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育随笔 > 大班教育随笔

大班教育随笔记录《不是我的》

日期:2022-05-23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教育随笔记录《不是我的》,是优秀的大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教育随笔记录《不是我的》

1、大班教育随笔记录《不是我的》

  每天打扫卫生,总能捡到一些像彩笔、铅笔、橡皮之类的东西,问孩子们,这些是谁丢的,孩子们异口同声都说不是我的,那是大班小朋友丢的。有几个小调皮鬼不假思索说,可能是。还有的小朋友偷着乐呢。大班小朋友没来我们班啊。这时,让小明拿出自己的书包,掏出铅笔盒,重新整理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在盒子里。这时,有几个小朋友走过来认领自己的物品了。我教育小朋友说:“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是自己的,不能丢,丢了赶紧找;不是自己的,捡着也不要。

2、大班教育随笔记录《我都成了哆嗦的人啦》

  孩子们进洗手间洗漱啦,妮妮和关心挨着,一人一个水龙头,突然关心不小心把肥皂盒碰到水池里了,发出一声“嘭”的巨响,我回过头去刚要说话,妮妮先开口了:“哎呀关心,你吓得我都成了哆嗦的人啦!”一句话把我逗乐了!

3、大班教育随笔记录《孩子的沉默不是金》

  “沉默是金”大概是许多人的座右铭,但用到孩子身上我却觉得沉默不是金。

  就拿我班的王子敬来说吧,每次上课,他都认真听,可是一提问他,或者让他背儿歌,他就一声不吭。要是再坚持,他就红眼圈,然后“下雨。所以,平时真是不敢提问他。据家长说,他回家也从来不说在幼儿园学了什么东西。就他的表现来说,他不属于接受能力差的孩子,平时也很主动地参加集体活动,挺活泼的一个孩子,为什么就是不回答问题呢?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点。第一,他可能是害怕,怕回答错了,老师批评他。第二,是由于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特殊心理特点,此时,人生第一反抗期已经出现,逆反心理占主要作用。老师越让他说,他越不说,或者用哭以示反抗。老师拿他没办法,只好算了。于是,他从心里上得到了优越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沉默的习惯。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把锁”。我们首先要注意孩子普遍的心理特性,更要注意观察分析孩子的自身特点,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沉默的孩子,既要采取开导劝说的方法,又要不失时机的对其进行强化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摆脱沉默。不信你看,现在王子敬能很主动地领着小朋友朗诵儿歌了。

4、大班教育随笔记录《老师,别碰我的红花》

  有一天,谈老师组织了一节美术活动,名称是《快乐的笑脸》。谈老师通过游戏、指五官、谈话等形式导入活动,又引导幼儿观察,让进一步幼儿感知了五官的特征后请幼儿在书上添画脸部五官。孩子们在作画时,我也过去看了看。那天,正好是蒋园长在听课,我们一起走到耀耀旁边,发现了他的作业上“别出心裁”的在娃娃的额头上画了一样东西。蒋园长问:“耀耀,那是什么呀?”耀耀一脸正经地说:“小红花,老师奖的。”喔,原来在耀耀心中开心快乐的事情就是能得到老师的一朵小红花。平时,总觉得他好像是属于那种对什么都不在乎,喜欢我行我素的孩子。原来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的鼓励。乖巧灵俐、聪明可爱的孩子常常得到老师众多的表扬和特别的关爱。一朵小红花对于他们来说也不会那么令人激动,令人欣喜了。那一刻,我为耀耀的真情流露而有一丝震撼。我就在他额头上帖了一朵小红花。这下,他可高兴了,时不时的去摸一摸,深怕小红花飞掉,连下课了也是喜滋滋的。

  午睡起床时,我准备帮他穿衣服时,他一只手摸着自己的额头对我说:“老师,你当心点,别碰我的小红花。”我听了忍不住想笑,没想到他竟然那么在意一朵小小的红花。我说:“知道了。”他还是不放心地问:“衣服会碰到吗?你要当心点。”说这话时看着我,特别认真的样子,让我有些感动。因为毛线衣是圆领的套头衫。那天我也特小心地为他穿好衣服,生怕碰到他的“宝贝”。那一天耀耀的表现一直很好。我想作为一个老师,面对一些顽皮,淘气,常会惹来很多麻烦的“问题孩子”是不是同样需要老师的关爱呢?甚至比那些好孩子更需多一些关注,多一些爱心,多一些鼓励。我想: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会更好。

