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0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美术随笔12篇,是优秀的大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洋洋是个中班的孩子,性格外向,待人热情,各方面的能力发展都很不错,可唯一让王老师不喜欢的是:洋洋特别爱告状。这不,游戏活动刚开始没多久,就接二连三的听到他的告状声:“老师,天天把玩具弄坏了。”“老师,小雨再乱跑。”“老师,思思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面对洋洋如此喋喋不休的告状声,王老师不耐烦地对洋洋说:“请你管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
由王老师不经意道出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日,父亲和朋友聊天,“好管闲事”的儿子跑过来说这说那,父亲生气地对儿子说:“大人的事,小孩子少管。”翌日,父子俩去赶集,不知怎么的父亲的大衣口袋竟然着火了,等父亲发觉时,衣服已经烧了一个大窟窿,父亲问跟在身后的儿子:“你也没看见着火吗?”儿子不以为然地说:“看见了!”父亲生气地说:“看见为什么不早说!”没想到儿子却理直气壮地说:“不是你说的嘛,大人的事,小孩少管。”父亲一脸茫然。
看了这么一则幽默故事,笑过之后或许你会意识并感悟到什么!或许,你就会用另一种心态来重新审视、对待孩子的告状。的确,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孩子的告状,你会发现告状其实也是一道很美的风景。最起码,孩子的告状,能让老师了解到每个角落里的情况;孩子的告状,能防止不必要的意外事故的发生;孩子的告状,可以帮助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缓解小朋友间的矛盾。说的更深一些,孩子的告状不正是说明他们具备了一种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意识吗?
诚然,作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每天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忙碌辛苦的干着一些琐碎的事情,面对孩子这样那样的告状声,难免会有心生厌烦的时候,以致出现言语不当。可是,细细想来,在人类强烈呼吁孩子要“学会关心”的二十一世纪,就让我们用微笑面对那些爱告状的孩子吧!多一点认同,少一些批评;多一点赞许,少一些指责。或许在我们身边,乃至我们的生活中,就会多出几个“雷锋式”的热心人呢!
教育随笔:细心的孩子最美
开学到现在,每天午饭前必做的事情就是要给小朋友们发盘子、毛巾,勺子。说实在的,对于这些东西我真的没有那么认真的观察过。直到有一天……
中午吃饭前,我依旧在给小朋友们发小毛巾,一边发一边说:“拿到小毛巾后,就请小朋友们把小毛巾叠好,然后放在小盘子里!”说着,我就听到芯芯和小治的对话了。芯芯说:“今天,我拿的毛巾上的是小狗。”接着,小治就说:“你看你看,我的是小猫。我的是小猫!”
当时,我的心理活动就是:小毛巾不都是一样的吗?难道上面的图案不一样吗?这时,我看了看手中没发的小毛巾:呀,原来真的是这样的,毛巾上都是小动物的图案。我发了那么久的毛巾都没有注意过这个,直到听到小朋友们的对话,才让我发现了不同的图案。是不是其实,有的时候小朋友们要比我们细心多了?
也许,成人在某些方面反而不如孩子了,也许我们成大了,很多细节反而不注意了,变得粗心了。虽然孩子的世界我也不知道是怎样的,但是对于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们的观察会细心的惊人。
每个孩子都会有细心的时候,只是有的孩子的细心是我们观察得到的,而有些孩子的细心则是需要我们细心的去观察、去发现的。我愿意去发现孩子们的这些细心点。因为,我始终觉得:细心的孩子最美!
