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3-27

这是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一等奖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了解等比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对等比数列概念的归纳,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通过对等比数列的研究,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猜想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主动参与学习,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等比数列定义的归纳及运用。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根据定义判断或证明某些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类比教学.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一张白纸,游标卡尺。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回顾:等差数列的定义。

  创设问题情境,三个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利用游标卡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得数列a,2a,4a,8a,16a,32a.(a>0)

  2. 一辆汽车的售价约15万元,年折旧率约为10%,计算该车5年后的价值。得到数列 15 ,15×0.9 ,15×0.92 ,15×0.93 ,…,15×0.95。

  3. 复利存款问题,月利率5%,计算10000元存入银行1年后的本利和。得到数列10000×1.05,10000×1.052,…,10000×1.0512.

  学生探究三个数列的共同点,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

  【新课讲授】

  由学生根据共同点及等差数列定义,自己归纳等比数列的定义,再由老师分析定义中的关键词句,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等比数列各项的限制条件:等比数列各项均不为零,公比不为零。

  等差数列: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减去它的前一项所得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d表示.数学表达式: an+1-an=d

  等比数列: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q表示.数学表达式: an?1

  an?q

  知晓定义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看书p29页,书上前面出现的关于等比数列的实

  例。让学生了解等比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要认真学好。

  在学生对等比数列的定义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讲解例一。给出具体的数列,会利用定义判断是否为等比数列。对(1)(5)两小题着重分析.

  例题一

  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若是,找出公比;不是,请说明理由.

  (1) 1, 4, 16, 32.

  (2) 0, 2, 4, 6, 8.

  (3) 1,-10,100,-1000,10000.

  (4) 81, 27, 9, 3, 1.

  (5) a, a, a, a, a.

  讲解例二,进一步熟悉定义,根据定义求数列未知项。最后的小例一为了由利

  用定义的求解转到利用定义证明,二为了让学生发现等比数列隔项同号的规律。 例题二

  求出下列等比数列中的未知项:

  (1) 2, a, 8;

  (2) -4, b, c, ?;

  ? 已知数列 2, x, d, y,8.是等比数列

  ①证明数列2, d, 8.仍是等比数列.

  ②求未知项d.

  通过两道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有个缓冲,做个巩固练习。当然此练习的安排,

  也是为了进一步挖掘等比数列定义的本质,辨析找寻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关系,将具体问题再推广到一般,并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的判断证明方法。

  练习

  判断下列数列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

  (1) 22 , 2 , 1 , 2-1, 2-2 .

  (2) 3 , 34 , 37, 310 .

  引申: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而bn?2n

  证明数列{bn}是等比数列.

  由最后一例的证明,说明给出通项公式后可由定义判断该数列是否为等比数

  列。反过来若数列已经是等比数列了,能否由定义导出数列通项公式呢?为下节课做铺垫。

  【课堂小结】

  由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做个简单的归纳小结。

  1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判断或证明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要用定义判断

  2.等比数列公比q≠0,任意一项都不为零.

  3.学习等比数列可以对照等差数列类比做研究.

  【作业】

  1.书p48. No.1,2; a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2)账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会应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定义的理解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提高熟悉猜想和归纳的能力,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用于发现的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

我所教学的学生是我校高一(7)班的学生(平行班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是很浓,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设计思路】

1.教法

①启发引导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从0开始,将5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的数列是什么?

2.水库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单位:m)组成一个什么数列?

3.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为单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息计算下一期的利息.按照单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按活期存入10 000元钱,年利率是0.72%,那么按照单利,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单位:元)组成一个什么数列?

教师:以上三个问题中的数蕴涵着三列数.

学生:

1:0,5,10,15,20,25,….

2:18,15.5,13,10.5,8,5.5.

3: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设置意图:从实例引入,实质是给出了等差数列的现实背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由特殊到一般,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观察归纳,形成定义

①0,5,10,15,20,25,….

②18,15.5,13,10.5,8,5.5.

