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8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教育随笔《我不要上学》,是优秀的大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观察情况:
覃杨智,从开学的第一天来园,他奶奶就和我们老师说:“老师,我们家杨杨刚从新疆回来,有些方面会不适应,麻烦你们两位老师多加照顾啊!”听似很平常的一句客套话,可在以后发生的几件事中,我们发现杨杨真的很与众不同。上课不到一个星期的一个早上,杨杨突然不来幼儿园了,本以为会不会是生病了?陈老师正想打电话去他家问候一声,刚要离开教室,只见杨杨奶奶带着泪眼未干的杨杨来了,杨杨躲在奶奶背后不肯进教室,那时已经九点多。“杨杨,怎么啦?”“今天早上不肯来幼儿园被他妈妈打了。”奶奶皱着眉说。
陈老师蹲下身来,拉着他的小手问:“为什么不肯来幼儿园啊?你不来陈老师、唐老师会想你的,这不,老师正想去给你打电话呢!”杨杨这才从奶奶背后走出来,一声不响的去自己的小椅子上坐好了。问及奶奶才知道原来他不爱吃幼儿园的饭菜。
分析反思:
照理来说,大班的孩子应该不会再出现不想来园的情况了,不爱吃的或是不能吃的食物能主动与老师、阿姨进行沟通。可杨杨一声不响,不爱吃也没告诉老师,也全吃了,结果第二天就不肯来园了,真是奇怪啊!是性格太内向了吗?孩子平时几乎从不主动与老师、阿姨交流,吃饭速度很慢,喜欢一个人边吃边玩。问了他的奶奶后,了解到他在家吃饭要跟在他屁股后面喂的,非常的随性,不想做就是不想做,我觉得这与老一辈的溺爱有着很大的关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其实也不是非常倔强的孩子,老师跟他说他听的,他的怪异行为是为了引起身边的大人们或是小伙伴的注意,目的达到后,他会乖的。就象上次不肯来幼儿园,当听到老师说想念他,要去打电话给他,马上就不闹了,乖乖的去坐好了。
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临下的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开心,给孩子带来羞辱,担心和失落。
豪豪是我们大一班的一名学生,长得胖乎乎的,圆头圆脑,大家都非常喜欢他。因为豪豪长得胖,每天入园时总带来些零食补充营养。别班的老师见到豪豪时,总是想逗一逗他,说:“豪豪叫老师,不然就拿你的饼干。”“豪豪的玩具真好,给我吧。”豪豪因为和这些老师比熟悉,说什么也不叫,看到老师拿他的东西,急得直哭。每次都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叫老师。
时间久了,豪豪看到别班老师会躲到我身后,不知所措。看到这样的的情景,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成人觉得很好玩,这是对孩子的喜爱,以为不过是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下鼻子一笑就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会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伤害。他对孩子来说毫无趣味,只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所以每次有人来逗豪豪时,我总是有礼貌的制止。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坚决反对捉弄孩子,他认为和孩子玩也是德育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所以每次看到有大人“捉弄”豪豪时,我总会站出来“保护”豪豪。
推荐阅读:
幼儿园大班教师教育随笔200篇
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200篇
幼儿园大班老师教育随笔200篇
幼儿园教师大班教育随笔200篇
大班教育随笔记录200篇
大班教师教育随笔200篇
大班老师教育随笔200篇
大班上学期教育随笔200篇
大班下学期教育随笔200篇
大班幼儿教师教育随笔200篇
大班幼儿教育随笔200篇
