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4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大班说课稿:人类的好朋友青蛙,是优秀的大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整个活动,我运用了观察法、讨论法、尝试法、游戏法等几种方法相结合,动静交替,使幼儿在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等活动中,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引导幼儿认识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2.了解两栖动物独特的生活习性,知道一些两栖动物的名称,感受两栖动物奇特的本领。
3.让幼儿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教育幼儿要保护它们,增强环保意识。
二、重点、难点: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我以为教材重点是帮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青蛙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的知识。
教材难点:幼儿学习排列青蛙生长过程。知道一些两栖动物的名称,感受两栖动物奇特的本领。
三、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
采用谜语引出课题,引起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
1.让幼儿以小记者的身份进入实验室采访,充分体现幼儿主体性。
2.采访结束幼儿讲述自己看到的一切,教师进行总结,体现了教师在幼儿学习活动中处于支持者、引导者的地位。
3.让幼儿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用题纸做练习,进一步巩固幼儿所学知识。
第三部分
教师与幼儿一起把青蛙送回家,用行动来体现保护动物,爱护青蛙。
四、活动方法的选用:
整个活动,我运用了观察法、讨论法、尝试法、游戏法等几种方法相结合,动静交替,使幼儿在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等活动中,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
五、总结:
从整节课的设计上,我紧紧围绕新纲要的思想,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从而使幼儿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始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表达,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朋友一起听音乐四散做自己喜爱的动作,音乐一停,老师问:谁是木头人?小朋友回答:我是木头人,同时摆好一个造型不动,老师检查。
第二环节的游戏:我最爱运动是本节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重点是通过让幼儿模仿运动造型,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培养幼儿积极参加游戏的主动性并训练他们在行进间躲避同伴,不碰撞的能力。其中在行进间躲避同伴不碰撞是一个难点。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难点呢?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游玩的时候拼命往前冲,好象整个操场只有他一个人,这样是非常危险的,教会孩子一些躲避的方法就可以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在游戏的前面我设计了一个模仿运动员的小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展示一下自己已经掌握的运动项目,同时也可以大家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别人都了解了什么,这样既给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新纲要告诉我们:“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在设计游戏内容的时候,我就想用什么形式既能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锻炼幼儿的能力,增强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及竞争意识,于是我想到“竞赛”。大家请看,这是教室场地的示意图,中间的五个小圆圈是竞赛点,里面分别写上“我、最、爱、运、动”五个字,外圈是准备区。游戏开始,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站在大圈上,听音乐逆时针向前跑,音乐一停,教师问:谁最爱运动,幼儿一边回答:我最爱运动,一边去抢占五个圈,每一个圈里只能站一个人。最先到达圈内的小朋友每人要做一个运动项目的造型,而且不能与别人的重复。再由其他小朋友选出一名做得最好,游戏继续进行,每一轮的优胜者,到最后一起进行决赛。
在幼儿抢占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拥挤的现象,甚至会发生碰撞的事情,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所在。孩子们人人都想争到游戏的机会,努力争取是值得鼓励的,但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那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了,我新纲要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教师要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我不会直接地对孩子们说:“你们要注意,不要撞到别人”诸如此类的话,我会用一个提问来引导幼儿思考,“刚才有个小朋友告诉我,在占圆圈时,他被别人撞了一下,可疼了,这可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不撞到别人呢?”如果在游戏中碰巧没有发生碰撞事件,我也会用一个问题来引导孩子:“小朋友们,在刚才游戏的时候你有没有撞到别人或者是被别人撞到呀?”小朋友都会说没有,那这时我就用表扬的语气来提问:你们真棒,这么多人都没有撞到,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呢?我想这样的形式,幼儿会更愿意积极的思考,来解答老师的总是,而能够有意识躲避的孩子也会特别主动积极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方法。这时再提醒幼儿在接下来的游戏中要注意安全,不碰撞别人。这个难点就解决了。
游戏后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老师提出一个以前没有过的比较高的要求的时候,就像我在游戏中提出要避免碰撞的要求,幼儿努力后要及时给予肯定,多表扬、鼓励幼儿,幼儿会更愿意尝试新的要求和规则。