5、大班教育随笔记录《我喜欢哭的小朋友》

  “我高兴,我高兴,我就哈哈笑……”

  游戏时间,我和孩子们一起唱起了刚学过的《表情歌》忽然,我发现小朋友们演唱时无精打采,好像不是很投入,便停了下来,想先引导一下在继续。

  “你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表情呢。”

  “我们喜欢笑的小朋友!”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

  “对啊,笑起来多可爱啊。”突然传来一个声音“我喜欢哭的小朋友!”孩子们顿时哄堂大笑,是谁故意捣乱?恼火的我皱起眉头:“刚才那句话是谁说的?”大家都用手指着小晗,这个小家伙最近是怎么了?以前他可是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但最近我发现他退步了:上课不认真听,还常和边上的小朋友说话,今天竟然还故意捣乱?我非要好好说说他不可?忍不住怒火,我喊起他,“你说说为什么你喜欢哭的小朋友?”我想,他肯定说不出理由,那我就借机好好批评他一通?但是他的回答却让我非常意外:“小朋友哭了,一定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我想去帮助他。”听了这话,我愣住了:多么有个性的回答啊?我心里暗暗高兴。

  我表扬了他的爱心,并且肯定了他的回答,小朋友们都说:“小晗真棒?”我看到他眼里闪烁着愉悦和自信,接下来的几天,他课堂表现一直非常出色。

  也许很多时候孩子会说出让我们不愉快的话,也许孩子们会做就许多让我们头疼的事,当我们指责他们之前,应先问一个为什么。对于我们来说,改变的只是一个评价;对于孩子来说,或许能改变他很多……

6、大班教育随笔记录《不是我的》

  每天打扫卫生,总能捡到一些像彩笔、铅笔、橡皮之类的东西,问孩子们,这些是谁丢的,孩子们异口同声都说不是我的,那是大班小朋友丢的。有几个小调皮鬼不假思索说,可能是。还有的小朋友偷着乐呢。大班小朋友没来我们班啊。这时,让小明拿出自己的书包,掏出铅笔盒,重新整理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在盒子里。这时,有几个小朋友走过来认领自己的物品了。我教育小朋友说:“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是自己的,不能丢,丢了赶紧找;不是自己的,捡着也不要。

7、大班教育随笔记录《老师的眼里有个我》

  孩子们是那样的可爱、聪明、活泼,他们那细心地观察,天真的话语,是那么有意思,令人回味。

  我和孩子们一起搭积木,大家玩得很开心。玩着玩着,董通坤像发现了新大陆似得对我说:“老师,你知道我在哪里吗?”“你不是在玩玩具吗?”董通坤说:“不对,老师你想想。”“我不知道。”“告诉你吧,老师,我在你的眼睛里。”看着孩子那惊喜的目光,听着他那稚嫩的声音,我也高兴地对他说:“对呀,老师的眼里有个你,你的眼里有个我,对吗?”“对!”于是,我们又高兴的玩起来。老师和孩子通过目光的交流,就会建立起丰富的感情,也会让孩子更加喜欢你。

8、大班教育随笔记录《我看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将来素质的高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乃至他本人的幸福,取决于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质量。而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任何老师和任何学校所不能代替的。有些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在孩子面前说脏话的家长大有人在,给孩子灌输“胜者为王、不吃亏”的家长也不算少数,更可怕的是有些家长把孩子将别人的东西拿回家认为是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家长的这些行为都一一说明家长们没有认识到家教的重要性,存在着家教误区。

  我们班有个叫琳琳的小朋友很活泼,而且聪明过人,唯一的缺点是看到别人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周五早上,我晨检完毕带孩子们小便,把钢笔随手放到了桌子上。可当我带着孩子从厕所回来,桌子上的钢笔不翼而飞了。我问孩子们:“你们看到老师把钢笔放哪儿了吗?”孩子们都说:“没有。”当我怀疑自己放错地方时,忽然听到东西落地的声音,循着声响,孩子们一起把目光集中到了琳琳身上。原来,琳琳出去小便时,经过我的桌子边,顺手将钢笔拿走并藏到袖管里,一不小心钢笔掉地,事情露馅了。当时我没有批评她,只是告诉她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我认为孩子就此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下午发生的事情更令我吃惊,让我不可思议。

  放学时,孩子们纷纷被家长接走,琳琳小朋友也满心欢喜等着妈妈的到来。终于妈妈出现在了校门口,琳琳飞快地跑过去,投进妈妈怀里。接着孩子从裤兜里掏出什么东西递给妈妈,妈妈脸上立刻洋溢出灿烂的笑容。我由于害怕孩子飞跑,摔倒了伤着也跟了过去,正好看到了这一幕。看到我的出现,琳琳妈妈脸上的笑容顿时变得僵硬。同时我看到她的手迅速插向口袋,但那一刹那我还是看清楚了:她手里握着几支彩色粉笔。此情此景,我还能说些什么?