③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思考1上述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思考2根据上数列的共同特点,你能给出等差数列的一般定义吗?

思考3你能将上述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三列数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让学生抓住数列的特征,归纳得出等差数列概念.

学生:分组讨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前数和后数的差符合一定规律;这些数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教师引导归纳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另外,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符号角度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使学生体会到等差数列的规律和共同特点;一开始抓住:“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为同一常数”,落实对等差数列概念的准确表达.)

三:举一反三,巩固定义

1.判定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指出公差d.

(1)1,1,1,1,1;

(2)1,0,1,0,1;

(3)2,1,0,-1,-2;

(4)4,7,10,13,16.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订正并强调求公差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公差d是每一项(第2项起)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防止把被减数与减数弄颠倒,而且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为0 .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等差”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2思考4:设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3n+1,该数列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强化等差数列的证明定义法)

四:利用定义,导出通项

1.已知等差数列:8,5,2,…,求第200项?

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如何求出它的任意项an呢?

教师出示问题,放手让学生探究,然后选择列式具有代表性的上去板演或投影展示.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评价、引导,总结推导方法,体会归纳思想以及累加求通项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尝试处理数列问题的常用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培养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学生在分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要逐一点评,并及时肯定、赞扬学生善于动脑、勇于创新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五:应用通项,解决问题

1判断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 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a1,d和an.

3求等差数列 3,7,11,…的第4项和第10项

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操练,教师巡视学生答题情况.

学生:教师叫学生代表总结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教师补充: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就可以求出其通项公式

(设计意图:主要是熟悉公式,使学生从中体会公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基本量法”求解等差数列问题.)

六:反馈练习:教材13页练习1

七:归纳总结:

1.一个定义: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定义表达式

2.一个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3.二个应用:

定义和通项公式的应用

教师:让学生思考整理,找几个代表发言,最后教师给出补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联想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在新的高度上去重新认识和掌握基本概念,并灵活运用基本概念.)

【设计反思】

本设计从生活中的数列模型导入,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归纳出等差数列定义,然后由定义导出通项公式,强化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教学采用启发方法,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讨解决问题为途径,以相互补充展开教学,总结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1.数列在教材中的地位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数列”这一章首先通过大量的实例引入数列的概念,然后将数列作为一种特殊函数,介绍数列的几种简单表示法,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样就把生活实际与数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是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作为数列的起始课,为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打造数列教与学的良好开端。教学中从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入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感受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如存款利息、购房贷款等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的现实问题).

  2.教学三维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数列概念、分类、表示方法以及数列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1)通过对数列概念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数列和函数间的关系

  2)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

  3)对于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抽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

  3)创设师生共同研究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乐于求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数列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以设问和疑问层层引导,激发学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从常识走向科学,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去疑;鼓励学生去探;(转载于:数列的教学设计) 激励学生去思,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精神。

  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达到探究、归纳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有人说,大自然是懂数学的.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花瓣数:2,3,5,8,13,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学生发现,教师适时点拨规律.图片展示树的分支也呈现同样的规律性.从而介绍学习数列的意义: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模型——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问题引入,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思维产生“结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知能目标解读

  1.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并会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2.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

  3.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能用函数的观点解决等差数列问题.

  4.掌握等差中项的定义,并能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5.能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重点难点点拨

  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

  难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运用.

  学习方法指导

  1.等差数列的定义

  (1)关于等差数列定义的理解,关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如果一个数列,不是从第2项起,而是从第3项起或第4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

  ②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其前一项的差尽管等于常数,这个数列也不一定是等差数列,因为这些常数不一定相同,当这些常数不同时,此数列不是等差数列.

  ③求公差时,要注意相邻两项相减的顺序.d=an+1-an(n∈N+)或者d=an-an-1 (n∈N+且n≥2).