游戏给了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大班的孩子仅仅参与游戏的热情和展示自己的胆量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与同伴合作的精神与能力。新纲要说:增强幼儿的合作和竞争意识。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于是我在游戏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鼓励幼儿两人合作来共同完成一个运动项目的造型。这一要求看似简单,其实其中有许多方面,如幼儿要能顺利地找到朋友一起游戏,再就是要和同伴商量好一起做一个什么造型,这些都要求孩子有较好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这时教师的评价又显得得尤其重要,孩子的每一个动作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而在这里我觉得不应该老师去直接评价幼儿的造型是否优美,而是应该让小朋友自己来介绍自己与同伴所摆的造型,如果大家觉得他们摆得好,就用掌声来鼓励他们,这时老师只要奖励一颗五角星就可以了。
大班的孩子不仅能做好两人合作,还可以尝试三人或多人合作,于是我想到一个游戏“找朋友”,这是一个既轻松又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而且它的伸缩性较大,教师可随意进行调整。老师可用几句话自然从前一个环节转到这个环节,“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吗?”孩子们当然会说喜欢,这时教老师再提出玩游戏找朋友,玩一遍后,再提出要找三个好朋友的要求,然后再逐步提高。这样虽然游戏的难度在不断增加,但孩子依然会乐此不彼地反复游戏。
在本次活动中,我在体育活动中加入了音乐的元素,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整个活动更加轻松、愉快,使幼儿能更积极地投入到游戏当中去。同时我特别注意对孩子的评价,教师的及时而又鼓励性的评价使幼儿不仅体会到游戏的快乐,更多的可以让他们有成功的快乐体验。
一次短短的体育活动结束了,它留我们的思考并没有结束,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让他们每一次的活动都能成为一次快乐并成功的体验,谢谢大家。
一、说教材:
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简单的说可以包含了数、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四大领域。数以及数与数间的逻辑关系是事物各种属性关系在人脑中引起的综合反映,复杂且不易理解。,而我今天要说的相邻数对于6到7岁的幼儿尚没有在其大脑中形成这一概念,而与其接近的邻居关系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10以内的相邻数》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为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本活动中采用情景引入法,操作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的说课还很粗糙,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三、说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标:
1、用情景导入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认知)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认知)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能力)四、说重难点活动重点:了解数的简单关系, 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
活动难点:用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述出相邻数的含义。
五、说教学程序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采用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六、说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2:教学图卡组(数字卡若干)3:房子图十副七、说过程1、开始部分:通过情景让幼儿找身边的朋友,初步理解"邻居"关系2、 基本部分:
(1)"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游戏请幼儿帮数字搬家,并提问让幼儿找找他们的邻居,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并帮助幼儿相邻数的定义(2) 幼儿自主探索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复习10以内数的形成,"ⅹ添1就是ⅹ,ⅹ比ⅹ少1"为后面理解10以内相邻数(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打下基础。
(4) 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5)拓展部分为相邻数找共同的邻居。
3、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八、教学反思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以情节性的引导方式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感知和形成相邻数的概念。接着,让孩子比较各组相邻数的规律,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中间的数字比前面的数多1,比后面的数少1这一规律。再者,以操作练习"找相邻数",验证幼儿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也以个别指导的方式帮助个别幼儿理解相邻数的概念。最后,进行扩展让孩子找出相邻的邻居。整个活动遵循了幼儿学习数学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朋友船
本学期我们订了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幼儿园综合活动丛书》。中班语言中的一则童话故事《朋友船》十分有趣,对独生子女自私、以“我”为中心的现象有较大的教育意义。但故事后半部分情节中船破了,海中动物劝大家离开这只危险的船,可动物们感情深厚,谁也不愿意离开谁,幸好最后把洞补上,才幸免于难。我觉得这一情节与现代社会的要求不太相符,遇事首先要动脑筋,不能认死理。于是我紧扣《朋友船》这一主题对该故事进行改编,所编情节是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也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为幼儿创设的问题情境,适合大班的幼儿,故在大班组织了本次教学活动。 在活动设计时我注意遵循了以下原则:
1、注意儿童获得经验的原则。设计时,我先考虑到幼儿已经获得的经验。前几个星期,幼儿学过了律动《小木匠》,对木工工具及劳动有了初步的了解。还有一次美工区中,一幼儿画了一只有帆的船,引起了幼儿的兴趣,我作过简单的介绍。通过活动,丰富词汇,拓展幼儿作帆的材料等知识,这些都是建立在幼儿已经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原有经验和新的内容会引发幼儿较强烈的学习兴趣。 2、不同发展领域活动因素相互渗透的原则。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吸收的主要是语言信息材料,但也包括那些与语言有关的其他信息材料。新大纲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在设计活动时,除了语言,还有音乐、动作、科学等不同发展领域活动的因素存在,也将幼儿的多方面发展要求揉合于本次语言活动中,如思维、情感、常识等。 3、教师与儿童相互作用的原则。
我们知道,教师参与活动必须帮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为目的,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中,不少环节组织幼儿讨论、与教师交流,所以教师的语言设计上注重启发性,并给予积极的应答,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幼儿学得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根据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发展制订了如下二条发展目标:
1、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学会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发展思维能力。
2、体验团结协作,战胜困难所带来的快乐。 为了使幼儿身临其境,主动观察画面内容,切身体会到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心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我和其他老师一起设计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使造船、上船、海上遇险等呈动态化,更加迎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基于以上的目标与设计原则,我精心设计本次活动的过程。
1、导入活动:主要是激发幼儿的兴趣。以听声音猜猜干什么的形式,让幼儿很快进入情境中。 2、造船、上船:主要是经验的分享、整理。在仔细观察画面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动词,结合园“科学认读”课题,有意渗透。让幼儿初尝成功的喜悦,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3、海上遇险:这是本活动的重点、难点部分,先通过观察天气的变化,让幼儿预料事情的发展,开放的问题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再让幼儿为救小动物想办法,教师用急切的话语,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让幼儿不由自主地替小动物担心。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表述,给每位幼儿说话的机会。接下来一个问题情境:二个救生圈,要救三个小动物,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让幼儿以小熊的身份来处理问题,再次激发了幼儿思考的积极性。 4、修帆的经过:又一个悬念问题:小动物得救了,可船为什么不往前开?引发幼儿仔细观察,当得出帆破了要修帆时,让幼儿去倾听小动物们的争吵,这里又有倾听能力的训练。听争吵、说争吵、辨争吵这一过程,改变了以上活动“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并在原有经验基础上,扩展经验:帆应该用布制作。最后一个情节,小动物用衣服做帆,使幼儿体验到童话故事的艺术魅力,更为小动物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战胜困难的精神所感动。 5、最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做乘船的动作出教室自然结束。
一、说教材:
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简单的说可以包含了数、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四大领域。数以及数与数间的逻辑关系是事物各种属性关系在人脑中引起的综合反映,复杂且不易理解。,而我今天要说的相邻数对于6到7岁的幼儿尚没有在其大脑中形成这一概念,而与其接近的邻居关系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10以内的相邻数》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为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本活动中采用情景引入法,操作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的说课还很粗糙,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三、说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标:
1、用情景导入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认知)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认知)
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能力)
四、说重难点活动重点:了解数的简单关系,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
活动难点:用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述出相邻数的含义。
五、说教学程序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采用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
六、说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教学图卡组(数字卡若干)
3:房子图十副七、说过程1、开始部分:通过情景让幼儿找身边的朋友,初步理解”邻居“关系2、基本部分:
(1)”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游戏请幼儿帮数字搬家,并提问让幼儿找找他们的邻居,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并帮助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2)幼儿自主探索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复习10以内数的形成,”ⅹ添1就是ⅹ,ⅹ比ⅹ少1“为后面理解10以内相邻数(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打下基础。