幼儿园教育随笔:感受音乐的美
进入大班之后5-6岁的孩子都有了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尤其在表达音乐的程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还能够进行一定的自我创作与创新。
彤彤是班上年纪偏大的一名幼儿,在早操和各种集体操环节中表现出色,能够很快的记住动作,卡住节拍,因此在艺术上的多项活动中都得到老师的赞赏和表扬,也一度都站在主导的位置向全班小朋友做以展示。
但是,在律动游戏中,我发现彤彤遇到了难题,可能是她更注重记忆动作和节奏,而忽略了去感受律动的游戏性和其中的趣味,因此,针对这一特殊现象,我决定在音乐律动前,先让幼儿根据所设情境自由玩耍,在感受到游戏的乐趣之后,自然加入音乐,教师对音乐节奏和乐段不做特殊设定,由幼儿在听到音乐之后,自然跟着音乐节拍调整自己游戏的节奏,以此让幼儿更好的感受到来自于音乐的乐趣。
同时,在与幼儿个别谈话时,我也会对彤彤特别强调,在音乐游戏的时候,音乐虽然是规则,但更多的是背景,需要欣赏音乐,听音乐,感受音乐,而不是用音乐的节奏束缚自己的动作、行为和想法。
活动结束后,我还会特意留一段音乐,让幼儿在前期音乐律动的基础上自己玩儿一玩,想一想,你会怎么玩儿,还能怎么玩儿,可以和小伙伴怎么玩,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思维感受音乐,在音乐中游戏,在游戏中感受音乐。
班上有一个孩子是李明洋,这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如果你稍不注意,他就抓这个一下,推那个一把。今天上午,赵老师领孩子们入厕,在厕所里面离开老师视线的明浩就像一匹脱缰的马。一会推这个小朋友一把,一会儿又推那个小朋友一把。可是强中更有强中手,这次明洋遇上了对手,当明洋把手伸到昆琨脖子上时,昆琨一下子把尿液洒在了明洋的裤子和鞋上,明洋放声大哭起来。赵老师听到哭声,疾步跨进厕所赶紧抱起明洋,给他换上园里的备用衣服,然后把弄脏的衣服一件件洗出来,俨然一个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放学的时候,赵老师告诉明洋家长:"你的孩子在园里很爱搞恶作剧,经常欺负那些弱小的孩子,今天他再次动手,让别人把尿液撒到身上了。"家长一听,我们孩子今天吃了亏,作为老师还这样评价孩子,所以随口说出了"孩子打架,你老师干什么去了?"你们老师为什么总是说我们家的孩子不对。赵老师被问得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幸亏旁边李老师替他解了围:"对不起,今天我们没有给你看好孩子,让孩子吃苦了。"李老师的一席话,明洋家长的语气缓和了许多,不好理论什么,领着孩子匆匆走了。
这件事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和家长沟通时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要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并听取我们的意见,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不要让家长感觉到沟通是在接受一连串的批评教育,让家长无心与老师交谈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感受。
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善于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交谈过程中尽量少用命令、警告、责备、劝告、教训的语气,尽可能多的使用倾听、解释、陈述的技巧,避免使用伤害家长情感的语言。只用这样,教师与家长才能建立起密切的伙伴关系。
幼儿园教育随笔:心中永远留住“美”
孩子真的是“童言无忌”自己心里所想的就会把它表达出来,孩子才是最纯真的。
