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8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教育随笔《正确引导 胜于批评》,是优秀的大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育随笔:正确引导 胜于批评
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区域内开展着各种活动。不多一会儿,美工区内传来哭声并夹杂着争执的声音,是林林和晨旭在争抢一张两毛钱的纸币,并且边夺边哭。原来是晨旭捡了两毛钱,林林说是他的要抢回来,晨旭说:“钱是我捡到的就是我的,我妈妈就是这样说的,不信就拉倒!”听着孩子“理直气壮”的解释,我感到有些好笑,毕竟他们是一群三岁的孩子,还不十分懂得“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和“别人的就是别人的。”这些概念,孩子小不懂大道理,全凭大人引导、教育,我真为这位妈妈这样教育孩子感到担心,这怎能把孩子教育好?更谈不上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我意识到如果这时对晨旭严加批评,讲一些大道理,他很难一下子就能听懂,还会使孩子不知道何去何从,很难达到教育目的,我就对晨旭说“晨旭,要是你丢了钱或者别的东西,别的小朋友捡到后就不给你了,你着急不着急?”“着急。”“你捡到两毛钱是不错,要知道这钱是林林的就还给他,这才是对的,这样做才是好孩子,能听懂老师的话吗?”晨旭听了,略有所悟:“老师,我知道了,捡到东西后知道是谁的就给人家。”说着就把钱还给了林林。所有的孩子都在看着这件事,听着我和晨旭的谈话。我当时就表扬了晨旭,并教育孩子们以后拾到东西要问问是谁丢的,知道后就把东西还给它的主人。
今天这件看似平常的小事,是对孩子进行良好行为和品德教育的很好契机。利用这个机会我给孩子们讲了许多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品德的小故事,孩子们从故事中懂得了很多道理,有的孩子还高兴地拍起了小手,今天的区域活动变成了一个小小故事会。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听不懂一些大道理,但是利用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一些小事来引导、启发、教育,比简单的说教和批评效果要好得多,对于我们面对的孩子,正确引导,远远胜于批评。
智乾是班上最聪明、最惹人喜爱有小朋友,基本上全园的老师都认识他并喜欢他,每天早上他来园走过大门时每位园内的老师都会抢着要抱抱他。智乾在学习方面是不用人操心的,课上所讲的内容他全部都能理解和运用,但是在动手方面就存在着不足,凡是动手的情事他都不愿意做,除了吃饭是他自己动手吃,其他事情全部让你帮着做,有时在做数学作业时他都会对老师说:“我不会”要老师扶着他的手来全成。现在班上的小朋友们都是自己穿脱衣服,可是智乾他都会拿着书包过来对你说:“我不会”要你帮他。在有一次换衣服时他还是和往常一样拿着书包让我帮他,可是我今天并没有帮他,我问他:“你来这是做什么?”他说:“我不会脱衣服!”这时我找来了一个娃娃在他面前又演示了一次该怎么脱衣裳,他看了看我还说:“我不会!”我对他说:“你会,你是个能干的小朋友,你也可像小娃娃一样把衣裳脱下来的。”在我的鼓励下他终于肯尝试着去脱衣服了,在脱的过程中我只稍微的帮了他一下就轻松的把衣服脱下来了,这时我赶快对他进行了表扬:“你看这不是很容易就脱下来了吗,你真棒!和小娃娃一样棒!”智乾听到表扬后很高兴,还走到其他小朋友们的面前进行炫耀:“看是我自己把衣服脱下来的,我多棒呀!”在以后每次脱衣服时我都会悄悄的走到他身边稍微的帮他一小下,每次当他脱下来后他都会让我们或是小朋友表扬他。在这样的坚持下他终于可以自己把衣服脱下来了,一点也不用我们帮忙的,看到他的进步我也是很开心。智乾其时不是不会,有时就是有点懒不愿意自己动手,在家里都是保母帮他好做一切,在幼儿园我们又怕他年龄小对他都是全方面的帮助,所以不管他是在家或是在幼儿园他什么事情都不用动手都由我们帮他,所以就养成了懒惰的习惯。 做为教师我们不应给予他太多的帮助,只有在幼儿的能力达不到时才应给一些适当的帮助,在班里我们也不应当宠爱幼儿,让他对我们产生极大的依赖感而导到自己的事情都不愿意做,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尽量的改掉这样不好的习惯并应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
游戏时间到了,孩子们很快选择好自己活动的区角,开始在区域游戏活动。宇轩选择的是建构区,可是刚刚和同伴搭建了一会儿,他就又跑到了图书角。
我走过去问:“宇轩,你怎么刚玩一会儿就换地方呢?”我想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图书。“宇轩说。”好孩子做事 应该有始有终。”在我的劝说下,宇轩极不情愿地走回了建构区,但他还不时不时地回头看看我。
是强调培养孩子做事的坚持性,还是更尊重孩子的意愿呢?看着宇轩那渴求的目光,我思索了一下,说:“宇轩,我们一起搭个‘图书馆,让图书有个家吧。”宇轩一听兴趣来了,连忙约了两个同伴高兴地搭建起来。在搭建过程中,我和他交流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故事内容,并对他的讲述表示赞赏。就这样,在宇轩和同伴的合作下,“图书馆”建好了,我高兴地请他去“图书馆”看书,使宇轩很自然的从建构区过渡到阅读活动中,也实现他想看书的愿望。
