较自觉地控制行为”。所以,在活动“做错事不找理由”中,我将以故事为载体,以幼儿生活中常见问题为切入点,通过作品分析、判断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帮助小熊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在对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判断分析中,在快乐的游戏中,知道犯错误不找理由,只要敢于承认,并能真诚的道歉、努力的改正或者做出弥补,就可以得到别人的谅解。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社会性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及社会性发展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要讲真话,做错事情不找理由、不推卸责任是一种诚实的行为
2、能力目标:能对生活中不诚实的行为进行评价,做到犯错误后主动承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喜欢做诚实的好孩子,感受诚实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幼儿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要讲真话,做错事情不找理由、不推卸责任是一种诚实的行为。所以将本条目标作为活动的重点。
重点的依据:大班阶段是诚实这一社会性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只有掌握了幼儿由于社会经验不够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在犯错后往往不知所措。因此让孩子了解犯错后一些正确的解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能对生活中不诚实的行为进行评价,做到犯错误后主动承认。
难点的依据:要对生活事件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既需要借助自身已有生活经验,又需要灵活运用活动中获得的新经验,同时自己的想法又要清楚表达,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和经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大班阶段是幼儿诚实这一社会性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大班幼儿犯错误后推卸责任、找借口的现象,这就是不诚实的现象。而对幼儿来说问题就是教育的切入点,通过学习使孩子成为一个真正诚实之人,为一生奠定良好的品质基础,同时也体现了《纲要》的规定。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幼儿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移情体验法
移情是幼儿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以此引发的情感共鸣。“做错事”这个话题本身是幼儿并不愿意面对的,但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以小猴犯错后的做法和心理感受引发讨论,因此懂得做错事并不可怕,知道正确的解决就会得到别人谅解。
3、生活再现法
社会性活动应尽可能的为幼儿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并以此来指导生活实践。在“评一评喜欢谁”游戏中,我运用设置生活情境的形式,将幼儿的生活场景重新的呈现出来,能帮助幼儿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
4、集体讨论法
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5、情感浸润法。
社会性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我努力将自己的教育意图渗透在情境之中,通过设问、追问、判断讨论、以及与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以情激情,以情染情,让幼儿的情感自然流露,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教育效果。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对幼儿进行目标培养时,主要采用了感知体验法、猜测讨论法、判断分析法、总结反思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活动一开始我会出示故事《站队的时候》的图片,直观形象的教具能将幼儿一下子带入情境之中。我会这样进行引导:“小朋友看,图片上都有谁啊?”、“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啊?”以此激发幼儿去认识、了解这个故事的愿望。
2、讲述故事“战队的时候”,引起幼儿思考,让幼儿知道做错事应该怎样做:(13分钟)
《站队的时候》这个故事讲了:小猴子在排队的时候将小兔子头上漂亮的蝴蝶结给拽了下来,但小猴子犯错却不承认,将错误推卸给后面的小猫的故事。
为了更好的落实活动目标,我将此故事分为了不找理由、改正错误、弥补错误,三个递进的教学层次。
第一层。我会结合课件讲述故事第一部分,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都有谁?谁把小兔子弄哭的?小朋友觉得是小猫做得吗?谁能说出真相来帮助小猫?随后根据幼儿的回答情况进行小结:做错了事情不能撒谎,要讲真话。
第二层。继续结合课件内容讲述故事第二部分,与幼儿讨论:“小猴子这样做对不对?”、“如果不对,哪里做得不对?”“你会跟小猴子说什么?”,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到:做错事后,要勇敢的承认错误,不找借口,不推卸责任。
第三层。通过提问,强化主题。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感受小猫的心理体验:“如果是你,发现好朋友因为自己的错误而伤心难过,你的心情会怎样?”“如果你是小猴子,你要对小猫说什么?”引导幼儿懂得:做错了事情,还应该努力的做出弥补,来得到别人的原谅。
在这个环节中,故事中的小猴子就像小朋友生活中的自己,小猴子犯的错误也是小朋友经常会碰到的,运用移情体验教学法,能够很好的落实本次的活动的重点。
3、通过组织幼儿评一评,喜欢谁,引导幼儿对生活中小朋友的行为做出判断评价。(7分钟)
社会活动应该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这不仅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也体现了社会性教育的生活化原则。在此环节中,我运用生活再现法,将幼儿生活中常常会犯的错误以及他们面对错误的行为再现下来,通过评比的方式,引导幼儿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解决活动目标中的难点。
首先,我设置两个生活情境:情境1是小刚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找理由:“是我妈妈忘了,和我没有关系。”情境2是小明不想吃胡萝卜,找到老师:“我爸爸不让我吃胡萝卜,可以少盛一点吗?”然后引导幼儿判断两种情境中小朋友的做法是对还是错,并说出理由。在这过程中我会对幼儿进行及时的引导。
4、幼儿相互交流,勇敢说出自己的犯错经历,感受诚实给自己带来的快乐。(5分钟)
通过参与前面几个环节的活动,幼儿已能初步懂得做错事没关系,只要正确对待是可以得到别人谅解的。此时组织幼儿相互讨论“小朋友有没有犯过错误?”“犯了错误你是怎么做的?”让幼儿进一步指导做错事情不找理由是诚实的孩子,起到巩固教育效果的作用。
5、课外延伸:
让幼儿回家后像爸爸妈妈讲述自己犯错误找理由的事情,求得爸妈的原谅。第二天来园交流讨论,起到一个巩固提高的作用。
七、小结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纲要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例如:我将教材中视频播放这一环节取消,而设置了课外延伸,让幼儿回家跟爸爸妈妈讲述自己犯错误推卸责任的事情,求得爸妈的原谅。第二天来园进行交流,以达到巩固的效果。否则课堂内容过多容易使幼儿接受不了,从而使课堂内容流于形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幼儿的生活体验入手,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幼儿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会”了,而且“懂”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八、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幼儿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做错事不找理由》
