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6-19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国学弟子规教案2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大学语文》学习目标
2、了解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考核的办法
(二)能力目标
1、了解《弟子规》全貌
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
教学重点:
1、了解《弟子规》全貌
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
教学难点:
1、了解《弟子规》全貌
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计:
《弟子规》1、导语:我们现在的小孩子们在家长的教育下都懂得文明礼貌,懂得对待他人要有一颗爱心,其实,古代的孩童教育也未尝不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人教育孩童的典范《弟子规》。
2、《弟子规》的作者介绍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龙兴镇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听课者络绎不绝。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
3、《弟子规》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这个《小学》是《三字经》中“唯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的《小学》,专门教导做人做事,洒扫应对,进退之礼和做人首要以“孝”为本。但这本书距今已有数百年,内容当中有些用词与现在社会状况差距较大,所以清朝李毓秀重新以《小学》中的重点为基础,编写出《训蒙文》,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1080个字的《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4、《弟子规》所涉及的故事
李准倒背《弟子规》:
李准,当代著名作家,他是河南盂津县人,从小生活在农村、1934午,6岁的李准被父亲送进离家半里之遥的麻屯小学读书。由于自己是个大老粗,所以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儿子身上,要求儿子刻苦学习,以便将来能出人头地,顶门立户,光宗耀祖。李准自幼即聪颖好学,智力超群,加之在校又有作为校长的伯父的督促、教诲,因此,学习成绩很好。那些功课不好,常常完不成任务的学生经常要挨老师的“戒尺”,往往手掌心被打得又红又肿。李准由于记忆力极强,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领,他从没被罚、被打,总是受到称赞、表扬。老师都夸他是难得一见的神童,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一次,李准和本班的一位同学比赛背《弟子规》和《三字经》。古代《三字经》有两种,一种是清代周保璋写的《节增三字经》,一本是清代刘曾騄写的《演三字经》。李准当时背的就是《演三字经》。该《三字经》共404句,1212个字,但李准和他的同学——口气从头到尾背得朗朗上口,一字不差。两个人都互相佩服对方的记忆力。接下去二人背《弟子规》。《弟子规》全文也是三字一句,共计360句,1O80字,分成五个部分。两个人也是不分先后,一齐背完:一场比赛下来,未分出胜负,李准虽没有输,可也没有赢;望着颇为得意的同学,他有点不服气;“得想个法子赢他.”李准心生一计,向对方提出比赛倒着背;他不管那位同学同意不同意,白顾自地倒背了起来;只见他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口中念念有词,竟然真的从尾到头背了一遍,且—字不差,一句不少。把邪位同学瞧得门瞪口呆,茫然不知所措,最后不得部甘拜下风;旁观的同学及老师无不又惊又喜,鼓掌喝彩。从此,李准倒背《弟子规》的事传开了,人们都说,李家出人才了。思考:背课文顺着行不算稀奇,倒着背,却是难上加难。它不仅需要超强的记忆力,还要有敏捷的思维。李准倒背《弟子规》一方面说明他有超强的记忆力,同时是不是也说明了《弟子规》有非凡的影响力?
