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育随笔 > 大班教育随笔

幼儿大班教育随笔:他终于给我打电话了

日期:2022-04-15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大班教育随笔:他终于给我打电话了,是优秀的大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大班教育随笔:他终于给我打电话了

1、幼儿大班教育随笔:他终于给我打电话了

  幼儿教育随笔:他终于给我打电话了

  也许是因为智力发育稍落后于同龄孩子而产生了自卑心理,博博在幼儿园不和任何人互动,总是沉默寡言。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他是有与人交往的愿望的,只是不知道如何交往。我想,我是否可以以游戏的方式介入去帮助他呢?

  一天,我看到博博在娃娃家里玩,手里拿着一个玩具电话。我便走到他的跟前,顺势做了个接电话的动作:“喂,你是谁啊?”

  “……”他拿着话筒不说话。

  “喂,请问博博在家吗?”我继续问,希望得到他的回应。

  “……”他仍然不说话。

  “哦,是不是博博不在家呀?这样吧,等他回来请你告诉他,我的电话号码是12345,请他回来打电话给我。”看到他一时没能接上话,我给他留下了再次努力的机会。

  我挂了电话,不再说什么,只是悄悄地观察他的行为。他一直拿着电话,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拨号码了。于是,我假装拿起话筒:“喂,你好。”还没等我再说话,他就放下了电话,看得出他很紧张。他刚刚主动拨号付出了很大勇气,可最后还是退缩了。我接着说:“噢,电话没声音了,还是等他再打来吧。”我希望他能再次鼓起勇气与我交流。

  果然,过了不久,博博又拿起电话拨号了,我马上摆出接电话的姿势:“喂,你是谁啊?”

  这回他没有马上放下电话,而是将话筒递给了旁边一个小女孩。听到小女孩的声音,我装作很诧异的样子,问:“咦,这不是博博的电话吗?怎么是一个小女孩的声音啊!”

  小女孩说:“我是小函。”

  “哦,真的不是博博啊,我想找博博,他还是不在家吗?那我还是等他的电话吧,我的号码是12345。”我仍然留给他再次打电话的机会。

  我静静地等着,可博博一点都没有动静,大概在自我加油吧。这时,小函给我打电话了,我们进行了一段长长的对话。大体意思是,她要请我到一个饭店吃饭,有好多好吃的,有年糕、水果,还有鱼,约好下午6点钟到饭店见。

  我和小函的对话结束不久,博博终于又拿起电话拨号了,我又马上摆好接电话的样子:“喂,你好,你是谁啊?”电话那头仍然没有声音。

  “你好,你是博博吗?”我再问。这时,我听到博博咂巴嘴巴的声音,便问:“博博,你是在吃东西吗?"我猜他是受到我刚才和小函对话内容的启发,想起了吃东西的事情。

  “是。”他终于开口说话了!

  “你在吃什么呀?”我欣喜极了,马上问。

  “吃年糕。”他是在模仿刚才小函电话里的语言。

  “年糕谁做的呀?”我再问。

  “我做的。”他回答。

  “你还会做年糕啊?”我非常惊讶地问。

  “是的。”电话那头的语气好自豪。

  “你的年糕是什么味道的呀?”我继续问。

  “我的年糕是草莓味的。”他回答得很好。

  通话结束后,我轻轻地搂着博博:“明天我们继续打电话好吗?”他愉快地答应了。看来他体会到交流的快乐了,我的心里也是乐滋滋的。我以游戏的方式介入让博博突破了心理障碍,开始与我对话,相信今后他会慢慢打开心扉与更多人交流。

  我联想到《游戏力》一书中列举的教师放下身段和孩子一起游戏的例子。一例是,夏山学校校长得知有一位学生半夜溜出宿舍做各种恶作剧,便穿了一套滑稽的服装,装扮成一个匪徒,然后在半夜把这位学生叫醒,问他要不要跟他一起去作案。结果,这位学生一口回绝,还教训校长要端正行为。从此以后,这位学生没有再做恶作剧的事。还有一例是,当两个孩子打架时,教师的绝招就是大喝一声:“你们有本事,就跟我大块头的打!”然后就张牙舞爪地扑上去,这时原来交战的双方都会转头一致对教师,然后教师就装出惊慌逃跑的样子。案例中两位教师抓住了孩子的心理,以游戏的方式介入,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这应该就是游戏的魅力吧。