一、说教材
《做错事不找理由》是共同生活教材中大班社会交往主题单元中的内容。在此之前,幼儿已经学习了找朋友、愿意与人交往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以及社会交往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要从小培养幼儿"能说真话,能比较自觉地控制行为"。所以,在活动"做错事不找理由"中,我将以故事为载体,以幼儿生活中常见问题为切入点,通过作品分析、判断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帮助小熊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在对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判断分析中,在快乐的游戏中,知道犯错误不找理由,只要敢于承认,并能真诚的道歉、努力的改正或者做出弥补,就可以得到别人的谅解。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社会性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及社会性发展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知道要讲真话,做错事情不找理由、不推卸责任是一种诚实的行为
2、 能力目标:能对生活中不诚实的行为进行评价,做到犯错误后主动承认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喜欢做诚实的好孩子,感受诚实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幼儿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要讲真话,做错事情不找理由、不推卸责任是一种诚实的行为。所以将本条目标作为活动的重点。
重点的依据:大班阶段是诚实这一社会性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只有掌握了幼儿由于社会经验不够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在犯错后往往不知所措。因此让孩子了解犯错后一些正确的解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能对生活中不诚实的行为进行评价,做到犯错误后主动承认。
难点的依据:要对生活事件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既需要借助自身已有生活经验,又需要灵活运用活动中获得的新经验,同时自己的想法又要清楚表达,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和经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
大班阶段是幼儿诚实这一社会性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大班幼儿犯错误后推卸责任、找借口的现象,这就是不诚实的现象。而对幼儿来说问题就是教育的切入点,通过学习使孩子成为一个真正诚实之人,为一生奠定良好的品质基础,同时也体现了《纲要》的规定。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幼儿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移情体验法
移情是幼儿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以此引发的情感共鸣。"做错事"这个话题本身是幼儿并不愿意面对的,但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以小猴犯错后的做法和心理感受引发讨论,因此懂得做错事并不可怕,知道正确的解决就会得到别人谅解。3、生活再现法
社会性活动应尽可能的为幼儿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并以此来指导生活实践。在"评一评喜欢谁"游戏中,我运用设置生活情境的形式,将幼儿的生活场景重新的呈现出来,能帮助幼儿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
4、集体讨论法
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5、情感浸润法。
社会性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我努力将自己的教育意图渗透在情境之中,通过设问、追问、判断讨论、以及与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以情激情,以情染情,让幼儿的情感自然流露,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教育效果。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对幼儿进行目标培养时,主要采用了感知体验法、猜测讨论法、判断分析法、总结反思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活动一开始我会出示故事《站队的时候》的图片,直观形象的教具能将幼儿一下子带入情境之中。我会这样进行引导:"小朋友看,图片上都有谁啊?"、"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啊?"以此激发幼儿去认识、了解这个故事的愿望。
2、讲述故事"战队的时候",引起幼儿思考,让幼儿知道做错事应该怎样做:(13分钟)
《站队的时候》这个故事讲了:小猴子在排队的时候将小兔子头上漂亮的蝴蝶结给拽了下来,但小猴子犯错却不承认,将错误推卸给后面的小猫的故事。
为了更好的落实活动目标,我将此故事分为了不找理由、改正错误、弥补错误,三个递进的教学层次。
第一层。我会结合课件讲述故事第一部分,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都有谁?谁把小兔子弄哭的?小朋友觉得是小猫做得吗?谁能说出真相来帮助小猫?随后根据幼儿的回答情况进行小结:做错了事情不能撒谎,要讲真话。
第二层。继续结合课件内容讲述故事第二部分,与幼儿讨论:"小猴子这样做对不对?"、"如果不对,哪里做得不对?""你会跟小猴子说什么?",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到:做错事后,要勇敢的承认错误,不找借口,不推卸责任。
第三层。通过提问,强化主题。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感受小猫的心理体验:"如果是你,发现好朋友因为自己的错误而伤心难过,你的心情会怎样?""如果你是小猴子,你要对小猫说什么?"引导幼儿懂得:做错了事情,还应该努力的做出弥补,来得到别人的原谅。
在这个环节中,故事中的小猴子就像小朋友生活中的自己,小猴子犯的错误也是小朋友经常会碰到的,运用移情体验教学法,能够很好的落实本次的活动的重点。
3、通过组织幼儿评一评,喜欢谁,引导幼儿对生活中小朋友的行为做出判断评价。(7分钟)
社会活动应该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这不仅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也体现了社会性教育的生活化原则。在此环节中,我运用生活再现法,将幼儿生活中常常会犯的错误以及他们面对错误的行为再现下来,通过评比的方式,引导幼儿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解决活动目标中的难点。
首先,我设置两个生活情境:情境1是小刚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找理由:"是我妈妈忘了,和我没有关系。"情境2是小明不想吃胡萝卜,找到老师:"我爸爸不让我吃胡萝卜,可以少盛一点吗?"然后引导幼儿判断两种情境中小朋友的做法是对还是错,并说出理由。在这过程中我会对幼儿进行及时的引导。
4、幼儿相互交流,勇敢说出自己的犯错经历,感受诚实给自己带来的快乐。(5分钟)
