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8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上学期教育随笔《剪纸活动随笔》,是优秀的大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今天下午班里正进行手工活动,安静的教室里只听见小朋友们喀嚓、喀嚓的剪纸声。正在这时,突然听到“哇”的哭声,循声找去,原来是我们班的朱成拿着纸和剪刀在哭:“我不会,我不会剪。”我说:“你不是会剪的吗?大胆地剪,剪错没有关系的。”劝说了好一会,朱成犹豫一会后又拿起剪刀剪起来,剪到老虎的眼睛——镂空部分时,又停了下来:“老师,我不会抠空。”我说:“你就用老师教你的办法先折叠再镂空,肯定会剪的”在我的鼓励下,他慢慢的把纸对折一下,很小心地试着镂空,其实他剪的很不好,几乎要将老虎的眼睛边上剪断了,但为了激发他的积极性,我还是表扬了他:“看,你不是自己会剪的嘛,小老虎的眼睛剪的很好看啊!” 剪老虎时有一个难点,就是镂空小小的老虎的眼睛。虽说是大班孩子,但朱成小朋友在剪纸方面有些弱,而且碰到困难就不肯剪,这次遇到要镂空老虎的眼睛了,更是采用哭的办法来拒绝。老师在指导小朋友剪纸时,常常被许多精美的作品所陶醉,更多的关注剪得比较好的幼儿,而对一些剪纸方面比较弱的幼儿并不是太在意。因此,我应该重视这部分幼儿,尝试着用赞赏的目光去赏识他们的作品,激发起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应该多与他们的家长联系,争取家长回家后也能指导小朋友复习每天的剪纸内容,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帮助他们提高剪纸技能,发展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朱成小朋友,鼓励他大胆、自主地剪,在晨间活动和区域活动中,多对他进行个别指导,使他树立起自信心,和班里小朋友一同进步。
大班的孩子即向往小学,又对小学生活有所担忧,这是他们入学前较为普通的心态。因此,今天的活动旨在通过故事《好担心》,让孩子们去了解即将面临的入学变化——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帮助他们化解忧虑,以正确的心态和策略面对变化。通过活动,我意识到,我们的孩子和故事中的豆豆、莉莉有着同样的担忧。在结束部分,我随机调整的教学环节——“现场采访”中,孩子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有的问题当场我就给了他们明确的解答,而有的问题,我也留了一点悬念,没有直接作正面回答,让他们留待本周四参观小学的时候,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亲自提问,寻求答案,也使得孩子对参观活动充满了期待。
让孩子们让他们从现在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那么我想这就是快乐的事吧。让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充分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求知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要充分体验到来自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集体温暖的快乐,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来自乐观的天性被纵情释放的快乐…… 快乐是有多种多样,我们每个人对快乐的感受也各有不同。有的人享受到一顿美餐就感到快乐,有的人听到一句赞美的话就感到快乐,有的人得到一件美丽的衣裳感到非常快乐,而孩子痛痛快快地玩耍中就能感受到快乐。我个人认为:快乐应该是愉悦的,甜美的,放松的。 上节活动课,我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聪明的乌龟》时,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故事中哪个小动物呀?”我想依照我们的思维和想法,应该是喜欢乌龟的,因为乌龟很聪明,它战胜了狐狸,我班大多数孩子也回答说喜欢乌龟,可是贝贝的回答让我很不理解,他说喜欢狐狸!我问他你为什么喜欢狐狸?他解释说:因为狐狸很漂亮。我疑惑了,不知道这节课该如何继续下去。这时其他孩子们给我解了围,大家一起说:“狐狸太坏了,它欺负小动物。”贝贝不服气地说:“我们可以教育它,这样它不就会变好了吗?”教育狐狸,这是一种好提议,我顺水推舟地说:“我们怎样教育狐狸呢?”孩子们热烈地讨论了起来,整整一节活动课孩子们的情绪都很高涨,也想了很多很多教育狐狸的办法。
