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3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大班说课稿《不一样的我》,是优秀的大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说教材
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最初阶段,而自我意识正是自信心、自制力、自我评价能力等重要的心理品质形成的基础,非常需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从而充满自信地去迎接以学习为主要活动的人生新阶段。世界上的人成千上万,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外貌、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爱好等,然而虽然大班的孩子自我意识正在形成,他们还不能清楚地理解“我”就是“我”,“我”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这个课题目的是让孩子通过比较,由外及内地发现自己与同伴的外部特征的异同,了解到每一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语言领域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在新《纲要》中,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感受,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感受个体的多样性,知道每个人都与众不同的。
2、能力上:积极参与活动,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观察比较自己与同伴外部特征的异同,从而充分了解自我,形成自我意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能通过直观的观察比较,发现自己身上与众不同的特点。
2、难点:在实践体验中,能区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并愿意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达出来。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学习对象。”《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
1、情景教学法:我遵循以往用图片进行教学的传统模式,依据图片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知道图片上的内容,学会找出不同的地方。并会运用到其自己身上来。
2、课件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激发孩子的表达语言的能力。
3、角色游戏法: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他们自己来参与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4、提问法:设计提问,引导幼儿想问题,回答问题。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也是语言教育的任务之一。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谈话法,趣味游戏法。
1、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2、趣味游戏法:陶行知老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语句,正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3、观察法:观察能力是所有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在活动中培养观察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五、教学过程
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找不一样) 生活图片是幼儿最喜欢、最直接的、最易接受的教具,是阅读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用图片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不一样的我》。
(出示PPT图片)
1、师:春意盎然的花园里,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鲜花,瞧!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花朵的颜色、大小、形状,以及根茎叶等不同)
2、师:同样是花,但是有着那么多的不一样!花叶上还有几个可爱的小家伙在捉迷藏,我们看看它们是谁?小瓢虫,谁能把它们不一样的地方找出来?(瓢虫身上的斑点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数量也不一样;瓢虫身上的颜色不一样,有红色、黄色和白色等)
3、师:那么狗呢?它们哪里不一样?幼儿讲述(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斑点多、有的斑点少……)哈巴狗(长毛狗,毛发的颜色不一样)虽然都是小狗,可仔细一看他们长得也都不一样。
小结:从上面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同样是植物,同样是动物,可它们有着许多的不同,那么我们人呢?我们都一样吗?请两个小朋友来比一比。
(二)、理解活动内容,掌握学习方法(我们一样吗)
1、请两名幼儿走上前,请其他幼儿比比有什么不一样?
(1)男孩和女孩比:重点引导幼儿找出最大的不同:性别不一样。
师:谁能够找出它们最大的不同?
师:那两个男孩两个女孩都一样了吗?
(2)男孩和男孩比:身高、体型不一样。
师:两个男孩比好了,我们再来比比两个女孩。
(3)女孩和女孩比:肤色、五官(重点眼睛)不一样。
铺垫:我们的眼睛也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请两个小模特睁大眼睛。(单双眼皮,眼睛大小,眼珠颜色等)
小结:性别相同,我们也找出了那么多不一样的地方。
(4)那么老师和小朋友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大人和小孩年龄不一样)
师:我看见你们比的真开心,我也来和你们比比看,我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师:那我们大人长得都一样吗?我和你们的陈老师一样吗?
小结:原来我们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间,小朋友和大人之间,大人和大人都是不一样的,这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都是不一样。那你了解自己的长得什么样吗?今天我还给你们准备了小镜子,再找一个好朋友去空的地方比一比哪里不一样?
2、和好朋友比不一样
引导幼儿先照镜子,再和好朋友比不一样。(想一想还有那些地方可以比)
3、现在谁来说一说你长得怎么样?(请幼儿说一说)
小结:刚才大家找了很多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其实只要我们多关注自己多关注别人,就能发现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
4、游戏:找朋友
(1)接下来我们来玩个游戏吧,我来说他的特征,请你们来猜猜这个小朋友是谁?
(2)老师说说某个幼儿特别的地方,其他小朋友猜一猜是谁。
小结: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很快就能找出他是谁,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三)、迁移活动主题,渗透实践运用能力。
1、在家里有没有人和你比较像呢?你长得像谁?
