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06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教育随笔六一10篇,是优秀的大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九月,在一片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中,我迎来了新一届的聪聪宝贝们。看着眼前的聪聪宝贝,不由得想起了六月刚刚毕业的那群聪聪宝贝们,想起三年前,他们入园时的每一次哭闹、每一个笑容。而如今,他们都已经进入小学,开启了一段崭新的学习历程。不知道他们在新的学习环境中适应吗?快乐吗?还记得我吗?……
就这样,忙碌的一天过去了,萦绕耳边的哭声终于消失了。准备休息片刻的我听到清脆的一声:小聪哥哥!定睛看去,原来是刚刚毕业、已经上小学的虫虫和卓林,两个小女孩像天使般扑到我的怀里。他们还带了礼物要送给我呢。虫虫从妈妈手中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盆含羞草给我,而卓林也从妈妈手中拿过一本书送给我。看着这两份礼物,思绪万千。
这盆含羞草,可是虫虫在春天自己播种、自己种植出来的,而这个花盆更是陪伴了虫虫三年。小班下期,小朋友们对万物勃发的春天充满了好奇,他们想知道花儿的秘密、想了解绿叶的秘密、想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于是,小朋友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了自己喜欢的植物,放在班级的种植角,每天都去观察它、看看花儿开没,看看叶子怎么黄了,看看植物长高没等等。暑假,我们还请小朋友们把植物带回家继续照顾它。中班下期的十月,虫虫外出旅游回来后,发现自己的植物死了,但还是每天都去浇水、每天都去观察,妈妈跟老师和虫虫商量重新买一盆,可虫虫不愿意,他还说植物一定会活过来的。于是,我建议妈妈和我一起静静地关注虫虫照顾这棵已经死了的植物。就这样,接下来日子里,虫虫一如既往地照顾着植物,而我偶尔会跟她谈谈这个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直到这棵植物枯萎、腐烂。来年的春天,当大家再次把植物带回班级时,好几个小朋友的植物都死了。于是,大家讨论今年的种植活动该怎么办,有的决定重新买一盆,也有的提议挖一棵植物栽起来,还有的想尝试用种子来自己种植物。虫虫和妈妈商量后,决定自己种牵牛花,就这样,花盆里埋下了牵牛花的种子,随着春暖花开,在虫虫和妈妈每天的照顾下,牵牛花种子发芽了,长叶了,牵藤了,开花了……看着牵牛花逐渐成长,虫虫照顾植物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开花那一天,他不仅邀请所有小朋友都去看,放学了还请所有的家长也去参观呢。今年的春天,虫虫又在花盆里重新播种了含羞草,这次,妈妈和老师没有帮忙,虫虫自己就把含羞草种出来了,他还把种植含羞草的经过画在了种植记录本里面呢。
望着眼前的这盆含羞草,我看到的是这三年里虫虫坚持养好一盆花的珍贵历程。手里捧着含羞草,内心涌动,感觉像是三年前,爸爸妈妈怀着信任把虫虫送到幼儿园、送到聪聪班里来,而如今,你仿佛是这盆植物的爸爸妈妈,要把辛勤养育三年的宝贝托付给我。亲爱的虫虫,放心,我一定会努力照顾好这盆含羞草,让它生机勃勃!