  生活中处处都需要游戏精神,人与人之间相处也是如此。对于比较特殊的孩子,我们更需要在识别孩子行为及其背后的原因后,以适宜的游戏方式介入,这样孩子更愿意接受,也能更顺利地解决问题,从而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2、幼儿大班教师教育随笔:幼儿是家中的小皇上

  现在的幼儿园的孩子,一批不如一批好管理,主要是在家一个孩子,爷爷奶奶宠爱孙子孙女,爸爸妈妈娇惯宝贝子女,谁也舍不得让孩子哭一声。来到幼儿园,老师更是这些孩子的家长,因为作为幼儿教师,母爱是她们的职责,比亲妈还难。可不是吗?当孩子调皮时,说说他们就哭,要不就是得到孩子的不满:我让爸爸来揍你,不说吧,孩子有错,吃饭时孩子偏食,进园来挑小朋友就坐,挑座位挑椅子。正好好的一对小朋友,互相让着吃零食,一会儿又翻脸了,非得要把零食再夺回来,一会因为争夺一张废纸,谁也不让谁,老师在跟前看着,眼睛也不如他们的手迅速,不是掐一把就是咬一口,各说各有理,有的孩子见别的孩子吃零食,就去抢,老师说说,就去打老师,这些不懂事的孩子,老师说深了,回家就学舌学错怪了,老师若不管,可就失去教育的意义,孩子从小就养成对错不分,你我不分,个人与集体不分的坏习气。知情达理的家长,应当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管教,和苦口婆心的说教,只有家长与教师携起手来,积极配合,才能更好的共育新苗。

  想想自己年年轻时,两三个老师看100个孩子,孩子们都乖乖的很听话,下了课,老师也不用时时刻刻盯着,也许那个年代,孩子多数都不是独生子女,在家养成了自立自强的习惯,家长也不那么娇惯孩子,再加上他们入园的年龄三四岁的很少,不像现在的孩子,不是让家长抱着就是让老师揽着抱着,那时,老师还能下课备点课,看一眼书,现在可好,整天瞪着眼睛看着,不哭闹也行,就是备课也得晚上备。可哪位家长能体谅幼儿老师的工资一直都是低等的,许多人不愿意干幼儿教师,就是因为家长的小皇上不好教,且难被人理解,收入又低,责任又大。

  哎……面对现实,常使我唉声叹气。可又抵不住我对孩子们的那份难以割舍的爱戴。

3、幼儿大班教育随笔:幸福在我身边

  “你是我的幸福吗?为什么幸福让人如此甜蜜……”我耳边萦绕着伊能静的《幸福》。幸福是什么?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探索它,追求它,文学家们更是形象地把它比喻成青鸟,可幸福却依旧朦胧神秘。有人说幸福是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有人说知足是一种幸福;有人说幸福就是得到心灵的宁静;还有人说平凡是幸福,宽容也是一种幸福……

  我们每天脚步匆匆的为了生活而忙忙碌碌,竟忘记了停下脚步去细细的品味一下生活给于我们的幸福。工作的琐碎,孩子的淘气,竞争的激烈,紧张的气氛,让我们常常觉得很累很累。当我拿到这个题目让我们说一说自己工作带给自己的快乐时,我呆住了,工作的忙碌与辛劳已经让我忽略了这个问题。静下心来细细回味,孩子们是给过我这种幸福感的,那刻在我记忆中的幸福……

  从懵懵懂懂的托班幼儿到能说会道、能唱会跳的大班幼儿,十几年来,我和孩子们一起慢慢成长,春天里,我们去放风筝,尽享春风的抚慰;夏天里,我们倘佯在垂柳如烟的长堤上,描绘着生命的旺盛;秋天里,我们一起来到金色的田野里,感受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冬天里,我们又捧着雪花、堆着雪人……孩子们纯真的心深深感动着我。记得在大班即将升人小学的一次音乐活动上,我教他们唱歌曲《再见吧,老师》,我们一起回忆四年来的点点滴滴,讲述着即将离别的伤感之情,孩子们哭说:“老师,我不想离开你!”望着这群可爱的孩子,我哭了,我知道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是世上最宝贵的真情,这就是珍藏在我心底的幸福。