(原来我们和爸爸妈妈长得有点像,我们和爸爸妈妈之间有血缘关系,是遗传让我们长得相像)
2、回家在和全家人一起找一找、比一比你们哪里一样,哪里有不一样呢?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合作画《希望幼儿园》
一、设计意图
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终身教育是我活动的两大特色。幼儿园是现代幼儿生活学习最为熟悉的环境之一,活动开始我就从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情感态度着手,注重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在整个活动中我都是强调以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为中心培养幼儿的兴趣。有了这种兴趣才能让幼儿对下面乃至今后的艺术活动保持积极的心态,这种心态对幼儿以后的工作学习都是会有影响的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活动中要求幼儿手脑眼并用的活动起来,《纲要》对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以往我们的美术活动基本是以幼儿单独进行创作的形式来进行,忽略了美术活动中幼儿的交往和合作。而合作画的关键是要作画的人之间默契的配合。这中配合说简单也不简单,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说难也不难只要幼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不难完成。在教师适时的引导和集体作画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就让幼儿手脑眼结合协调并用的,它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其潜移默化性,是比较适合幼儿。这样既能面向全体又能保护好他们对艺术表现的积极性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活动中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对幼儿表达出现困难的地方加以点拨。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参与到活动中。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的以上设计思路我制定了情感、认知、技能等三方面内容的目标。
第一点是:通过活动,激发幼儿表现艺术美的兴趣。萌发幼儿乐意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情感。第二点是:在活动中让幼儿明白协调好与同伴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协调能力。第三点是: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造型各异的建筑并尝试协作完成一件作品。
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纲要》中也曾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所以我把第一点作为我活动的重点。这条目标将会体现在我整个活动当中。孩子是充满好奇心的,我会抓住这一特点让活动以不同于常的形式出现。比如:我会在课前带孩子们玩“我设计的幼儿园”的建构游戏,让他们对幼儿园建筑有大概的了解。然后,演示各种不同造型的幼儿园建筑进一步引起他们对绘画的兴趣。而绘画时不是单一的想象而是手脑眼多种感官结合来进行。这样,让他们在新奇之余会跟着不自觉的丰富、积累经验。第二点是认知方面,虽然大班幼儿的美术技能掌握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其小肌肉群发展还不够完善。况且,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也不够所以要通过协商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件作品是有些难度的,所以就把他当作一个具体目标来执行。并且意识到,原来我们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表现我们生活中的美。第三点是我活动的难点。由于整个绘画是靠小组合作完成的是与合作伙伴间配合好与否密切相关的。活动中难免发现问题。这时必须让幼儿学会解决这问题,其中的道理是幼儿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时时会用到的也就是说可以被幼儿持续所用的。因此我把它当作难点来执行。具体绘画中我不会强调幼儿所设计造型的规范性及准确性,而是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在观看教师的演示指导后,凭借自己的经验与同伴适当的商量交流来尝试完成一件合作设计画。将他们现有的理解、想象引导到更深的方面,进一步表现创造的欲望和热情。
三、教材选择与分析
现行的《纲要》要求我们所选的教育内容是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来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而《希望幼儿园》这一美术活动正符合了这一要求。就大班幼儿而言,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心理活动概括性和有意性的表现更为明显。观察力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具体形象性思维较为成熟,而抽象逻辑性思维则处于萌芽状态。简单地说他们的好奇心已不再仅仅是看别人表演而是想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来得以满足。幼儿已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和相关的技能,在这个时候,需要老师积极的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并把它们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让幼儿了解生活中还有许多与他们一样大的小朋友需要大家的帮助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可以切身感受到的美。活动中激起幼儿为他们设计一个漂亮的幼儿园的愿望,进而让幼儿在关心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验温暖,获得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了他们潜在的求知欲。同时幼儿能充分展开想象通过说说、画画使他们的表现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整个绘画过程中是需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的,这时绘画的人手眼要协调而与其配合的人动作也应是协调好的。