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09
这是盼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明标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出示课件2:谜语]“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出示课件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著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自学探标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交流研标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出示课件3]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反馈验标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好,读给同桌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出示课件5](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出示课件6]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板书: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
3、读通课文,并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读通课文,并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揭题:
1、谈话:(板书:荠菜)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荠菜吗?谁来说说它是怎样的?(荠菜是一种野菜,嫩叶可吃,味略有点苦。)(注:教师在谈话过程中指导“荠”字的写法。)
2、揭题:既然荠菜味有点苦,不好吃,那么“我”为什么会盼春天的荠菜呢?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第13课《我盼春天的荠菜》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反馈。
三、 再读课文
1、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交流反馈:
①翻到课后读读写写,说说你认为难读难写的生字,并说说为什么?
②读一段你最喜欢读的段落。
五、作业:完成作业本第一、二、三题。
四、学习1、2大段
1、指名读第一段,有什么疑问?
2、读第2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话具体写出了“我”小时候很馋?
3、蔷薇枝、映山红好吃吗?为什么“我”会一把把塞进嘴里?
4、第3自然段共有几句话?齐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样,可以用课文中的哪句话来概括?
5、总结段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4—10小节,了解旧社会穷苦人家孩子的苦,体会小女孩对荠菜特殊的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9、10小节。
教学重难点:了解旧社会穷苦人家孩子的苦,体会小女孩对荠菜特殊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荠菜只是大自然中一种不起眼的野菜。可是我——一个生活在旧社会穷苦人家的孩子,却对它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种强烈的愿望!这背后,究竟藏着多少辛酸种快乐的故事呢?
二、整体入手,理清主线
1、默读课文4—10小节,想一想:
填空:
我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没有荠菜的日子是()的日子。
有荠菜的日子是()的日子。
2、指名汇报。
3、总结:苦难享受
4、看课文插图,应该是哪一种日子?另外一种日子,你能想象出来是什么画面吗?
三、学习4—8小节
1、自由读4—8小节内容,思考:在那苦难的日子,我遭受到哪些痛苦?(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
2、给第4自然段的画面取一个主题(心情基调)。
[板:饥饿]
你从哪些词句里体会出来?感情朗读。
3、第5自然段的画面取什么主题?([板:紧张]
应该怎么读?(语速加快)
4、第6自然段?[板:冷酪或者悲惨]
怎么读?评评同学哪里读得好?
5、第7自然段?[丧气、悲哀]
妈妈知道这件事为什么会哀愁呢?(讨论)
读出感情。(哀愁)
6、读了第8自然段,你的心情如何?
这里为什么要写羊儿回圈,乌鸦归巢?(讨论)
小结。读出孤寂的感觉。
三、学习9—10节
1、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师)范读第9、10节。
2、自由读第9、10节,思考:在有荠菜的日子里,我享受到了什么?(边读边做上记号)
3、说说你最喜欢作者的哪些感受,为什么?(与前对比)
[板:好吃坦然]
4、小结:我不但解除了饥饿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同时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5、指导朗读。
6、尝试背诵。
7、在有荠菜的日子,我是这样坦然,没有荠菜的日子却只有苦难!难怪我会对荠菜有着一种——难怪我会这么盼望——
8、春天带给我多大的希望啊!如果你是课文中的小女孩,你会有哪些希望?
[春天带给我多大的希望啊!
我多希望()!
我多希望()!]
四、总结课文,说说启发。
五、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我盼春天的荠菜
苦难:饥饿、紧张、悲哀、孤寂……
特殊的感情
享受:好吃坦然希望……]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背诵9、10两自然段。
2、给课文分段,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大意。
教学重点: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背诵9、10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学习提示”。
1、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有哪几步?
(1)写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
都是主要的,就要进行归并。
(3)明白、简洁、完整。
二、读课文,正确的给课文分段。
1、联系单元学习提示和课后练习第三题,给课文分段。
2、交流汇报,并说说原因。
(1第一段;2—3第二段;4—8第三段;9—10第四段)
3、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
4、汇报讨论。
(结合课后题3讨论第3段大意。)
5、概括总结。
三、讨论课后题1、2、4。
四、背诵9、10自然段。
怎么背容易记住,请大家出出高招?