  当家长看到我们的工作为我们的主题活动提供各种材料和帮助时,我心里充满了感激,可家长说,老师都是为了孩子,我们都愿意出点力,老师做出什么事,家长都记在心里,过了许多年,家长见到老师后还很客气,还提到。家长愿意跟我交流,把我看做可以信赖的人,在路上,在车上见了很远就打招呼,能得到家长的信任,也是一种幸福。当然,幸福,是要靠不懈的努力追求才能获得。幸福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追求幸福要有远大的理想、博大的胸襟、不息的奋斗,得到是幸福,给予也同样是另一种幸福。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千万不要让工作的劳累和紧张掩盖住我们对幸福的体验。学会在自己的职业中体验到无穷的幸福,这种幸福来源于与幼儿的接触中,幼儿的天真无邪使我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体验到了最纯真的爱。看看我的观察记录吧:4月28日,晚上加班,辅导李嘉诺讲故事,她比昨天表情好,但嗓子有点沙哑,要注意保护嗓子;5月12日,卓群出去旅游,带来许多照片送给老师;6月20日,今天让小朋友制作离园纪念卡,姝芮说:“老师,我想在卡上写上老师谢谢你几个字,这几个字怎么写,你教教我”;9月1O日,早上我来值班开门,黄星雨手里拿着三束红红的康乃馨对我说:“老师,祝你节日快乐。”我赶紧蹲下亲着她的小脸颊,掩饰自己快要掉下来的泪水。看到这些记录,幸福溢满了心中,我们不需要用语言来诠释‘幸福’的真谛,只要用心去感受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日日夜夜,拥有了孩子们真诚的爱,便拥有着幸福!”。

  一位名人说得好:“如果你能成功的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里面去,那么幸福就会找到你。”面对枯燥的生活、辛苦的劳作,心平气和的面对现实,善待你的工作环境,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拥有和睦的亲情,与真诚的友谊同行,背负温暖的爱意,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生命,你就会得到幸福。热爱你的事业,靠毅力和恒心,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一步步去拼搏;热爱生活,热爱你周围的一切,你就会找到幸福。幸福就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享受生活的点点滴滴,也许苦、也许辣、也许酸、也许甜……

  天下没有人会拒绝幸福,人们对于幸福的追求永无止境。有时我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并为之而失去了很多,却依然感受不到我们所想像的那种甜美的感觉,而当我们停下来揩试额头的汗水时,蓦然回首却见我们此刻就徜徉于那幸福的河流,并曾经那么真切地拥抱着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

  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些本来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幸福的人。我在工作中,慢慢的体会到这一点,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我以真实的自我与幼儿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我发现得到幸福和快乐其实很简单,它就在自己的身边,只要你肯伸出手,幸福就在你的手中!

4、幼儿大班教育随笔: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今天,我们全班幼儿在参观种植饲养区时,幼儿们兴致很高的观赏玉米区,有的小朋友也要参加种玉米,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当幼儿们种完玉米后,我就让他们讨论:“我们该如何来照顾玉米呢?”幼儿们顿时积极的举手发言,皮皮说:“我要每天去看玉米长出来没有。”豆豆说:“我会和玉米说说话。”阳阳说:“我要给玉米宝宝浇好多好多的水。”听到幼儿们的童言童语,我感到他们真的长大了,懂得了关心爱护小植物了。于是,我引导幼儿应该怎样照顾玉米,以及注意事项。如:浇水时,水不能太多。看玉米的时候,不要用小手去扒开土看玉米长出来没有,不然玉米会死掉的。我发现,他们都在认真地听怎么去照顾玉米。????

  接下来的几天,我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们会在早晨进校时或区域活动的时候,围在玉米种植区旁一起观察交流,发现问题还会及时的提出来,他们还会提出问题,别的小朋友会为他解答或找老师帮助。我也会用夸张的语言,如:谁来帮帮我,我快要淹死啦!让幼儿一定要注意不能给植物浇太多的水,不然它会死的。并让幼儿来模仿怎么去帮助照顾植物。足球即时比分

  由此,我觉得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并且他们还能相互交流讨论,增强了幼儿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幼儿爱护植物的意识。

5、幼儿大班教育随笔:一个留守幼儿的故事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教育工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目前,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生活上缺少悉心照料,心理上缺少健康疏导,行为上缺少规范教导。对此,"西部农村4~6岁留守儿童语言与社会能力提升项目"通过绘本教学,引导幼儿进行积极情感的体验与表达,增强安全与自我保护意识,乐于想象,善于发现,勇于探索,获得快乐、丰富、安全的童年生活。