活动中选择了“合作画”这种集体创作的形式,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互相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也让幼儿了解生活中还可以用许多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生活中的美。虽然,这样的绘画方式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却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机会,由于教材难易度恰倒好处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所以使整个活动成为他们满足自己求知欲,让他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同时也自愿自主的情况下达到掌握某种技能的游戏过程。这也正是响应了《纲要》在艺术领域内容选择中提出的能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的要求。
四、说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应教学的需要,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首先,要求幼儿在课前已有“我喜欢的幼儿园”的建构游戏活动经验;其次,通过家园共育活动方式,邀请家长一起配合让幼儿简单了解贫困地区孩子的生活情况及有关帮助他们的爱心活动资料搜集。 这样,让幼儿获得相关的生活经验,为激起幼儿合作创作画《希望幼儿园》美术活动做铺垫。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集中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帮助幼儿了解幼儿园的相关建筑,为幼儿参与本次活动课前知识技能的做铺垫。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图片和创设一个为贫困地区小朋友设计一间《希望幼儿园》的主题情景来贯穿活动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张全开的图画纸,油画棒等学习用具。
完成一次教育不是一节课一个活动就可以了的,而是与其前延后续密不可分的,所以课前知识的渗透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另外,艺术氛围浓否对艺术活动的进行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要创设一个理想的作画空间让幼儿能轻快愉悦的进行作画。首先应有一个足够大的幼儿合作画的场地空间,然后还要准备适合进行本次活动的辅助材料和用具。当然,好听的音乐也是不可缺少的在绘画时放一些幼儿熟悉的极富表现力的音乐,帮助幼儿再现一些生动的形象是能激起幼儿想象的。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活动的开始部分,通过照片、图片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激发幼儿参与创作的兴趣。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同时采用展示法,通过幼儿展示自己及欣赏同伴作品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表现能力逐步充满信心。其中也通过了幼儿间的互补学习等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 的理念。整个活动的前部分是老师与幼儿的互动,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活动中老师为激发幼儿说的欲望和热情,积极创设了一个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本领的情境,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但有师幼的互动,主要还是幼儿与幼儿的互动,活动中老师鼓励幼儿带着自己的思路,大胆去探索、尝试、合作创作。我认为整个活动的指导难点是如何在创作活动中鼓励幼儿用言语进行交流,进一步表现创造的欲望和热情。并体验这种合作的乐趣,强化幼儿的集体意识。
六、说教学程序:
有了以上这些分析和准备,根据教学需要,本次活动我设计了八个环节:经验准备-欣赏引题―激发兴趣―幼儿操作―展示交流等五个环节。
(一)开门见山式提问,直奔主题。( 导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
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老师:“说说我们们幼儿园有些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幼儿园里的什么地方,还想在幼儿园里添加一些什么建筑?” 这样一边演示一边用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兴趣。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利用幼儿学过的本领,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二)通过欣赏和观察,积累知识经验,并激发幼儿进行融合再现的意愿。
1、经验准备:有了之前的观察幼儿园的经验准备后,孩子对于在绘画过程中需要把握幼儿园建筑物的结构、形态等特点,有了一些了解,为合作设计活动做铺垫。
2、欣赏重现,以谈论的方式,激发兴趣。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
3、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幼儿进行分工组合。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三个环节。
(三)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分组合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幼儿分组操作:在幼儿确定构思和意图之后,启发幼儿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自由操作探索,给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次活动的知识点(难点)。
(四)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请每一组派一位幼儿(讲解员),大胆的向大家分别介绍自己那一组设计的幼儿园有哪些特点?新奇在哪里?从而体验审美愉悦,达到自我评价。这一环节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绘画是幼儿表现自我,创造世界的一种有效的语言,我们要不断的培养幼儿在绘画方面的自信心。尊重幼儿的艺术表现,合理评价幼儿的作品,就能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孩子就会大胆、自信的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世界!