大班教育随笔大全200篇
娃娃家游戏一向是孩子们最热衷的,但今天游戏进行了没多久,政霖忽然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不想当爸爸了!”我蹲下来问:“为什么呀?” 他指着点心店说:“我要到点心店里去卖点心。” 原来,政霖看见点心店里的服务员忙得不亦乐乎,又想当服务员了。我指着别的娃娃家说:“瞧那两个爸爸当得多好呀,你应该跟他们一样,今天继续当爸爸,明天老师再请你到点心店去。” 政霖应了一声,却远远地坐到了另一边的床上,没有回到娃娃家去。看来,没答应他当服务员,他心里还挺不乐意的呢!我走过去轻轻地拉着他的手说:“你是谁的爸爸呀?”“米米。” “你要是不做米米的爸爸了,他该多伤心呀!你想想,要是你爸爸不愿意做你爸爸了,你该多难过,米米也会难过的,对不对?” 他点点头。“那我们今天坚持做米米的爸爸,下次老师答应你做服务员,来,我们拉拉勾。” 在大手指和小手指的拉拉勾中,政霖这才开心地笑了。小班孩子的角色意识比较淡薄,坚持性比较差,今天政霖的反应正是小班年龄特点的典型表现。为了让孩子坚持自己的角色,我让孩子换位思考,以娃娃需要爸爸的爱为理由,激发他对娃娃的爱护的情感。同时为了照顾孩子的情绪,以孩子喜欢的拉拉钩的形式许下承诺,满足他的游戏愿望。 在游戏讲评的时候,我又请政霖上来,表扬了他最后坚持照顾娃娃、坚持做一个好爸爸的表现,鼓励其他的小朋友也能在游戏中坚持自己的角色,增进孩子们的角色意识。
进入大班以后,不少孩子起床后都能尝试整理自己的床铺.考虑到睡上铺的孩子自己整理床铺有危险,我们没有要求孩子自己整理床铺.这天中午,我又像往常一样边叫孩子们起床,边帮他们整理床铺,欣喜地发现晏磊的被子已经叠过了,晏磊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孩子,平时连穿衣服都要老师帮忙.我一边想着要表扬他,一边拉开他的被子,准备重新整理.这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细小的声音:"老师,我已经叠过."是晏磊?我一边说"晏磊真能干",一边手脚麻利地叠着被子."哇--"晏磊居然委屈地哭了起来,他再次强调"老师,我已经叠过了!"这时,我才反应过来,连忙蹲下来对他说:"晏磊,对不起,老师不小心弄乱了你的被子,你能再叠一下吗?"晏磊立即不哭了,马上动手整理起自己的床铺来.
晏磊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本以为能得到老师的肯定,没想到我虽然表扬他能干,但还是忍不住重新整理了被子.在他看来,我的行为意味着否定了他的积极尝试.现在我明白了,激发孩子对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比获得符合成人标准的行为结果更为重要,因为这才是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动力.
观察情况:
覃杨智,从开学的第一天来园,他奶奶就和我们老师说:“老师,我们家杨杨刚从新疆回来,有些方面会不适应,麻烦你们两位老师多加照顾啊!”听似很平常的一句客套话,可在以后发生的几件事中,我们发现杨杨真的很与众不同。上课不到一个星期的一个早上,杨杨突然不来幼儿园了,本以为会不会是生病了?陈老师正想打电话去他家问候一声,刚要离开教室,只见杨杨奶奶带着泪眼未干的杨杨来了,杨杨躲在奶奶背后不肯进教室,那时已经九点多。“杨杨,怎么啦?”“今天早上不肯来幼儿园被他妈妈打了。”奶奶皱着眉说。
陈老师蹲下身来,拉着他的小手问:“为什么不肯来幼儿园啊?你不来陈老师、唐老师会想你的,这不,老师正想去给你打电话呢!”杨杨这才从奶奶背后走出来,一声不响的去自己的小椅子上坐好了。问及奶奶才知道原来他不爱吃幼儿园的饭菜。
分析反思:
照理来说,大班的孩子应该不会再出现不想来园的情况了,不爱吃的或是不能吃的食物能主动与老师、阿姨进行沟通。可杨杨一声不响,不爱吃也没告诉老师,也全吃了,结果第二天就不肯来园了,真是奇怪啊!是性格太内向了吗?孩子平时几乎从不主动与老师、阿姨交流,吃饭速度很慢,喜欢一个人边吃边玩。问了他的奶奶后,了解到他在家吃饭要跟在他屁股后面喂的,非常的随性,不想做就是不想做,我觉得这与老一辈的溺爱有着很大的关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其实也不是非常倔强的孩子,老师跟他说他听的,他的怪异行为是为了引起身边的大人们或是小伙伴的注意,目的达到后,他会乖的。就象上次不肯来幼儿园,当听到老师说想念他,要去打电话给他,马上就不闹了,乖乖的去坐好了。