抚摸着这本书,只是看了标题就让我满心欢喜。迫不及待地翻开,扉页上用工整的楷书写着一段文字:小聪老师,您是影响卓林一生的启蒙老师,您也是我所遇见的一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在教育的道路上追寻着本真与本心,值得我们一生铭记。
这段话让我感慨万分。在卓林的三年幼儿园生活里,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妈妈曾带着小班下期卓林依然存在着分离焦虑的困惑和我们交流,共同面对、解读和应对卓林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也曾经因为卓林的性格内向或是同伴相处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一起迎难而上,家园协力。还曾经请卓林妈妈就幼小衔接的话题来跟班级家长们进行交流,其对于该话题的深入了解和独特见解让每一位家长都深深受益。三年来,我们和家长们从陌生到熟悉,相互了解,互帮互助,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让我们如此贴近,在追寻教育的本真与本心的道路上,我们已然达成共识,成为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伙伴。
一盆花、一本书,虽然简单、朴素,却是我收到过的最好的节日礼物。谢谢你,可爱的聪聪宝贝!谢谢你,尊敬的聪聪家长!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教育工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目前,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生活上缺少悉心照料,心理上缺少健康疏导,行为上缺少规范教导。对此,"西部农村4~6岁留守儿童语言与社会能力提升项目"通过绘本教学,引导幼儿进行积极情感的体验与表达,增强安全与自我保护意识,乐于想象,善于发现,勇于探索,获得快乐、丰富、安全的童年生活。
作为支持园,我园与项目园"手拉手",共同帮助27名留守儿童提升语言与社会能力。活动中,虽然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存在留守儿童的共性问题,其中浩浩的情况最具有典型性。
浩浩,5岁,男孩,父母离异,爸爸外出务工,孩子自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职责。
镜头一
"我妈妈不要我了"
在绘本活动"我妈妈"开始之前,面对陌生的老师,孩子们显得有些拘谨,个别孩子甚至出现些许的抵触情绪。但是,随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被"妈妈"千变万化的形象所吸引,表达的欲望也愈加强烈,最后老师引导孩子们一起大声说出"妈妈,我爱你",师幼之间融洽、温馨的氛围将活动推向高潮。这时,浩浩走到老师身旁说:"王老师,我妈妈不要我了。"顿时,老师一惊,思考后告诉浩浩:"妈妈很爱你,不会不要你的。"浩浩强调:"我婆(方言,即普通话里的'奶奶')说,我妈是个坏女人,她不要我了。"王老师摸着浩浩的头坚定地告诉他:"老师相信,不论妈妈在不在你身边,她永远爱你。"
镜头二
没有"妈妈"的家书
"我妈妈"主题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要给妈妈画家书,表达内心的思念。20多封家书中,唯独浩浩的家书没有出现妈妈。他是画给爸爸的。家书中有阳光、小草、花朵、爱心和一座房子。他想告诉爸爸,早点回家,和姑姑、奶奶、爷爷一起煮火锅。老师问浩浩:"你想和妈妈一起吃火锅吗?"这时,浩浩看了看老师,若有所思,但最终什么也没说。
镜头三
"你做我妈妈吧"
孩子们手里拿着家书,沉浸在之前画家书的喜悦中,高兴地与老师告别。这时,浩浩第二次来到王老师的身边,老师俯下身子,浩浩搂着老师的脖子,悄悄地说:"王老师,你做我妈妈吧!"老师笑着说:"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你。"孩子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原因:家庭因素的影响
浩浩出生在一个包办婚姻的家庭,父母感情不和,在孩子出生不久后,母亲外出务工,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即便家人极力劝说,妈妈也不肯回来。随着孩子的成长,爷爷奶奶承担着照顾孩子的主要重担,因此,奶奶对母亲的怨恨也与日俱增。在隔代教养中,由于教育理念的滞后,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生活护理无微不至,但忽略了孩子积极的情感教育,因成人间的矛盾,常常给孩子灌输消极的思想,如"你妈妈不爱你。""你妈妈不要你了。""你妈妈是个坏女人。"……因此孩子对妈妈产生了深深的厌恶与怨恨,但同时内心又极度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样拥有妈妈,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孩子在幼儿园只与班上的同伴和老师交流,他会对自己喜欢的女老师说"你当我的妈妈吧",而面对陌生老师常常表现出抗拒与抵触。