说课主题:大班社会环保课《植树造林 》 一、设计意图及教材分析: 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也日显紧迫,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我们的孩子生活无忧,社会环保意识淡泊,经常做出乱摘花草,随意攀登树木等行为,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的环保意识。所以对幼儿进行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树,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触,但幼儿对树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儿进一步去理解树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植树造林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益处。因此,对"树"的深层次的探究已是一个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为大班幼儿设计了一堂社会环保课----《植树造林》。 二、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分别对幼儿知识、情感、能力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 1、知道树木是人类、动物的好朋友,了解绿化的好处,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激发幼儿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看看、说说、听听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 我把活动目标一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三、活动准备: 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为了能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提供条件,我为活动作了以下准备。 1、各种树的照片 2、多媒体课件(山洪爆发、沙尘暴来袭、小动物搬家) 3、植树工具、小树 四,说教学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讲解法,活动开始部分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的在集体面前阐述自己的知识,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也更能形象直观的帮助幼儿理解同伴的讲解内容,能使幼儿更清楚观察和交流,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二、情景体验法:另外,我运用了多媒体,让幼儿从反面深刻地体验到植树造林让人们受益非浅,迫坏自然生态环境是不对的。三、动手操作法:在幼儿的思维达到最高潮时,让幼儿亲自动手种植小树苗也是幼儿情感的一种宣泄,为本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五、教学流程 本次活动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但这三个部分却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一)、活动开始部分 1、活动前我将收集到的照片、图片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博览会,一开始由我带领幼儿参观并作简单的讲解,并提问:你认识哪些树?是怎么样的?它们长在哪里?目的在于在幼儿好奇心的驱动下储存大量的感性表象,可以让幼儿在自己的发展水平上、在不同层次上思考,同时幼儿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中积累知识经验,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介绍树,幼儿观察后请幼儿将自己认识的树的图片、照片拿过来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请幼儿讲解自己的知识,和同伴分享经验,发展了幼儿的表阐述能力,提供给幼儿大胆表现的机会。其余幼儿在通过耐心倾听同伴的讲解直接获取信息,在和同伴的知识碰撞的同时积累经验。 (二)、第二部分,观看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的运用的优势在于视听结合,声图并茂,把教师难以讲解说清、无法直接感知的、抽象难懂的知识,生动的告诉幼儿,更聚说服力。幼儿从感知到理解,多媒体的运用恰倒好处,并自然合理地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突出重点。 1、播放沙尘暴侵袭的片段,画面中人们头裹纱巾在风沙中艰难地行走、司机因看不清道路发生车祸、交通堵塞 2、播放山洪爆发,水土流失,家离失所的场面,同龄儿童因此失学。 3、小动物搬家 通过观看,幼儿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加上教师适当的提问,更加有助于幼儿的知识经验的汇总。"为什么小动物会搬家?""为什么会山洪爆发?"这些问题的巧妙安排都使幼儿想到:因为没有树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三)、讨论 抓住这一思维我立即展开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迁移幼儿新获得的知识经验。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抛向幼儿:"你认为植树造林有什么用呢?"通过集体商讨、小组讨论、个别提问、教师巡回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的知识在这里作一个大汇总,也是对本次活动的检查,在讨论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快速的勾勒出幼儿的想法:防尘防沙、固土、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治理污水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最后让幼儿判断一组图片:乱砍伐树木、攀登树木、在树枝上悬挂物品、摇晃树木、给小树苗浇水、拔草、松土,为小树苗加上防护拦等让幼儿正确的判断这些行为的真伪,发展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 六、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爱玩爱动的特点,我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利用课后延伸时间带领幼儿到园内的种植园地去植树,借机还可以渗透3月12日是植树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此时,也真正的体现了教育的延续性、实效性,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为幼儿的一生发展作好了准备。
一、说教材