5、《弟子规》节选讲解原文: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思考:这种不管什么人都要爱护的思想在今天除了有借鉴意义外,有没有消极的地方?如“东郭先生救狼”的故事。
原文: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启示: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原文: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启示:少说多做。
原文: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启示:肯定和赞美别人的优点,且虚心学习,勿嫉妒贬损。
原文: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启示:做人真诚,勿阿谀奉承,喜新厌旧。
原文: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启示:尊重他人,不轻易打扰。
原文: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启示:闲谈莫论他人非,静坐常思自己过。
原文: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启示: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并予以称赞。
原文: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启示:过犹不及。
原文: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启示:鼓励行善,互相勉励改过自新。
原文: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启示:乐善好施,多予少取。
原文: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启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启示:报恩不抱怨。
原文: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启示:行为端正庄重,勿轻浮随便。
原文: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启示:以理服人不以势服人。
6、《弟子规》的影响及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弟子规》编成后,因其通俗易懂,易于背诵,甚为普及,清代末年有的地方官府还将其定为私塾、义学的必读教材,甚至作为“劝善”书籍,在祠堂、茶馆、书馆中进行宣讲,使其广为流传。
启示有三:
(一)规范准则的具体可行。作为青少年学生的一部日常行为守则,只有要求明确,具体,才可使他们有据可依,真正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弟子规》中的许多规范都具体可行:如“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不仅向青少年学生指出了具体的站立、行走、行礼的正确姿势,而且指出一些应纠正的不良姿势,这种具体明确的准则要求易于使青少年学生理解接受,易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浅显生动的理性论证。《弟子规》不仅对青少年学生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准则要求,而且还尽可能地作了浅显生动的理性论证,使青少年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行为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上,也即不仅告诉青少年学生要怎样做或不能怎么做,而且还简单浅显地告诉了青少年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理由。如“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加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自作”;“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等等。这样把一些简单的、普遍适用的道德认识、价值标准灌输传授给青少年学生,就不仅会给他们的行为以具体指导和规约,而且还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基本的道德观念,增强道德自觉自律精神,其教育效果会更有成效。
(三)《弟子规》采用三字一句、押韵的文字表达形式,这样节奏明快,便于记诵,更易于为青少年学生接受领会。这无疑会大大增强教育的效果。总之,《弟子规》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方面,均有其可资今天借鉴的地方,应重视对这份文化教育遗产的研究、消化,继承。
7、思考与练习
(1)《弟子规》中的“泛爱众”思想与我们当下倡导的大爱思想有何异同?我们怎样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对于品行、名位、才能、修养、贫富、善恶、取舍、恩怨、理势等这些人生当中的基本问题,你有何思考?
入则孝一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一、经文导读及讲解
(一)冬则温夏则凊
黄香九岁的时候,冬天时会在父亲睡觉前,先帮父亲将床铺温热再请父亲去休息,夏天时会先将草席搧凉,再请父亲躺下。这里的同学有很多都不到九岁,所以如果你们能做到这项,就比黄香还要棒了。
提问:
1.我们现在科技很发达,所以夏天的时候父母睡觉前,我们可以帮父母做些什么事?
学生:「开电风扇、开冷气」
2.冬天的时候父母睡觉前,我们可以帮父母做些什么事?
学生:「用电毯、电热器」
延伸:
1.夏天时天气很热,我们可以怎样侍奉父母?
2.冬天时天气很冷,我们可以怎样侍奉父母?
(二)晨则省昏则定
早上起床的时候要先向父母问早,傍晚回家的时候要向父母报告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让父母安心。
1. 晨则省:
现在很多同学早上都赖床,父母叫他起床还会发个起床气,对父母大呼小叫,出门时东西不整理好,到学校还要叫父母送东西过来。
延伸:早上起床除了要向父母问好外,还要自己起来,把东西打点好,衣服穿好,书包收好,如果能帮忙父母准备早餐就更好了。
2. 昏则定:
很多同学ㄧ回家就看电视、打电动,不理会父母,要多和父母聊天,让父母亲知道你做哪些事情?交了哪些朋友?安父母亲的心。
(三)出必告反必面
出门时要告诉父母我们要去哪哩,若临时有事,父母亲又刚好不在,可以打手机或留纸条。
回家的时候要先问候父母亲,或告诉父母「我回来了」。
延伸:
上学时对师长也要做到出必告反必面,去上洗手间的时候要举手告知,同学受伤去保健室也要请同学带话回来。
故事:
1. 曾经有学生因为跟同学吵架就躲到屋顶上没有回来上课,让老师很担心。
2. 有学生上课时陪同学去学务处集合,让老师找不到人,还用广播系统找人。
(四)居有常业无变
生活作息要规律,早睡早起,不要三更半夜才睡,像写作业不写拖到半夜才完成,或玩电动玩到很晚。
大人的事业是工作,学生的工作是学业,所以平常要认真,不要让成绩一落千丈,害父母担心。
二、故事时间
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是是孝子黄香给父亲扇席温被的故事。
(一)扇席温被的黄香
1.引导发问:
(1)黄香在夏天很热的时候,如何照顾父亲?冬天很冷的时候,又是如何做呢?