  作为支持园,我园与项目园"手拉手",共同帮助27名留守儿童提升语言与社会能力。活动中,虽然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存在留守儿童的共性问题,其中浩浩的情况最具有典型性。

  浩浩,5岁,男孩,父母离异,爸爸外出务工,孩子自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职责。

  镜头一

  "我妈妈不要我了"

  在绘本活动"我妈妈"开始之前,面对陌生的老师,孩子们显得有些拘谨,个别孩子甚至出现些许的抵触情绪。但是,随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被"妈妈"千变万化的形象所吸引,表达的欲望也愈加强烈,最后老师引导孩子们一起大声说出"妈妈,我爱你",师幼之间融洽、温馨的氛围将活动推向高潮。这时,浩浩走到老师身旁说:"王老师,我妈妈不要我了。"顿时,老师一惊,思考后告诉浩浩:"妈妈很爱你,不会不要你的。"浩浩强调:"我婆(方言,即普通话里的'奶奶')说,我妈是个坏女人,她不要我了。"王老师摸着浩浩的头坚定地告诉他:"老师相信,不论妈妈在不在你身边,她永远爱你。"

  镜头二

  没有"妈妈"的家书

  "我妈妈"主题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要给妈妈画家书,表达内心的思念。20多封家书中,唯独浩浩的家书没有出现妈妈。他是画给爸爸的。家书中有阳光、小草、花朵、爱心和一座房子。他想告诉爸爸,早点回家,和姑姑、奶奶、爷爷一起煮火锅。老师问浩浩:"你想和妈妈一起吃火锅吗?"这时,浩浩看了看老师,若有所思,但最终什么也没说。

  镜头三

  "你做我妈妈吧"

  孩子们手里拿着家书,沉浸在之前画家书的喜悦中,高兴地与老师告别。这时,浩浩第二次来到王老师的身边,老师俯下身子,浩浩搂着老师的脖子,悄悄地说:"王老师,你做我妈妈吧!"老师笑着说:"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你。"孩子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原因:家庭因素的影响

  浩浩出生在一个包办婚姻的家庭,父母感情不和,在孩子出生不久后,母亲外出务工,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即便家人极力劝说,妈妈也不肯回来。随着孩子的成长,爷爷奶奶承担着照顾孩子的主要重担,因此,奶奶对母亲的怨恨也与日俱增。在隔代教养中,由于教育理念的滞后,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生活护理无微不至,但忽略了孩子积极的情感教育,因成人间的矛盾,常常给孩子灌输消极的思想,如"你妈妈不爱你。""你妈妈不要你了。""你妈妈是个坏女人。"……因此孩子对妈妈产生了深深的厌恶与怨恨,但同时内心又极度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样拥有妈妈,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孩子在幼儿园只与班上的同伴和老师交流,他会对自己喜欢的女老师说"你当我的妈妈吧",而面对陌生老师常常表现出抗拒与抵触。

  对儿童而言,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都是从亲生父母那里获得的。父亲常年外出务工,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短,无法满足孩子对父爱的需要与渴望,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母亲角色的缺失以及奶奶消极言语的灌输又给孩子造成"被抛弃"的错觉,对孩子性格的形成造成不利影响,成为孩子健康成长路上的障碍。

  策略:家园共育与社会支持

  在项目的进展中,我们深入了解了浩浩的家庭背景与在园情况。通过与项目园的沟通,浩浩的问题得到大家的重视。经过研讨,我们计划先从班级入手,由班级老师和奶奶沟通孩子的表现与心理状况,说明奶奶对妈妈否定的言语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老师在班上对浩浩也会更加关注,经常鼓励孩子,给予正面引导,让浩浩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可是,老师对他越好,浩浩对老师的依恋越深,常常放学后拉着老师,让老师和他一起回家,做他的妈妈。有一次,在孩子的纠缠中,奶奶非常生气,说:"你妈不要你了,老师也不是你妈,跟婆回家。"孩子沮丧地离开了。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协商由园领导出面,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在会上念了一封父母的回信,播放了一段孩子们收到家书无比兴奋的视频,让家长了解这个项目的意义,赢得家长的支持。会后,园领导又专门和浩浩的奶奶进行了交谈,让奶奶意识到对母亲的负面评价会导致孩子不良情绪的产生,和同伴在一起时孩子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和交往的障碍。