对儿童而言,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都是从亲生父母那里获得的。父亲常年外出务工,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短,无法满足孩子对父爱的需要与渴望,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母亲角色的缺失以及奶奶消极言语的灌输又给孩子造成"被抛弃"的错觉,对孩子性格的形成造成不利影响,成为孩子健康成长路上的障碍。
策略:家园共育与社会支持
在项目的进展中,我们深入了解了浩浩的家庭背景与在园情况。通过与项目园的沟通,浩浩的问题得到大家的重视。经过研讨,我们计划先从班级入手,由班级老师和奶奶沟通孩子的表现与心理状况,说明奶奶对妈妈否定的言语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老师在班上对浩浩也会更加关注,经常鼓励孩子,给予正面引导,让浩浩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可是,老师对他越好,浩浩对老师的依恋越深,常常放学后拉着老师,让老师和他一起回家,做他的妈妈。有一次,在孩子的纠缠中,奶奶非常生气,说:"你妈不要你了,老师也不是你妈,跟婆回家。"孩子沮丧地离开了。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协商由园领导出面,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在会上念了一封父母的回信,播放了一段孩子们收到家书无比兴奋的视频,让家长了解这个项目的意义,赢得家长的支持。会后,园领导又专门和浩浩的奶奶进行了交谈,让奶奶意识到对母亲的负面评价会导致孩子不良情绪的产生,和同伴在一起时孩子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和交往的障碍。
同时,为了让浩浩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支持园的小朋友特意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和书籍与浩浩分享。浩浩收到礼物特别开心。奶奶看到幼儿园的老师、领导以及社会如此关心和帮助浩浩,内心很受感动,也意识到自己将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的行为伤害了孩子,她愿意配合幼儿园,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改变:孩子情绪积极、交往热情
在项目的推动下,经过家园共同努力,到项目结束时,我们看到浩浩身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一次次活动中,我们发现浩浩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情绪愉快,每次都能认真思考,主动发言,在故事表演环节,浩浩常常承担着组织者的角色,和同伴分工合作。
项目园的老师也反映,浩浩再也没有说过"我妈妈不要我了"。之前他早上来园,总是躲在奶奶的身后,现在远远看到园门口早接待的老师,就会大声地向老师问好。在班上也乐于帮助他人,和小朋友愉快相处。
奶奶见到老师也非常热情,向老师反馈浩浩在家的表现,交流科学育儿的经验,夸浩浩比以前懂事多了,感谢幼儿园让浩浩参加了这个项目。
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父母和祖辈,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不能弃置不管也不能过分溺爱;幼儿园的老师对孩子既要关怀备至又要规范要求;幼儿园要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抚养者传递科学的育儿知识,并指导和帮助家长关注孩子积极的情感教育。社会应该组织更多的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传递积极情感,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心理阴影。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留守儿童的内心将充满阳光,奏响人生的美好乐章!