早晨入园,由于最近天气一直不怎么好,而且比较的冷,所以晨间锻炼时,就没让幼儿晨练,让他们在教室里看幼儿画册。当我走进他们的面前时,有小朋友说:“陆老师,你今天很漂亮啊!”很有意思,“真的吗?”哦,谢谢你夸奖老师。
从而感想:老师,既是引导孩子们的园丁,又是他们的朋友,在必要的时候,老师还是得跟孩子们同一高度,不要怕孩子们会爬到你的头上。往往对他们笑一笑,会迎来更多的笑容。当孩子们注视着我,大眼睛一眨不眨的时候,我会对着他们眨两下,笑一笑,这时他们就会咯咯咯的笑,当时的感受觉得他们真的是很可爱。
所以在孩子的眼中,表情会影响美,何况言行举止呢,只要你投入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来,你将深信,你的每一个泡细胞就都会被激活,释放出青春、活力,只为这群可爱的孩子们,只为在孩子心中永远留住“美”。
小班了,我看待孩子的眼光也越发不同了。第一,他们都长大懂事了,可以和我们成人有了更多的交流。第二,和他们相处的日子越来越久了,也越来越了解他们了。 回首这段光景,我甚至觉得孩子的“错误”都是美丽的刹那!那我当初有没有享受那个刹那呢? 托班的时候,他们不能将碗中的饭菜吃完,将汤洒得满桌都是。我呢,有时绷着脸、拿着抹布赶紧擦掉,用行动很强烈地暗示他们“做错了事情”。他们上课讲话、插嘴,会用眼神强烈的暗示那样是不礼貌的...... 这样地对待孩子是否合适呢?当然我不是说他们应该这么做,只是应该提醒我自己,他们或许是犯了错误,但是犯的是“美丽的错误”。和桌子、玩具、教室的整洁相比较,孩子的发展价值当然要高出很多很多。可是我对他们的反应,只会告诉他们:老师更在乎的是安静,是整洁。 人生有许多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色,我们既可以欣赏老年的慈祥、中年的成熟、青年的魅力、儿童的天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欣赏幼儿的一些“错误”呢? 孩子们来到幼儿园,是需要一片纯真的乐园,在老师的扶持下、呵护中,在这片乐土中慢慢成长、慢慢懂事,老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引导者、帮助者。孩子幼小的心灵,软软的手,软软的脚,都需要我们去呵护!需要我们给他们永远不嫌多的爱和安慰。 作为老师,应该提醒自己:和孩子们相处是上天给予我们的一种特殊的权利,能够陪伴孩子成长,为他们的进步欢欣,给他们的错误指路。我们和孩子相处的这段时间是人生开始的最初几年,是多么的难得和重要啊! 现在当他们犯一点小错时,我会问自己:他们真的“犯错”了吗?我应该批评他们吗?我这样的批评会在他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吗?于是便会改变自己的态度,用真诚的心去和孩子交流。毕竟,他们只是孩子!相信我可以更好地享受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 最主要的是既能做小朋友们的老师,又能做小朋友们的朋友,家长的朋友。用爱心,真心,细心的去与家长朋友们沟通。
生活化美术课下周就要实践了,却心里……值得思索、修改、准备的东西还有好多,思索后修改,修改后再思索,反反复复。思索、修改多了,问题一个个如同小水泡浮出水面,等待用最完善的办法去解决。小班一节课才15分钟,我的生活化美术课开始部分是情境导入,接着是教师示范,幼儿操作,最后展示作品和欣赏作品,导入和示范部分就要好几分钟,幼儿操作的时间又不是那么好控制,就很担心引导的不够幼儿不理解或是引导的太多太占时间。听了专家的建议,教案设计改变还是挺多的,一连串的问题也接踵而来。我们班的孩子才入园三个多月,美术教学活动并不太多,相对于他们现有的实际绘画能力,新的东西怕他们太难不理解不太容易接受,不知该如何操笔绘画制作,又怕出现幼儿不理解不愿动手操作,很难真正去把握和掌握整堂课。之前的绘画和手工课都有个别幼儿拖课现象,觉得很难很好的去把握和掌握美术课的时间,希望自己能有多多机会,多去聆听前辈们的教学,学习前辈们个性化的教学,学习前辈们教学中的特点和特色,多学习,多运用,多实践,想要快速提高自己现有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个性化的备课教案,个性化的教学,望每个宝宝也都能个性化的成长!
