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叶圣陶二三事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3-29

这是叶圣陶二三事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叶圣陶二三事教学设计一等奖

叶圣陶二三事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方式,抓住阅读重点,并读出自己的心得。

  3.学习叶老待人宽待己严的品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方式,理清结构,基本理解文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张中行,原名张璇,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许怡评价他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

  《小雅》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

  今天我们所学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记载的叶圣陶先生就是一位拥有崇高德行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看看叶老具有怎样的德行。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先让学生采用略读的方式,把握文章的要点,要求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列出自己不懂之处。

  略读方法指导:

  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据统计,训练有素的略读者的阅读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3000到4000个词。

  略读可以运用下列技巧:

  1.不在只言片语上纠缠,也不追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只要快速掌握文章大意即可。

  2. 要利用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词、黑体词、脚注、标点符号等,对文章进行预测略读。

  3.通过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以快速掌握大意。

  4.把握文体要素进行快速阅读,如记叙文六要素,议论文抓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等。

  在阅读的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语言:

  繁碎:fán suì,繁杂琐碎。

  悲哀(bēi āi):指伤心、难过。

  简明扼要(jiǎn míng è yào):指简单明了,抓住要点。

  沾溉(zhān gài):浸润浇灌。比喻使人受益。

  高文典册(gāo wén diǎn cè):册:古代帝王发出的文书。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搀合(chān hé):搀杂混合。

  躬行(gōng xíng):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

  师表(shī biǎo):①表率,在道德或学问上的学习榜样。②谓作表率。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问题为耻。

叶圣陶二三事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一、情景激趣:

  师: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学过两篇文章《荷花》《记金华的双龙洞》,大家还记得吗?它们的作者是谁?

  生:叶圣陶。(师板书“叶圣陶”)

  (这种导入是想尽快的让学生进入状态,从回顾旧知来联系新知,是学习新课最简洁最省力的导入方式。莘州中学的孩子们非常棒,回答的非常响亮。)

  师:我们曾沉浸在叶老描绘的那一池盛开的荷花美景中,也曾流连于金华双龙洞的水石奇观里,但是,今天,我们不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而是?

  生答:学习他的一些事情。

  二、目标引趣:(PPT展示目标)

  师:我们今天学习张中行先生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板书“先生二三事”)通过阅读张中行先生平易质朴的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呈现的浓厚的情感;掌握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在最初的课堂设计中,我还有一个目标,但是感觉课堂上达成的不是很好,所以果断删去了,我想目标简洁一点,可能课堂上的重点会更突出一些,并且,凡是文章,我觉得都应该从读入手,认真仔细的阅读,沉浸其中,分析情感。)

  三、识人入趣:(PPT展示两位大师简介)

  师:那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哪位学生能读一读课下注释①中的内容?

  生:生读注释①内容。师评价。

  师强调叶圣陶先生的作品——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黑体字部分。

  生齐读。

  师:叶圣陶先生有这么多的职务,厉害吧!

  那我们再来看看文章的作者张中行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师评价。

  师:张中行先生的职务我没有写上,那他厉害吗?季羡林老先生给了他这么高的赞誉,这是对一个知识分子多大的肯定和赞扬啊,所以,无需过多赘述,我们就能够感受到他的厉害!

  (作者的介绍历来是我感觉比较棘手的地方,介绍多了,会占用太多的时间,介绍少了,又会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节课还有两个重要人物需要介绍,所以,我采用了这种方式,突出两个人的巨大贡献,实际上是为后面叶老德行上的特点张本。)

  四、字词知趣:

  师:其实,这么厉害的一个大作家,他写的文章一点都不难读懂,不信,请试试屏幕上的生字!哪位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生:生读字词。

  师:读的非常棒,有一个字“妥帖”读音为“tiē”,这个字读正确了就很完美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字词!

  生齐读字词。

  (张中行先生语言平易,字词难度不是很大,学生们也几乎没有障碍。)

  五、感知理趣:

  师:字词不难吧,文章也不难,下面同学们速读文章,思考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哪些事情?注意文中表示文章层次的关键语句。

  生读文章,师巡视。

  生回答,师点评总结。

  师预设:

  六、品读悟趣:

  师:这篇文章语言平易,蕴藏的情感却极为深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能够打动你们的段落,然后想一想这段文字应该怎样读,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可以小组齐读这段文字,也可以个人朗读这段文字,读完后,再派代表分析蕴含的情感。

  生小组讨论,试读,分析。

  生展示读,师评价。

  (第一个小组展示读的是第四段,学生读的特别有感情,其他的学生给了非常热烈的掌声。第二个小组仍然是这一个段落,读的情感稍微弱了一点,我从一些数词和量词的角度分析,让孩子们学会重读关键地方,品味语感。)

  师:穿门越街,鞠躬致谢,目送上路,几个细微的动作都是对人物“德行”的生动体现,两个“才”的使用暗含强调意味,叶圣陶先生的品德高尚、君子之行、质朴无华,虽表达无声却处处有声,叶翁送客的情形如在眼前,即使到了晚年力不能逮,却仍然显其真诚。还有哪个小组展示?

  (第三个小组展示的是第五段,学生读的情感投入也可以,但是,对于其中的悲伤学生仍然不能理解,所以,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引导。)

  师:叶圣陶先生为什么感到悲伤?

  生:因为“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就感到悲伤。

  师:学生的处境窘迫,老师关心,为学生感到悲伤,但是,大家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请同学们看一句话:“只能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小住”,张中行先生在京工作这么多年,为什么只能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小住?一家人住在一起团团圆圆不是很正常的吗?风流倜傥的北大才子,未名湖畔的文人雅士,在“”那个错乱的时代里,一家人都不能够正常的团圆,生活的如此落魄,怎能不让叶老悲伤?叶老的那份至善至诚的关怀,怎能不让人感慨唏嘘,心生感激?