  (2)如何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要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只需证明对任意正整数n,an+1-an是同

  一个常数(或an-an-1 (n>1)是同一个常数).这里所说的常数是指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

  注意: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定义式:an+1-an=d(d为常数).若证明一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可举一个特例进行否定,也可以证明an+1-an或an-an-1 (n>1)不是常数,而是一个与n有关的变数即可.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1)通项公式的推导常用方法:

  方法一(叠加法):∵{an}是等差数列,

  ∴an-an-1=d,an-1-an-2=d,

  an-2-an-3=d,…,

  a3-a2=d,a2-a1=d.

  将以上各式相加得:an-a1=(n-1)d,

  ∴an=a1+(n-1)d.

  方法二(迭代法):∵{an}是等差数列,

  ∴an=an-1+d=an-2+d+d=an-2+2d=an-3+3d=…=a1+(n-1)d.

  即an=a1+(n-1)d.

  方法三(逐差法):∵{an}是等差数列,则有

  an=(an-an-1)+(an-1-an-2)+(an-2-an-3)+…+(a2-a1)+a1=a1+(n-1)d.

  注意: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是以后解决数列题的常用方法,应注意体会并应用.

  (2)通项公式的变形公式

  在等差数列{an}中,若m,n∈N+,则an=am+(n-m)d.推导如下:∵对任意的m,n∈N+,在等差数列中,有

  am=a1+(m-1)d

   ①

  an=a1+(n-1)d

   ②

  由②-①得an-am=(n-m)d,

  ∴an=am+(n-m)d.

  注意: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变形整理可得an=dn+a1-d,从函数角度来看,an=dn+(a1-d)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d≠0时)或常数函数(d=0时),其图像是一条射线上一些间距相等的点,其中公差d是该射线所在直线的斜率,从上面的变形公式可以知道,d= (n≠m).

  (3)通项公式的应用

  ①利用通项公式可以求出首项与公差;

  ②可以由首项与公差求出等差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③若某数为等差数列中的一项,可以利用通项公式求出项数.

  3.从函数角度研究等差数列的性质与图像

  由an=f(n)=a1+(n-1)d=dn+(a1-d),可知其图像是直线y=dx+(a1-d)上的一些等间隔的点,这些点的横坐标是些正整数,其中公差d是该直线的斜率,即自变量每增加1,函数值增加d.

  当d>0时,{an}为递增数列,如图(甲)所示.

  当d<0时,{an}为递减数列,如图(乙)所示.

  当d=0时,{an}为常数列,如图(丙)所示.

  4.等差中项

  如果在数a与b之间插入一个数A,使a,A,b成等差数列,

  那么A叫做数a与b的等差中项.

  注意:(1)等差中项A= a,A,b成等差数列;

  (2)若a,b,c成等差数列,那么b= ,2b=a+c,b-a=c-b,a-b=b-c都是等价的;

  (3)用递推关系an+1= (an+an+2)给出的数列是等差数列,an+1是它的前一项an与后一项an+2的等差中项.

  知能自主梳理

  1.等差数列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

  

  是

  

  ,我们称这样的数列为等差数列.

  2.等差中项

  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A,使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

  

  .

  3.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

  (1)要证明数列{an}是等差数列,只要证明:当n≥2时,

  

  .

  (2)如果an+1= 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成立,那么数列{an}是

  

  .

  (3)若a,A,b成等差数列,则A=

  

  .

  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它的推广通项公式为 .

  5.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当d>0时,{an}是 数列;当d=0时,{an}是 数列;当d<0时,{an}是 数列.

  [答案] 1.差 同一个常数

  2.a与b的等差中项

  3.(1)an-an-1=d(常数) (2)等差数列 (3)

  4.an=a1+(n-1)d an=am+(n-m)d

  5.递增 常 递减

  思路方法技巧

  命题方向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应用

  [例1] 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1)an=3n+2;

  (2)an=n2+n.

  [分析] 利用等差数列定义,看an+1-an是否为常数即可.