佳佳五岁了,最近她很多行为都令我烦恼不已,见到长辈不打招呼,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与小伙伴交往时状况百出。周围的人总是善意地说:“这孩子真有个性。”“孩子还小,大一点儿就好了。”而我说的最多的是:“佳佳,不可以,佳佳,请做一个文明的孩子”,有时甚至会非常严厉地批评她,久而久之,我发现佳佳遇到事情时会有抵触情绪。看到孩子这样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一味地约束、惩罚并没有改善孩子的行为习惯,反而让我们的亲子关系不够和谐,孩子也变得敏感、消极,活像个小刺猬难以相处。看来我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策略一:倾听心声,有效沟通以前当孩子的行为与我预期的结果不一致时,我会疾风骤雨式地批评,孩子也会情绪失控。就好像一个杯子早已装满水,再往里加的话,一定会溢出。于是我尝试用温柔的语调、热情的肢体语言表示妈妈的尊重与爱意,多听一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她的困惑。当孩子倾诉的时候,就像一杯满溢的水倒掉了半杯,此时孩子也能静下心来倾听我的建议,让沟通变得畅通和有效。策略二:正面教育,把握时机一次,我与佳佳一起来到新华书店看书,她一看到喜欢的书便大声地喊我:“妈妈,我喜欢这本书。”我用手指放在嘴边嘘了一下,并指了指墙上大大的“安静”。她环顾了四周,只见大家都静静地选书、看书,便也轻轻地找个位置坐下来,连翻书也小心翼翼深怕发出声音,这时营业员阿姨看到了这一幕,走过来给她竖了个大拇指,我也在她的小脸上奖励了一个吻,自始至终她都轻轻地取放图书,安静地阅读。走出书店,我对她说:“宝贝,妈妈真为你骄傲,你今天做得很好!”小家伙说:“这没什么,是我应该做的。”看着她自信满满的样子,我庆幸自己没有武断地制止或呵斥,把握住了这个宝贵的教育契机。这次利用了环境的力量让孩子感受到遵守公共秩序能得到别人的接纳与赞赏,让她向自我控制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逐渐开始可以不依赖于成人而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管理。策略三:耐心等待,释放天性佳佳喜欢交朋友,可每次家里来了小客人最后总是不欢而散,看得出,她自己也有些沮丧。这一次我决定不再充当“救火队员”,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小杰想要她的磁性玩具,她的自我中心意识开始作祟,“我要玩呢,不能给你玩。”小杰说:“我就玩一会儿。”佳佳将玩具抱在怀里:“不行”。小杰伸手去抢。小杰的妈妈正要去制止我拉住她,示意她再等一等。小杰说:“我不和你玩了,我回家玩我的挖土机。”佳佳一听有些着急,“我把我的遥控赛车给你玩吧。”小杰摇摇头。佳佳说:“我的磁性玩具有四十片,我们一起来搭摩天轮吧。”小杰高兴地点点头。佳佳渴望与小伙伴一起玩,只是她有时不知如何去交往、合作罢了。在与小伙伴发生争执时,如果总是有家长出面干涉,那她永远也无法寻找到与同伴交往的方法。在孩子成长的历程中家长有时应稍作等待,给孩子一些空间、时间,释放他们本真的天性,鼓励他们学会换位思考、解决问题。作为家长,我们应学会理智地看待孩子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更好的自我认同,合理判断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促进他们个性和谐地发展。
能为人师是一种幸福。 如果说在初为人师的日子里,你会因孩子而变得天真纯净;那么在以后的道路上你会因为孩子的成长而倍感自豪。
回首自己八年以来的幼教工作,掐指算来,其间已经有了几百个孩子曾甜甜地喊我“李老师”,这些孩子有的是带了三年,也有的只带了一年甚至半年,他们在我的身边来了又去,但是我可以骄傲地说,我记得每个孩子的名字及特点,他们是我教育的对象,是和我一起分享快乐的人,更是我充实生活的源泉。我感谢这些给我带来幸福感的孩子们。
一次和朋友在茶馆喝茶,服务员递上一杯草莓冰淇淋,我们面面相觑,都很诧异,我们都没点这个啊,怎么回事?服务员指指一楼的一个可爱的小学生,她送给你的,还说祝你天天开心!看着孩子灿烂的笑容,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朋友不解地问我:谁呀?我骄傲的说:我带过的一个可爱的孩子,吕君茹,我已经四年没见过她了。从朋友的眼神我能看出来,做个老师收获真的很多。
老师忘记教过的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情,幼儿园的老师被孩子遗忘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次在路上遇到我工作第一年时教过的孩子,我欣喜地叫着他的名字“殷逸臣,殷逸臣!”他很吃惊的看着我:“阿姨,你怎么认识我的呢?”原来他都已经忘记我了,心里酸酸的。“我是你幼儿园的老师,所以我记得你,那时你还小呢!”我说完这句话的时候突然觉得心里不凉了,是啊,那时他才三岁,现在他都已经有十岁多了吧!尹逸臣有礼貌地对我说:“老师,再见!”。可能他并没有真正想起幼年的那段回忆,抑或是不好意思面对我这个昔日的师长,但这已经不重要了,看到他的身影,我觉得自己很幸福,这种幸福是孩子给与的,也是自己多年付出的收获。