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最初阶段,而自我意识正是自信心、自制力、自我评价能力等重要的心理品质形成的基础,非常需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从而充满自信地去迎接以学习为主要活动的人生新阶段。世界上的人成千上万,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外貌、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爱好等,然而虽然大班的孩子自我意识正在形成,他们还不能清楚地理解“我”就是“我”,“我”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这个课题目的是让孩子通过比较,由外及内地发现自己与同伴的外部特征的异同,了解到每一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语言领域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在新《纲要》中,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感受,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感受个体的多样性,知道每个人都与众不同的。
2、能力上:积极参与活动,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观察比较自己与同伴外部特征的异同,从而充分了解自我,形成自我意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能通过直观的观察比较,发现自己身上与众不同的特点。
2、难点:在实践体验中,能区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并愿意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达出来。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学习对象。”《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
1、情景教学法:我遵循以往用图片进行教学的传统模式,依据图片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知道图片上的内容,学会找出不同的地方。并会运用到其自己身上来。
2、课件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激发孩子的表达语言的能力。
3、角色游戏法: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他们自己来参与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4、提问法:设计提问,引导幼儿想问题,回答问题。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也是语言教育的任务之一。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谈话法,趣味游戏法。
1、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2、趣味游戏法:陶行知老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语句,正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3、观察法:观察能力是所有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在活动中培养观察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五、教学过程
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找不一样) 生活图片是幼儿最喜欢、最直接的、最易接受的教具,是阅读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用图片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不一样的我》。
(出示PPT图片)
1、师:春意盎然的花园里,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鲜花,瞧!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花朵的颜色、大小、形状,以及根茎叶等不同)
2、师:同样是花,但是有着那么多的不一样!花叶上还有几个可爱的小家伙在捉迷藏,我们看看它们是谁?小瓢虫,谁能把它们不一样的地方找出来?(瓢虫身上的斑点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数量也不一样;瓢虫身上的颜色不一样,有红色、黄色和白色等)
3、师:那么狗呢?它们哪里不一样?幼儿讲述(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斑点多、有的斑点少……)哈巴狗(长毛狗,毛发的颜色不一样)虽然都是小狗,可仔细一看他们长得也都不一样。
小结:从上面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同样是植物,同样是动物,可它们有着许多的不同,那么我们人呢?我们都一样吗?请两个小朋友来比一比。
(二)、理解活动内容,掌握学习方法(我们一样吗)
1、请两名幼儿走上前,请其他幼儿比比有什么不一样?
(1)男孩和女孩比:重点引导幼儿找出最大的不同:性别不一样。
师:谁能够找出它们最大的不同?
师:那两个男孩两个女孩都一样了吗?
(2)男孩和男孩比:身高、体型不一样。
师:两个男孩比好了,我们再来比比两个女孩。
(3)女孩和女孩比:肤色、五官(重点眼睛)不一样。
铺垫:我们的眼睛也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请两个小模特睁大眼睛。(单双眼皮,眼睛大小,眼珠颜色等)
小结:性别相同,我们也找出了那么多不一样的地方。
(4)那么老师和小朋友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大人和小孩年龄不一样)
师:我看见你们比的真开心,我也来和你们比比看,我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师:那我们大人长得都一样吗?我和你们的陈老师一样吗?
小结:原来我们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间,小朋友和大人之间,大人和大人都是不一样的,这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都是不一样。那你了解自己的长得什么样吗?今天我还给你们准备了小镜子,再找一个好朋友去空的地方比一比哪里不一样?
2、和好朋友比不一样
引导幼儿先照镜子,再和好朋友比不一样。(想一想还有那些地方可以比)
3、现在谁来说一说你长得怎么样?(请幼儿说一说)
小结:刚才大家找了很多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其实只要我们多关注自己多关注别人,就能发现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
4、游戏:找朋友
(1)接下来我们来玩个游戏吧,我来说他的特征,请你们来猜猜这个小朋友是谁?
(2)老师说说某个幼儿特别的地方,其他小朋友猜一猜是谁。
小结: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很快就能找出他是谁,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三)、迁移活动主题,渗透实践运用能力。
1、在家里有没有人和你比较像呢?你长得像谁?
(原来我们和爸爸妈妈长得有点像,我们和爸爸妈妈之间有血缘关系,是遗传让我们长得相像)
2、回家在和全家人一起找一找、比一比你们哪里一样,哪里有不一样呢?