xx是我们班比较机灵的小男孩,但是上课时总是管不住自己,尤其在英语课中不能集中注意力,也不跟着老师一起互动。他不是抠抠自己的手,就是东瞅瞅西看看,或是告状旁边的小朋友挤到他了。每次老师的提醒似乎对他只能起到一时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多久他的注意力又转移到无关事物上了。对于他的注意力易分散的行为我有些不知所措,我想对于他的行为应该寻找一个合适的教育契机和方法去改正。
每周两次的英语班开始了,今天的英语教学活动刚开展了不到五分钟,他就在在位置上捉弄别的小朋友并开始了“对打互掐”,显然是他挑起事端的。对于他课堂上的捣乱我有些气急败坏,我想不能再对他采取以往的“怀柔政策”了!我停下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把他叫到前面批了一通,他似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流下了“后悔”的泪水。批评后我和他进行了短暂的谈话活动:师:老师为什么批评你?——我和小朋友说话,没认真听老师说话。师:知道不对,为什么还那样做呢?那你想不想做老师喜欢的小朋友?——嗯,想。师:那老师看你的表现?——嗯。接下来我趁机进行了“教育改革”把所有的小朋友的位置调换了。年龄稍大的、能坐得住的和好动的幼儿坐一起。我对吴xx说:xx,老师给你调换了新位置,希望你能像旁边的小朋友一样棒,能不能做一个老师喜欢的小朋友?(他抿着嘴使劲的点点头)好,那老师相信你。
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xx像换了个人似的,整节课出乎意料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能积极的回应老师。其实,xx是个聪明的小朋友,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前提是只要他投入注意力和心思。当然对于这种相对好动、注意力易转移的孩子需要老师及时去点悟。傍晚家长接孩子时我主动和xx的妈妈进行了交流,首先我告诉了xx妈妈:今天集体活动的时候批评了xx,并告诉了批评的原因,随后得到了xx妈妈的支持,接着又当着xx的面告诉他妈妈今天它有哪些进步。再后来的集体活动课上,xx有了“质的改变”,或许在积极地鼓励和暗示下,他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并乐于参与游戏互动。
经过这次看似微不足道的教育行为,我进行了自我反思,虽然一时的冲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批评还是慎重使用。批评并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方式。由于生活经验的匮乏,幼儿时常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当然批评也并非一无是处,有时将批评用到“刀刃”上,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批评要根据幼儿的不同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批评方法和策略。批评以后一定进行适当的“安抚工作”,不仅仅是对幼儿还包括家长。“安抚”幼儿是为了让幼儿获得一种安全感,感受到其实老师依然是爱自己的,知道被批评的原因以及明白如何做才是恰当的,让幼儿能感受到老师依然是爱自己的。“安抚”家长是为了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使家园共同形成一种教育合力。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判断能力和羞耻心,对于他们的错误如何进行有艺术的批评?对此,我总结了一下粗浅的观点:
首先,批评要及时。对幼儿的批评要及时提出并且批评要有依据,引导其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而不是粗暴的去改变幼儿的行为。尤其对于“初犯者”一定让其明白哪里做得不对!批评不能过度,也不要刻意翻幼儿的旧账,这样容易使幼儿受到伤害形成畏惧、惊慌甚至满不在乎以致自暴自弃等不良的个性。
其次,批评要适时、适地。批评要注意时间和场合。对于性格内向、文静的幼儿慎用当众批评,以免刺伤幼儿自尊心。进餐时或午睡时避免批评,以免影响幼儿进餐情绪、消化或午睡质量。对于初犯错误的调皮幼儿要及时批评不能姑息迁就,及时的批评可以有效的纠正其对待错误的不良态度。