(2)黄香除了照顾父亲外,剩余的时间都在做什么?(用功读书)
2.致家人的话:
(1)黄香在他9岁时就懂得照顾父亲,你们一定也可以,如拿报纸、倒水、按摩、搥背等。
(2)黄香用功读书,做好事荣耀父亲,这也是孝顺的行为之一。
让孩子了解对父母的孝心是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关心、照顾。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晨则省,昏则定
1.询问学生每天早上是否都是父母叫起床?起床后是否都会对父母生气?这样的行为是否正确?正确的行为应该是如何?
2.正确的行为:
(1)每天应早睡早起,自动自发的起床,起床后看见长辈应先向长辈说:「早安」,并询问长辈「昨晚睡得好不好?」
(2)放学回家后要向父母报告今天在学校发生了哪些事情,好让父母放心。
「妈妈我回来了,今天我们班有一个转学生,我还借他课本和文具喔!」
3.先请老师演示正确的行为,再请学生出来模仿。
(二)出必告,反必面
1.询问家人们出门时是否都有告知父母长辈要去那里?回家时也要告知父母:「我回来了」。
请老师出来示范一般的说法(妈妈:「我和大雄要去运动」)。请台下的小朋友仔细聆听是否有那里有缺漏?
2.家人讲事情时要注意四项:
(1)人物:要和什么人出去(江大雄)
(2)事情:要做什么事情(运动)
(3)时间:几点出去
入则孝二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一、经文导读及讲解
(一)「亲有过谏使更」: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父母亲改正。
(二)「怡吾色柔吾声」:
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起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怡悦,话语要柔顺平和。
(三)「谏不入悦复谏」:
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就要等到父母亲高兴时再劝谏。
(四)「号泣随挞无怨」:
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遭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补充故事】
1.李世民军营夜哭:
唐太宗年轻时候随父亲李渊南征北讨,一次战役中父亲因战争失利决定退回太原,李世民劝谏父亲军队不可后退,否则士兵会四处逃散,敌军也会乘机攻击。李渊不采纳儿子的建议,当天晚上李世民在军营外面大哭,李渊出去探看,李世民做最后一次的劝谏,并且分析利害得失,李渊终于接受儿子的进谏,停止撤军的行动。
2.魏征劝谏:
唐太宗在位期间广纳谏言,政绩显赫,史称「贞观之治」。其中最有名的谏臣就是魏征,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牠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鹞鹰藏在怀中,魏征故意上奏很久,致使鹞鹰闷死在怀中,由此可见魏征行不言之谏的用心。唐太宗在魏征去逝后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引申】
劝谏长辈、亲人或朋友一定要有智慧,包括我们的存心(真心为他好)、时机(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态度(和颜悦色)及耐性(抱着一定要成功的决心),最重要的是劝谏别人前一定要以身作则并取得别人的信任,劝谏别人才有效用。
【提问】
1.你身边是否有亲人或朋友平常的言行不好,你想要劝谏他,是什么事?你要如何劝谏他呢?
二、故事时间
(一)、火中救父的王闰:学习对待父母的态度
1、故事内容简要:
元朝时有一位姓王的富翁,家里非常有钱,因为妻子早死,王员外便挥霍无度不喜工作。王员外的儿子叫王闰,他觉得父亲这种浪费的生活方式不久便会坐吃山空,因此暗自下决定过着节俭的生活。没有多久后家产果然被花光了,王员外无法适应穷困的生活,常对王闰发脾气,但王闰对父亲非常孝顺且不敢有丝毫怠慢,每天辛苦工作仍无法供应父亲花费。后来邻居常称赞王闰的孝心,父亲知道后很惭愧,逐渐改正坏习惯。有一天父亲生病,躺在床上不小心把烛火撞倒,引发火灾,王闰为了救父亲奋不顾身冲入房间,抱着父亲往外冲,自己却被火烧伤不以为意。
(二)、听后引导发问:
1、虽然王闰的父亲有不好的行为,可是王闰心里怎么想呢?
2、王闰是如何对待父亲呢?(依然非常敬重,不敢有丝毫怠慢)
3、父亲如何被王闰所改变?(孝心)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复习今天上课内容:
先问学生这节课上了什么请学生将内容重复一遍。
(二)、讲解:
1、师:「我们犯错,父母偶而也会犯错,因为我们大家都不是圣人,不像孔子,所以父母有错我们也要帮助他们、劝告他们。」
2、将劝谏分为四部分
(1)、时间-悦复谏
(2)、地点
(3)、态度-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4)、内容
(例:父亲喝醉了---应该在父亲吐满地时劝谏?态度要如何?孩子脸色要好、声音要温柔、动之以情、要有耐心)
(三)、课堂演练:
师:「有时我们在劝别人时很难控制自己的语气,所以可以对着镜子来练习,或是用写的方式表达。」
1、用写纸条或卡片的方式,有何好处?