(4)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5)拓展部分为相邻数找共同的邻居。
3、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八、教学反思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以情节性的引导方式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感知和形成相邻数的概念。接着,让孩子比较各组相邻数的规律,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中间的数字比前面的数多1,比后面的数少1这一规律。再者,以操作练习”找相邻数“,验证幼儿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也以个别指导的方式帮助个别幼儿理解相邻数的概念。最后,进行扩展让孩子找出相邻的邻居。整个活动遵循了幼儿学习数学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
整个活动,我运用了观察法、讨论法、尝试法、游戏法等几种方法相结合,动静交替,使幼儿在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等活动中,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引导幼儿认识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2.了解两栖动物独特的生活习性,知道一些两栖动物的名称,感受两栖动物奇特的本领。
3.让幼儿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教育幼儿要保护它们,增强环保意识。
二、重点、难点: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我以为教材重点是帮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青蛙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的知识。
教材难点:幼儿学习排列青蛙生长过程。知道一些两栖动物的名称,感受两栖动物奇特的本领。
三、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
采用谜语引出课题,引起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
1.让幼儿以小记者的身份进入实验室采访,充分体现幼儿主体性。
2.采访结束幼儿讲述自己看到的一切,教师进行总结,体现了教师在幼儿学习活动中处于支持者、引导者的地位。
3.让幼儿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用题纸做练习,进一步巩固幼儿所学知识。
第三部分
教师与幼儿一起把青蛙送回家,用行动来体现保护动物,爱护青蛙。
四、活动方法的选用:
整个活动,我运用了观察法、讨论法、尝试法、游戏法等几种方法相结合,动静交替,使幼儿在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等活动中,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
五、总结:
从整节课的设计上,我紧紧围绕新纲要的思想,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从而使幼儿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始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表达,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朋友一起听音乐四散做自己喜爱的动作,音乐一停,老师问:谁是木头人?小朋友回答:我是木头人,同时摆好一个造型不动,老师检查。
第二环节的游戏:我最爱运动是本节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重点是通过让幼儿模仿运动造型,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培养幼儿积极参加游戏的主动性并训练他们在行进间躲避同伴,不碰撞的能力。其中在行进间躲避同伴不碰撞是一个难点。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难点呢?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游玩的时候拼命往前冲,好象整个操场只有他一个人,这样是非常危险的,教会孩子一些躲避的方法就可以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在游戏的前面我设计了一个模仿运动员的小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展示一下自己已经掌握的运动项目,同时也可以大家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别人都了解了什么,这样既给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新纲要告诉我们:“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在设计游戏内容的时候,我就想用什么形式既能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锻炼幼儿的能力,增强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及竞争意识,于是我想到“竞赛”。大家请看,这是教室场地的示意图,中间的五个小圆圈是竞赛点,里面分别写上“我、最、爱、运、动”五个字,外圈是准备区。游戏开始,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站在大圈上,听音乐逆时针向前跑,音乐一停,教师问:谁最爱运动,幼儿一边回答:我最爱运动,一边去抢占五个圈,每一个圈里只能站一个人。最先到达圈内的小朋友每人要做一个运动项目的造型,而且不能与别人的重复。再由其他小朋友选出一名做得最好,游戏继续进行,每一轮的优胜者,到最后一起进行决赛。
在幼儿抢占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拥挤的现象,甚至会发生碰撞的事情,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所在。孩子们人人都想争到游戏的机会,努力争取是值得鼓励的,但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那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了,我新纲要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教师要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我不会直接地对孩子们说:“你们要注意,不要撞到别人”诸如此类的话,我会用一个提问来引导幼儿思考,“刚才有个小朋友告诉我,在占圆圈时,他被别人撞了一下,可疼了,这可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不撞到别人呢?”如果在游戏中碰巧没有发生碰撞事件,我也会用一个问题来引导孩子:“小朋友们,在刚才游戏的时候你有没有撞到别人或者是被别人撞到呀?”小朋友都会说没有,那这时我就用表扬的语气来提问:你们真棒,这么多人都没有撞到,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呢?我想这样的形式,幼儿会更愿意积极的思考,来解答老师的总是,而能够有意识躲避的孩子也会特别主动积极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方法。这时再提醒幼儿在接下来的游戏中要注意安全,不碰撞别人。这个难点就解决了。