1、教材分析
此次绘画活动选自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学前班用书下册,第六单元活动《我的春天》。因为春天来到了处处欢歌笑语、鸟语花香、春光一片,景色非常美好,孩子们十分感兴趣,也非常需要了解和知道有关春天方面的知识。同时这一单元的内容在教材中站有了很重要的位置,有许多故事、儿歌、歌曲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可见春天内容在下册教材中是孩子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内容。本次活动是在科学认识春天的特征;音乐学习歌曲《春天来了》;歌曲表演《春天在哪里》的基础上展开的绘画活动。符合季节变化的需要;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孩子们的心理需要。题目改为《我喜欢的春天》,更能表达出孩子们盼望春天热爱春天的情感。
2、幼儿情况分析
我们班是学前班,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相对是比较强的,但在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发现和观察、对美的创造和表达以及集体创作等能力上还需要加强,所以我决定在我们班开展这次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合作绘画活动《我喜欢的春天》,不但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孩子们友好合作、团队精神等多方面的能力。
3、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春天的特征,抓住春天里有代表性的景色进行绘画创作,能够统一构思和意见。在绘画的过程中锻炼小朋友们友好合作、互动交流、积极配合等多种品质和能力。
4、教学目标
(1)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绘画、剪贴等手工技能,合作表现春天的美丽景色。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及相互协作的精神。
(3)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及对美的表现力。
5、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一份,(内容为春天里的各种景色)。MP3动画歌曲一盘《春天在哪里》
学具:白纸六张、蜡笔、铅笔、记号笔、皱纹纸、旅游帽、奖品若干。
活动:孩子们在课前进行观察春天和找春天的活动。
二、说设计
(一)教法
我主要采用是提问法、充实法、讨论法、评优法、总结法、动静结合法。通过提问让小朋友们说出在课前他们是怎样进行观察春天的活动的,看到和感觉到了那些春天的特征。通过充实法孩子们观看课件丰富视野,补充了认识的不足。通过讨论法,孩子们决定本组要进行的绘画或手工创作内容。通过评优法,鼓励优胜合作的小组增强集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简短总结法,老师说出孩子们的成绩和不足,肯定大家合作的精神。最后动静结合法,不但轻松了孩子们的身体,振奋了孩子们的精神,还使本次活动得到了提升。
(二)、学法
孩子们课前先要进行观察春天特征的一些活动,这样有利于丰富思想和回答问题。再让孩子们在观看课件,欣赏美丽的春天景象,丰富和加深对春天特征的认识,有助于下一步的绘画创作。接着孩子们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既要进行命题的讨论和还要进行分工的讨论。孩子们在进行绘画创作过程中,分成六个组进行集体绘画,大家要互相配合,共同努力,献计献策。最后孩子们一起观看动画,边唱边跳《春天在哪里》,人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三)、教学程序
1、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的兴趣。
(1)、师:春天到了,春姑娘悄悄的飞来了,小朋友你感觉到春天的来临了吗?(出示春姑娘教具)
(2)师:老师让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星期日一起走出家门上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谁找到了?给我们大家讲一讲。‘
(3)幼儿回答各种各样的所见所闻。
2、观看动画,加深丰富幼儿对春天特征的认识和印象。
(1)、春姑娘飞来了,洒落大地一些五颜六色的鲜花。
(2)、春雨下了,种子发芽了。
(3)、小燕子飞来了,唧唧喳喳的叫着,柳树在随风轻摆。
(4)、鲜花开了,引来了一些蜜蜂和蝴蝶嬉戏玩耍。
(5)、小朋友们跑来了,他们正在放风筝。
(6)、拖拉机响了“嘟嘟嘟”,农民伯伯忙着耕田了。
3、激发起幼儿兴趣然后进行分组讨论,确定绘画创作和手工创作命题。
(1)师:春天太美了,我们怎样才能把春天留下来呢?除了绘画,还可以怎样做呢?
(2)幼儿开始进行分组讨论怎样表现,老师及时肯定并进行简单示范。
4、幼儿开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表现《我喜欢的春天》。由组长带领进行如何布局?画什么?做什么?明确分工,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1)、幼儿分成六组,可进行绘画《春姑娘》;手工《迎春花》;绘画《春雨和种子》;绘画《蜜蜂和鲜花》;手工《柳树叶儿》;绘画《小燕子》等的创作。
(2)幼儿进行绘画,教师进行全班指导和个别指导。
让孩子们在绘画和手工创作过程中准确和熟练的表达出自己眼中看到的和心中想象的春天景色。学会合作绘画并有统一的构思和意见。
5、进行作品展评,请完成绘画和手工创作的小朋友代表讲述作品的内容和想法。选出最美的春天景色图,并进行发奖。
6、教师简短总结。
小朋友们在这次《我喜欢的春天》绘画创作中学会了许多本领,如:学会了观察、构思、布局还学会了分工与合作,因为小朋友们想自己小组取得胜利就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只有集体合作速度才能加快、力量才能更大、智慧才能更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7、动静结合,增强气氛。
(1)、播放动画歌曲《春天在那里》,小朋友们一起进行歌表演,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
8、活动结束。
(1)、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高高兴兴走出教室,上大自然中去游戏、去观察春天了!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
(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
(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幼儿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
4、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
5、展示自己: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幼儿有互相学习、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
6、操作表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
7、分享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一、设计意图