第三,批评需要适当的方法和方式。所谓适当就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方法一:“敲东击西”法,即当幼儿犯了错误时,不是直接去批评,而是先对他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表扬。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是受老师的关注的,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而增强其克服错误的信心。
方法二:鼓励性批评法,此方法主要针对性格比较内向、有自卑心理的幼儿。对这种性格的幼儿进行批评时,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有耐心,不断启发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批评话语多是鼓励性语言,抓住他们的优点以及教师应讲出对他们的信任和期待。若是直截了当的、言辞激烈的批评只能适得其反,加重幼儿自卑心理。俗话说得好“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
方法三:“冷处理”法,即采取冷落或沉默的态度,让幼儿知道自己犯了错并且能够自我反省。这主要针对逆反心理特别强的幼儿,如果对这种性格的幼儿一味的采取训斥,只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方法四“自然后果法”,事先和所有幼儿讲清楚原则以及违背原则后的的后果。若是有幼儿犯错误了,可以让其自行体验犯错误后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亲自体验比教师的口口婆心说教有更直观的感受。
总而言之,批评不是目的,不管哪种方法,只要在不以伤害幼儿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让幼儿意识到错误并能改正就是最好的方法!批评不等于说教或训斥,批评是讲究艺术的。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批评的方法和作用让批评也能开出美丽的花。
长期以来,中国孩子接受的是灌输教育,考试中国孩子胜过美国孩子,但美国孩子动手或研究能力往往比中国孩子强。
1.美国孩子是在无忧无虑中长大的
孩子小的时候功课很少,回家主要是以玩为主,到了该上大学之时,也不必像国内高中生那样必须走那道高考独木桥,美国孩子要想上大学只需凭学校的积点、老师的推荐以及社会活动的表现,就可申请大学。录不录取,全凭大学对人才的需要。孩子用不着为上大学而担心,因为这所大学不录取,那所大学也能录取。
美国孩子的成长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事实是美国父母在如何让孩子尽早具有独立性和智力的潜质开发方面独具匠心,下了很大的功夫。有人说中国孩子是抱大的,而美国孩子则是爬大的,这种说法一点也不为过。在美国无论在哪里,都可看到蹒跚学步的孩子。如果孩子跌倒了,父母一般不会主动跑上前去,弯腰伸手扶起孩子,而只是叫一声起来,小孩看到没有大人扶,就只好自己站起来,除非摔得个头破血流。无论在公园里,还是在街头抑或是飞机的过道上,都可以看到小孩在前面摇摇晃晃地走,父母在后跟着跑的惊险镜头。
2.美国父母十分注意与孩子的交流
当孩子呱呱落地时,做父母的就试着与呀呀学语的孩子交流,将父母的感情传给孩子。美国报章,有鼓励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文章,称美国的父母已达成共识,想要培育出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首先应学会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和宝宝交流。父母不用担心这种交流会变成单方面的意愿,因为宝宝一出生就有了与人交往的能力,而且愿意和你们交往。
妈妈是宝宝第一个和接触时间最多的交流对象,母子间目光相互注视就是交往的开端。母亲还可利用一切机会与宝宝交流,如:喂奶、换尿布或抱宝宝之际都会和他说话,并展出微笑的面容,说一些诸如“看看妈妈”“宝宝真乖”等亲密的话语。如果宝宝在吃奶时听那些话,就会减慢甚至停止吸吮的速度,说明宝宝在听妈妈讲话。