  “我”为什么悲伤呢?

  生:“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师:可是,叶老是什么境遇大家了解吗?编写的语文教材停止使用,提倡的语文课被取消,他成了文教界被打倒的祖师爷,许多张笑脸变成横眉竖眼,许多好友变成路人,特殊的社会环境让人人人自危,可是,即便如此,他仍然关心境遇同样窘迫的学生,这份真挚的关怀就倍加珍贵了,这份高山流水般的情谊蕴含无限深情与真挚。

  (因为学生比较少,每个小组人员又比较多,所以,同学们集中选择了这两处进行赏析,其他的地方忽略了。我给孩子们读了读第三段的内容,让孩子们明白描标点,修文章。两件事情相互生发,能极大的深化主旨,无论是谁,叶先生“无不”一样待人深厚。前一是私事,后一是公事,无论人前人后,叶先生都始终如一。修文章,字字动听,句句含情,话语里透着温暖,透着谦虚与诚恳。)

  师串珠撷玉,梳理整篇文章。

  七、小结存趣。

  余秋雨先生曾说,中华民族最为不朽的创造,不是宏伟壮丽的亭台楼阁,也不是浩如烟海的诗词文章,而是一种湛然而又端庄的集体人格——君子。张中行先生用他平易质朴的文字让我们结识了走下神坛的叶圣陶先生,但这些细碎而平凡的小事却那样深深的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长在了我们的血液里,叶圣陶先生的种种高贵品质也会引领我们,激励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期待着我们每个同学都能过像叶老那样,做一个有德行的君子,也期待每位同学能够像叶老那样,有自己不朽的业绩。

  课后反思:

  这堂课基本上能够完成我的教学目标,课堂预设合理,生成也不错,主要的亮点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设计“趣”味横生。虽然这篇文章语言平易,但是,在设计的时候,我仅仅抓住“趣”来做足文章,使得整堂课主线明确,不散乱。从开始导入时的情景激趣,到目标引趣、识人入趣、字词知趣,这些设计巧妙的化解了学生对作家作品字词等的畏难情绪,后面的感知理趣、品读悟趣,又借助学生最熟悉的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了解文本。最后的小结存趣环节,又对整堂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课堂不仅有情趣,还有理趣;不仅有知识的获得,还有能力的提升。

  二、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把握文章内涵。张中行先生的文章,践行了叶圣陶先生的语言文字观,平易、简洁,好像在情感上没有可以深挖之处,但是,细细读来,文章不写情感,却处处流露真情,特别是开头段的“双层的悲哀”,让人读后眼含泪花。最后一节,“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标点符号的停顿又蕴含了无尽的缅怀之情。中间的事件,那一件事情不值得我们去用心感悟?哪一件事情不是叶圣陶先生人格高尚的最佳写照?所以这节课,力图通过诵读,感受作者情感,引领学生感受叶老的高尚品德,理解张中行先生在平易的文字内蕴含的深沉的情感,让学生在文字上增些品味增些风采,在内容上多些感悟,多些升华,在情感上多些感动多些向往。这一设计特别是教师的示范朗读,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整个教学过程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映照作者的内心世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课堂出现生命的律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架起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桥梁,让他们在对文本的理解上逐渐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从而吸取对自己人生有意的启示。

  三、教师对文本要有更深入、更透彻的理解。我们经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尽管只是穿针引线,但是花在备课、查资料、反复揣摩文本、设计问题上的时间却相当多。如果教师没有细读文本,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就失去了方向,学生的答案也无法点评。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这节课堂,我觉得还有以下问题:

  首先,还是有点紧张,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会紧张,和平时上课的状态有区别,这样学生的思维可能就会受到限制。

  其次,调动课堂的能力还需要提高。学生思维不活跃的时候,应该学会设置更合理的台阶,让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整堂课主要分析了送客人和写回信的事件,其他的事件涉及不足,另外,选择的范读段落情感体现不明显,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读第一段活着最后一段可能效果会更好。

  第三,语言还需要更精炼些。语言不精炼,源于读书不够,用词不准确。

叶圣陶二三事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教学重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教学难点: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学方法:阅读 讲授 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一、叶圣陶其人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经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二、作者介绍 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三、初读课文

自由阅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搀和:chān huo 掺杂混合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冗长:rǒng cháng (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含贬义

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沾溉:浸润浇灌

高文典册:经典性著作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四、 分析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明确: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2、 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明确: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2)第四自然段:送客

(3)第五自然段:复信

(4)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 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明确:“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4、 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明确:

(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2)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 (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

5、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6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7-10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11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叶圣陶二三事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一、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听课。

《叶圣陶二三事》教学反思

  二、认真听课,优秀听课笔记(25人)

  已经发到钉钉班级群里,要求每个学生认真看一下优秀学生是怎么听课,怎么记笔记的`。

  三、交的听课任务存在的问题:

  1.上交作业并不是自己的作业,希望以后上交自己的作业。

  2.听课过程十分不认真,随便在书上画几下,写几个字应付。以后这种不认真的作业将直接打回。

  3.课本上做笔记,字迹潦草。

  4.有的学生没有课本。

  5.不合格打回后不能及时补交。

  四、听课过程中存在问题:

  1.一些学生就没有听课,希望以后可以按时听课。

  2.几个学生视频播放时间还没有结束,就已经发啦任务到家校本,希望以后可以坚持的最后。

  3.在上课期间,注意力极其不集中,频繁出现做其他事情的情况,希望以后不要有这种情况发生。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