(1)、用写的不容易讲错话。
(2)、等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再送。
(3)、保住父母的面子,让他们有时间想一想,不容易惹父母生气。
弟子规<入则孝>原文:
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茍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茍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解说: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 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一般人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 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 。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孔子说:“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当子女的,我们在父母去逝后,为什么就不能在三年的丧期中时时刻刻想念父母,爱念父母呢?”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 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汤堡垒。
《弟子规》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可不是有性的东西可以媲美的哟。现在我们在家庭就能培养出这么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学内容: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课程类型:
综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理解本文的核心词语——“呼、命、教、责、勿缓、勿懒、敬听和顺承”。
(2)能熟练地朗读经文,理解经文的大意。
2.故事目标:
知道“啮指痛心”的故事,在老师的引导下复述故事,能够举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
3.德育目标:
(1)让学生体会“孝”,告诉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本文中学到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核心词语“呼、命、教、责、勿缓、勿懒、敬听和顺承”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
2.多媒体教学;
3.启发式教学;
4.问题教学等。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步骤:
l 组织教学
l 诵读原文(复习前面学过内容;分版块诵读)
l 讲解新知(导入;原文诵读;讲解,涉及奇妙的汉字和主题故事)
l 中华儿童小礼仪(情景剧表演;情景剧分析及成长感悟)
l 练习巩固(再读一遍原文;小火车接龙;测试题)
l 展示成果(背诵原文)
l 老师总结以及布置作业
具体教学详案如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师生互致揖礼问候。
二.诵读原文
(一)复习:主要以诵读的方式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可选全班齐诵、个人背诵、男女生对读(男生一句,女生一句)、接龙读(每人一句)、师生接读(老师一句,学生一句)等方式。
(二)读经:老师领读第2-10课。老师领读时可以吟诵、变节奏、带动作等方式进行。
备注
这个环节的目的:
(一) 复习前一次课的内容,了解学生对前一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 分章节带着学生熟读《弟子规》中的一部分内容,逐渐让学生熟读成诵。(为了不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老师切记不要逼着孩子死记硬背)
每节课诵读的内容,我们按课时数把《弟子规》全书分成三部分:①第1-10课 总序、入则孝、出则悌;② 第11-20课 谨、信;③ 第21-30课 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诵读原则:
学过的内容——变化各种诵读方式让孩子们自己诵读;
没有学过的内容——老师领读,或者小老师(表现突出的孩子)领读。
具体做法举例如下:
例1: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第4课。一上课先复习第3课的内容。然后诵读第1-10课,前边3课学生读,后边7课老师领读。
例2: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第13课。一上课先复习第12课的内容,然后诵读11-20课,前边2课学生读,后边8课老师领读。
例3: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第25课。一上课先复习第24课的内容,然后诵读21-30课,前边4课学生读,后边6课老师领读。
三、讲解新知:
(一)课堂导入:
读经完后,上节课我们讲到“首孝悌”,这节课咱们先一起学习“孝”。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孝呢?(只问不答,学完这节课总结的时候再答。)
(二)诵读经文
ü 看文听录音
注意: 同学们,把书合上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头正身直,我们听录音,眼睛要跟着老师的指挥棒(教鞭)走。
ü 老师领读
注意:
第1遍 领读正音;
第2-3遍 学前没有识字基础的儿童在领读时注意变化节奏(高低、快慢)和动作(拍手、跺脚)等方式读;
ü 第四遍师生、男生女生接读;个别学生领读;
ü 第五遍全体学生齐读。
(三)经文讲解
1.“父母呼,应勿缓”
先跟老师读一遍,“父母呼,应勿缓”。
奇妙的汉字——父
抛出问题:“父”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
解析字形:我们先看奇妙的汉字——“父”的古文字形,像一只手(侧面的手形)拿着石斧一类的工具,在劳动或打猎;也像一手举杖教训子女的样子。
动笔画字:小朋友们,拿起笔,跟老师把这个“父”字的甲骨文字形画一画吧。
“父母呼,应勿缓”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回应。
小朋友,想想我们平时做到了吗?提问有谁在家里能做到父母呼,应勿缓?