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除了和宝宝“交谈”,还可以和宝宝逗乐,比如摸摸宝宝的头、轻轻挠宝宝的小肚皮,以引起宝宝的注意,并逗引他微笑。当婴儿微笑时,要给予夸奖,更别忘了妈妈那轻轻一吻也是给宝宝的美好奖励。
利用一切机会和宝宝交往,让孩子在和父母的交往中辨别不同人的人声、语境,认识不同人的脸、不同表情,维持愉快的情绪。平常注重与孩子进行交流,对孩子有问必答,同时母亲也像一个循循诱导的教师一样,与孩子促膝谈心,非常平等,尊重彼此,没有凌驾于孩子头上的架势。笔者认为,美国孩子为何长大上大学后独立性强、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塑性大,这与父母对幼儿的语言开发是分不开的。
3.美国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据介绍,美国孩子很小就与父母分开住,孩子单独睡一个房间。当然也会有孩子怕寂寞,这也好办,就让他从小与小狗为伍。无怪当小狗失踪或去世时,很多孩子都哭得悲痛欲绝,因为孩子与狗的感情胜过了父母!孩子到了18岁时,就得自己挣钱解决生计,这倒不是父母没钱,而是让孩子自己挣钱早日独立。美国孩子从小就经常听到父母的口头禅:“自己照顾好自己”、“让你的生活明天变得更美好”。美国父母是这样看的,让孩子自己挣钱,是让孩子知道挣钱的辛苦和不易,以及挣钱的价值。
上大学后,孩子就可申领信用卡,这是学会理财的第一步,支付账单,如果不及时付账单,个人信誉就有污渍,以后就会遇到许多麻烦。在临近大学毕业时,汽车销售商就会到学校推销汽车。孩子租车后,开始自己租公寓,打零工,不过这时孩子还没有固定工作,买大件得有人给你担保,让你知道这钱不是白挣的。毕业后可以找到固定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流逝,收入增长,就会买房子、汽车,以及进一步改善生活,这种体制可以让孩子尽早地适应社会独立的生活。
这种培养孩子成才的体制,对中国父母培养孩子不妨是一个良好的借鉴。
一次美工课后,我举着乐乐小朋友画的画对全班幼儿说:“这花画得很不错,就是太大了,怎么比树和房子还高呢?你们见过比树和房子还高的花吗?”孩子们顿时哄堂大笑,乐乐很难为情的低下了头。
事隔多日后,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恰恰是“孩子为什么把花画的比树和房子还大?”我一口气将文章读完,文中写道:幼儿不同于成人,他们心中有一个儿童的世界,他们认为特别重要或最感兴趣的那些事物应该画的大一些。大人不必追求规范的画法,而加以纠正,那样反倒扫了幼儿的兴趣而失去了绘画的勇气。
我这才恍然大悟,并为因自己“无知”而错怪孩子,对孩子造成了伤害,感到深深的懊悔。为了“将功补过”,在以后的美术课上,不论孩子画的好与差,我都毫不吝啬地给予夸赞和鼓励。渐渐地,孩子们落笔更大胆了,想象力也更丰富了,绘画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从这件事,我也真切地认识到,作为幼儿教师,必须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学会欣赏每个孩子,要相信他们都是一个个了不起的艺术家。
9月,开学伊始,黄粮幼儿园小班共报名40名幼儿,其中,有个小男孩儿叫涵涵。他聪明活泼,非常调皮、好动,不管上课下课总是乱跑或者打闹,从而来释放他的旺盛精力,有时会做出一些意想不到调皮捣蛋的事情来。老师批评他,他总是记不住。我留心观察发现,其实他的行为并非是恶习,而是一种表达方式的不当。后来我更关注他了,有一天,午睡刚起床,涵涵第一个跑进教室,把小小的凳子一个一个的摆放好,只是放得太重,发出“嗒!嗒!嗒!”嘈杂刺耳的声音。我赶快走过去,拉着他说:“涵涵,你在帮着摆放凳子呀?你做得真好!”。他开心得笑了,我看着他那开心的笑脸,马上接着说:“以后摆放凳子时要轻轻地,不要发出声音哟!”他大声回答:“哦,记住了”。还有一次我们小班正在跟着老师学做幼儿操,我发现涵涵又在悄悄地打后面的小朋友,我马上说:“今天看看谁做操做得最好!”。涵涵马上大声说,“我做的最好”。后来我观察,他做得又认真又标准,我赶快给他贴了一朵小红花,鼓励他说:“你做得真好!”。有了这次的鼓励,涵涵变得越来越可爱了,他有时候帮小朋友端饭、系鞋带;有时候帮老师拿抹布、拿扫帚。经过一次又一次地鼓励,他由原来的小调皮变成了老师的小助手。