由于幼儿年龄特点,他们在游戏及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如果这些影响和要求适合他们的特点,就可以转为幼儿自己的愿望和动机。因此既要培养坚持性又要尊重幼儿的意愿,需要教师合理而自然地引导。
我班有个张梦怡小朋友就是一个聪明灵巧、特别勤快的孩子,每次家长会上谈起的时候她妈妈也是说她在家里,老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幼儿园, 每次上制作课的时候,老师剪下来的废纸条等垃圾,不用老师说,她都会用手一块一块地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也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
有一天我们班有几个小朋友感冒了。午饭后喝药,我把药给每个小朋友倒到杯子里,就把药袋放在了钢琴上,王姝涵什么话也没说就把药袋捡走了。我当时就表扬了她。一连几天都是如此,我还想这 孩子真懂事。几后,我们打扫活动室,发现玩具橱后边都是垃圾,特别多的是各种各样药袋。我大吃了一惊。原来王姝涵把这几天收集的药袋没有扔到垃圾桶,。我一下明白了,我就把她叫到跟前问她,你把垃圾怎么放到这里了,我们天天夸你是个讲卫生好孩子,你怎么把垃圾放到处后边。其实她很明白,就是一句不吭 ,我想她只是一时贪玩吧!我就问她这样做对吗?她说:“不对”。 看她紧张的样子,我没再多问。
这件事也让我想到了很多,孩子做事情的出发点是对的。她是帮了老师的忙,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可结果不一定 对,事后我照样表扬了她,夸她是个知错就该的好孩子。任何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说都不是很单纯的,他都有她的想法和目的,只要正确的引导,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每当孩子之间出现争执时,我的第一反应都是冲过去,询问原因,然后告诉做错的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接着再让这个孩子跟另一个孩子道歉说“对不起”,另一个孩子就会说“没关系”,最终孩子间的矛盾和争执就会得到解决了。这在我看来是几乎正确的处理流程,而且应该是通用的。但当杰杰和小翔出现争执时,我突然发现这看似简单一个处理矛盾的流程,其实中间还是有许多细节需要去考虑的。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达成一个“对不起→没关系”的形式和双方和好的结果,更应该关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方式方法及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变化。
9月2日,也就是小班幼儿入园的第二天。这一天的上午,我在组织幼儿入厕后,让他们回到座位上坐好。突然看到杰杰正在拉扯坐在小椅子的小翔,他还朝小翔挥起了小拳头。原来小翔从厕所出来后误以为杰杰的座位是他的就坐了下了,杰杰拉小翔他不走,杰杰就打小翔了。于是我蹲下来跟杰杰说:“打人是不对的,小翔不知道这张椅子不是他的,小翔不是故意的,我们应该说什么?”他不知道,我告诉他应该说“对不起”,然后我让他跟小翔说对不起,可是他怎么也不说。于是我又跟小翔说:“这不是你的位子是杰杰的,自己的位子要认好,不能做别人的,知道吗?”小翔点点头说:“哦”。然后我又对杰杰说:“你看小翔多乖呀,他已经知道不能做人家椅子了,知错能改就是好宝宝?你要不要当好宝宝?快点说‘对不起’,不说我们大家就不喜欢你咯。”就在我规劝杰杰说对不起时,我突然转念一想:为什么我一定要让他说“对不起”呢?但我下意识地忽略了这个想法,只想着快点说对不起,不然我没法想小翔交代了,他就要哭了,说了对不起就好了。终于杰杰含含糊糊地说了:“对…不…起!”我马上让小翔说没关系。之后我让他们会自己的位子上做好,大家一起又开心得唱起歌来。
本来矛盾解决了,我应该开心才是,但是我心里却有一种不出来的滋味,好像被什么堵着了,有一种犯了错误后的感觉。之后我就意识到自己的处理是不当的:
1.没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没有意识到小班幼儿还小,他们没有能力分辨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当杰杰看到小翔坐在他位子上不肯离开,他就去打小翔,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打人”是不对的,相反他甚至可能认为小翔是故意坐在他位子上的。而我却只站在成人的角度去告诉他们什么是错,什么是对。
2.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当。我为了达成让杰杰和小翔和好的结果,忽略了解决他们矛盾的过程和在这一过程中方式方法的运用。我反复地规劝杰杰跟小翔说“对不起”,之后再让小翔说“没关系”,以为这样矛盾就解决了,其实这仅仅是一个形式和结果。其实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尤其在他们刚刚入园的时候,可能还没理解“对不起”和“没关系”所表达的意思。我甚至在批评杰杰打人的行为时还带有一点威胁性:“如果不说我们大家就不喜欢你咯。”