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为人师表,要严格要求自己,文明教人、文明育人;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 那天是卫生检查日,我打扫完卫生,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于是随手拿了把椅子便坐下休息。这时,坐在我旁边的张宗政从椅子上站起来,把椅子一转,又坐下了。我说:“张宗政,不能倒着坐椅子,这样太危险了。老师以前说过,不能倒着坐椅子的,你忘了吗?”他看看我,一脸无辜地把椅子转过来。旁边的刘烁冉走到我面前说:“老师,你不让我们倒着坐椅子,可你自己还倒着坐呢!”我这才发现自己是倒着坐的。 孩子的话让我无以言对。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到:孩子们好奇心强,时时处处都想模仿,都在模仿。所以老师的一举一动特别注意。
一天幼儿洗手的时间,班级有一个小朋友洗完手,回到座位上,就在他快要坐下时,坐在他后面的另一个小朋友把他的小椅子往后一拖,他一下子坐到了地上。正好这一过程被我看见,我想教训他,因为以成人的眼光看,这明显是在捉弄。但我却发现两位当事人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坐在地上的小朋友又立刻爬起来,重新坐到椅子上,而拉椅子的这个小朋友的注意力也并未继续停留在这件事上,转而看别的东西,两位小家伙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我也就此“忽略”了这件事。
事后我想,幸亏当时没有教训拉小椅子的他,这也许只是一个偶然的巧合而已,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是“犯错误”。我选择沉默也就是“淡化”了这件事情。而如果我当时教训了他们,虽然当时可能起到了“教育效果”,但是事实上也就把这件事“强化”了。在他们幼小的心中就会形成这样的概念:原来可以通过这样的途径捉弄别人。
作为一线幼教工作者,要明白当儿童的行为不适当的时候,并不能将此作为错误行为,也许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合适的,因为他们正在学习新的价值、规范、标准、文化等社会规则。因此,当儿童在无意的情况下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时,教师及家长要理解儿童的行为,选择适宜的方法来对待这样的行为。
孩子进入大班的第二学期后就变得更加调皮,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有的孩子上课东张西望、乱说乱动,不能够专心听讲,影响课堂秩序,从而导致他们对学过的知识不能够准确掌握,一知半解。孩子们出现的这些情况我和许老师也进行了商讨,怎样能够让孩子们收起顽皮的性子认真听讲呢?现在的孩子骂不得,更不能体罚孩子。我们也只能对表现极差的小朋友进行说服教育,但是情况不如我们想象,说服教育后一转眼的时间依然我行我素,,没办法我们就对孩子进行奖励,每周的星期五发“五角星”但是孩子们也只有在奖励五角星的时候表现的很听话,孩子们的表现着实让我们两位老师感到很头疼。一天下午,许老师买来了很多红苹果贴花说:“五角星没了我们换红苹果吧?”我说:“行!”我看了一下红苹果贴花,我心里就产生了一个想法,我们可以把孩子们得到的苹果贴花贴到我们的主题墙上,不让他们带回家,一个月下来评选出“最佳宝宝”给他们进行奖励,并为他们颁发了奖品。因为现在的孩子好胜心很强,何不利用孩子们的好胜心......。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我就和许老师商量,许老师也很赞成,事后我也跟孩子们约定,孩子们都表示赞成并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争取评选出“最佳宝宝”。我班至从有了这样的决定后,孩子们的表现明显比以前有了进步,上课能够认真听讲,注意力也集中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也不再出现打闹的现象。就连平时最调皮的邰泽林,也听话多了。看到这一情景,我们也感到很欣慰。 通过这件事,使我感悟到,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做一个有心的好老师,对孩子们多一份爱;多一份热;让爱在教育事业中永远闪光。
开学有一个月了,今年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环境,学习和生活开始步入正规。但是每个班总会有几个特殊的小朋友不能很快融入集体中,有的性格、脾气特殊,有的在饮食上有比较严重的问题。因为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个性也不同,有的活泼开朗、有的调皮大胆。