  同时,为了让浩浩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支持园的小朋友特意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和书籍与浩浩分享。浩浩收到礼物特别开心。奶奶看到幼儿园的老师、领导以及社会如此关心和帮助浩浩,内心很受感动,也意识到自己将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的行为伤害了孩子,她愿意配合幼儿园,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改变:孩子情绪积极、交往热情

  在项目的推动下,经过家园共同努力,到项目结束时,我们看到浩浩身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一次次活动中,我们发现浩浩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情绪愉快,每次都能认真思考,主动发言,在故事表演环节,浩浩常常承担着组织者的角色,和同伴分工合作。

  项目园的老师也反映,浩浩再也没有说过"我妈妈不要我了"。之前他早上来园,总是躲在奶奶的身后,现在远远看到园门口早接待的老师,就会大声地向老师问好。在班上也乐于帮助他人,和小朋友愉快相处。

  奶奶见到老师也非常热情,向老师反馈浩浩在家的表现,交流科学育儿的经验,夸浩浩比以前懂事多了,感谢幼儿园让浩浩参加了这个项目。

  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父母和祖辈,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不能弃置不管也不能过分溺爱;幼儿园的老师对孩子既要关怀备至又要规范要求;幼儿园要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抚养者传递科学的育儿知识,并指导和帮助家长关注孩子积极的情感教育。社会应该组织更多的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传递积极情感,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心理阴影。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留守儿童的内心将充满阳光,奏响人生的美好乐章!

6、幼儿大班教育随笔:他终于给我打电话了

  幼儿教育随笔:他终于给我打电话了

  也许是因为智力发育稍落后于同龄孩子而产生了自卑心理,博博在幼儿园不和任何人互动,总是沉默寡言。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他是有与人交往的愿望的,只是不知道如何交往。我想,我是否可以以游戏的方式介入去帮助他呢?

  一天,我看到博博在娃娃家里玩,手里拿着一个玩具电话。我便走到他的跟前,顺势做了个接电话的动作:“喂,你是谁啊?”

  “……”他拿着话筒不说话。

  “喂,请问博博在家吗?”我继续问,希望得到他的回应。

  “……”他仍然不说话。

  “哦,是不是博博不在家呀?这样吧,等他回来请你告诉他,我的电话号码是12345,请他回来打电话给我。”看到他一时没能接上话,我给他留下了再次努力的机会。

  我挂了电话,不再说什么,只是悄悄地观察他的行为。他一直拿着电话,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拨号码了。于是,我假装拿起话筒:“喂,你好。”还没等我再说话,他就放下了电话,看得出他很紧张。他刚刚主动拨号付出了很大勇气,可最后还是退缩了。我接着说:“噢,电话没声音了,还是等他再打来吧。”我希望他能再次鼓起勇气与我交流。

  果然,过了不久,博博又拿起电话拨号了,我马上摆出接电话的姿势:“喂,你是谁啊?”

  这回他没有马上放下电话,而是将话筒递给了旁边一个小女孩。听到小女孩的声音,我装作很诧异的样子,问:“咦,这不是博博的电话吗?怎么是一个小女孩的声音啊!”

  小女孩说:“我是小函。”

  “哦,真的不是博博啊,我想找博博,他还是不在家吗?那我还是等他的电话吧,我的号码是12345。”我仍然留给他再次打电话的机会。

  我静静地等着,可博博一点都没有动静,大概在自我加油吧。这时,小函给我打电话了,我们进行了一段长长的对话。大体意思是,她要请我到一个饭店吃饭,有好多好吃的,有年糕、水果,还有鱼,约好下午6点钟到饭店见。

  我和小函的对话结束不久,博博终于又拿起电话拨号了,我又马上摆好接电话的样子:“喂,你好,你是谁啊?”电话那头仍然没有声音。

  “你好,你是博博吗?”我再问。这时,我听到博博咂巴嘴巴的声音,便问:“博博,你是在吃东西吗?"我猜他是受到我刚才和小函对话内容的启发,想起了吃东西的事情。

  “是。”他终于开口说话了!