每天午睡和起床的时间,能力强的孩子自己穿脱衣服,而那些小年龄的孩子则由我们帮助穿。昨天中午起床后我和往常一样一边给那些个小不点穿衣服,一边享受着听他们的小秘密。晨晨过来,侧着头冲我“嘻嘻”笑,我也回她一个微笑,一边继续帮昊昊拉裤子。过了一会,我感觉身后有人推了一下,回头看是晨晨,她正笑眯眯地看着我,我知道这是孩子表达喜欢的方式,也没在意,过不多久,身后的一股力量使我失去了平衡,人往前倒在孩子们的被子上。我回头看,原来是晨晨和瑜瑜(可能刚才瑜瑜看到晨晨的亲昵行为我没有排斥,便也加入了进来),正当我要跟她们讲话的时候,宁宁走过来,拦在了我和她们两个人的当中,嘴里还一边说着“不要怕,我来保护你”,还试图把他们推开。我连忙阻止了他,把他抱在怀里。在幼儿园居然有这样一个正义的小男生会保护我,这让我感到幸福。去年曾经听宁宁的妈妈说过,在家妈妈如果受到委屈了宁宁定会义无反顾地冲过来保护妈妈。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近段时间正在谈论的一个话题——幼儿非智力因素在生活中的影响。我们成人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普遍对幼儿智力因素关注比较多,如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建构等,而往往忽视幼儿作为社会成员基本的道德礼仪。从小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是我们当代教师应重视的一个教育目标,只有有责任感的人才能被人们所接受,也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和我们班的孩子一起升入了大班。开学第一天,孩子们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再也不用家长抱,更不会哭闹,还能主动的问好,作为老师我真的很高兴很满足。针对这一好现象,结合我们大班主题,我们班开展了“我是哥哥姐姐”的活动,让孩子体会自己长大了,激发他们做哥哥姐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关心、爱护他们的责任感。
除了对他们进行教育活动,我还特地带孩子们去参观小班。由于小班孩子刚入园,个别孩子出现了哭闹现象。让这些哥哥姐姐们不由自主的流露出关心、爱护之情。他们会主动去哄哭的小弟弟小妹妹,还会给他们讲故事,玩游戏。俨然成了他们爸爸妈妈。看到孩子们那充满爱心的眼神,那小心又细心的动作,好像生怕一不小心碰疼他们。接下来我会引导我班孩子在生活中多与小班孩子接触,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哥哥姐姐了,树立他们的责任心。
美美今天穿了一件新衣服,很漂亮一看就知道不便宜,大家都夸她。第二天,丽丽竟然也穿了一件一样的。我感到很惊奇,因为丽丽的家境并不好,爸爸妈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按常理来说,他的父母是不会给他买这么贵的衣服的。所以放学后我便打电话问了一下。结果令我很震惊。丽丽竟然哭着喊着要买不买就不去上学了,父母没办法只好给她买了。其实我也是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父母的艰辛我深有体会,所以从小我就不乱买东西。今天莉莉的例子给了我很大的震惊。
面对孩子的攀比,家长们往往很无奈,我认为,这主要是这些家长成长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没有过类似的攀比经验,面临的个新问题;同时,他们没能对孩子的攀比意识或行为做到正确归因。其实孩子们的攀比也许是一种“从众”心理,父母要及时认清,防止孩子这种心理的继续“恶化”。
在时代发展迅速的今天,也许谁都有攀比心理。到我们仍应该努力改变,为孩子们做一个良好的榜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山东省寿光市岔河中心社区幼儿园 郑旭)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