  晚上,我经过一番思索。第二天,当琳琳的妈妈送琳琳到园时,我把一本《现代家教》递给了她,并对她说:“您若有时间,多看看这本杂志。”

  一周后,琳琳的妈妈领着琳琳把一盒彩笔交到我的手上,并向我致谢:“谢谢你让我认识到了家教的重要性,让我知道了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每位家长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我们教师,我们有责任引领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积极地与家长一起研究教育的策略。让每一位家长明白,不能过分地迁就孩子,否则将会使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责任的人,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对家庭、社会都是不利的。

  年幼的孩子并没有“我的”、“你的”这样的所有权概念,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往往便伸手拿来放进口袋或带回家里。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态度不一:

  1.称赞孩子能干、聪明;(这样做无疑是鼓励孩子拿别人的东西!)

  2.在他人面前大声斥责孩子,甚至指责孩子为“小偷”;(这样做夸大了孩子行为的严重性,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

  3.不表示意见,任其自由发展。(这样做可能会助长孩子的不良行为,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所有权”观念。)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限制孩子的自我中心主义。4岁左右的幼儿正是自我中心的时期,言行中处处表现出占有欲。尤其是给父母宠坏了的独生子女,常认为身边的一切都是自己的,谁的东西都可以随便拿。家长必须限制孩子这种自我中心思想,让他明白并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拿。可以将家庭成员的东西分门别类,告诉孩子哪些是爸爸的,如剃须刀等;哪些是妈妈的,如唇膏等。这些专属于爸爸妈妈的东西要得到允许才能拿。而在孩子自己所用的东西上贴上特别的标记,使孩子一看就知道这件东西是属于他的。

  教孩子区分“借用”与“拿走”小明老是借表哥的铅笔用,却总不记得物归原主,表哥就不肯再把东西借给他。小明认为表哥太小气,一支铅笔用用又有何妨?索性来个不问自取。有时侥幸没有被表哥发现,还洋洋得意,自以为聪明。殊不知,孩子在家随意取用别人的东西,上学后也会拿同学的东西,从而逐渐养成不良的习惯。因此,父母应寻找时机尽早告诉孩子“借用”和“拿走”的区别:借用的东西一定要归还原主,只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才可以拿走或随意处理。

  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孩子也有所有权,有些家长时常提醒孩子尊重别人的所有权,自己却很少注意尊重孩子的所有权。例如幼儿很喜欢收集火柴盒、图片、贝壳等各种各样的小东西,又不懂得保管整理。有些家长觉得这些东西既无用又不卫生,就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把它们扔掉。其实,很多大人以为毫无价值的东西在孩子眼里是非常宝贵的。不经孩子的同意就扔掉孩子的东西,就是不尊重孩子的所有权。也有些家长不征求孩子的同意就用孩子的东西,这也是一种不尊重孩子所有权的行为。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要教导他先得到别人的允许再取用别人的东西,自然会加倍困难。

  调节孩子的心理需求。幼儿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兴趣,见别人有好玩的东西,自己也想要。得不到的时候,就索性把别人的东西拿走。对此,父母应适时调节孩子的心理需求。小英的朋友有一个很漂亮的洋娃娃,小英也很想买一个。妈妈的做法就是告诉小英:有的东西别人家里有,我们家里没有;有的东西我们家里有,别人家里不一定有。我们不应该处处跟别人攀比。