  “你在吃什么呀?”我欣喜极了,马上问。

  “吃年糕。”他是在模仿刚才小函电话里的语言。

  “年糕谁做的呀?”我再问。

  “我做的。”他回答。

  “你还会做年糕啊?”我非常惊讶地问。

  “是的。”电话那头的语气好自豪。

  “你的年糕是什么味道的呀?”我继续问。

  “我的年糕是草莓味的。”他回答得很好。

  通话结束后,我轻轻地搂着博博:“明天我们继续打电话好吗?”他愉快地答应了。看来他体会到交流的快乐了,我的心里也是乐滋滋的。我以游戏的方式介入让博博突破了心理障碍,开始与我对话,相信今后他会慢慢打开心扉与更多人交流。

  我联想到《游戏力》一书中列举的教师放下身段和孩子一起游戏的例子。一例是,夏山学校校长得知有一位学生半夜溜出宿舍做各种恶作剧,便穿了一套滑稽的服装,装扮成一个匪徒,然后在半夜把这位学生叫醒,问他要不要跟他一起去作案。结果,这位学生一口回绝,还教训校长要端正行为。从此以后,这位学生没有再做恶作剧的事。还有一例是,当两个孩子打架时,教师的绝招就是大喝一声:“你们有本事,就跟我大块头的打!”然后就张牙舞爪地扑上去,这时原来交战的双方都会转头一致对教师,然后教师就装出惊慌逃跑的样子。案例中两位教师抓住了孩子的心理,以游戏的方式介入,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这应该就是游戏的魅力吧。

  生活中处处都需要游戏精神,人与人之间相处也是如此。对于比较特殊的孩子,我们更需要在识别孩子行为及其背后的原因后,以适宜的游戏方式介入,这样孩子更愿意接受,也能更顺利地解决问题,从而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7、幼儿大班教育随笔:我也还小

  幼儿教育随笔:我也还小

  我班今天的晨间体育锻炼是玩轮胎。这是孩子们第一次玩轮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待我将各种注意事项交代完毕后,孩子们就一哄而上玩起了滚轮胎。

  等“拥挤的人潮”散去,我发现妍妍正费力地想把一只蓝色的大轮胎扶起来,妍妍是我班年龄、个子最小的女孩,而她想扶起来的却是一只最大号的轮胎。看着她努力地想将轮胎扶起来却总是差那么一点点的样子,我想过去帮她。恰巧这时然然滚着一个绿色轮胎经过这里,我看见然然的那个轮胎比较小,而且然然又是我班年龄、个子较大的孩子。于是,我马上对然然说:“然然,你能不能和妍妍换个轮胎玩?妍妍还小,她的轮胎太大了,她推不动!”然然犹豫了一下,随后放开了轮胎。我以为她同意了,就赶紧把然然的绿色轮胎给了妍妍,再把妍妍的蓝色轮胎给了然然。我以为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就去别的地方巡视孩子们玩轮胎的情况了。

  可是,没过多久,我远远地望见然然把那只蓝色轮胎扔在一边,一脸不高兴地站在那里。我赶紧走过去问:“然然,你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然然看了看我,没说什么。见她这样,我想她心里一定有事。于是,我蹲下身,拉过她的手,继续耐心地了解情况。过了好一会儿,然然才小声地蹦出一句:“可是,我也还小。"我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只好又问然然:“你的意思是你还小,不想玩轮胎吗?”然然摇摇头,仍然小声地说:“我想玩那只绿色的轮胎。”

  原来,然然是因为我把她的绿色轮胎换给了妍妍而不高兴。虽然因为教师的权威,然然没有拒绝我的要求,其实她内心是不同意我这样做的,我自以为是的“圆满解决”实际上伤害了孩子。

  后来,我诚恳地向然然道了歉,然然也和妍妍一起玩起了那个绿色轮胎,但我的心里仍无法平静。我扪心自问曾有多少次这样的“自以为是”“理所当然”,也许每一次带给孩子的都是委屈。看来,要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的意愿”,我还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和改变。

8、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他终于给我打电话了

  也许是因为智力发育稍落后于同龄孩子而产生了自卑心理,博博在幼儿园不和任何人互动,总是沉默寡言。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他是有与人交往的愿望的,只是不知道如何交往。我想,我是否可以以游戏的方式介入去帮助他呢?

  一天,我看到博博在娃娃家里玩,手里拿着一个玩具电话。我便走到他的跟前,顺势做了个接电话的动作:“喂,你是谁啊?”