自由背、指名背、小组背、齐背。
五、课堂作业本。
六、课堂总结。
一、课文理解:
课文写了旧社会农村的一个穷苦的孩子以挖野菜为乐,表达了对荠菜的特殊
感情,含蓄地反映了旧社会贫苦农民的孩子对自由的向往,也从侧面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小学语文第九册课程辅导——16、我盼春天的荠菜。
课文开头就点明了课题“我对荠菜有着特殊的感情”。接着写“我”小时候馋是因为肚子饿,具体记叙了“我”因饥饿掰了财主家的玉米棒子,遭到财主家的人凶狠地追赶的事,既反映了旧社会财主欺压穷苦人家孩子的罪恶,也是“我”对荠菜有着特殊感情的原因。课文最后写出春天带给“我”的希望。文中“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很值得我们深思。
二、学习重点:
1、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当段落由多个自然段组成时,经常
用到自然段段意归并法。阅读时,先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每一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接着联系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清哪几个自然段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取主去次,归纳出完整的段落大意。
《我盼春天的荠菜》第二段(第2、3自然段)段意的概括(详见课本第六单元单元学习提示)。“自然段段意归并法”的难点在于对各自然段的段意根据主次关系进行取舍。在概括时应反复阅读体味才能确定,有时几个自然段写了一件完整的事,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去概括。如课文第3大段(第4---8自然段),在对各自然段段意串连起来时,对语句进行加工,使之完整通顺。这段段落大意可这样概括:“我”掰财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财主家人凶狠追赶而跳进河里,后来不敢回家,独自游荡在广阔的田野上。
2、课文第9自然段“最使人感到饥饿的冬天过去了……蓝天上白色的云朵”,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九册课程辅导——16、我盼春天的荠菜》。读这段话,要这样去理解:1、劳苦的人家辛勤劳动了一年,秋天收起来的粮食大多被财主剥削去了,家里一点粮食,不够一家人生活,冬天只得挨饿。2、穷人盼望春天的到来。因为春天一到,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可以挖野菜来充饥。3、“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多好吃了”。这样的食物只有穷人孩子才感到好吃,因为它比挨饿好受多了,所以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4、为什么“挖野菜时会有那种坦然的心情”,而且感到是一种享受呢?这更是对荠菜有一种特殊感情的反映。因为如今去挖荠菜时,可无忧无虑,不必担心财主家的人拿粗木棍凶狠地追赶,还可以自由自在地看天空的小鸟、树上的杏花、天上的白云。
三、难点分析:
【难句理解】“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在
那个社会里,要是妈妈知道这件事,怎么会不哀愁呢?因为担忧自己的孩子遭到财主毒打,担忧财主会借此向父母敲诈、逼债。我怎么忍心看着妈妈再苦上加愁呢?孩子怕失去相依为命的父母,所以说“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
四、参考资料:
荠菜,一种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羽状分裂,裂片有缺口,花白色,嫩叶可以吃。
浅析教材:
《我盼春天的荠菜》共10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只有一句话,点明课题,“我”盼春天的荠菜是“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第2、3自然段中写“我”小时候嘴馋,要吃野花野草,是因为肚子饿。第4----8自然中,写了因饥饿掰了财主家的玉米棒子,遭到他家的人拿粗木棒凶狠地追赶而跳进河里,上岸后怕得不敢回家。9、10自然段写“我”喜爱荠菜,不仅因为它好吃,更为重要的是挖荠菜时心情坦然无虑,不必担心有谁凶狠地追赶,是一种享受。
课文写旧社会农村的一个穷苦孩子以野菜充饥,以挖野菜为乐,抒发了对荠菜的特殊感情,反映了对自由的向往,也从一个侧面揭露了财主的罪恶。
本课分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学习第1、9、10自然段,第二课时:学习第2----8自然段,第三课时:练习分段,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教材特点,按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学习字词。
采用变序法学习课文1、9、10自然段,初步感受旧社会穷孩子的苦,生活在新社会的甜。
本节课的重点是:我对荠菜有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难点是:课文写的是发生在旧社会,距当今儿童生活距离远,这对学生理解、体会本课思想感情有一定难度。
对教材附件的理解:此文中有幅插图,教学中,结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描述插图,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
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突出两点:一是突出主体思想,以学生质疑,探索为主,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鼓励学生提出设计富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求知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二是突出以读为主。这篇课文感情充沛,特别是最后两自然段,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读去理解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故此,可选择讲读法、引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启发诱导,使教的过程变为教师导的过程,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以期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标。此外,适当采用电教手段,加大教学密度,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提高教学效率。
“教是为了不教”,“达到用不着教”的唯一办法就是:“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九义”小语教学大纲提出:“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可见,做好学法指导,对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尤为重要。本课的教学,着力从三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是继续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能独立应用标号法、笔记法;二是继续交给阅读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关键词学懂句子,三是让学生学会“读、思、划、议、写”的读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感,本课时的教法设计和学法选择遵循语思统一原则和以读为主原则。
设计意图。
本课时的设计的总的指导思想是求实、求活、求新、求效、,力求紧扣目标,围绕重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第一步:揭题读题,明确目标。
出示课题,让学生自由地读这个课题,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这样地读。目的是课一开始使学生全情投入。《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我设计的这一程序,读好课题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第二步: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紧接着,我就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学生思考,这样一环紧扣一环,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全文的情感基调,把握好课文内容,也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这一程序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三步:学习字词。
学习字词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可采用各种方法。学字词为下文学课文作了铺垫。
第四步: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鼓励学生质疑,估计学生会提:A我对荠菜有着一种什么样的特殊感情?从哪儿看出?B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特殊的感情?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这是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手段之一,是实现素质教育核心的重要环节。通过质疑,达到这样的目的:1、弄清这几个问题,也就理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2、从学生质疑入手,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有利于促进主体性发展。
第五步;变序学习第9、10自然段。
学生产生了疑问,教师抓住契机,指导学生马上学习第9、10自然段。让学生自由地读,找把能看出这种特殊的感情的句子划出来,讨论。
我国语文教学有“熟读、精思、博览”的优良传统,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认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耳,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本课的第九、十自然段写得非常美,虽然文字浅显,但细细品读,回味无穷,在这一段教学时,我设计了指名读,范读,齐读,选择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来读,读得认真,读得生动。
这段教学中学生对文中的理解有一个难点,就“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别提有多好吃了。”现在的学生装生活条件好了,会有这种体验吗?我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生活相似性体验。“饿时会饿得……”教师的语言有效地强化了与学生原有体验间的联系,感悟不一定借助实景实物,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迁移,是一种情感的体验与共鸣。联系生活,借助想象,学生可以体验到未曾经历过的事。
第六步:总结课文,留下悬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突出读的训练,努力使语言文字训练和熏陶有机地结合,自然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