3.未考虑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我在处理孩子矛盾时,一味的依靠以往处理中大班孩子情况的经验,而中大班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体生活,能初步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能理解和自觉地说“对不起”和“没关系”。我之前的做法没有让孩子真正理解对错,真心的进行道歉,可能造成孩子以后不管犯了什么错,随意的说声对不起和没关系,让这一切都流于形式。没有能让孩子知其所以然,而是让孩子盲目听从,这样当孩子以后再遇到与同伴发生矛盾时,他还是不懂该如何解决,就会产生先打,后说对不起的情况,这是我们在孩子中常会看到的现象。
这次的事件让我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矛盾时明显的经验不足,有时候还不够细致,考虑问题还不够全面,实际上我也应该跟孩子说:“孩子,对不起!”。这次我主要是对自己在处理幼儿间的矛盾时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让自己下次再碰到这类问题时不再犯这些错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放下教师架子与孩子真诚相处,避免做事只顾形式和结果。
最近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我无意间发现有孩子把玩具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可能是我没有带过小班,这让我大吃一惊,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呢?对此我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们,他们说以前小班孩子都会有这样的现象,因为小班年龄的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会有意识的把它据为己有,需要老师正确的去引导他们。
一天,我又看到昊翔小朋友把一辆小车玩具放到了自己的口袋里,我没有直接过去拿出来,而是等孩子们都玩完了,我在收玩具的时候故意大声说:“哎呀,那个粉红色的小车怎么不见了呢?小朋友有谁见到它吗?”孩子们都摇头。我接着说:“小朋友们晚上都要回到自己的家,我们的玩具也是一样的,它到了晚上也要回到自己的家里,如果它找不到自己的家,它就会伤心难过的。小朋友们希望它难过吗?”孩子们纷纷说:“不希望”。听到这里,昊翔小朋友慢慢的从口袋里拿出了玩具过来交给了我。我没有去责怪他,而是说:“原来它到你那里去了,谢谢你帮它找到了家。你真棒。”我看到他的小脸一下露出了笑容,从此我再没有看到谁把玩具装进自己的口袋了。孩子犯错是难免的,只要老师正确的引导,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是最好的孩子。
教育随笔:教师要及时正确地引导孩子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秋天,我带领幼儿在院子里拣落叶。因为园里花坛两侧种的都是常青树,所以落叶很少。到了一棵大树下,我底头看了看,自言自语道:“树下有很多落叶,何不组织幼儿把它们都捡起来呢?”于是我发动幼儿捡地上的树叶,这时来了一阵风,只见“哗哗哗”掉下了很多树叶,孩子们欢呼雀跃。随后,我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拣着落叶。快拣完时,几个男孩子跑去到花坛边揪树叶:“哈哈,树叶掉下来了,快来呀!”听到喊叫声,有的孩子赶紧跑过去,更多的孩子加入了行列。有的一起拉住一棵树使劲摇;有的去揪。见此情景,我赶紧制止:“大家赶快停下来,不能摇树,不能揪!”此时,孩子们根本听不进老师的话,十分兴奋。手足无措的我只能用哨声把大家召集起来,询问他们刚刚的举动,并用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拟人化的口吻告诉他们:“任何一个植物都是有生命的,你们这么去摇、去揪它,它会很疼的,就像你们一样,不小心碰一下都感觉很疼,小树小草小花也和你们一样很疼“,只见梁浩轩第一个主动认错:老师,以后我们再也不揪了”。其他参与的幼儿也都不好意思地底下了头。这场摇树、揪树叶的风波得以平息了。
由此我想天真年幼的孩子们不懂是与非、善与恶、好与坏,因此作为一名幼儿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要时刻观察幼儿的举动,及时地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将对幼儿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月随笔大班3篇》:五月随笔大班第1篇教学方法机动灵活,才有必须的启迪好处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偶发事例,往往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习并领悟控制自我,处变不惊,用机动、灵活
《幼儿大班随笔3篇》:幼儿大班随笔第1篇 “小淘气”的转变 欣欣是我们班有名的“小淘气”活动课上不光自己有好多小动作,还总是去打扰别的小朋友,孩子们常告他的状,我多
《幼儿园教育随笔大班20篇》:第1篇幼儿园教育随笔大班 幼儿园教育随笔:中大班混班角色游戏的实践 中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日渐丰富,游戏水平有了较大提升,游戏中有较强的角色意识和归属感,游戏情节开始丰富,游戏愿望更加强烈。因此,在为中大班幼儿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