游戏后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老师提出一个以前没有过的比较高的要求的时候,就像我在游戏中提出要避免碰撞的要求,幼儿努力后要及时给予肯定,多表扬、鼓励幼儿,幼儿会更愿意尝试新的要求和规则。
游戏给了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大班的孩子仅仅参与游戏的热情和展示自己的胆量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与同伴合作的精神与能力。新纲要说:增强幼儿的合作和竞争意识。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于是我在游戏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鼓励幼儿两人合作来共同完成一个运动项目的造型。这一要求看似简单,其实其中有许多方面,如幼儿要能顺利地找到朋友一起游戏,再就是要和同伴商量好一起做一个什么造型,这些都要求孩子有较好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这时教师的评价又显得得尤其重要,孩子的每一个动作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而在这里我觉得不应该老师去直接评价幼儿的造型是否优美,而是应该让小朋友自己来介绍自己与同伴所摆的造型,如果大家觉得他们摆得好,就用掌声来鼓励他们,这时老师只要奖励一颗五角星就可以了。
大班的孩子不仅能做好两人合作,还可以尝试三人或多人合作,于是我想到一个游戏“找朋友”,这是一个既轻松又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而且它的伸缩性较大,教师可随意进行调整。老师可用几句话自然从前一个环节转到这个环节,“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吗?”孩子们当然会说喜欢,这时教老师再提出玩游戏找朋友,玩一遍后,再提出要找三个好朋友的要求,然后再逐步提高。这样虽然游戏的难度在不断增加,但孩子依然会乐此不彼地反复游戏。
在本次活动中,我在体育活动中加入了音乐的元素,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整个活动更加轻松、愉快,使幼儿能更积极地投入到游戏当中去。同时我特别注意对孩子的评价,教师的及时而又鼓励性的评价使幼儿不仅体会到游戏的快乐,更多的可以让他们有成功的快乐体验。
一次短短的体育活动结束了,它留我们的思考并没有结束,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让他们每一次的活动都能成为一次快乐并成功的体验,谢谢大家。
一 说教材
《电动玩具》是属于中班的科学活动,选自《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科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及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要求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培养其探索的兴趣,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四岁的孩子对理论知识较难明白,但如果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老师的讲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 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去了解电池的作用并学会正确使用电池。
2、 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利用语言向人表达。
3、 培养幼儿积极探索事物的奥妙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
前面两顶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后面一项是本活动的难点。
二 说教法学法
这一活动的对象是中班的幼儿,他们的年龄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以情景式教学方法为主,努力给幼儿创造一个可以供探究的环境,如我要把场地布置成一个电动工厂,可以让幼儿在这一环境中自由去安装玩具,同时我还采用了参与法,讨论法,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了更好地达到以幼儿为主体这一目标,我在这一活动中还通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拆一拆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 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我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里我采用了谈话进入:以嘟嘟玩具城的总经理给老师打来电话,说他们的玩具城明天就要开张,可是玩具城里的玩具有的却还没安装好,所以他们想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帮忙,问小朋友是否愿意去帮忙,以这种形式进入可以让幼儿感觉亲切,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第二部分: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的所在,也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部分。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这部分的设计,这里我也分了两小点:
1、 引导探索
在这一部分,我请配班老师扮演经理,由经理请我班的幼儿进玩具生产工厂参观,但在参观前经理要先向幼儿提出要求:在参观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自由摸一摸,拆一拆,做一做这些玩具,但要找出这些玩具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并在参观完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和老师。这样的的组织可以让幼儿带着目的去参观,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再次探索
