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3
这是19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课文《秦兵马俑》优秀教案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课文中的过渡句的作用。
3、帮助学生体会“想象”在文章中的作用,并发挥学生的想象,体会并学习文章中说明事物的方法。
4、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起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
【研究目标】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设计意图】
本着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及课改要求,在整体设计上,特别注意了把图片、文字、录象等表象材料相结合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中。尤其是小练习这一环节,设计了选择题和看图填空题,让孩子们感到惊喜,也给课堂教学提供了正确的反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方法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适当安排了小练习、课外拓展、资料库等内容,鼓励全体学生大胆学习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做到快快乐乐学语文。
【教学重点】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也是长安会成为丝路起点的一个写照。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九课秦兵马俑。
1、板书课题:
秦兵马俑
2、打开“秦兵马俑”的首页。
3、点击“秦兵马俑概况”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快速的浏览一下,并说说自己知道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点击“原文”:
⑴ 点击“自学生字词”了解不懂的字、词。
⑵ 点击“自学问题”带着问题快速地读课文,读完后回答自己的问题。
问题为:
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2、回答问题。
相应的板书: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佣 武士佣 骑兵佣 马佣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
三、精读课文
1、点击课文“规模宏大”:
⑴ 自读课文:
找找整个小节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齐读。
⑵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同学们可以找找句子?
① 面积:
已发掘的三个佣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
② 兵马俑个数:
坑内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说明方法?
(列数据)
③ 气势恢弘:
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佣、马佣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理解词语“折服”、“所向披靡” 指名读,齐读。读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
2、过渡: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运用的关联词是不仅……而且……
⑴ 谁能用不仅……而且来造个句子。
⑵ 该句子在这几段文字中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呢?
⑶ 齐读。
3、点击课文“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⑴ 自由读课文:
边对照图观察,同桌的相互讨论,找出不同的佣类的个性的特点。
⑵ 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
分将军佣、武士佣……等。
⑶ 在秦始皇陵中除了这些佣之外还有其他很多文物以及兵马俑的种类,接下来,请大家一起点击“课外拓展”去看看,浏览一番,并说说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⑷ 不错,同学们从书本上以及我们的课外拓展中获得了不少的知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练习,看看同学们的眼力。
⑸ 点击进入“小练习1”先可以根据观察来判断,做完之后就可以看看自己到底做对了多少,可以看看答案。交流你是怎么样来区别的?根据是什么?
⑹ 是啊,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我们点击“神态”这段文字,师引读。
① 自由的读一读:
品味兵马俑的神态各异。
指名读。
② 在这个自然段中,同样运用了修辞手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A、他们神态各异:
……好象思念家乡的亲人。(排比)
B、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夸张)
③ 齐读。
⑺ 出示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说说知道了些什么?抓住词语“惟妙惟肖”、“绝无仅有”。齐读。
(首尾呼应)
⑻ 完成小练习2:
通过自己对课文的了解,做做选择题,看看自己对课文的了解掌握情况。
⑼ 秦兵马俑是我国历史上丰富的瑰宝,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很多资料,我们可以点击“资料库”,在这里面有很多的知识,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自己阅读,此外我们同学还可以自己主动上网搜集关于秦兵马俑的图片及资料,推荐给班内的其它同学阅读。
四、布置作业
学习作者写秦兵马俑的说明方法,选择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写一段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听冲击,在历史情境中xxxx
1、教师渲染: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熟了课文,知道了秦兵马俑是举世无双、并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素有“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之称的秦兵马俑的风采吧!
2、播放《秦兵马俑》纪录片,并配合纪录片中的音乐进行朗读。
(点评:在学生读熟课文、了解兵马俑特点的基础上,具有厚重历史色彩的画面和音乐,以及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立即将学生领进了一种文化氛围之中。亲眼看着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亲耳聆听着作者对祖国历史文化艺术的真情赞美,学生岂能不砰然心动?对兵马俑艺术的钦佩和热爱已悄然发芽、滋长!)
二、品词析句,在文本语言中动情
过渡:看着这真实的历史画面,听着这浑厚古雅的音乐,我们一定已心潮起伏!让我们走进课文,感悟课文语言,感受课文中所涌动的那一份对祖国历史文化艺术,对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炽热情怀吧!
1、引导感悟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⑵同桌讨论:
这一自然段是如何让我们感觉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
(点评:讨论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深入感悟文本语言的过程,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领悟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在对写作方法的领悟中激起对秦兵马俑的惊叹之情。)
⑶再读这一自然段,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①“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教师相机导读:
见过我们学校的篮球场吗?足有50多个篮球场该有多大,做成这么大规模的兵马俑,多么不易!