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终身教育是我活动的两大特色。幼儿园是现代幼儿生活学习最为熟悉的环境之一,活动开始我就从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情感态度着手,注重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在整个活动中我都是强调以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为中心培养幼儿的兴趣。有了这种兴趣才能让幼儿对下面乃至今后的艺术活动保持积极的心态,这种心态对幼儿以后的工作学习都是会有影响的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活动中要求幼儿手脑眼并用的活动起来,《纲要》对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以往我们的美术活动基本是以幼儿单独进行创作的形式来进行,忽略了美术活动中幼儿的交往和合作。而合作画的关键是要作画的人之间默契的配合。这中配合说简单也不简单,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说难也不难只要幼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不难完成。在教师适时的引导和集体作画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就让幼儿手脑眼结合协调并用的,它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其潜移默化性,是比较适合幼儿。这样既能面向全体又能保护好他们对艺术表现的积极性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活动中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对幼儿表达出现困难的地方加以点拨。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参与到活动中。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的以上设计思路我制定了情感、认知、技能等三方面内容的目标。
第一点是:通过活动,激发幼儿表现艺术美的兴趣。萌发幼儿乐意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情感。第二点是:在活动中让幼儿明白协调好与同伴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协调能力。第三点是: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造型各异的建筑并尝试协作完成一件作品。
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纲要》中也曾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所以我把第一点作为我活动的重点。这条目标将会体现在我整个活动当中。孩子是充满好奇心的,我会抓住这一特点让活动以不同于常的形式出现。比如:我会在课前带孩子们玩“我设计的幼儿园”的建构游戏,让他们对幼儿园建筑有大概的了解。然后,演示各种不同造型的幼儿园建筑进一步引起他们对绘画的兴趣。而绘画时不是单一的想象而是手脑眼多种感官结合来进行。这样,让他们在新奇之余会跟着不自觉的丰富、积累经验。第二点是认知方面,虽然大班幼儿的美术技能掌握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其小肌肉群发展还不够完善。况且,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也不够所以要通过协商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件作品是有些难度的,所以就把他当作一个具体目标来执行。并且意识到,原来我们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表现我们生活中的美。第三点是我活动的难点。由于整个绘画是靠小组合作完成的是与合作伙伴间配合好与否密切相关的。活动中难免发现问题。这时必须让幼儿学会解决这问题,其中的道理是幼儿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时时会用到的也就是说可以被幼儿持续所用的。因此我把它当作难点来执行。具体绘画中我不会强调幼儿所设计造型的规范性及准确性,而是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在观看教师的演示指导后,凭借自己的经验与同伴适当的商量交流来尝试完成一件合作设计画。将他们现有的理解、想象引导到更深的方面,进一步表现创造的欲望和热情。
三、教材选择与分析
现行的《纲要》要求我们所选的教育内容是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来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而《希望幼儿园》这一美术活动正符合了这一要求。就大班幼儿而言,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心理活动概括性和有意性的表现更为明显。观察力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具体形象性思维较为成熟,而抽象逻辑性思维则处于萌芽状态。简单地说他们的好奇心已不再仅仅是看别人表演而是想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来得以满足。幼儿已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和相关的技能,在这个时候,需要老师积极的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并把它们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让幼儿了解生活中还有许多与他们一样大的小朋友需要大家的帮助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可以切身感受到的美。活动中激起幼儿为他们设计一个漂亮的幼儿园的愿望,进而让幼儿在关心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验温暖,获得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了他们潜在的求知欲。同时幼儿能充分展开想象通过说说、画画使他们的表现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整个绘画过程中是需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的,这时绘画的人手眼要协调而与其配合的人动作也应是协调好的。活动中选择了“合作画”这种集体创作的形式,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互相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也让幼儿了解生活中还可以用许多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生活中的美。虽然,这样的绘画方式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却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机会,由于教材难易度恰倒好处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所以使整个活动成为他们满足自己求知欲,让他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同时也自愿自主的情况下达到掌握某种技能的游戏过程。这也正是响应了《纲要》在艺术领域内容选择中提出的能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的要求。