比如像图片中:有的小朋友经常打电脑游戏,而且还戴个耳机,父母叫更不理了,往往还会不耐烦,有时候父母一看,戴一个耳机,也不听,过去拍两下:你烦不烦,我这一关游戏没过去,你看,我被人打死了。你们觉得这样可以吗?
此处,可以引导小朋友举例子。
小结:长辈叫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立即停下手里的事情,快步走到他们面前,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您有什么事情吗?”
2.“父母命,行勿懒”
先跟老师读一遍,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有事交待要立刻去做,不可推脱或偷懒。
老师举例:
1) 妈妈说:“孩子,你去打扫下卫生”,我不愿意去。
2) 妈妈在洗衣服,说:“孩子,帮我拿个衣架过来”,我很快帮妈妈拿了过来。
3) 爷爷说:“小明,帮奶奶擦下桌子”,小红把桌子擦得很干净。
4) 在景区游玩的时候,妈妈说:“小明,这个地方好看,爬上去,妈妈给你拍张照。”小明该怎么做呢?
3.“父母教,须敬听”
先跟老师读一遍,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时,应恭敬地听。
【小故事·孟母断织】
【文言文】
孟母姓仉(zhǎ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白话文】
孟母姓仉氏,是孟子的母亲。丈夫死后,和儿子孟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教育儿子曾经三次搬家(见孟母三迁)。到孟子年龄大一点,临近放学时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孟母问他:“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孟子说:“为了自己。”孟母非常气愤,用剪断织布机(上的布),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剪断这织布机(上的布)。”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学苦读,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圣人。
4.“父母责,须顺承”
先跟老师读一遍。爸爸妈妈有时为什么批评我们,甚至会打我们?(让孩子们说)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好玩,因为无聊才批评我们?有没有爸爸会这样做:今天天气不好,心情有点儿郁闷,小明你过来,让爸爸打几下(模仿爸爸的语气)?没有吧?
当我们做错事,爸爸妈妈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让孩子们说)
引导孩子们说出: “爸爸妈妈,对不起,我错了,我一定改!”
总结:我们做错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顺从接受,并反思:错在哪里?如何改正? 不要顶嘴强辩,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四)故事时间:(二选一)
1.老师讲“啮指痛心”的故事。
“父母呼”,父母呼唤孩子,我们都知道,每一声呼唤里面是有情感的。在中国史籍当中,就有着很感人的记载。曾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以孝著称。有一天,曾子进山打柴,他妈妈留在家里。突然家里来了一个客人拜访曾子,他妈妈见到一个陌生人来找自己的儿子,一下子不知所措,情急之下,就咬了自己的手指。这个时候在山上打柴的曾子,就感觉自己的心一抽、一疼,马上就想是不是妈妈有什么事?是不是妈妈在叫我?于是赶紧背着打好的柴,急匆匆地返回家里,跪问母亲:母亲,我刚才心一抽一疼,是不是您老人家有什么事?妈妈就说:刚才有客人忽然来到,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又怕说得不好,让人家觉得不符合规矩,我没有办法,就只好咬着手指盼你回来。这就是我们史籍当中记载的故事。你看,有时候母子之间心灵相通,这一种呼唤,连声音都不需要。这就是中国传统对于“父母呼”,对于父母和子女之间这种亲情的一种非常感人的描述。
【文言文】
曾参,字子舆[yú],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母,母曰:“有客忽至,吾啮指以悟汝耳。”后人系诗颂之,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2.讲完以后问学生“是谁+什么时间+在哪儿+发生了什么事”,之后引导学生一起复述故事。
3.让学生讲讲自己有没有和父母心有灵犀的例子。
四、中华儿童礼仪(演练活动):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1.学生表演:
当父母亲叫我们的时候,回答“干嘛、做什么、很烦耶”这些字眼。
2.引导学生:
“这样有没有礼貌?”、“如果你是父母,你听了高不高兴?”
3. 老师讲解:
(1)告诉学生当父母亲叫我们的时候要马上向前说:“请问您有什么事?”