通过孩子们对狐狸的教育,狐狸不再欺负小动物了,变得更可爱了,孩子们的心中又多了一个美好的形象,这样不是很好吗?如果当时我直接否定了孩子们的回答,在情感上会对孩子们造成伤害,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能限制孩子们的想象力。这次关于“教育狐狸”的话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想问题的角度也多了。
我们思想中常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总认为孩子就应该服从大人,他们的一些想法都是不成熟的,是不可取的。一旦孩子的行为和自己的的想法不一样时,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为自己找借口,想让孩子顺着大人的意原,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根本没有创新意识。
我们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只有“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才能真正了解孩子们的意愿,走进他们的心灵。学会在随机教育中关注孩子的想法,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才能真正体会到孩子成长的快乐;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体会到自己劳动的甜蜜。
案例背景:
在我们日常的活动中,孩子们有时候会随活动产生的兴致进行提问,他们的小嘴巴里会冒出很多充满童稚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比较容易解决、有时很可爱、有时候会令人尴尬、无言以对。作为和孩子们最亲近的老师,当我们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的时候,如果采取的方法是随便的应付了事,或疾言厉色地对待,显然这些都是不恰当的方法。因为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提问是一种才智,对于不了解的事物,探索是一种明智之举。本案例通过列举了一次大班手工课上所发生的事情,通过这个事例来阐明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提问时,如果我们加以会耐心的,细心的回答孩子的每一个好奇的问题,鼓励孩子的好奇心,把握每一次的教育契机,引导孩子去观察、发现、探索、从而点燃孩子心中不断求知的强烈求知欲,就能够让孩子感受更多成功的体验。
案例描述:
情景:这是一次大班的纸工课上,老师示范好纸折的蚂蚁,孩子们正在认真的观赏老师的杰作时,突然孩子们中间冒出这样一句话:“老师,这只蚂蚁怎么没有触须呀?”提出这个问题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的小淘气浩然。浩然这一发现可把老师给愣住了,让老师有些措手不及。孩子们没有在意老师脸上的表情,而是一阵窃窃私语的议论:“对呀,如果没有触须蚂蚁就没有办法说话了呀!”“就是哦,而且有两根触须,这只才是真正的蚂蚁。。。。。。!”孩子们抬起了小脑袋期盼老师把问题解决了。老师停顿了一会儿,考虑着该如何接好孩子们抛过来了这个球,终于老师微笑的开口说话了:“孩子们,你们想到了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这样可真不错。不过咱们现在最重要的是想出好办法,把蚂蚁的触须做出来,你们自己来动动脑筋看,但是在这之前我们要先学会把蚂蚁折出来。”
对老师行为的评价:
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老师首先反思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对蚂蚁制作的不够精心,在以后的活动上应该加以细心的准备。然后当面对孩子所提出的疑问时老师的态度是很欣然的接受了,并且把孩子们所抛过来的难题,非常巧妙的又抛回给孩子们。这一行为不仅能够体现出老师真实的做到了“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而且也积极的引导孩子进行探索和思考,想办法来解决问题。
对幼儿行为的评价: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浩然是一个具有明锐观察力和会真实表达自己看法的孩子,他对老师制作的作品能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意见,直言不讳。浩然的疑问,让孩子们所熟悉的蚂蚁形象再一次明朗。正是这一问题让其他孩子也注意到了老师的作品,引发了孩子们的低声讨论,对老师的这只没有触须的蚂蚁纷纷表示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期待老师的解释。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老师的这一次意外的“不精心”经过老师的引导让孩子得到一次学习机会,