  冷静、明确地阻止孩子的错误行为。发现孩子有偷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千万不能叫嚷打骂或冷言讥讽。最好对孩子冷静、严肃、明确地说:这个娃娃是别人的,快拿去还给人家。这件玩具是学校的,送回去给老师。妈妈已经告诉你,要先问过大人才能吃糖。你这次没有问,妈妈很不高兴。家长这样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并给孩子作出明确指示,可以强化正确信息,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次,我在帮4岁孩子清理玩具箱时,意外地发现多了24色蜡笔和超人奥克曼玩具,于是找来儿子问明原因,孩子天真、坦率地说:“这都是我从幼儿园拿的。”我追问:“你经过老师允许了吗?”孩子摇摇脑袋,说:“没有,老师都不知道。”看来,孩子所谓的“拿”,其实是一种偷的行为。

  我急了,呵斥道:“你这孩子,小小年纪怎么就开始偷东西了!”孩子委屈地看着我:“妈妈为什么生气?什么叫偷东西?”听到孩子幼稚的回答,我哭笑不得,原来在孩子的意识里,根本还没有偷的概念。

  当时,我心想,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存在恶意,叫他归还就行了。可没多久,孩子又从幼儿园“拿”回了新“赃物”。看来,孩子的这种“拿来主义”问题并非如我想像的简单,其中蕴藏的深远后果将是我始料不及的。于是,针对纠正孩子的 “拿来主义”行为,我施出了一系列教育措施。

  满足孩子基本的物质需要。孩子“拿”的思想从何而来?因为没有,所以才“拿”,这就是孩子最简单的逻辑。对于孩子的基本物质需要,我们全都给予满足了吗?儿子曾一度吵着要买蜡笔,我由于工作忙,没及时买给他,后来在儿子的“赃物”里就有蜡笔。经了解才知道幼儿园老师教小朋友画蜡笔画,儿子没有蜡笔,所以才拿别人的。从这件事之后,我开始非常关注孩子的需要,每次儿子闹着要买东西时,我都会耐心询问他购买的理由,如果出于正当的需要,我一定会“慷慨解囊”,对于不必要的购买要求,我在拒绝时,也会耐心地与他说理,让他懂得不买的原因,而不再以沉默或呵斥对待。

  要限制孩子的物质欲望。人的物质欲望是无止境的,家长从小要控制孩子的物质欲望。若在物质方面对孩子百依百顺,长此以往,一旦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向极端,造成不良后果。孩子的“拿来主义”行为,也有这个原因。于是,我对儿子实行“承包责任制”,让他懂得爱惜自己的物品,物尽其用。经过这样的教育,孩子认识到,在要任何东西之前,都要考虑自己是否需要,自己能不能将它们处理好。

  培养孩子通过劳动获得物质满足的习惯。孩子对于“拿”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物质渴望,然而当他在这种“拿”的习惯中慢慢成长后,懒惰的习气便已根深蒂固。生活中我有意识教儿子学做简单的家务,培养他的劳动观念。无论他最终做得好不好,我都会及时送上表扬,给予他精神鼓励或物质奖赏。儿子尝到了劳动后的快乐与满足后,经常向我“讨”事情做。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儿子渐渐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劳动与努力来获得“报酬”是快乐且光荣的。

  应告诉孩子偷窃是可耻的。孩子之所以“拿”,因为他尚未意识到这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作为家长,应教育孩子懂得明辨是非。一次,我和儿子逛书店,儿子经过千挑万选,决定买《安徒生童话选》,在回家的路上,儿子则紧紧抱住书,生怕丢了。我趁机问他:“不经过允许就拿别人的东西,这样做对不对?”儿子拼命摇头。我摸摸儿子的脑袋说:“这样会给别人带来很多麻烦,我们从小就要做好孩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儿子点点头。

  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引导与教育,孩子再没“拿”过任何“赃物”回家,在不知不觉中改掉了‘拿’的习惯。望着孩子依旧天真可爱的模样,我不禁想到: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用爱关怀,用心教育,就一定能还孩子一片纯真的天空。

相关文章

《保教随笔大班3篇》:保教随笔大班第1篇  集体活动时他们不但不参与,还召集周围的小朋友玩他们的东西。特别是舒雨,我给他说过很多此,叫他不要带来,他就是不听,也曾没收过他的东西,还是不管用,严重违

《大班教育随笔幼儿3篇》:大班教育随笔幼儿第1篇  “小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小班音乐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游戏情节发展到高潮的时候,幼儿的情绪也发展到了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随笔200篇》:幼儿园大班公开课随笔第1篇  大班教育笔记(一):  感受孩子们的变化  这天是星期一,孩子们早上来园时都能兴高采烈地,主动地向教师、阿姨问好,不象小班时需要大人提醒,几个新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