实践证明:美语对幼儿有着深远的影响。美语可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自信,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赞许,激励,有强化其动机的作用,当孩子受到表扬,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于是信心倍增,动机加强,很快又产生积极地情绪,行动自然会形成规律。总之,在好动调皮的孩子都有他们的闪光点,老师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这些幼儿,给幼儿更多的鼓励和引导,用最热情激励性的美语帮助他们转化缺点,就能使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
美语是一种感人的力量,它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它会引导幼儿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前两天上了一节美工制作课,是利用一次性纸杯制作开屏的孔雀。由于制作比较复杂,一节课肯定做不完,所以提前让幼儿在纸杯底部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或学号。
今天下午的教育活动时间,我和孩子们来继续制作。我按纸杯底部的文字或数字叫幼儿的名字,请一名小朋友帮忙发到小朋友手中,小桂从我手中接过纸杯传给了小朋友,只听纸杯掉落在桌上的“当当”声。我表扬小桂:“你发的真快速,很好!”然后问她:“我是怎么把纸杯交给你的?”她想了想说:“轻轻地”。我说:“你发的时候,如果也是轻轻地,小朋友们就会觉得你很尊重他们。”接下来,小桂把纸杯轻轻地递到小朋友跟前。我表扬道:“小桂真是个有礼貌懂得尊重人的孩子啊!”发了几个后,我又请了一名平时比较淘的男孩子来发,发之前我温柔地望着他微笑着说:“晨晨,你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对不对?”他开心地使劲点点头。果然,他也能轻轻地把纸杯递到小朋友手中。
正发着,我碰到了一个很难认的名字,这是谁的?我举起纸杯让孩子们辨认。小朋友们都摇摇头说:“不知道!”我又请孩子们仔细看了看,是谁的请举手,也没人举手认领。我假装犯难地说:“这可怎么办呀?怎么才能找到它的主人呢?”小朋友们被我这么一问,有些愣了。我又用挑战的口吻说:“你们想一想,有谁有好的办法了?”“我知道!”“我有办法!”好多小朋友把手举得高高的。一名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说:“先不用管它,放到最后,谁没有就是谁的!”“对!对!就是这样!”小朋友们附和道。好吧,用你们的方法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行。纸杯越发越少,快要揭开谜底了,孩子们显得有些兴奋。终于只剩下这一只纸杯了,我问:“有谁没有纸杯?”时有三名小朋友举起了手。咦?怎么回事?你们的方法失灵了?我拿着纸杯来到他们身边来确认,结果都说不是自己的。“谁有什么办法吗?”我问道。有一些小朋友说甲那天没来,他没做,不是他的;乙那天来了,但是她正好去查牙了,也没做,不是她的;于是我们把目光又投向了丙,问:“你那天做了吗?”他说:“我做了。”“你做的是这样的吗?”“我不记得了。”“哦。那应该是你的。这次你好好看看,要记住它是你的呀。”没有纸杯的两个孩子领了新的纸杯,开始和小朋友们一起制作了。
很普通的课,很普通的生活,其中自然而然地在教育着幼儿如何做是有礼貌的,应该怎样尊重他人,启迪着孩子们的心智,遇到疑难要乐于动脑筋去解决问题,这些品质是使孩子能受益终身的。因此,我不放过一点一滴的教育契机,带领着我的孩子们学习生活和生活中的智慧。
《大班安全教育随笔3篇》:大班安全教育随笔第1篇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这首找朋友的歌曲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唱,可事实上,交朋友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幼儿园教学随笔大班3篇》:幼儿园教学随笔大班第1篇 “对不起,没有用,没有用“ 孩子们在厕所里围成一团,七嘴八舌地重复着这样的语言。 “对不起”应该是和“没关系&r
《大班随笔3篇》:大班随笔第1篇  把机会给每一位孩子  每一天早操和户外活动前的排队真让人头疼。我发出“站队”的口令后,孩子们就会疯狂的向站队的地方冲去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