②“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教师相机导读:
秦始皇是什么人?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皇朝,他统帅的大军该有多么庞大呀!做成这么巨大阵容的兵马俑,又谈何容易?
(点评:通过打比方和想像表现兵马俑、表达情感,是本篇课文的一个语言特点,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本环节运用联系生活经验、回忆历史人物的方法,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悟读,在读中重点感悟这两种写作方法在语言、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也在读中使刚刚激起的惊叹之情得到深化。)
2、引导感悟课文第4~8自然段:
⑴设疑引读:
①师:秦兵马俑不但规模宏大,而且──(生接“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请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4~8自然段,老师因为课文当中的一个词语而在为兵马俑们感到委屈!找找看,是哪个词语?
一、教学目标
秦兵马俑教案详案
1、认识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几个重点成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感受秦兵马俑的宏伟气势和鲜明个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探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初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他们民族自豪感。
2、学会分析课文结构,会使用课文中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写作手法来造句,写作文。比如、举例子、列数据、想像、排比、过渡句、前后呼应等。
三、教学过程
㈠课堂导入
1、介绍背景,激发兴趣
同学们,1974年在我国陕西临潼东南秦始皇陵的骊山陵东侧,人们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就这样,气势恢宏、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发现了!它们让生活在现代的人们领略到了几千年钱秦始皇率领千军万马统一六国、创造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宏伟场面。秦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便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现在请用学们看向屏幕,跟着老师齐读本课的题目,开始去领略神奇的秦兵马俑吧!(教师领读几遍)
2、学习生字生词
从刚才同学们整齐响亮的读书声中,老师体会到了你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相信你们一定是很好奇秦兵马俑到底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能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吧?不过,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磨刀不误砍柴工”。要学习新课还要先学习生字生词才行。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来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这样,在接下来的课文朗读和学习探究中同学们才能更快更准的理解课文大意,解答心中存在的疑问。来看大屏幕。
(出示生字词)
可先询问学生是否会读,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老师针对学生读错的进行纠正。在带领同学们读一遍。学生再自己齐读一遍。
(出示重点词语)
询问学生对这几个词的理解。教师针对点评,在说出标准的解释。讲解完毕,学生再读一次,加深理解。
㈡课堂教学
1、朗读课文,解读课文
同学们,学习了生字和生词,大家都掌握了它们的读音和意思了吧?下面请打开课本,大声地、有感情的把课文齐读一遍。在读时要带着屏幕上的这几个问题,边度边思考,一会看谁能帮老师解答。(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开始读)。
给学生读完后自由思考回答,教师再点评,引导,讲解。
⑴这篇课文是以什么结构来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总分总,三,位置地位、特点、概括)
⑵秦兵马俑有什么特点?那一段是对秦兵马俑特点的概括?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最后一段)
⑶哪一自然段说明秦兵马俑类型众多?这一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第三自然段过渡段、承上启下)
2、详细剖析课文内容
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能理清思路,找出了课文的结构和重点段落,并大概的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秦兵马俑的特点。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进一步走进课文,详细分析秦兵马俑的特点,看看它们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具体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看看老师给你们的几个小要求、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9自然段。
②这几个自然段共写了几种兵马俑?
③每种兵马俑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自由读,老师让学生举手回答,或点名回答。注意适时适当的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相应兵马俑的图片和文字解说)。
齐读第十自然段,分析这一段的写法有什么特别之处?运用哪些描写手法?
(排比,想象,比喻。。。再让学生造句,指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加以运用,增加作文的文采)。
3、激发情感和想象
同学们都读了课文,大概的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跟老师欣赏了很多关于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图片。现在老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一听,你仿佛听见了什么?问一问,你又闻到了什么?自由跟同桌和前后桌的同学讨论,一会跟老师和同学分享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要尊重和肯定学生的想法,加以鼓励)
(教师小结)、是啊,同学吗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能穿越千年,置身处地的感受到那时候的场景。那一匹匹战马,那一辆辆战车,还有那军容肃穆、整装待发的战士···似乎让我们看到他们在战场上英勇厮杀的壮观场面,让我们听到那响彻云霄的战鼓声和呐喊声还是闻到那浓浓的硝烟味儿。
我们因这如此宏伟壮观的场景而震撼,为我国古代人民高超的智慧和雕塑手艺而惊叹折服。下面,就再请同学们大声而有感情齐读课文,再次感受作者笔下那伟大而神奇的秦兵马俑。(读完后)同学们现在心情是不是很激动?很骄傲很自豪?是啊,拥有这么伟大的艺术珍品谁能不自豪呢。不只我们自豪,连外国的很多名人都对秦兵马俑高度赞扬!大家来看屏幕,读一下都有谁也被秦兵马俑的魅力折服了。
(出示收集到的一些人对兵马俑的评价语)
四、教学总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非常积极的思考和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在为中华民族拥有如此伟大神奇的艺术珍品——秦兵马俑而骄傲的同时,也深深的为我们祖国拥有像同学们这么聪明可爱的继承人而骄傲。你们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继承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将来为祖国的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的课已经接近尾声,下面老师在给同学们布置几个小作业。课后希望同学们自觉完成。
1、收集中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奇迹都有哪些?