情景:这个时候,浩然对老师的解释好像不是很满意,嘴里嘀咕着:“没有触须蚂蚁就不能够讲话了,我要做一只有触须的蚂蚁。”这个时候老师轻轻拍了一下浩然的小脑袋说:“好的呀,老师和你一起开动脑筋,来试试做只有触须的蚂蚁。”
不一会的功夫,好多的孩子按照老师的范例折出了纸蚂蚁,大家都在兴高采烈的玩着自己的成功作品。而浩然呢,跑到老师的前面问:“老师,你想到了没有呀?”老师又被弄愣了一下,原来浩然还想着蚂蚁的那两根触须呢!不过这个时候老师反问了一句:“还没有想到,你想出来了吗?”浩然说:“再给我一小会儿的时间,我会想出好办法的。”
对老师行为的评价:
面对孩子的好胜心和自信,老师鼓励了孩子,对浩然的想法给于了及时的支持与动力。
当浩然再次跑向老师,询问老师有没有想到怎么做出触须时,此时的老师再次把问题交给孩子,同时也将探索的时间留给了浩然,引导浩然自己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浩然的回答也非常的自信,似乎在有力的预示着他一定会成功的做出触须。
对幼儿行为的评价:
在浩然的这句话中我们完全可以听的出来他有一颗好胜心,这使他肯定自己一定能够把有触须的蚂蚁做出来。
当许多的孩子完成了杰作,高兴的玩还来不及,仿佛已经把蚂蚁有触须的事情已经忘的一干二净,或许孩子们觉得用纸的材料来做触须比较的困难,所以有些放弃的想法。而这个时候的浩然呢.却将了老师一军。
情景:浩然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研究手中的作品,表现出来的那副认真劲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这就是平常喜欢偷懒的浩然。过了一会儿的功夫,浩然准备好了沾触角的胶水,但是由于触须非常非常的细,还没有完全干的时候触须就马上从蚂蚁的头上掉了下来,实验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浩然放弃了这个方法,又在一边思考了起来。
对幼儿行为的评价:
在浩然的心里有一股不肯服输的力量,虽然制作蚂蚁的触角充满了许多许多的困难,但是浩然没有气馁,也没有寻找同伴的帮助,只是非常认真的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着,思考着,试图寻找出制作蚂蚁触须的方法,这一些动作足以可以证明浩然这个孩子富有强韧的毅力。
情景:突然,浩然似乎找到了金钥匙一样跑到我前面说:“老师,能不能给我一根针和线?”老师满足了浩然的这一请求,并且注意着浩然如何的去使用这一辅助的工具,盼望着他的成功。这个时候浩然轻轻的拿起了触须和纸蚂蚁,用针一点一点的缝了起来,缝到最后的时候还会把线头一点一点的卷起来,或许是平时没有接触这些工具,浩然弄的有些乱。老师上前询问:“是想把线整理好打结吗?”浩然点点头,老师顺手接过来把挂着的两根线头牢牢的打上了结。浩然拿着做好的蚂蚁,浩然兴奋不已,激动的叫起来:“大家快来看呀,蚂蚁的触须长出来了。”手举着这只班中独一无二的蚂蚁,伴随着浩然的小手有力的挥动着,有了触须的小蚂蚁也变得栩栩如生了起来。“浩然你做出了蚂蚁的触须哦,太好了”,老师在一边为浩然努力后的精美作品鼓起掌来,“浩然,你这只小蚂蚁真好看,能不能教教我们怎么做出触须呀?”在一边玩自己作品的孩子们逐渐靠拢过来,老师把这些孩子们集中了起来,请浩然来当小老师介绍自己是如何做出这对漂亮的触须的。
对老师行为的评价:
在中间的一个环节上,当浩然正在自己无法解决的苦难面前,老师以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及时给于了浩然一定的帮助。这一点充分体现了我们新《纲要》中的精神,老师活动中的正确地位也得以真正的体现出来。
看到浩然的成功,老师给于了大力的肯定和鼓励。并且为孩子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请浩然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给大家,这一办法不仅提高了浩然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其他孩子们的好奇心,为幼儿提供了分享经验的机会。
对幼儿行为的评价:
经过了浩然的动脑筋之后,他想到了选择平时生活中的工具来辅助做触须,使做触须的难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一过程说明浩然是在投入了很多的努力后最终完成了这一作品------做成了一直真正的蚂蚁。浩然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评价反思:
在这个案例里面,我们看到当老师面对浩然的问题,没有用随意的态度来对待,对于孩子指出老师折的是一只没有触须的蚂蚁,老师虽当时有些尴尬,但是随后却能够在互相尊重的原则上,尊重孩子的这一观点,并且积极的鼓励孩子自己去想办法,找出成功的经验。因为一个人自己探索出来的经验和从别人那里获取的成功经验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在这个案例里,老师所处的角色正如我们的《新纲要》里所指引的一样,是一个支持者、观察者、合作者,同时也是孩子们成功后的经验分享者和支持者。
案例中的这位男孩子浩然是一个具有明锐的观察力的孩子,正是这一观察力让浩然发现了老师的“成功之作”其实不高明------没有触须的蚂蚁。而在后来的一系列的环节中也足以证明浩然具有一定的坚持性、创造性的幼儿。他不满足于当前,在比较长的时间里他始终注意于这一创造内容里,对这一内容屡屡的尝试,而且没有轻言的放弃,不断的探索,就是这样一股坚持的力量,让浩然成功了,终于给蚂蚁装上了美丽的触须。
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我们老师要学会引导孩子去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且创造机会引导幼儿和同伴进行讨论或在争论中独立的去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这些过程中,幼儿有可能通过几次的尝试失败,改进方法,获得最后的成功;也有可能通过与同伴之间思维的碰撞,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但这些都是通过幼儿自身的努力和探索才能够获得的,而这些也远远比我们教师直接给予的经验更加深刻,也更加的有价值。
大班的孩子马上就要参加入小学的面试了,而面试的第一个环节便是自我介绍。想起这个事情,我觉得应该让孩子们尝试一下怎么进行自我介绍。
我按学号,叫了小朋友一个个上来自我介绍。
结果先上来的那些小朋友都只能说,我叫XXX,我今年几岁了。好像接下来就没有什么话说了,我问他介绍完啦?他说介绍完了。
显然这样的介绍是不符合要求的,对自我介绍的基本方法也是不了解的。
想起以前应该也教过孩子自我介绍,但是大都是渗透在零星的活动中,也许是没有系统地讲过,也没有像现在这样专门地提出来过。所以孩子才会需要自我介绍的时候不知道怎么介绍。也许我们还是需要像学习看图讲述一样,对自我介绍的方法进行提炼,并且进行专门的练习。
所以,接下来,我对孩子进行自我介绍的练习。我告诉他们自我介绍先应该告诉别人自己的名字、年龄、自己的家庭情况(包括爸爸妈妈的姓名、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等等),接下来告诉别人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特长、自己的朋友和自己地亲人的感情等等。
这样介绍下来之后,大致上的内容已经差不多了。
现在需要做到的是,自我介绍的时候的语言表达、仪态等。比如自我介绍的时候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楚,自我介绍的时候站姿要端正大方,不要有小动作,扭扭捏捏的、拉衣角、搓手指等不雅动作都不要做。
最后是自我介绍时的礼貌问题。如介绍之前,先要向老师问好,介绍完了,还要说:谢谢老师,我的介绍完了。
今天就这样给孩子们做了一个训练,今天晚上要求他们到家里去进行自我介绍练习,下次回来的时候,还要抽一、两个小朋友再来表演一下,看看他们进步没有。
希望孩子们去面试的时候有个好的表现。
今天下午班里正进行手工活动,安静的教室里只听见小朋友们喀嚓、喀嚓的剪纸声。正在这时,突然听到“哇”的哭声,循声找去,原来是我们班的朱成拿着纸和剪刀在哭:“我不会,我不会剪。”我说:“你不是会剪的吗?大胆地剪,剪错没有关系的。”劝说了好一会,朱成犹豫一会后又拿起剪刀剪起来,剪到老虎的眼睛——镂空部分时,又停了下来:“老师,我不会抠空。”我说:“你就用老师教你的办法先折叠再镂空,肯定会剪的”在我的鼓励下,他慢慢的把纸对折一下,很小心地试着镂空,其实他剪的很不好,几乎要将老虎的眼睛边上剪断了,但为了激发他的积极性,我还是表扬了他:“看,你不是自己会剪的嘛,小老虎的眼睛剪的很好看啊!” 剪老虎时有一个难点,就是镂空小小的老虎的眼睛。虽说是大班孩子,但朱成小朋友在剪纸方面有些弱,而且碰到困难就不肯剪,这次遇到要镂空老虎的眼睛了,更是采用哭的办法来拒绝。老师在指导小朋友剪纸时,常常被许多精美的作品所陶醉,更多的关注剪得比较好的幼儿,而对一些剪纸方面比较弱的幼儿并不是太在意。因此,我应该重视这部分幼儿,尝试着用赞赏的目光去赏识他们的作品,激发起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应该多与他们的家长联系,争取家长回家后也能指导小朋友复习每天的剪纸内容,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帮助他们提高剪纸技能,发展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朱成小朋友,鼓励他大胆、自主地剪,在晨间活动和区域活动中,多对他进行个别指导,使他树立起自信心,和班里小朋友一同进步。