  [解析] (1)an+1-an=3(n+1)+2-(3n+2)=3(n∈N+).由n的任意性知,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

  (2)an+1-an=(n+1) 2+(n+1)-(n2+n)=2n+2,不是常数,所以这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

  [说明] 利用定义法判断等差数列的关键是看an+1-an得到的结论是否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若是,即为等差数列,若不是,则不是等差数列.至于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列,这些不再是我们研究的范畴.

  变式应用1 试判断数列{cn},cn= 是否为等差数列.

  ? 2n-5 n≥2

  [解析] ∵c2-c1=-1-1=-2,

  cn+1-cn=2(n+1)-5-2n+5=2(n≥2).

  ∴cn+1-cn(n≥1)不等于同一个常数,不符合等差数列定义.

  ∴{cn}不是等差数列.

  命题方向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

  [例2] 已知数列{an}为等差数列,且a5=11,a8=5,求a11.

  [分析] 利用通项公式先求出a1和d,再求a11,也可以利用通项公式的变形形式an=am+(n-m)d求解.

  [解析] 解法一:设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已知,得

  a1+4d=11

  

   a1=19

  解得 .

  a1+7d=5

  

   d=-2

  ∴a11=19+(11-1)×(-2)=-1.

  解法二:∵a8=a5+(8-5)d,

  ∴d= = =-2.

  ∴a11=a8+(11-8)d=5+3×(-2)=-1.

  [说明] (1)对于解法一,根据方程的思想,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先求出a1和d,确定通项,此法也称为基本量法.

  (2)对于解法二,根据通项公式的变形公式为:am=an+(m-n)d,m,n∈N+,进一步变形为d= ,应注意掌握对它的灵活应用.

  变式应用2 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0=29,a21=62,试判断91是否为此数列中的项.

  a10=a1+9d=29

  [解析]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则有 ,

  a21=a1+20d=62

  解得a1=2,d=3.

  ∴an=2+(n-1)×3=3n-1.

  令an=3n-1=91,得n= N+.

  ∴91不是此数列中的项.

  命题方向 等差中项的应用

  [例3] 已知a,b,c成等差数列,那么a2(b+c),b2(c+a),c2(a+b)是否成等差数列?

  [分析] 已知a,b,c成等差数列,由等差中项的定义,可知a+c=2b,然后要证其他三项a2(b+c),b2(c+a),c2(a+b)是否成等差数列,同样考虑等差中项.当然需用到已知条件a+c=2b.

  [解析] 因为a,b,c成等差数列,所以a+c=2b,

  又a2(b+c)+c2(a+b)-2b2(c+a)

  =a2c+c2a+ab(a-2b)+bc(c-2b)

  =a2c+c2a-2abc=ac(a+c-2b)=0,

  所以a2(b+c)+c2(a+b)=2b2(c+a),

  所以a2(a+c),b2(c+a),c2(a+b)成等差数列.

  [说明] 本题主要考查等差中项的应用,如果a,b,c成等差数列,则有a+c=2b;反之,若a+c=2b,则a,b,c成等差数列.

  变式应用3 已知数列{xn}的首项x1=3,通项xn=2np+nq(n∈N+,p,q为常数),且x1、x4、x5成等差数列.求:p,q的值.

  [分析] 由x1、x4、x5成等差数列得出一个关于p,q的等式,结合x1=3推出2p+q=3,从而得到p,q.

  [解析] 由x1=3,得2p+q=3,

  

  ①

  又x4=24p+4q,x5=25p+5q,且x1+x5=2x4,得

  3+25p+5q=25p+8q,

  

  

  

   ②

  由①②得q=1,∴p=1.

  [说明] 若三数a,b,c成等差数列,则a+c=2b,即b为a,c的等差中项,这个结论在已知等差数列的题中经常用到.

  探索延拓创新

  命题方向 等差数列的实际应用

  [例4] 某公司经销一种数码产品,第1年获利200万元,从第2年起由于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原因,利润每年比上一年减少20万元,按照这一规律如果公司不开发新产品,也不调整经营策略,从哪一年起,该公司经销这一产品将亏损?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