2、在课文中作者运用了很多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找找都有哪些,并各造一个句子。
3、背诵课文中你认为写的好的段落的句子,然后背给家长和同学听。
五、教学反思
反思在教学中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的价值观的培养,是否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主思考;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程度如何等。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说明文,生动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赞美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对光辉灿烂的民族雕塑艺术的热爱。
这篇说明性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如下特色:
1.巧妙的过渡和“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条理清楚,说明要点清晰。
2.运用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和分类别介绍等说明方法,介绍由“面”到“类”。
3.通过四字词语和准确生动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想象,展现秦兵马俑的形象和特点。
教学目标
1.自学7个生字新词,认识1个多音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巧用过渡,概括要点。用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等说明方法,学习运用准确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表现秦兵马俑的鲜明特点。
3.感受中华文化的悠久灿烂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设计思路
整体把握,板块推进,突出重点,注重激趣。
分享“课前预学”:激发兴趣,抓住语言特色表达——四字词语,正音理解,唤醒积累。
理清“说明要点”:说明文学习的关键所在。
体味“说明方法”:体味表达的效果,方法各异。
前两种比较简单,“列数字”读中体会,“举例子”只需点拨,“作比较”则是强化实践。
实践“说明方法”:学以致用,方成能力。《埃及的金字塔》便是最好的素材。
语文“自由超市”:兴趣出发,关注积累,引导实践。
教学过程
一、分享“课前预学”
1.导入: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课前,我们进行了“单元预学”。
好多同学搜集了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出示几幅兵马俑图),谁愿意与大家分享?
2.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夸一夸秦兵马俑吗?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惟妙惟肖
兵强马壮战车千乘南征北战所向披靡
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精妙绝伦鬼斧神工
读一读,如有字音拿不准,或意思不明白的,可以查工具书,或问同学。
(1)出示:
古代打仗时,四匹马拉一辆兵车,一辆车上3人,车后步兵97人,共100人,称为“一乘(shèng)”。那么,“战车千乘”意思是什么?
(2)请读这句话——
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刚才,“兵俑、马俑相间”中“间”,有同学读“jiān”,有读“jiàn”,究竟读什么?为什么?
根据意思,确定读音是个好办法。
“所向披靡”,有的同学不理解,谁查过字典?
靡:读“mǐ”,倒下。披靡:草木被吹倒。理解了关键字,“所向披靡”懂了吗?
理解了这个成语,这段话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谁来试一试?
文中,还有许多四字词语描写兵马俑,对我们阅读、理解和积累,会有很大帮助,请同学们用心体味。
二、理清“说明要点”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第3题: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
2.交流(幻灯):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找到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我们就很容易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了解文章说明的要点(板书:说明要点)。
3.《埃及的金字塔》和《音乐之都维也纳》两课,有类似的关键性语句来说明要点吗?请同学们快速找一找。
讨论交流:
如此宏伟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埃及的金字塔》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音乐之都维也纳》
4.《莫高窟》《春联》和《麋鹿》等课文,也有类
似的句子。
阅读说明性文章时,抓住过渡句、中心句、总起句和总结句等,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理清作者“说什么”。
那么,作者是“怎么说”的呢?
三、体味“说明方法”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你发现这段话有什么特别之处?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2.合作交流:
(1)你有什么发现?(板书: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2)如果去掉这些数字,用“很大”“很多”代替,可以吗?让我们读好“数字”,表达兵马俑的宏大。
(3)尝试用作比较的方法,任选一句,把一号坑面积或兵马俑个数,写得更具体:
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米,相当于__________。
一号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足足有__________。
(4)让我们读出作者表达的精妙,读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默读思考:
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1)用“____”线画出直接描写兵马俑的句子,除此,还写了什么?
(2)作者用“感叹+描述+想象”的表达方式,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想和所感,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分组,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四、实践“说明方法”
1.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让我们再读这些词语: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惟妙惟肖
兵强马壮战车千乘南征北战所向披靡
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精妙绝伦鬼斧神工
2.品读这段话,思考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读中体会其妙处。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公里的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3.作者又用了哪些方法介绍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