来来是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圆圆的脸蛋红扑扑的,就像熟透的苹果,人见人爱。爸爸妈妈单位的叔叔阿姨都喜欢抱抱她,找她说话,可胆小的她总是以哭来回报大家,弄的爸爸妈妈很没面子,终于到上幼儿园的年龄了,爸爸妈妈满怀希望的送她上幼儿园,没想到,她变本加厉一发不可收拾的发起嗲来,每天来园总是哭哭啼啼,搞的爸爸妈妈无所适从,等他们一离开幼儿园,她就“抓住”自己喜欢的老师怎么也不放,像个小尾巴似的,老师到哪里哪里就有她。刚开始为了帮助她尽快适应集体活动,老师一直哄她,鼓励她,让她慢慢适应集体生活,眼看她慢慢的长大,笑脸慢慢地爬上孩子的小脸,集体活动中也有她可爱的身影,偶尔还能看到她举手发言的情景,老师真高兴。
就这样,孩子进入了中班,原本奶声奶气的孩子,猛然间长大了许多,大部分幼儿都不再哭着上学了,可来来还是整天眼眶红红,不是舍不得放开爸爸妈妈,就是不愿离开幼儿园。整整一个多月,每天总是找点理由哭上一场,弄的爸爸妈妈心里毛毛的,小朋友都开始厌烦了“怎么每天哭啊”一听说她哭了,孩子们都躲得远远的,只有最喜欢她的宝宝每天不厌其烦的给她拿餐巾纸,帮她擦眼泪。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和爸爸妈妈商量了许多对策:哪天不哭奖励红花一朵;不要提哭字,告诉孩子老师最喜欢来来的笑脸;等等的方法用在她身上只是昙花一现,转身就失去效果。警察爸爸说“再这样下去我都不行了”,老师妈妈说“我教过那么多的学生,怎么我的孩子会这样,真拿她没办法了”,于是老师说“我们该改变一下策略了,过多的哄让她得寸进尺,还是试一试其他方法,看看效果如何。”征得家长同意后,老师开始寻找机会了。一天,午睡起床,孩子们都开始有序地穿衣服叠被子了,刚睡醒的来来又开始每天的“功课”了,孩子们纷纷嚷着:“老师,来来又哭了。”宝宝心疼地对老师说:“我去拿餐巾纸,来来哭了。”老师严肃地说:“我听到了,你也不用给她拿了,让她哭个够。”听了老师的话,宝宝以为自己听错了,眨巴着眼睛看着老师“我去拿纸巾”“不用了,你管自己去吧”保育员老师看见了,连忙跑过去又要开始抱她了,老师更加严肃的说“谁动来来我批评谁”听到这句话,保育员老师只好放开了手,这时其他原本想帮想哄来来的孩子都吓住了,悄悄地离开午睡室,哭了好半天的来来发现今天谁都不理她也傻了,停止了哭泣,转身看着老师,老师毫无笑脸地说“自己穿好衣服出来吧。”说完也转身离开了午睡室,五分钟后,孩子自己整理好衣服乖乖地排到队伍等着老师梳辫子。看到孩子的样子,老师忍住自己的笑,一本正经地对着全班孩子说“我喜欢笑的孩子,喜欢讲道理的孩子,你们都是我的好孩子。”小朋友听了各个满脸笑容,只有来来楞楞地站着,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离园时,老师将情况与家长进行了沟通,统一了教育的意见。第二天一早,爸爸开心地对老师说“见效果了,昨晚上很乖没有哭过。”从此以后,乌云过后见太阳,来来再也没有哭过,原本胆小的她开始主动和大人交谈了。妈妈说“现在带出去好有面子,叔叔阿姨都叫她‘小仙女’了”。老师心宽了许多,总算有所交代了。
如今,来来已经是大班的孩子了,成了班里的小能手,不论是主持节目、跳舞、念唐诗、下围棋总能让大家眼前一亮,宝宝说“我最喜欢现在的来来,以后我还想和她在一起。”眼看就要上小学了,来来的哭劲又要上来了,这回爸爸妈妈、老师、小朋友都不会阻止她了,原因很简单“马上要毕业了,舍不得离开老师和小朋友”。真有点受不了。
《大班教学随笔3篇》:大班教学随笔第1篇 在一次吃午饭的时候,老师分给每个小朋友一个煮好得鸡蛋,要求小朋友自己剥皮,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剥了起来,唯独小新小朋友左看看,右看看就是不肯动手急的脸都红
《大班上教育随笔200篇》:大班上教育随笔第1篇 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1 命令的口气 当今社会,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家里说一不
《幼儿园教育随笔大班20篇》:第1篇幼儿园教育随笔大班 幼儿园教育随笔:中大班混班角色游戏的实践 中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日渐丰富,游戏水平有了较大提升,游戏中有较强的角色意识和归属感,游戏情节开始丰富,游戏愿望更加强烈。因此,在为中大班幼儿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