  “……”他拿着话筒不说话。

  “喂,请问博博在家吗?”我继续问,希望得到他的回应。

  “……”他仍然不说话。

  “哦,是不是博博不在家呀?这样吧,等他回来请你告诉他,我的电话号码是12345,请他回来打电话给我。”看到他一时没能接上话,我给他留下了再次努力的机会。

  我挂了电话,不再说什么,只是悄悄地观察他的行为。他一直拿着电话,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拨号码了。于是,我假装拿起话筒:“喂,你好。”还没等我再说话,他就放下了电话,看得出他很紧张。他刚刚主动拨号付出了很大勇气,可最后还是退缩了。我接着说:“噢,电话没声音了,还是等他再打来吧。”我希望他能再次鼓起勇气与我交流。

  果然,过了不久,博博又拿起电话拨号了,我马上摆出接电话的姿势:“喂,你是谁啊?”

  这回他没有马上放下电话,而是将话筒递给了旁边一个小女孩。听到小女孩的声音,我装作很诧异的样子,问:“咦,这不是博博的电话吗?怎么是一个小女孩的声音啊!”

  小女孩说:“我是小函。”

  “哦,真的不是博博啊,我想找博博,他还是不在家吗?那我还是等他的电话吧,我的号码是12345。”我仍然留给他再次打电话的机会。

  我静静地等着,可博博一点都没有动静,大概在自我加油吧。这时,小函给我打电话了,我们进行了一段长长的对话。大体意思是,她要请我到一个饭店吃饭,有好多好吃的,有年糕、水果,还有鱼,约好下午6点钟到饭店见。

  我和小函的对话结束不久,博博终于又拿起电话拨号了,我又马上摆好接电话的样子:“喂,你好,你是谁啊?”电话那头仍然没有声音。

  “你好,你是博博吗?”我再问。这时,我听到博博咂巴嘴巴的声音,便问:“博博,你是在吃东西吗?"我猜他是受到我刚才和小函对话内容的启发,想起了吃东西的事情。

  “是。”他终于开口说话了!

  “你在吃什么呀?”我欣喜极了,马上问。

  “吃年糕。”他是在模仿刚才小函电话里的语言。

  “年糕谁做的呀?”我再问。

  “我做的。”他回答。

  “你还会做年糕啊?”我非常惊讶地问。

  “是的。”电话那头的语气好自豪。

  “你的年糕是什么味道的呀?”我继续问。

  “我的年糕是草莓味的。”他回答得很好。

  通话结束后,我轻轻地搂着博博:“明天我们继续打电话好吗?”他愉快地答应了。看来他体会到交流的快乐了,我的心里也是乐滋滋的。我以游戏的方式介入让博博突破了心理障碍,开始与我对话,相信今后他会慢慢打开心扉与更多人交流。

  我联想到《游戏力》一书中列举的教师放下身段和孩子一起游戏的例子。一例是,夏山学校校长得知有一位学生半夜溜出宿舍做各种恶作剧,便穿了一套滑稽的服装,装扮成一个匪徒,然后在半夜把这位学生叫醒,问他要不要跟他一起去作案。结果,这位学生一口回绝,还教训校长要端正行为。从此以后,这位学生没有再做恶作剧的事。还有一例是,当两个孩子打架时,教师的绝招就是大喝一声:“你们有本事,就跟我大块头的打!”然后就张牙舞爪地扑上去,这时原来交战的双方都会转头一致对教师,然后教师就装出惊慌逃跑的样子。案例中两位教师抓住了孩子的心理,以游戏的方式介入,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这应该就是游戏的魅力吧。

  生活中处处都需要游戏精神,人与人之间相处也是如此。对于比较特殊的孩子,我们更需要在识别孩子行为及其背后的原因后,以适宜的游戏方式介入,这样孩子更愿意接受,也能更顺利地解决问题,从而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摘自:《幼儿教育》2016.11

相关文章

《大班教育随笔幼儿3篇》:大班教育随笔幼儿第1篇  “小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小班音乐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游戏情节发展到高潮的时候,幼儿的情绪也发展到了

《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30篇》: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第1篇  大班教育笔记(一):  感受孩子们的变化  这天是星期一,孩子们早上来园时都能兴高采烈地,主动地向教师、阿姨问好,不象小班时需要大人提醒,几个新来

《幼儿园教育随笔17篇》:第1篇幼儿园教育随笔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的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的个体差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