卓箐小朋友就是一个特别的孩子。现在刚来的小朋友都能跟老师走队、还会唱歌做游戏了,他在旁边就是默不作声,一动也不动。赞美批评都无济于事,我们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行,没有效果。说急了,他就大哭了,真的没有办法了。我想就任由他去吧,免得逼急了,再不来上幼儿园了。于是在每次活动时,我就不再去强调他了,但是时不时的会多注意一下。 过了几天,在一次做早操时,当我的眼光扫过圆圆时,发现他居然也在跟着做操了。我真是高兴极了,一个困扰了我多时的问题竟然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
事后,当我认真的思考这件事时,我才突然意识到:对待不同个性的孩子不能用相同的教育方法,像卓箐这种腼腆害羞的孩子,不要太去关注他。因为这种性格的孩子不希望成为大家的焦点。所以,有的时候“不理睬”也是一种办法。
根据不同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才会收到好的效果。这是我的点滴见解。
在《不一样的我》主题活动中,社会《多么了不起》的教学活动,重在让幼儿感受到被别人赞美的快乐,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同时,要引导幼儿正确看待同伴的赞美,快乐大方地接受并进一步展示优点。另一方面,教师要由衷地赞美幼儿的优点,而不是敷衍了事。因此,在活动前,教师要对每一个幼儿进行细致、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价。在本次活动开始时,我给幼儿一定的自由交流时间,让他们通过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看见对方的优点。我在巡视时,发现幼儿交谈热烈,想当然下一环节的“赞美”一定很精彩。可事实却让我失望了,大多数的孩子不会善于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要么出现冷场的现象,要么出现千方百计去寻找别人的缺点,有点“酸葡萄”心理。我想现在这么小的孩子,就会有这么复杂的思想,真是让我们老师提高了“警惕”:如今教育的重点在哪里?我想幼儿阶段德育比智育更重要,当然这也是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所认同的,只是如何有效地实行,更需要我们去努力!
一天中午,刚吃过午饭,小朋友用餐纸擦完嘴、手,并且把餐巾纸习惯性的扔进了纸篓。当我从盥洗室出来的时候,正碰到孙豪泽把一块餐巾纸从窗口扔到了楼下。我生气的说:“你怎么把纸扔到楼下去了?”他一声不吭的愣在那里,看到他不说话,我又问了一遍:“你为什么把纸扔到楼下。”他支吾了半天说:“我,我想不起来了。”听了他莫名其妙的回答,真让人哭笑不得。这时,我的气消了一半,柔声说道:“老师经常说,有废纸、垃圾要扔到纸篓,你看小朋友都把掉在地上的纸拾起来,放进纸篓,你怎么能扔到楼下呢?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吗?”他眨眨眼睛,似乎明白什么似的说:“老师,我知道了,因为楼下没有纸篓。”听了他的回答,我若有所思,摸着他的头说:“不是因为楼下没有纸篓,而是楼下是小朋友玩耍的地方,是公共环境。如果大家都不注意随手扔纸,咱们的环境就不卫生了。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需要所有小朋友的努力,你明白吗?”他憨憨的说“噢”,就下楼捡了。原来大人看似非常简单的道理,在孩子们心里还不一定十分清楚。我庆幸自己没当场指责他,而是耐心的倾听他的理由。由此看来,作为老师,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学会倾听遇到的问题,这样孩子们才能乐意接受批评,身心愉悦的健康成长。
《大班常规教育随笔3篇》:大班常规教育随笔第1篇 午餐里的动漫故事 孩子挑食不仅让家长头疼,也会让老师束手无策。怎样让孩子不挑食,喜欢吃各种食物,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永远的必修课题。在这里,我的
《大班教育随笔下学期20篇》:大班教育随笔下学期第1篇 【篇一】 我班幼儿尹中玉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但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请她,她也不愿意把自己知道
《大班随笔二百篇范文》:大班随笔第1篇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教育随笔1 “小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小班音乐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游戏情节发展到高潮的时候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