通过参与前面几个环节的活动,幼儿已能初步懂得做错事没关系,只要正确对待是可以得到别人谅解的。此时组织幼儿相互讨论"小朋友有没有犯过错误?""犯了错误你是怎么做的?"让幼儿进一步指导做错事情不找理由是诚实的孩子,起到巩固教育效果的作用。
5、课外延伸:
让幼儿回家后像爸爸妈妈讲述自己犯错误找理由的事情,求得爸妈的原谅。第二天来园交流讨论,起到一个巩固提高的作用。
七、小结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纲要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例如:我将教材中视频播放这一环节取消,而设置了课外延伸,让幼儿回家跟爸爸妈妈讲述自己犯错误推卸责任的事情,求得爸妈的原谅。第二天来园进行交流,以达到巩固的效果。否则课堂内容过多容易使幼儿接受不了,从而使课堂内容流于形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幼儿的生活体验入手,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幼儿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会"了,而且"懂"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八、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幼儿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一 说教材
《电动玩具》是属于中班的科学活动,选自《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科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及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要求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培养其探索的兴趣,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四岁的孩子对理论知识较难明白,但如果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老师的讲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 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去了解电池的作用并学会正确使用电池。
2、 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利用语言向人表达。
3、 培养幼儿积极探索事物的奥妙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
前面两顶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后面一项是本活动的难点。
二 说教法学法
这一活动的对象是中班的幼儿,他们的年龄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以情景式教学方法为主,努力给幼儿创造一个可以供探究的环境,如我要把场地布置成一个电动工厂,可以让幼儿在这一环境中自由去安装玩具,同时我还采用了参与法,讨论法,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了更好地达到以幼儿为主体这一目标,我在这一活动中还通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拆一拆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 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我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里我采用了谈话进入:以嘟嘟玩具城的总经理给老师打来电话,说他们的玩具城明天就要开张,可是玩具城里的玩具有的却还没安装好,所以他们想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帮忙,问小朋友是否愿意去帮忙,以这种形式进入可以让幼儿感觉亲切,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第二部分: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的所在,也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部分。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这部分的设计,这里我也分了两小点:
1、 引导探索
在这一部分,我请配班老师扮演经理,由经理请我班的幼儿进玩具生产工厂参观,但在参观前经理要先向幼儿提出要求:在参观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自由摸一摸,拆一拆,做一做这些玩具,但要找出这些玩具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并在参观完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和老师。这样的的组织可以让幼儿带着目的去参观,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再次探索
在幼儿初步了解电池作用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电池,这里就请幼儿开始去帮助安装还没完成的电动玩具,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再一次的操作去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孩子电池安装进去了玩具仍无法动起来?这时老师可以在旁边给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们去看看玩具会动的小朋友,他们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由他们观察出来的结果引入到观察电池的外部特征,如请玩具不动的幼儿想一想:你用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你安装电池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再请玩具会动的幼儿示范安装电池。
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注意观察、别人,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培养他们的观察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里,我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负责安装电池,另一组幼儿负责检查,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与幼儿之间有一个沟通讨论的机会。
(四)扩散经验
在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总经理解决了问题的基础上过渡到让幼儿想一想电池还能使什么东西动起来?这一环节我打算:因为孩子帮经理解决了问题,所以经理要送他们每人一对电池,让他们尝试拿着电池去让我们身边的某些物体动起来。这样我可以让孩子学习环境从课堂转移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以达到让幼儿主动去观察周围事物的目标。
《大班毕业随笔3篇》:大班毕业随笔第1篇寄即将毕业的孩子还有一个多月孩子们就要幼儿园毕业了,心中真是不舍,我班的玉珍小朋友今天问我:“王老师,我上一年级,你还教我们吗?”一转眼三年过去
《幼儿大班随笔3篇》:幼儿大班随笔第1篇 “小淘气”的转变 欣欣是我们班有名的“小淘气”活动课上不光自己有好多小动作,还总是去打扰别的小朋友,孩子们常告他的状,我多
《幼儿大班教学随笔20篇》:第1篇幼儿大班教学随笔 习惯养的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影响幼儿学习习惯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幼儿养成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课堂纪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