四、说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应教学的需要,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首先,要求幼儿在课前已有“我喜欢的幼儿园”的建构游戏活动经验;其次,通过家园共育活动方式,邀请家长一起配合让幼儿简单了解贫困地区孩子的生活情况及有关帮助他们的爱心活动资料搜集。
这样,让幼儿获得相关的生活经验,为激起幼儿合作创作画《希望幼儿园》美术活动做铺垫。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集中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帮助幼儿了解幼儿园的相关建筑,为幼儿参与本次活动课前知识技能的做铺垫。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图片和创设一个为贫困地区小朋友设计一间《希望幼儿园》的主题情景来贯穿活动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张全开的图画纸,油画棒等学习用具。
完成一次教育不是一节课一个活动就可以了的,而是与其前延后续密不可分的,所以课前知识的渗透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另外,艺术氛围浓否对艺术活动的进行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要创设一个理想的作画空间让幼儿能轻快愉悦的进行作画。首先应有一个足够大的幼儿合作画的场地空间,然后还要准备适合进行本次活动的辅助材料和用具。当然,好听的音乐也是不可缺少的在绘画时放一些幼儿熟悉的极富表现力的音乐,帮助幼儿再现一些生动的形象是能激起幼儿想象的。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活动的开始部分,通过照片、图片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激发幼儿参与创作的兴趣。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同时采用展示法,通过幼儿展示自己及欣赏同伴作品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表现能力逐步充满信心。其中也通过了幼儿间的互补学习等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整个活动的前部分是老师与幼儿的互动,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活动中老师为激发幼儿说的欲望和热情,积极创设了一个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本领的情境,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但有师幼的互动,主要还是幼儿与幼儿的互动,活动中老师鼓励幼儿带着自己的思路,大胆去探索、尝试、合作创作。我认为整个活动的指导难点是如何在创作活动中鼓励幼儿用言语进行交流,进一步表现创造的欲望和热情。并体验这种合作的乐趣,强化幼儿的集体意识。
六、说教学程序:
有了以上这些分析和准备,根据教学需要,本次活动我设计了八个环节:经验准备-欣赏引题—激发兴趣—幼儿操作—展示交流等五个环节。
(一)开门见山式提问,直奔主题。(导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
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老师:“说说我们们幼儿园有些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幼儿园里的什么地方,还想在幼儿园里添加一些什么建筑?”
这样一边演示一边用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兴趣。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利用幼儿学过的本领,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二)通过欣赏和观察,积累知识经验,并激发幼儿进行融合再现的意愿。
1、经验准备:有了之前的观察幼儿园的经验准备后,孩子对于在绘画过程中需要把握幼儿园建筑物的结构、形态等特点,有了一些了解,为合作设计活动做铺垫。
2、欣赏重现,以谈论的方式,激发兴趣。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
3、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幼儿进行分工组合。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三个环节。
(三)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分组合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幼儿分组操作:在幼儿确定构思和意图之后,启发幼儿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自由操作探索,给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次活动的知识点(难点)。
(四)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请每一组派一位幼儿(讲解员),大胆的向大家分别介绍自己那一组设计的幼儿园有哪些特点?新奇在哪里?从而体验审美愉悦,达到自我评价。这一环节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绘画是幼儿表现自我,创造世界的一种有效的语言,我们要不断的培养幼儿在绘画方面的自信心。尊重幼儿的艺术表现,合理评价幼儿的作品,就能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孩子就会大胆、自信的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世界!
《幼儿园大班随笔3篇》:幼儿园大班随笔第1篇 “小淘气”的转变 欣欣是咱们班有名的“小淘气”活动课上不光自我有好多小动作,还总是去打扰别的小兄弟姐妹,孩子们常告他的
《教师随笔幼儿园19篇》:第1篇教师随笔幼儿园 教育随笔: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有效策略 通过近一年语言学科领域小组成员的教学活动实录分析研讨,大家对比各自与优秀教师在语言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种类及问题,发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幼儿园学前班随笔13篇》:第1篇幼儿园学前班随笔 当前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这是一件好事情。但笔者觉得,现在许多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正在步入一个误区,严重违背了幼儿的成长发育特点,让笔者忍不住想说道说道。 笔者认为,幼儿教育的重点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