(2)父母亲交代完后要说:“是的,我马上去做。”接着立刻去做,不可以拖拖拉拉或偷懒。
(3)做完后再问一次:“请问还有事吗?”
4.请全体学生先一同练习,再请个别学生出来扮演父母亲和孩子,让学生练习为人子女应有的态度和对话。
如果面向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可以加入下面的环节。
孔子觉得怎样才算“尽孝”呢?咱们一起读下面的话。
文言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子游问怎么做才是尽孝。孔子说:“现在人们认为的孝,是能养活父母。(其实,)连狗马等牲畜都能得到饲养。假如对父母不敬的话,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五、巩固与练习
(一)再读一遍;
(二)小火车接龙;
(三)测试题
1.填空题
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有的同学嫌父母唠叨,甚至顶撞父母,你觉得这样做对吗?弟子规中这样教导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讨论
桌子上的花瓶被淘气的小花猫碰倒后摔碎了,妈妈回家后误以为是你打碎的,批评了你。这时你该如何做呢?
六、展示成果(背诵原文)
七、老师总结以及布置作业(实践《弟子规》)
(一)总结:
小朋友们知道在生活中如何“行孝”了吗?父母呼应该怎么做?父母命应该怎么做?父母教,如何做?父母责,该怎么做?强调除了对父母要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以外,对待所有的长辈像老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要有相同的恭敬之心,要进一步做到老师呼、爷爷奶奶呼应勿缓才行。
(二)布置作业:
1.给家人或者朋友讲讲我们今天学的故事。
2.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摆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扫地、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扫房间;浇花、买菜、学做饭;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悌”;
2、学习“谨而信”中的四句话,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
3、将课堂延伸到早读,延伸到课外。
教学过程:
一、复习闯关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我们打算分成两组,采用竞赛闯关形式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内容。
1、第一关:我会背。
2、第二关:接龙轮背。
2、第三关:快速抢答
A、做人要有爱心,应该多亲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精力有余,时间充足,应该多读书学习。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B、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待母亲可孝敬了。母亲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
C、古人对待父母是如此孝顺,当父母教导我们、责备我们的时候,《弟子规》又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呢?相应的《弟子规》中的语句是:
D、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他们睡下。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E、把财物看轻了,相互之间的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说话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除了。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F、对待长辈要懂得礼貌,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动筷;落座时要让长辈先入座,而走路时也要让长辈在前,晚辈在后。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G、遇到长辈时,骑着马就要下马,坐着车就要下车;长辈走过去时,要在原地待上一会儿,待长辈走出百步后才可以离开。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二、引入新知,多种方式诵读
1、教师:《弟子规》与我们平时的生活礼仪有紧密的联系。今天我们要用弟子规来习礼仪(板书:习礼仪)。
2、创设情境:大家一定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你知道哪些人物呢?(指生答)你最喜欢谁呢?(生答)今天,就让我们结合《弟子规》给喜羊羊评评星级吧。
3、惜时方面:
(1)教师描述:清晨,鸟儿唱着歌儿,空气多么清新,阳光多么温暖,新的一天开始了,喜羊羊早早地起床在诵读《弟子规》了,可懒羊羊还在睡懒觉,他这样做对吗?那应该怎样做呢?(出示懒羊羊睡懒觉的图)用《弟子规》中的
话就是:出示“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师范读)
师生对读,指名对读。
教师:是啊,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古代的时候,有不少关于珍惜时光的故事(列举:闻鸡起舞等2个故事,出示视频)
教师:同学们要珍惜时光,切莫“老大徒伤悲”。
出示珍惜时间的名言。
4、着装方面:
(1)教师:吃完早饭,喜羊羊穿戴整洁,背着书包出发了,看他多精神。路上遇到了衣冠不整的“邋遢大王”,你们喜欢和谁做朋友呢?(指名说)
(2)教师:是啊,《弟子规》中也说:
出示:“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教师:这里四个字特别难读,请个别学生来读,齐读。
教师:你能和平时生活中的物品连连线吗?
教师:是啊,大家一定要注重服装外貌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这样的学生人见人爱。
《大班社会教案20篇》:《大班社会教案2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社会教案20篇,欢迎收藏学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幼儿园户外活动教案3篇》:第1篇、小班户外游戏活动教案:攻城游戏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动作的敏捷性,提高奔跑能力。 2、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