在幼儿初步了解电池作用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电池,这里就请幼儿开始去帮助安装还没完成的电动玩具,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再一次的操作去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孩子电池安装进去了玩具仍无法动起来?这时老师可以在旁边给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们去看看玩具会动的小朋友,他们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由他们观察出来的结果引入到观察电池的外部特征,如请玩具不动的幼儿想一想:你用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你安装电池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再请玩具会动的幼儿示范安装电池。
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注意观察、别人,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培养他们的观察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里,我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负责安装电池,另一组幼儿负责检查,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与幼儿之间有一个沟通讨论的机会。
(四)扩散经验
在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总经理解决了问题的基础上过渡到让幼儿想一想电池还能使什么东西动起来?这一环节我打算:因为孩子帮经理解决了问题,所以经理要送他们每人一对电池,让他们尝试拿着电池去让我们身边的某些物体动起来。这样我可以让孩子学习环境从课堂转移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以达到让幼儿主动去观察周围事物的目标。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次活动我针对目前幼儿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个别幼儿在墙上、桌子上乱写乱画。不爱惜自己的书包。同时,我还发现班上有的幼儿不爱惜自己的书包,在书包上乱写乱画,把玩具、糖果、瓜子等东西放进书包里。把书和本子弄皱了,整个书包看起来又脏又乱,又借鉴了生活领域中的《文具盒生气了》一课,自己生成一个活动叫《我的好朋友—书包》。该活动既贴近儿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能通过这个活动,懂得怎样爱惜物品,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领》对学前班的要求和本课活动的具体要求,我把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1、知道要爱惜物品,不浪费、损坏物品。
2、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会收拾整理自己的书包。
三、活动重难点
在活动中让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活动准备
课件、彩色笔、书包、幼儿用书。
五、活动过程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将本次活动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以课件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纲要》要求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对方讲话的习惯,如何培养这一习惯,与老师的设计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幼儿思维的直观形象的特点,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把故事制作成课件,像放电影一样放给幼儿看。同时要求幼儿认真看、仔细听。这样就容易记住故事的内容,看完故事后,我又运用启发式提问:“你看懂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要求幼儿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以此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第二个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幼儿的视野。
《纲要》要求我们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讨论式教学,让幼儿分组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应当爱惜?该怎样爱惜“。这样,就发散了幼儿的思维,他们积极动脑寻找生活中的物品,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第三个环节:看图辨析,培养幼儿的判断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充分显示自主性和独立性,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幼儿看《幼儿用书》34页—35页的几幅图,让他们自己去辨析,然后再用多媒体显示图片,逐一让幼儿说说这个行为是否是爱惜物品的乖娃娃,并说出为什么。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判断能力,又培养了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操作活动,训练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幼儿更加爱惜自己的东西,在这一环节,我采用“整理书包”这一操作活动来训练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先要去发现能干的幼儿,让他们向小朋友介绍整理书包的方法,从而达到人人都会按分类的步骤来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第五个环节:前后照应,紧扣课题。
在这一活动课结束之前,再回头来看刚才故事里的小朋友—冬冬,他是否懂得爱惜物品,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把刚才的故事接着讲完,同时让幼儿知道知错就改仍是好孩子。
《幼儿园教学随笔大班3篇》:幼儿园教学随笔大班第1篇 “对不起,没有用,没有用“ 孩子们在厕所里围成一团,七嘴八舌地重复着这样的语言。 “对不起”应该是和“没关系&r
《幼儿园教师随笔大班3篇》:幼儿园教师随笔大班第1篇 孩子需要分享! “啊,我的,是我的车!!”正在“停车场”玩的汪君昊叫了起来,我循声走了过去,看见两个孩子正在争夺一辆玩具车
《幼儿园教育随笔大班3篇》:幼儿园教育随笔大班第1篇 虽然是大班的孩子,但他们的语言表达潜力很差。所以我会经常和他们聊天,在聊天的时候我发现了孩子们不少的兴趣及他们心里的想法。原本以为他们是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